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华 导演 水华 导演 -简介,水华 导演 -简历

水华(1916-1995),编剧、导演,南京人,祖籍湖北钟祥,原名张水华、张毓藩。20世纪30年代就读复旦大学法学院,热心左翼戏剧活动。1940年至延安,曾任鲁艺实验剧团导演,执导话剧《带枪的人》等。1950年与王滨合作拍摄了名作《白毛女》,其后执导了《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伤逝》等新中国的经典影片。水华的电影作品只有7部,但基本都是精品。其风格严谨、功底扎实,代表作中的《林家铺子》被公认为是中国民族风格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水华_水华[导演] -简介


水华集水华(1916-11-23~1995-12-16) 电影导演。抗战后在重庆育才学校戏剧组任教。1940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任导演。第一部影片是与王滨合导的《白毛女》。此片在1951年第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特别荣誉奖。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的最初两部片是《土地》和《林家铺子》。《林家铺子》以独特的艺术风貌出现于影坛,成为其代表性作品。他还导演了《革命家庭》和《烈火中永生》。1981年,导演了《伤逝》。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主任。

水华_水华[导演] -简历


白毛女

1933年入复旦大学学习。1934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6年赴日本研究戏剧。回国后参加抗敌演剧工作。1940年后任延安鲁艺教员、实验剧团导演。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导演大型秧歌剧《周子山》等。1944年获陕甘宁边区甲等模范文教工作者称号。1948年后任东北鲁艺教员、文工团团长。建国后,历任文化部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主席团委员。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导演的影片有《烈火中永生》、《伤逝》等。与王滨合作导演《白毛女》1951年获第六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与夏衍合编《革命家庭》,1962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电影编剧奖。导演的《林家铺子》1983年获第十二届葡萄牙菲格腊・达福日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纵观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回顾那些记录着时代风云的优秀电影,人们自然会回忆起曾经用心血和才智奉献于电影事业的导演。水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不仅在建国之初导演了蜚声中外的《白毛女》,而且由于成功的编导了电影《革命家庭》,荣获第一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同夏衍合作)。在他历经半个世纪的电影生涯中,为中国留下了一批经典影片。

水华_水华[导演] -经历


革命家庭

1939年,他到重庆,在育才学校当戏剧教员,1940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担任导演,曾与王滨合作导演了《带枪的人》、《神手》等话剧及秧歌剧《周山子》。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获陕甘宁边区甲等模范文教工作者奖励。1948年任东北鲁艺文工团团长。 1949年他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任导演。

他与王滨合作将歌剧《白毛女》搬上银幕,他们在忠实于原剧精神的基础上又作了新的电影处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该片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多年历演不衰。 1954年,他与梅白等合作完成了影片《土地》,接着,他导演了影片《林家铺子》,该片是水华的一部优秀的代表性作品,充分表现出他在导演艺术上的成熟与功力,影片场景朴实而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色调变化丰富,导演处理上既注意了艺术上的整体性,细节处理又很讲究,1986年11月香港22位影评人在《电影》双周刊第200期上选出中国电影史上10部大片,《林家铺子》名列第五。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水华连续拍摄了《革命家庭》和《烈火中永生》。这两部影片在导演处理上深沉含蓄,精致凝练,塑造出周莲、江姐、小萝卜头等颇有光彩的艺术形象。 198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他成功地拍摄


水华[导演]

了影片《伤逝》,该片在导演手法上又作了新的探索,寓意深远,富于哲理。

八十年代,水华导演了影片《蓝色的花》。 水华是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是中国影协第二、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主席团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于1996年去世,终年80岁。 获奖情况及代表作: 《白毛女》(与王滨合作)《土地》《林家铺子》《伤逝》 《烈火中永生》 《革命家庭》(与夏衍合作编剧) 《白毛女》于1951年获第六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

《林家铺子》于1983年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革命家庭》于1962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 《伤逝》获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中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导演奖。

水华_水华[导演] -革命


林家铺子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国的国土,中华民族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当时正读高二的水华放弃了学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拯救民族危亡的火热生活中经受了锻炼,并且接触到蓬勃发展的新文艺。1933年,17岁的水华尽管已经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但是仍然以主要精力参加左翼戏剧运动。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水华来到了武汉,参加抗敌演剧队,深入到抗日前线进行抗日宣传。1939年,水华又到了重庆,应聘到进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担任戏剧教员。在这几年的过程中,水华深切感受到,戏剧应该为民族讴歌,要服从革命的需要。当然,他的最大心愿,是能够到革命圣地延安去。

1940年,是水华人生一个划时代的转折――他到了延安!水华仰望巍峨的宝塔,捧饮延河水,领略到了全新的生活。

水华以饱满的热情参加戏剧运动,在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担任导演。他和王滨合作编导了话剧《带枪的人》、《神手》、《海滨渔民》,为鼓舞抗日军民的斗志发挥了作用。正当水华满怀革命抱负,步入戏剧艺术的新阶段的时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了。水华聆听了毛主席的讲话,犹如夜航的小船寻到了灯塔,水华从根本上明确了革命文艺的作用和方向,决心向工农兵学习,服务于中国革命。在文艺座谈会之后,延安地区兴起了新秧歌运动,水华积极深入到农村,边学习边创作。

在解放战争期间,水华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和农民有了深层次的接触,为后来的创作积累了丰厚的生活基础。

1949年,水华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他以高涨的热情投身于中国电影事业。他所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和王滨合作导演的《白毛女》,是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的。


伤逝

歌剧《白毛女》,是贺绿汀、王毅于1945年在延安创作的。歌剧讲述了佃农的独生女喜儿,三岁丧母,跟着父亲饱尝人生的艰辛。当父亲被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后,她被抢到黄家,受到地主婆的百般折磨,后又被黄世仁奸污。喜儿所受到的种种迫害和蹂躏,燃起了她复仇的怒火和求生的欲望。在张二婶的帮助下,喜儿逃出了黄家,在深山野洞中苦熬了三年,过着非人的生活,变成了“白毛仙姑”。在解放军解放了她的家乡之后,喜儿获得了新生。歌剧《白毛女》通过表现劳动妇女受尽凌辱而坚强不屈。突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歌剧上演后,引起了强烈的轰动,“白毛女”的故事从此传向各地。水华导演的《白毛女》,已不再是舞台纪录片,而是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主题的再创作。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民族风格,充分运用电影的表现手法,使原剧的主题得到拓展。例如,增加了喜儿未婚夫大春不顾艰难险阻上山采药的情节,表现了杨赵两家的阶级情谊。再如,当赵大春来到革命根据地攀上河岸时,被八路军战士伸手拉了上来。这个情节的拍摄,充分运用了电影的表现手法,当赵大春凝神仰望时,银幕上出现了闪闪的红星的特写镜头,紧接着而后出现八路军战士热情的脸……

电影《白毛女》主题深刻,人物性格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上映后,引起强烈的反响。在1951年捷克斯洛伐克举办的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荣获特殊荣誉奖。在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得优秀影片一等奖。

水华_水华[导演] -心血


电影节

水华在《白毛女》成功之后,一边导演影片,一边钻研电影理论,不断总结个人的艺术经验。经过将近十年的积累,1959年,水华又把自己的艺术创作瞄准了新的目标――把茅盾的名著《林家铺子》搬上银幕。

小说《林家铺子》是著名作家茅盾于1932年创作的。小说以当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疯狂进犯上海的闸北、吴淞为背景,描写老洋广货铺子兴衰的过程,反映了旧社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残酷现实,塑造了具有两重性的小商人形象。《林家铺子》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

《林家铺子》的改编者夏衍,是和茅盾处于同一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们的创作,具有同样的精练炼、严谨、含蓄和深沉的特点,这也是水华所追求的艺术风格。因此,水华以其特有的艺术积累,完成了对电影《林家铺子》的导演,交一举获得了成功。荣获第十二届菲格拉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林家铺子》的成功,表现了水华独有的电影导演风格和功力。首先表现在简洁和精细相结合的处理上――在片子的开头,观众看到的是倒在河中的一盆污水,以此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生活环境,二是暗示这是一个混浊的年代。这样简洁而精细的处理方法,影片中还有多处。其次表现在整体和细节的统一上――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时代气氛和人物心理状态,收到了以少带多、由细微处见深刻的艺术效果。水华导演的《林家铺子》成为中国电影的精品。

水华_水华[导演] -力作


烈火中永生

水华在完成了《林家铺子》之后,又于1960年改编导演了《革命家庭》。《革命家庭》是根据陶承同志的同名传记体纪实文学改编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家庭从北伐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为革命前赴后继的悲壮故事。影片上映后,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在1962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电影“百花”奖评选中,荣获最佳编剧奖。

1965年,水华又导演了由周皓根据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影片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在敌人集中营中的艰苦斗争,动人心魄,极富感染力。《革命家庭》和《在烈火中永生》是在60年代产生很大教育意义的影片,并深深地影响着后人。

水华 导演  水华 导演 -简介,水华 导演 -简历

在十年动乱中,水华因导演了《革命家庭》和《在烈火中永生》反遭诬陷,被强加上“为叛徒树碑立传”、“反动权威”的罪名,长期关押,精神和身体备受摧残。

粉碎“四人帮”后,水华重新回到电影制片厂,并且于1981年拍摄完成了又一部电影精品――将鲁迅的小说《伤逝》搬上银幕。影片不仅保持了水华的导演风格,而且又有了新的探索,使影片寓意深远,富于哲理,标志着水华艺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影片荣获1981年优秀影片奖。

水华_水华[导演] -评价

水华是著名导演,不仅硕果累累,而且先后担任中国影协第二至第五届理事、常务理事和主席团委员,曾被选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996年去世。在中国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活动中,他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导演奖。

水华_水华[导演] -参考资料

[1] 中国互联网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5/dybn/904960.htm
[2] 中国日报网站 http://www.chinaculture.org/gb/cn_zgwh/2004-06/28/content_50446.htm
[3] COOVOL http://wiki.coovol.com/wiki/%E6%B0%B4%E5%8D%8E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90103/43754.html

更多阅读

方言 导演 方言 导演 -简介,方言 导演 -代表作品

七大方言_方言[导演] -简介方言导演在高校演讲方言,男,汉族,安徽亳州人,常期居住于安徽黄山市。策划师、编剧、导演、制片人,安徽见证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天风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影视总监七大方言_方言[导演] -代表作品策划、

《水浒笑传》 《水浒笑传》-剧情介绍,《水浒笑传》-导演简介

《水浒笑传》是一部颠覆作品,武大朗是正常人,装成锉子,让潘金莲勾引纯洁青年,武来捉奸,然后敲人钱财,而西门也并非登徒浪子,他们之间自有一段搞笑的故事发生的,也是高志森的一部水准之作。水浒笑传粤语_《水浒笑传》 -剧情介绍打虎英雄武

夺魂锯6 夺魂锯6-第二幅海报,夺魂锯6-导演简介

夺魂锯6是夺魂锯系列电影的第六部影片,于2009年10月23日上映。由凯文·格劳特(Kevin Greutert)来担任导演,是一部属于恐怖片,电影讲述FBI斯特拉姆(小斯)死了,霍夫曼警官(2叔)则因屡次从拼图杀人狂的游戏中全身而退而引起各方狐疑。察觉

声明:《水华 导演 水华 导演 -简介,水华 导演 -简历》为网友又被自己帅到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