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概述,机械制图-机械图样

《机械制图》是工科重要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工程科学、特别是机械工程科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以形体构造和图形表达为核心,以形象思维为主线,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和创新构形能力等工程科学的基本素质,并为进一步学习机械设计类、机械制造类和工程实践类后续课程提供必备的制图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机械制图_机械制图 -概述


机械图样

机械制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
图样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组成,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
用图来状物纪事起源很早,如中国宋代苏颂和赵公廉所著《新仪象法要》中已附有天文报时仪器的图样,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也有大量的机械图样,但尚不严谨。1799年,法国学者G・蒙日发表《画法几何》著作,自此机械图样中的图形开始严格按照画法几何的投影理论绘制。

机械制图_机械制图 -机械图样


机械制图

机械制造业中使用的图样称为机械图样。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规定表达出机器的形状、材料和技术要求的技术文件,通过机械图样了解机器的结构和使用性能。因此机械图样是表达设计意图、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机械制造业中的技术文件,也是机械制造业的技术语言。零件图是生产中指导制造检验零件的主要图样,它不仅应将零件的材料,内、外、结构形状和大小表达清楚,而且还要对零件的加工、检验、测量提供必要的技术要求。

机械制图_机械制图 -国家标准

1.定义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协调项目分工,组织制定(含修订),统一审批、编号、发布。法律对国家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国家标准的年限一般为5年,过了年限后,国家标准就要被修订或重新制定。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标准是种动态信息。
2.分类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标(GB/Q)和推荐性国标(GB/T)。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采用发布年份的后两位数字)构成。强制性国标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推荐性国标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但推荐性国标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B)四级。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国家标准20906项(不包括工程建设标准)。

机械制图_机械制图 -国际标准

1.简介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
2.组织成员
目前,被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是:
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人造纤维标准化局(BISFA)、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时空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国际建筑研究实验与文献委员会(CIB)、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国际内燃机会议(CIMAC)、国际牙科联盟会(FDI)、国际信息与文献联合会(FID)、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谷类加工食品科学技术协会(ICC)、国际排灌研究委员会(ICID)、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国际辐射单位和测试委员会(ICRU)、国际制酪业联合会(IDF)、万围网工程特别工作组(IETF)、国际图书馆协会与学会联合会(IFTA)、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国际煤气工业联合会(IGU)、国际制冷学会(IIR)、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海底组织(IMO)、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国际毛纺组织(IWTO)、国际动物流行病学局(OIE)、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局(OIV)、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所国际联合会(Rilem)、贸易信息交流促进委员会(TarFIX)、国际铁路联盟(UIC)、经营交易和运输程序和实施促进中心(UN/CEFACT)、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海关组织(WCO)、国际卫生组织(WH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世界气象组织(WMO)。
3.标准分类
CAC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
ECSS(欧洲航空标准化协作组织)
EN (欧洲标准) EC (欧 盟法规)
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TU (国际电信联盟)
ETSI (欧洲电信联盟)

机械制图_机械制图 -图样一般规定

在机械制图标准中规定的项目有:图纸幅面及格式、比例、字体和图线等。
1.图纸幅面
图纸幅面是指图纸宽度与长度组成的图面。绘制图样时,应采用表一中规定的图纸基本幅面尺寸,尺寸单位为:mm。基本幅面代号有A0、A1、A2、 A3、A4五种。

图纸基本幅面、加长幅面的尺寸必要时,也可以加长图纸的幅面,但必须按图一所示的格式加长,粗实线所示为第一选择的基本幅面;细实线所示为第二选择的加长幅面;虚线所示为第三选择的加长幅面。
图纸的边框尺寸也必须符合表一的规定。
2.比例
是指图样中的尺寸长度与机件实际尺寸的比例。主要有原值比例、放大比例和缩小比例三种。
3.字体
在中国,规定汉字必须按长仿宋体书写,字母和数字按规定的结构书写。
4.图线
(1)线型
国家标准GB/T 17450-1998规定了绘制图样时,可采用的15种基本线型。绘制工程图样时常用的8种图线的型式是:
粗实线 :用于绘制可见轮廓线、可见过渡线。
细实线 :用于绘制尺寸线、尺寸界线、剖面线、引出线、辅助线。
波浪线 :用于绘制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与剖视的分界线 。
双折线:用于绘制细线 断裂处的边界线 。
虚线 :用于绘制不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过渡线 。
细点画线 :用于绘制轴线、对称中心线、节圆及节线、轨迹线。
粗点画线 :用于绘制有特殊要求的线或表面的表示线。
双点画线 :用于绘制假想轮廓线、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中断线。
(2)线宽
机械图样中的图线分粗线和细线两种。图线宽度应根据图形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0.5~2mm之间选择。粗线与细线的宽度比率为2:1。图线宽度的推荐系列为:13,0.18,0.25,0.35,0.5,0.7,1,1.4,2mm。一般常用0.7mm或0.5mm,避免采用0.18mm。
(3)图线画法
同一图样中,同类图线的宽度应基本一致。
虚线、点画线及双点画线的线段长度和间隔应各自大致相等。
两条平行线(包括剖面线)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粗实线宽度的两倍,其最小距离不得小于0.7mm。

机械制图_机械制图 -尺寸标注

1.组成
图样上的尺寸由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起止符号和尺寸数字组成。
尺寸界线应用细实线绘画,一般应与被注长度垂直,其一端应离开图样的轮廓线不小于2mm,另一端宜超出尺寸线2~3mm。尺寸线也应用细实线绘画,并应与被注长度平行,但不宜超出尺寸界线之外(特殊情况下可以超出尺寸界线之外)。图样上任何图线都不得用作尺寸线。尺寸起止符一般应用中粗短斜线绘画,其倾斜方向应与尺寸界线成顺时针450 角,长度宜为2~3mm。在轴测图中标注尺寸时,其起止符号宜用小圆点。
图样上的尺寸,应以所注尺寸数字为准,不得从图上直接量取。
2.尺寸的种类
定形尺寸:是确定组成建筑形体的各基本形体大小的尺寸。
定位尺寸:是确定各基本形体在建筑形体中的相对位置的尺寸。
总尺寸:是确定形体外形总长、总宽、总高的尺寸。

机械制图_机械制图 -绘图仪器

传统的绘图工具主要有:
A3图板,铅笔(H,HB,B,2B),四大件圆规,三角板,图纸,丁字尺、橡皮、擦图板、云形板等 。

机械制图_机械制图 -几何作图

机件的轮廓一般都是由直线、圆、圆弧或其他曲线组合而成的。因此,熟练地掌握它们的基本作图方法,是绘制机械图的基础。下面介绍几种常见几何图形的作图方法。


等分线段

等分线段
任意等分直线段的方法如图所示(如将线段A四等分)。

圆弧连接
1.定义:用已知半径的圆弧将两已知线段(直线或圆弧)光滑地连接起来,这类作图问题称为圆弧连接。这个起连接作用的圆弧称为连接弧。光滑连接,实质上就是圆弧与直线


圆弧连接两直线、一直线和一圆弧

或圆弧与圆弧相切,其切点即为连接点。为保证光滑连接,必须准确地找出连接圆弧的圆心和切点。

2.圆弧连接有三种情况:
(1)用已知半径为R的圆弧连接两条已知直线;
(2)用已知半径为R的圆弧连接一已知直线和一已知圆弧。
(3)用已知半径为R的圆弧连接两已知圆弧,其中有外连接和内连接之分;


圆弧连接两圆弧

斜度和锥度
1.斜度是指直线或平面对另一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其大小一般是用两直线或平面间的夹角的正切来表示,如图1-19所示,即 斜度=tanα=H/L
在图样上用1 :n的形式标注斜度,并在1 :n前写明斜度符号“∠”。符号斜线的方向应与斜度方向一致。
2.锥度是指圆锥的底圆直径与高度的比。如果是圆锥台,则是底圆直径和顶圆直径的差与高度之比。如图1-22所示。即锥度=D/L=(D-d)/l=2tanα在图样上用 1 :n 的形式标注锥度。并在 1 :n 前写明锥度符号“”。符号斜线方向与锥度方向一致。

机械制图_机械制图 -投影

1.概念
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投影原理

2.类型
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正投影: 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
斜投影: 投影线倾斜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斜投影。
3.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1)与投影面平行的投影结果是反映实形。
(2)与投影面垂直(即与投影线平行)的投影结果是积聚。
(3)与投影面斜交的投影结果是缩小的类似形。多边形边数不变,边长变短;圆变椭圆。
4.投影体系
物体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只反映物体的两维尺度,故一个投影无法完整确定物体形状。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已反映物体空间的三维尺度,一般情况下已可完整确定物体形状。但若物体有表面与这两投影面均垂直而导致两个投影才匀积聚,通常需要补充第三个投影面投影才能完整反映物体,故常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组成物体的投影体系。其中:
水平投影面 用字母“H”标记 其上投影称为俯视图,只反映长、宽两向的量度。
正立投影面 用字母“V”标记 其上投影称为正视图,只反映长、高两向的量度。
侧立投影面 用字母“W”标记 其上投影称为左视图,只反映高、宽两向的量度。

机械制图_机械制图 -三视图

1.形成


三视图的形成

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用正投影法绘制出来该图形称为视图。一个物体有六个视图: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还有其它三个视图不是很常用。
2.定义
物体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视图。在绘制技术图样时,将物体在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作垂直投影所得的三个图形,称为三视图。分别为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三视图就是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总称。
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另外还有如剖面图、半剖面图等做为辅助,基本能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
3.关系
(1)位置关系:这两条轴把三个视图加以定位。主视图在图纸的左上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方。
(2)尺寸关系:首先明确一下,物体的三视图和物体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的对应关系。主视图的轮廓线表示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左视图的轮廓线表示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俯视图的轮廓线表示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规定左右为长,上下为高,前后为宽。


三视图的投影规则

4.投影规则
主、俯视图都反映了同一个物体的长度,长--对正。
主、左视图都反映了同一个物体的高度,高--平齐。
左、俯视图都反映了同一个物体的宽度,宽--相等。

5.画法
(1)、根据“长对正”,先画俯视图,俯视图的形状是圆和矩形迭加。分别从主视图上表示长的各点向下作引出线。根据模型的宽,在引出线上取160作为俯视图的宽,连线。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表示。圆的圆心在矩形对称轴的交点上,圆是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表示。
(2)、已经有了主、俯视图,就知道了物体的长、高、宽。根据“高平齐、宽相等”的规律,分别从主视图上表示高的各点向右作引出线,就确定了左视图的高。为了防止同学丢掉轮廓线,左视图的宽可以从俯视图引过去。分别从俯视图上表示宽的各点向右引水平线,和竖直轴有五个交点。再以两轴交点为圆心,以分别到五个交点的距离为半径画弧,和水平轴有五个交点。分别过五个交点向上引垂线,和水平线相交,在交出的各条线段中,对照模型分析找出左视图的轮廓线,用粗实线表示。最后画出轴线。左视图的宽也可以由俯视图量出。
6.绘图要点
(1)、作图中必须严格遵守“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左、俯视图宽相等”的基本规律,丝毫违犯都会导致作图错误。
(2)、长对正的引线一定垂直X轴,高平齐的引线一定垂直Z轴。
(3)、每个表示长、宽、高的点或轮廓线都要作引出线,否则容易遗漏线段。

机械制图_机械制图 -轴测图

1.形成
将空间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
2.基本术语
轴测投影面----轴测投影中的投影面。
轴测轴----坐标轴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
轴间角----轴测轴间的夹角。
轴向变形系数----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与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之比。
3.分类


轴测图分类

(1)根据投影方向不同,轴测图可分为两类:正轴测图和斜轴测图。
(2)根据轴向伸缩系数不同,每类轴测图又可分为三类见右图所示。以上两种分类方法结合,得到六种轴测图,分别简称为正等测、正二测、正三测和斜等测、斜二测、斜三测。
4.基本投影特性
(1)平行性
空间平行的直线,轴测投影后仍平行;空间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轴测投影后仍平行于相应的轴测轴。两平行线段的轴测投影长度与空间长度的比值相等。
(2)沿轴方向的可测性
沿轴测轴的方向上,尺寸是按轴向伸缩系数变化;不在轴测轴的方向上,尺寸就不按轴向伸缩系数变化。因此,只能在轴测轴方向上才能度量,不在轴测轴方向上,不能度量。
5.基本画法
(1)根据形体结构特点,选定坐标原点在形体上的位置,一般在形体的对称轴线上,且放在顶面或底面处,这样对作图较为有利。
(2)画轴测轴。
(3)根据轴测投影的基本性质,逐步作图。
注意:不可见棱线通常不用虚线画出。

机械制图_机械制图 -第三角投影法

1.规定
国家标准GB/T14692-1993中规定,我国的机械图样“应按第一角画法布置六个基本视图,……必要时(如按合同规定等),才允许使用第三角画法”。因此,除按合同规定外我国均采用第一角画法。但在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中,常常会遇到第三角画法的图纸。


投影体系

2.概念
由三个互相垂直相交的投 影面组成的投影体系,把空间分成了八各部分,每一部分为一个分角,依次为Ⅰ、Ⅱ、 Ⅲ、Ⅳ……Ⅶ、Ⅷ分角。将机件放在第一分 进行投影,称为第一角画法。而将机件放在第三分角进行投影,称为第三角画法。
3.区别
(1)第一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第Ⅰ角内,使机件处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即保持人→物→面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我们以前讨论的投影画法都是第一角画法。


第三角画法

(2)第三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第Ⅲ角内,使投影面处于观察者与机件之间(即保持人→面→物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这种画法是把投影面假想成透明的来处理的。顶视图是从机件的上方往下看所得的视图,把所得的视图就画在机件上方的投影面(水平面)上。前视图是从机件的前方往后看所得的视图,把所得的视图就画在机件前方的投影面(正平面)上。
4.视图配置
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的投影面展开方式及视图配置如下图所示。仔细比较两种画法便可看出,虽然两组基本视图配制位置有所不同,但各组视图都表达了机件各个方向的结构和形状,每组视图间都存在着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寸的内在联系和机件上各结构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关系。这里将两种画法的投影规律总结如下:


第一角画法

(1) 两种画法都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2) 两种画法的方位关系是:“上下、左右”的方位关系判断方法一样,比较简单,容易判断。不同的是“前后”的方位关系判断,第一角画法,以“主视图”为准,除后视图以外的其它基本视图,远离主视图的一方为机件的前方,反之为机件的后方,简称“远离主视是前方”;第三角画法,以“前视图”为准,除后视图以外的其它基本视图,远离前视图的一方为机


第三角画法

件的后方,反之为机件的前方,简称“远离主视是后方”。可见两种画法的前后方位关系刚好相反。
(3) 根据前面两条规律,可得出两种画法的相互转化规律:主视图(或前视图)不动,将主视图(或前视图)周围上和下、左和右的视图对调位置(包括后视图),即可将一种画法转化成(或称翻译成)另一种画法。

5.识别符号


a b

ISO国际标准中规定,应在标题栏附近画出所采用画法的识别符号。第一角画法的识别符号为右图(a)所示,第三角画法的识别符号为右图(b)所示。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由于我国采用第一角画法,因此,当采用第一角画法时无须标出画法的识别符号。当采用第三角画法时,必须在图样的标题栏附近画出第三角画法的识别符号。

机械制图_机械制图 -组合体

1.定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体所组成的类似机器零件的形体,称为组合体。它是一个整体,并非积木式拼凑起来的。


组合方式

2.组合方式
可分为叠加式、切割式和综合式三种。

3.画法
(1) 形体分析 分析组合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等;
(2)选择视图 一般以最能反映该组合体各部分形状和位置特征的一个视图作为主视图;
(3)选择图纸幅面和比例;
(4)布置视图 画作图基线;
(5)画底稿 依次画出每个简单形体的三视图;
(6)检查底稿,描深。

机械制图_机械制图 -视图

1.概念
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用正投影法所绘制出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
2.类型
视图分为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
(1)基本视图
为了能完整清楚的表达物体的结构与形状,可以从六个基本投影方向来描述同一物体。相应的有六个投影面分别垂直于六个投影方向。物体向六个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基本视图,分别为主视图 、俯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仰视图、后视图。
自前方投射得到的投影为主视图(或正立面图);
自上方投射得到的投影为俯视图(或平面图);
自左方投射得到的投影为左视图(或左侧立面图);
自右方投射得到的投影为右视图(或右侧立面图);
自下方投射得到的投影为仰视图(或正底面图);
自后方投射得到的投影为后视图(或背立面图)。


基本配置关系
基本投影面展开图

基本投影面的展开如左图所示,得到的基本配置关右图所示。
基本视图之间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对应关系。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物体需要把六个视图都表达出来。物体所需要视图的数量应根据其形状、结构和表达反感来确定。再能明确表达物体的前提下,视图数量尽可能少。当各视图按照右图所示配置是,一律不用标注。否则,应在图的上方注明该图的名称。


向视图

(2)向视图
向视图是可以自由配置的视图。向视图的表达方式有两种:一是在视图上方标注字母“A向”"B向"等,并在相应视图的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标注相应字母。

(3)斜视图
表达物体倾斜于投影面的某一部分的结构。向不平行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
利用换面法的原理,建立一个投影面,使之与该部分平行,且与基本投影面垂直,求出它的真实形状。


斜视图

斜视图通常按照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并标注。为画图的方便,允许将斜视图旋转配置。旋转符号位,表示旋转方向,以及表示该视图名称的字母。

(4)局部视图
为了表达物体某一局部的结构,将物体的某一部分项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应注意局部视图的断裂边界以波浪线表示。用局部视图表达物体时,
局部视图可按基本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也可以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


局部视图

局部视图的断裂边界用波浪线表示,波浪先确定所表达的表面范围,不应超过断裂边界的轮廓线。当表达的局部形状外轮廓完整且又称封闭图形时不用化波浪线

机械制图_机械制图 -适用对象

本科机械类、近机类学

机械制图_机械制图 -标准件

1.概述
标准件,市场上也称为紧固件。 是作紧固连接用的一类机械零件,应用极为广泛.紧固件的特点::品种规格繁多,性能用途各异,而且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程度极高。因此,也有人把已有国家(行业)标准的一类紧固件称为标准紧固件,简称为标准件。
由于每个具体紧固件产品的规格、尺寸、公差、重量、性能、表面情况、标记方法,以及验收检查、标志和包装等项目的具体要求,是分别规定在几个国家(行业)标准中,例如有英制、德制和美制。
2.种类
它通常包括以下12类零件:
(1.)螺栓:由头部和螺杆(带有外螺纹的圆柱体)两部分组成的一类紧固件,需与螺母配合,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带有通孔的零件。这种连接形式称螺栓连接。如把螺母从螺栓上旋下,有可以使这两个零件分开,故螺栓连接是属于可拆卸连接。
(2) 螺柱:没有头部的,仅有两端均外带螺纹的一类紧固件。连接时,它的一端必须旋入带有内螺纹孔的零件中,另一端穿过带有通孔的零件中,然后旋上螺母,即使这两个零件紧固连接成一见整体。这种连接形式称为螺柱连接,也是属于可拆卸连接。主要用于被连接零件之一厚度较大、要求结构紧凑,或因拆卸频繁,不宜采用螺栓连接的场合。
(3)螺钉:也是由头部和螺杆两部分构成的一类紧固件,按用途可以分为三类:机器螺钉、紧定螺钉和特殊用途螺钉。机器螺钉主要用于一个紧定螺纹孔的零件,与一个带有通孔的零件之间的紧固连接,不需要螺母配合(这种连接形式称为螺钉连接,也属于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与螺母配合,用于两个带有通孔的零件之间的紧固连接。)紧定螺钉主要用于固定两个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特殊用途螺钉例如有吊环螺钉等供吊装零件用。
(4)螺母:带有内螺纹孔,形状一般呈显为扁六角柱形,也有呈扁方柱形或扁圆柱形,配合螺栓、螺柱或机器螺钉,用于紧固连接两个零件,使之成为一件整体。
(5)自攻螺钉:与机器螺钉相似,但螺杆上的螺纹为专用的自攻螺钉用螺纹。用于紧固连接两个薄的金属构件,使之成为一件整体 ,构件上需要事先制出小孔,由于这种螺钉具有较高的硬度,可以直接旋入构件的孔中,使构件中形成响应的内螺纹。这种连接形式也是属于可拆卸连接。
(6) 木螺钉:也是与机器螺钉相似,但螺杆上的螺纹为专用的木螺钉用罗纹,可以直接旋入木质构件(或零件)中,用于把一个带通孔的金属(或非金属)零件与一个木质构件紧固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也是属于可以拆卸连接。
(7) 垫圈:形状呈扁圆环形的一类紧固件。置于螺栓、螺钉或螺母的支撑面与连接零件表面之间,起着增大被连接零件接触表面面积,降低单位面积压力和保护被连接零件表面不被损坏的作用;另一类弹性垫圈,还能起着阻止螺母回松的作用。
(8) 挡圈:供装在机器、设备的轴槽或孔槽中,起着阻止轴上或孔上的零件左右移动的作用。
(9) 销:主要供零件定位用,有的也可供零件连接、固定零件、传递动力或锁定其他紧固件之用。
(10) 铆钉:由头部和钉杆两部分构成的一类紧固件,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带通孔的零件(或构件),使之成为一件整体。这种连接形式称为铆钉连接,简称铆接。属与不可拆卸连接。因为要使连接在一起的两个零件分开,必须破坏零件上的铆钉。
(11) 组合件和连接副:组合件是指组合供应的一类紧固件,如将某种机器螺钉(或螺栓、自供螺钉)与平垫圈(或弹簧垫圈、锁紧垫圈)组合供应;连接副指将某种专用螺栓、螺母和垫圈组合供应的一类紧固件,如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
(12)焊钉:由于光能和钉头(或无钉头)构成的异类紧固件,用焊接方法把他固定连接在一个零件(或构件)上面,以便再与其他零件进行连接。


外螺纹画法

3.螺纹画法
螺纹一般用视图表示,牙顶(大径)用粗实线绘制,牙底(小径,约等于大径的0.85倍)用细实线绘制; 在平行于螺纹轴线的投影面上的视图中,用来限定完整螺纹长度的螺纹终止线用粗实线绘制。
在垂直于螺纹轴线的投影面上的视图中,表示牙底的细实线圆只画约3/4圈,倒角圆不画。
螺尾一般不表示。当需要表示螺尾时,该部分的牙底线用与轴线为30°角的细实线绘制。


内螺纹画法

当外螺纹被剖切时,被剖切部分的螺纹终止线只在螺纹牙处画出,中间是断开的;剖面线必须画到表示牙顶的粗实线处。

机械制图_机械制图 -装配图

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概述,机械制图-机械图样

1.概念
装配图是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图样,主要表达其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在机器设计过程中,装配图的绘制位于零件图之前,并且装配图与零件图的表达内容不同,它主要用于机器或部件的装配、调试、安装、维修等场合,也是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文件。
2.作用
表达机器或部件的性能、工作原理、各组成零件之间的装配连接关系和有关装配检验方面的技术要求。
3.内容
(1)一组视图 用一组视图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零件间的装配关系、连接方式,以及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
(2)必要的尺寸 用来标注机器或部件的规格尺寸、零件之间的配合或相对位置尺寸、机器或部件的外形尺寸、安装尺寸以及设计时确定的其它重要尺寸等。
(3)技术要求 说明机器或部件的装配、安装、调试、检验、使用与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一般用文字写出。
(4)序号、明细栏和标题栏 在装配图中,为了便于迅速、准确地查找每一零件,对每一零件编写序号,并在明细栏中依次列出零件序号、名称、数量、材料等。在标题栏中写明装配体的名称、图号、比例以及设计、制图、审核人员的签名和日期等。


装配图

3.画法和简化画法
(l)两零件接触,只画出一条轮廓线来表示它们的接触面。非接触面,中间应有间隙,如间隙很小,允许用夸大画法。
(2)在剖视和剖面图中,相邻零件的剖面线方向或间距不同。同一零件各视图的剖面线方向或间距应一致。
(3)标准件,如螺栓、键等以及实心的轴、肋板等零件,剖切平面通过轴线时,按不剖绘制。
(4)多组相同的螺栓连接,可只画一处,其余用点划线表示中心位置。
(5)零件的工艺结构,如倒角、圆角可以省略。
(6)拆卸画法。某些零件在各视图重复出现,为简化作图,可拆去这些零件的重复出现部分。
(7)沿结合面剖切。画剖视图时,可沿两零件结合面剖切,这时不画剖面线。
4.尺寸标注
装配图中,只需标注出说明机器或部件的性能、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安装要求等方面的尺寸。这些尺寸按其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1)性能(规格)尺寸 表示机器或部件性能(规格)的尺寸。这类尺寸在设计时就已确定,是设计、了解和选用该机器或部件的依据。
(2)装配尺寸 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各零件间配合尺寸。另一部分是装配有关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尺寸。
(3)外形尺寸 表示装配体外形轮廓大小的尺寸,即总长、总宽和总高。它为包装、运输和安装过程所占的空间提供了依据。
(4)安装尺寸 机器或部件安装时所需的尺寸。
(5)其它重要尺寸 它是在设计中确定,又不属于上述几类尺寸的一些重要尺寸,如运动零件的极限尺寸、主体零件的重要尺寸等。
上述五类尺寸,并非在每一张装配图上都必须注全,有时同一尺寸可能有几种含义。在装配图上到底应标注哪些尺寸,应根据装配体作具体分析后进行标注。
5.技术要求的注写
装配图上一般注写以下几方面的技术要求:
(1)装配要求 在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装配后应满足的要求。如保证间隙、精度要求、润滑和密封的要求等。
(2)检验要求 装配体基本性能的检验、试验规范和操作要求等。
(3)使用要求 对装配体的规格、参数及维护、保养、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要求。
装配图上的技术要求一般注写在明细栏上方或图样右下方的空白处。
6.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
装为了便于读图、进行图样管理和做好生产准备工作,装配图中的所有零、部件必须编写序号,并填写明细栏。
零、部件序号包括:指引线、序号数字和序号排列顺序。
(1)指引线
1)指引线用细实线绘制,应从所指零件的轮廓线内引出,并在末端画一圆点。若所指零件零件很薄或为涂黑断面,可在指引线末端画出箭头,并指向该部分的轮廓。
2)指引线的另一端可弯折成水平横线、为细实线圆或为直线段终端。
3)指引线相互不能相交,当通过有剖面线的区域时,不应与剖面线平行。必要时,指引线可以画成折线,但只允许曲折一次。
4)一组紧固件或装配关系清楚的零件组,可采用公共指引线。
(2)序号数字
1)序号数字应比图中尺寸数字大一号或两号,但同一装配图中编注序号的形式应一致。
2)相同的零、部件的序号应一个序号,一般只标注一次。多次出现的相同零、部件,必要时也可以重复编注。
(3)序号的排列
在装配图中,序号可在一组图形的外围按水平或垂直方向顺次整齐排列,排列时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但不得跳号。当在一组图形的外围无法连续排列时,可在其它图形的外围按顺序连续排列。
(4)序号的画法
为使序号的布置整齐美观,编注序号时应先按一定位置画好横线或圆圈(画出横线或圆圈的范围线,取好位置后再擦去范围线),然后再找好各零、部件轮廓内的适当处,一一对应地画出指引线和圆点。
7. 明细栏
明细栏是机器或部件中全部零件的详细目录,应画在标题栏上方,当位置不够用时,可续接在标题栏左方。明细栏外框竖线为粗实线,其余各线为细实线,其下边线与标题栏上边线重合,长度相等。
明细栏中,零、部件序号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填写,以便在增加零件时可继续向上画格。GB/T10609.1―1989和gb10609.2―1989分别规定了标题栏和明细栏的统一格式。明细栏“名称”一栏中,除填写零、部件名称外,对于标准件还应填写其规格,有些零件还要填写一些特殊项目,如齿轮应填写“m=”、”z=”。
8.识读
读装配图,主要是弄清楚机器的用途、工作原理、各零件的装配关系。
(1)读标题栏,对照序号读明细表,概括了解装配图。图示齿轮传动装配由七种零件组成。
(2)分析视图,搞清各视图之间和各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视图采用通过轴线的全剖视表达了工作原理和主要装配线。
(3)分析尺寸,弄清部件规格、零件间的装配要求、外形大小.
(4)分析零件形状。由明细表对照零件序号,把零件的轮廓从各视图中分离出来,按形体分析和投影分析的方法,想象出零件的基本形状。的国标号应填写在“备注”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80103/41342.html

更多阅读

机械制图入门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机械制图入门视频教程

机械制图入门首先要掌握图内几个视角图(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的线、角、点的关系,所有零件的特征都是由点和线构成的,只是根据视角不一样,体现在图上的表示就有所不一样。通常国内的图面都是第一视角的表示,而国外的图面是第三视角的表

机械制图习题集(多学时)第9版

内容简介 本习题集是在中等职业教育机械类《机械制图习题集》第8版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发布、2010年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多学时)的基本要求,按最新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修订而成的。与金大鹰主编的同类《机械制图(多学时

声明:《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概述,机械制图-机械图样》为网友胖不了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