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 荆门市-自然环境,荆门市-历史沿革

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自商周(约公元前16世纪)以来,历代都在此设州置县,屯兵积粮,为兵家必争之地。荆门市为省辖市,现辖京山、沙洋两县和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总人口300余万,版图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其北部层峦叠嶂、峰奇谷幽,中部岗岭起伏,河流交错,南部沃野舒展,稻香鱼肥。荆门交通便利,焦柳铁路、荆沙铁路、长荆铁路、207国道、襄荆高速公路贯穿荆门南北、东汉江水运通江达海,借助毗邻的三峡国际机场的空运优势,构成了便捷的水陆空交通网络。中国历史第一县权县建立于此,郭店楚简、战国古尸等轰动世界的历史文物出土于此,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和楚汉古墓群、屈家岭文化遗址等分布于此。这里养育了道教创始人之一老莱子、一代楚辞文学家宋玉、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楚国歌舞艺术家莫愁女等著名历史人物,留下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千古传颂的历史典故。

荆门市_荆门市 -自然环境


荆门市“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东通孝感下汉泸,与安陆、应城接壤,距武汉市217公里;南连荆州通湘粤,与江陵、潜江、天门毗邻,距荆州市80公里;西扼宜昌接渝蜀,与南漳、远安、当阳交界,距宜昌市120公里;北望襄樊达中原,与宜城、随州相连,距襄樊市111公里,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历来为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
荆门地跨东经111°51'--113°29',北纬30°32'--31°36'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5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1公里,全市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67%。荆门东接大洪山之毓秀,北枕荆山之灵脉,南拥江汉平原之富庶,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境内北部层峦叠翠,中部岗岭起伏,南部沃野舒展,山区、丘陵、平原、湖区地形兼具、优势兼得。
荆门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温暖季风型气候,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全市年平均气温16.1℃,年均降水量949.4毫米,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
荆门矿产资源丰富,全市探明矿种50多种,矿床(点)543处,探明储量并开发利用的矿产达23种。尤其是非金属矿具有矿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等特点。其中,在石油钻探和航天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用途的累托石储量673万吨,居全国之首;石膏、白云岩和水泥用石灰岩储量居湖北省第一位,分别为11.6亿吨、12.5亿吨和6亿吨,磷块石储量3.6亿吨,居省前列。
全境大小河流600余条,水域面积18.49万公顷,地表水、地下水总量为40.1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28万千瓦。荆门平原土质深厚肥沃,丘陵岗地宜草宜木,土地自然生产力高。全市各类土地面积1219.26千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49.4千公顷,森林面积340千公顷,淡水养殖面积5.95千公顷,人平分别为1.2亩、1.7亩和0.3亩。森林覆盖率35.7%,活立木蓄积量1120万立方米,树木136科251属485种。

荆门市_荆门市 -历史沿革

荆门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汉江、长湖、漳河三大水系就有人类集居生息。其设治历史始于殷商后期,西周分属权国、冉国,春秋战国归属楚,汉置当阳县。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置荆门县。宋建荆门军,明复荆门县,清为荆门直隶州,民国降州为县。1949年属荆州专区,1970年属荆州地区。1979年析荆门县城关镇及近郊置荆门市,属荆州地区。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荆门市升为地级市。撤销荆门县,将荆门县的行政区域并入荆门市。1985年,设立荆门市东宝区、沙洋区。1992年5月20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48号)撤销钟祥县,设立钟祥市。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1998年12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门市沙洋区,设立沙洋县。县人民政府驻地为沙洋镇。2001年3月1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25号)设立荆门市掇刀区。将荆门市东宝区的何场乡、麻城镇、团林铺镇、掇刀石街道和白庙街道划归掇刀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深圳大道。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荆门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57个乡级单位(5个街道、50个镇、2个乡)。
京山县辖14个镇;面积3284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26.48%。
沙洋县辖13个镇;面积1999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16.12%。
钟祥市辖16个镇和九里回族乡;面积4488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36.18%。
东宝区辖4个镇,3个乡和2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528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12.32%。
掇刀区辖2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面积643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5.18%。
屈家岭管理区面积220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1.77%。
沙洋监狱管理局面积242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1.95%。

荆门市_荆门市 -城市建设

荆门中心城区城市定位为:鄂中区域中心城市,新兴特色工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区面积718平方千米,目前建成区面积44.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8.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0.5万人),基本形成了南北双城、新老城区结合的城市格局。
1、基础设施


荆门市完成投资15.3亿元。城区主干道长度306公里、路面积为63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为16.53平方米,排水管网长度409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48.98%、人均公共绿地10.23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85.75%、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98.76%,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达到100%,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07标台,城市基础设施各项指标均提前达到或超过“十五”规划指标。荆门城区在全省第二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竞赛中夺得“楚天杯”奖,先后被评为中国名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名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省级园林城市,龙泉公园还被评为中国名园、国家AAA级旅游区。

2、市政建设
按照“完善西城区、提升东城区、扩展南城区”的总体思路,对城区道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新、改、扩建,共完成项目50多个,新增道路长度60公里、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在道路新建方面,为加强西城区、东城区、南城区三个组团的联系,拉通了207国道复线、象山大道南北段、阳关大道;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结构,新建了五一中路、广场路、天鹅路、月亮湖南路、葡萄园路、汇合巷和南城区深圳大道、关公大道、龙井路、凤凰大道、白石坡、及高新区区间道路。在道路改扩建方面,先后对西城区的白云大道、长宁大道、象山大道、中天街、海慧路、北门路以及南城区的阮家坪路、207国道等20多条道路进行了改、扩建。

3、园林绿化建设
实施了园林绿化配套工程,配套竹皮河综合治理,新建了月亮湖广场及苏畈桥、浏河岛、魁星阁等小游园;新建了凤凰旅游区服务中心、东宝廉政广场、石化广场;加强了象山、东宝山和城北防护林的规划和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新建和改造了207国道城区段、白云大道、凤凰大道、龙井大道等16条城区主要干道的道路绿化。同时,新建了年生产花卉100万盆的2座花卉生产基地。

荆门市 荆门市-自然环境,荆门市-历史沿革

4、公用设施

采取招商引资的形式,与四川石油公司合资新建了供气5万户、日产气5万立方米的液化气空混站和日供气能力20万立方米的城区天然气配气站,总用户可达7万户。目前城区主干道燃气管网的铺设基本完工,天然气用户已达8000户;第二垃圾处理场第一填埋库区建设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正在进行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和垃圾处理设备的采购。漳河到城区的引水工程和取水泵房的建设正在推进,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基本完成。公交车辆一改原有面貌,绝大部分被替换为空调车或双层客车,城区7条线路公交车安装了语音报站、视频音像系统,实行了无人售票。城区广电通讯网络建设、公交站点(站棚)改造、垃圾中转站和公厕新、改、扩建力度加大。
5、生态环境
采取点源治理、水电站冲污、污水截流、河道整治和建设污水处理厂共五种工程措施对竹皮河城区段进行了全面整治,共完成河道整治15.51公里、新建5万吨/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沿线排污大户全部自行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实行了达标排放;龙泉渡槽和苏畈桥渡槽水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对竹皮河的综合整治,初步实现了“一河两管、清污分流;分段设坝、全河有水;两岸成街、花树成荫”的目标,改善了竹皮河水质和城市居民生活环境。

荆门市_荆门市 -经济状况

2007年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20.08亿元,增长12.8%,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2%、17.4%、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达到126.88亿元,实现利税34亿元,分别增长23%和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25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57亿元,增长18.3%。节能减排取得成效。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2%。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直接利用外资1.03亿美元,增长15.9%;外贸出口总额1.73亿美元,增长34.4%。财政金融运行良好。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9.35亿元,增长30.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06亿元,增长18.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38.39亿元、28.8亿元,增长12.5%、16.6%。保险业保费收入突破10亿元。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075元,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2元,增长14.6%。城镇新增就业3.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工业


荆门市现已形成以多家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石油化工、机械电子、食品、建材为支柱的跨越32个行业门类的工业体系。主导产品有成品油、水泥、啤酒、化肥、包装机械、聚丙烯、布洛芬、电子元器件等。2007年,全市引进项目483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36个,亿元以上项目28个。荆门热电厂三期扩建工程2台60万千瓦机组成功并网发电,中石化荆门分公司扩能改造、洋丰中磷120万吨采选矿等项目进展顺利,天茂集团二甲醚一期工程、京兰集团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产,众和纺织年产20万锭紧密纺一期工程进入安装调试阶段,福耀汽车玻璃、葛洲坝水泥厂子陵日产4800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钟祥雨润、团结激光、湖北爱斯曼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大力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28家;亿元企业增加10家,达到62家。筹资1.5亿元解决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国宝”牌大米和“洋丰”牌过磷酸钙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洋丰”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达到39个。
农业
2007年,农业在大灾之年获得丰收,粮食总产达到231.88万吨,增长7.6%;棉花总产4.56万吨,下降5.7%;油料总产31.62万吨,因面积调减下降7.2%;生猪、家禽、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保持大幅增长。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6家。国宝桥米集团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顺利实现湖北“一袋米”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扩大板块基地规模,建成200万亩优质稻、180万亩双低油菜和50万亩优质棉花基地,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稻优质化,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畜禽养殖小区达到100个,水产板块达到50万亩,建成速生林175万亩,“三品”标识农产品达到172个。全市农机总动力跃居全省第3位,成为全国首批农机化建设示范区。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基本建立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完成,被确定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和“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完成安全饮水工程44处,解决2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2万口。

荆门市_荆门市 -社会事业


荆门市全市有科研机构14所,从业人员2786人。实施科技计划项目74项,专利授权量282项。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4个,各类藏书45万册,博物馆3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广播及电视人口覆盖率96%以上。社会文化和专业艺术表演分别获全国最高奖项。2007年,科技事业不断发展,连续第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在中心城区建成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6个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免费为20多万名返乡农民工进行一次体检,并分村建立健康档案。扎实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参保居民31万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80.1%。
2007年,城镇社会保险扩面新增8.63万人;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7万名农村特困救助对象实现最低生活保障;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争取移民直补和项目扶持资金1.3亿元,柴湖移民区、漳河库区等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2007年,实施扩大就业工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7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649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97万人。城镇社会保险扩面新增8.63万人;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7万名农村特困救助对象实现最低生活保障。

荆门市_荆门市 -旅游资源

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曾诞生了长江中游最古老的文明――距今5000年历史的屈家岭文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级政权――权县,出土了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郭店楚简,留下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这里养育了道教创始人之一老莱子、一代楚辞文学家宋玉、南宋理学家陆九渊等著名历史人物,也留下“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千古传唱。荆门市是楚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被湖北省列为历史文化名城(所辖钟祥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有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4600多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被誉为“楚文化地下宝库”的楚汉墓群和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1998年发掘出土的“战国女尸”,距今2300多年,仍保存完好,栩栩如生,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稀世国宝”;城区南郊的掇刀石,曾是三国名将关羽驻兵之地;城区还建有隋代的东山宝塔、建于清代的龙泉书院和“三台八景”,有依山傍水的蒙、龙、顺、惠四大名泉等。是湖北省精华旅游线路“世界文化遗产三国文化之旅”上的热点地区。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荆门山水秀美,景色宜人,具有山幽、洞奇、水秀之美称。核心景区在荆门境内的大洪山,1988年与张家界同时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320平方公里,拥有世界独有树种对节白蜡和古生物活化石古银杏等数十种珍贵树种,其中5公顷的中国最大古银杏原始群落被中国科学院评价为“20世纪末中国最有价值的地理大发现之一”。景区林木丛生、溪泉遍布,洞壑交错,极具旅游价值。境内的鸳鸯溪、黄仙洞、美人潭、天河等是景区内的代表性景点,其中鸳鸯溪漂流已有“鄂中第一漂”的美誉。
景区内的黄仙洞、空山洞、王莽洞等洞穴堪称溶洞奇观。最具代表性的黄仙洞全长2.1公里,以大、奇、绝美闻名遐尔。洞口绝壁千丈、吞云吐雾、气势磅礴;洞内蕴藏着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4个世界级景观和8个国家级景观,面积达两万平方米的“边池”云盆景观被洞穴专家誉为“国内仅有、世所罕见”。该洞因两位道教仙人广成子、黄石公曾在洞中悟道羽化成仙而得名。1966年建成的漳河水库, 是全国八大水库之一,被国家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称号。景区气候宜人,工程宏伟。水域宽阔,烟波浩瀚,岸线曲折,山秀水碧,因蓄水形成的36个岛屿、164个半岛。使之为休闲探幽的绝佳去处。依托大洪山主脉的虎爪山、太子山、大口国家森林公园和处于荆山余脉的圣境山、千佛洞森林公园彼此相应成辉,构成了荆门独特的山水自然景观。

●钟祥明显陵
世界文化遗产钟祥明显陵构筑了中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显陵和气势恢宏的明代建筑群。显陵,原名献陵,是明嘉靖皇帝的生父朱佑杭、生母蒋氏的合葬墓,是中国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钟祥明显陵于正德十四年(1519)开始修建,嘉靖四十五年(1566)建成,前后断断续续修了47年。为修建显陵,朱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90103/44110.html

更多阅读

湖北荆门圣境山九龙谷风光 荆门市九龙谷

欢迎点击九龙谷网站:http://www.hbjmjlg.cn/index.asp湖北荆门圣境山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Y0MzkwNTg4.html九龙谷风景区位于道教名山圣境山咽喉部分,南离荆门城区九公里,属秦岭南支大巴山的荆山余脉,它东接汉沔,西连巴蜀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举例

卜时波 曾宪一〔阅读方法点拨〕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指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它在文中的作用从大的方面讲首先是为了给人物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点明故事发生的场所,渲染特定的气氛,从而使作品具有

声明:《荆门市 荆门市-自然环境,荆门市-历史沿革》为网友另有新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