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和平 朱德孙子 朱和平 朱德孙子 -简介,朱和平 朱德孙子 -人

朱和平,男,1952年10月出生,四川仪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空军少将军衔。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之孙。中国预警与电子战专家,现任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曾获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三次荣立三等功,撰写多部军事学术专论。在他的参与下,中国军用电子技术,特别是雷达装备、预警机技术赶上世界先进水准。近5年多的时间里,他获得了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0项全军武器装备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3年被评为空军师级先进党委。

朱德的孙子_朱和平[朱德孙子] -简介


朱和平

朱和平,四川仪陇人。1952年10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研究所所长,空军大校军街、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职称,著有多部军事学术专著。他出生后8个月就被抱到爷爷朱德、奶奶康克清身边,是在全中国的小朋友共同敬重的“革命爷爷”的养育下长大成人的。曾获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三次荣立三等功,著有《永久的记忆・和爷爷朱德奶奶康克清一起生活的日子》及军事学术专著多部。在他的参与下,中国军用电子技术,特别是雷达装备,赶上世界先进水准。


朱德的孙子_朱和平[朱德孙子] -人物经历


朱和平和爷爷奶奶在一起

参军,是朱和平小时候的梦想。他中学毕业时正处在“十年动乱”的年代,朱德元帅被林彪、江青反党集团诬陷为一贯反对毛主席的“老军阀”、“黑司令”。受爷爷〃问题〃的牵连,朱和平与军营无缘,进一家工厂当了工人。

1969年,朱和平初中毕业。当时的毕业生除了下乡就是当兵,而当兵一直是朱和平的理想。于是,他跟陈方等人一起去报名。陈方因为眼睛近视,体检不合格。但通过体检的朱和平也没有被录取,原因是“你家老爷子是黑司令,部队哪敢要啊”。

没有当上兵,就做好了下乡的准备。中央却临时出台了相关政策,由于年龄小,68届毕业生不安排下乡。“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大部分是领导子女中年龄最小的。”朱和平分析这可能是该政策出台的一方面原因。

朱和平被安排到了首钢集团的北京带钢厂当学徒工,那是一个专门生产发条之类带钢产品的工厂。在文革期间,整个工厂基本处于停工状态,已有5、6年没有招过工人了。
1969年4月,中共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中央的地位。不过,中央政治局还是保留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陈毅等几位老一辈革命家。九大后,随着该打倒的都已被打倒,文革的浪潮渐趋平静,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复工、复课。

但是,1970年8月的庐山会议中,林彪、江青集团因分赃不均起了纷争。这被毛泽东看在了眼里,想到制衡这两种力量必须依靠那些遭受攻击的老革命家。

一天,朱和平突然收到了奶奶康克清的来信,称他们已回京。此前,朱老总和夫人被安排到广东从化,并被限制了行动范围。这次回京后,他们被安排到了万寿路的“新六所”,离开了中南海。

随着家庭政治境遇的好转,朱和平又想去当兵了,因为这时的家里就差自己不是军人。哥哥和妹妹都已经参军去了部队,而自己是个钢厂工人,当兵的强烈愿望促使朱和平去央求爷爷帮忙。

但朱德不同意。他认为,在和平年代需要的是知识文化,朱和平还应该去上学,在“冶金、钢铁这方面发展,将来上钢铁学院之类的高等院校”。朱德很重视国家的重工业,“首钢他就去了好几十次。”朱和平说。

“爷爷不同意,我只有靠自己了。”朱和平说,当兵是自己报名的,跟其他普通战士一样,是被选拔出来的。

1970年12月的一天,朱和平终于收到了北京市宣武区武装部的“同意入伍”通知书,这让他兴奋不已。回到家后,他兴高采烈地拿出通知书给爷爷看,却发现这位曾经的三军总司令脸上竟流露出一丝失落。

朱和平很纳闷,爷爷为什么三番五次地否定我入伍的想法?况且,这次我是自己报的名,又没有利用任何关系。

自1953年6月起,8个月大的朱和平被抱进中南海后,就一直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相伴二老生活了近40年。这其中,他不时会碰到纳闷儿的事儿,但正是这些“纳闷儿”的事让他从爷爷、奶奶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甚至包括自己的人生规划。

爷爷远见
1973年,朱和平在部队提干。按照原来的老路子,他可以先去初级指挥学院学习两年,回来再锻炼,再去中级指挥学院学习两年,再回到部队升职锻炼,如此反复。

“当时就想先到宣化炮院学习两年。”没想到爷爷表示反对,认为他应该到地方院校学习自然科学,然后再到部队学指挥,原因是将来的战争肯定是高科技战争,而当时的部队院校还不能培养这样的人才。“他在当时就有这样的远见啊!”朱和平感叹道。

1976年,爷爷去世后,朱和平参加了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招收最后一批工农兵大学生的考试。“主要是部队推荐和文化考试。”朱和平在部队期间,已经学完了三年的高中课程,他很容易就考上了。

虽然上学时年龄已经有些偏大,不过,大学校园里的见闻让他看到了中国与国外的差距。很幸运,粉碎“四人帮”后,教育被提上了重要的议程。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弃用了文革工农兵大学生的学校自编小册子。开始恢复文革前教材的使用,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自然学科。

那个年代的朱和平崇拜的是朱可夫、古德里安等机械化指挥官,结果被分到了无线电工程系。毕业后,到部队当了技师,接着任参谋、处长等职。

自力更生
很多领导人的后代都庇荫在父辈的大树下,但朱和平说自己是个例外。他常会在家里跟弟、妹开玩笑:“你们都是因为爷爷搭话才进部队的,我可是自己报名的。”

朱和平至今觉得安慰的是,走到今天的位置,是靠自己的奋斗换来的。“当然,爷爷的影响还是有的,”朱和平并不讳言这些,“但是,我是从普通战士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而且,每个职位我都干够了最基本的年限,每次升职都是因为表现优秀。”

或许是害怕人们的成见,朱和平说,“不信你们可以调查。”

研究所里的几位军人对朱所长的科研成果赞不绝口,一位姓赵的军官谈起这些如数家珍:“他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获得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并著有军事理论专著多部……2004年,被评为空军高层次人才、被聘为博士生导师。近5年多的时间里,他获得了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0项全军武器装备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3年被评为空军师级先进党委……”赵军官说着说着笑了,朱所长的成绩太多了,总之一句话,“为空军装备现代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由于当初毕业时还没有恢复学位制,朱和平的学士学位是在毕业多年后补发的。在部队呆的时间长了,朱和平发现部队并不缺技师,“缺的是管理人才”。在被调到空军某研究所工作后,他报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经济管理学硕士(EMBA),并于2004年取得该学位。

朱德的孙子_朱和平[朱德孙子] -人物轶事

朱和平说,在他小时候爷爷曾训示“生活上你们要自力更生,不要依靠我,也不要靠我去当官”,“一定要靠自己的才能和实干为国家作出贡献”;而他从军35年,“这个职业,无论平时和战时,都意味牺牲和奉献,每个军人都要直面现实,勇往直前”。

据报道,朱和平在一本旧笔记本中写着,“我要在逆境中求生存,学会忍耐。一定要潜心学习,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不忘老一辈的革命精神”。这句话的落款时间是在1967年3月,就在那一年朱家面临巨大变故,朱德遭到变相软禁,其妻康克清被游街示众。

朱和平,作为朱德元帅的孙子,从小就在朱老总身边生活。这些年来,作为对十分疼爱过他的爷爷的思念,他倍加珍惜爷爷留下的每一件遗物。朱和平满怀深情地回忆道:“爷爷一生对衣着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他有一身较好的衣服,平时舍不得穿,只是在接见外宾或外出时才穿,一回到家里马上就换下来。以至于爷爷去世后,工作人员在家里竟找不到一件新衣服为爷爷换上。”

朱和平指着朱老总的遗物说:“这件浴衣爷爷穿了20多年,这条棉被也盖了20多年,补了很多次,临终前还用着它。爷爷有一把椅子,靠背有些矮,头靠不上。工作人员怕他长时间坐着办公不舒服,就征求他的意见,想给他换一把。爷爷就是不同意,最后让工作人员把椅子靠背接高了一截继续使用。”在朱老总生前使用过的双人床前,朱和平的爱人郭晓敏深情地说:“这张床在爷爷去世后,康克清奶奶一直使用了16年,奶奶去世后,我和爱人又使用了14年,一直到这次捐献前一天,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和它告了别。”

在为数众多的朱老总遗物中,有一个盒装的刺绣床罩,色彩绚丽,做工考究,显得格外醒目。朱和平讲,这件床罩是1958年金日成赠送爷爷的,爷爷几次要上交,有关部门没有同意,但爷爷说啥也舍不得用,一直保存到去世也没有用过。

朱和平 朱德孙子  朱和平 朱德孙子 -简介,朱和平 朱德孙子 -人

朱德的孙子_朱和平[朱德孙子] -荣誉成就


朱和平他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获得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并著有军事理论专著多部。

2004年,被评为空军高层次人才、被聘为博士生导师。近5年多的时间里,他获得了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0项全军武器装备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3年被评为空军师级先进党委。

朱德的孙子_朱和平[朱德孙子] -观点


朱和平接受采访2011年3月3日,朱和平在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时表示,中国派军机接运在利人员的行动是国家强大的象征,同时符合国际惯例。

对于有外媒认为中国军费增长过快的问题,朱和平表示,中国军费增长和GDP增长基本上同步进行,现在正处于军队建设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武器装备现代化以后,需要一些投入。但中国的军费到目前为止是美国的六分之一,人均经费大概是美国的十分之一左右,属于比较低的水平。

谈到钓鱼岛事件,朱和平认为,这是日本一手造成的,中方目前只是进行正常的维权和护渔活动。“我们会尽量避免擦枪走火的现象,维护好东海地区和平稳定。但是如果日本不改变态度,一再挑衅的话,那么这些擦枪走火的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朱和平说。

2013年3月,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被记者追问“钓鱼岛”、航母等热点问题,回答说中国爱好和平,历来主张透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但在主权和国家利益受侵害时绝不退让。他说,首艘航母“辽宁号”已经驻泊在山东青岛,可对日本起到震慑作用。还说“爷爷一生非常简朴,他连续四次主动提出下调工资,工资从700多块(人民币)一直降到去世前的400多块。”

2016年3月,一身戎装的朱和平9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谈及军改时表示:“就像经济转型中的去产能、去库存一样,军队要打赢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化战争,必须精干高效,从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关注装备制造,是因为他深知,“当前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制高点,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和脊梁,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战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80103/42942.html

更多阅读

朱德生平简介 周恩来简介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中文名: 朱德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

朱桦-无言的寻求 无言的寻求简谱

《走入欧洲》片头曲《重逢》演唱:朱桦《壮志凌云》主题曲《拥抱和平》李汀词,程大兆曲,演唱:满文军,朱桦《越走越好》主题歌《越走越好》索文华词,李戈曲,演唱:朱桦《一年又一年》片头曲《一年又一年》梁和平词,王黎光曲,演唱:朱桦《

朱德前妻贺治华 朱德之妻贺治华图片

贺治华,四川开江县女子中学教员。1922年在上海认识了朱德,便追随他去了德国,19岁的贺治华随与36岁的朱德喜结良缘。1925年7月朱德被德国政府驱逐后前往苏联。1926年4月18日,贺治华生下了女儿朱敏,起名“四旬”。贺治华嫌弃朱德老实、对

朱德的六任夫人~ 朱德有几个夫人

朱老总一生有过六位妻子(一生共育一子一女:萧菊芳生儿子朱琦;贺治华生女儿朱敏):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朴实无华的原配夫人;有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有惨遭国民党杀害的红军战士;有陪伴他步入金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

声明:《朱和平 朱德孙子 朱和平 朱德孙子 -简介,朱和平 朱德孙子 -人》为网友巅峰小学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