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 科举-简介,科举-源流发展

科举是一种官员,尤其是文官的选拔制度。因以分科考试选举官员,故名“科举”。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发明,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了中国自古在选拔官员时对出身的束缚,使得如魏晋时“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这样的由门阀士族所把持朝政的局面在中国几乎消失。同时科举也催生了一个影响中国千余年的阶级――“士大夫”。科举制的影响不仅仅在中国,古朝鲜、古越南和古日本等亚洲国家都曾引入了这种制度来选拔人才。科举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种面向全国大多数人民的公平的官员选拔制度。

科举_科举 -简介

隋朝时设置,清朝时发展到了顶峰,清末开始衰落下来。主要是设置若干科,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特征是一切以呈文作为去留的根据,首先要看考试成绩,知名人事推荐也起一定作用。最后还需要经过口试,最终被授予官职。

科举_科举 -源流发展


周成王(制周礼者)

中国地缘辽阔,人口众多,这就使得国家需要大量的官员来参与治理政务,所以,如何选拔官员,成了历代统治者面临的难题。在奴隶社会,除了世袭贵族,平民也可以通过朝廷的层层考核出任官职。据《通典》引《周礼》大司徒篇,“凡士之有善,乡先论士之秀者,升诸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诸学,曰俊士;既升而不征者,曰造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论进士之贤者及乡老、群吏献贤能之书于王,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藏于祖庙,内史书其贰而行焉……盖择材取士如此之详也。”此种选官方式,已有后世察举制和科举的影子了。但这种选官方式只是世袭制的一个补充,总体来说,奴隶社会的选官制度仍为世袭制。世袭制的漏洞是很明显,在此不细谈。以世袭制选官在秦汉之后就不再是选官制度的主体。但世袭制即使最终被取消作为全国官员选拔制度的资格,却依然是后世新型选拔制度的补充,一直延续到清末。

魏晋南北朝时期,采取九品中正制品第人才,录用官员,清要官职被门阀世族垄断。南北朝时期,战争连年,寒门庶族开始与士族权贵竞争政治统治权,势力逐渐扩大。隋朝建立后,九品中正制废弛,但以秀才、明经等科课试选士的做法仍沿袭下来,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了。唐代则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这一制度,被唐以后各代封建王朝所承袭,并为古代朝鲜越南和日本等国所仿效。

科举取士,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而在越南更迟至阮朝末年(1919年)才废除,历经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_科举 -历代科举制度

1.隋唐科举


科举试题

为了改革九品中正制,隋文帝于开皇七年(587年)命各州“岁贡三人”,应考“秀才”。隋炀帝在大业元年(605年)设进士科取士,此即为后世科举的雏形。在整个隋朝的三十八年内,总共举行了四至五次科考,共取秀才、进士十二人。

唐承隋制,唐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唐制取士分制科和常科。制科由皇帝特旨召试,以待“非常之才”。

制科主要试对策,科目繁多,比较常见的有直言极谏、贤良方正、博学宏词、才堪经邦、武足安边等科。应制科对策及第,高者授以美官,其次仅予出身。现任官吏也可应制科,而且可以一再应试。常科的科名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比隋代有所增加。此外,唐玄宗时还一度置道举(试《老子道德经》、《庄子》), 还有童子(限十岁以下)举等。常科以明经、进士二科最为重要;玄宗以后,进士科占突出的地位。唐中叶以后,官僚虽位极人臣,如果不是进士科出身,“终不为美”。因为这种新的选举制度是分科举人,故名之为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的特点是不再以家世,而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它的产生为寒门庶族开阔了通往仕途道路。

除间或因事停举外,唐代一般每年都设科取士。报考的人来自各级学馆者,称生徒,由学馆荐举学成者,送尚书省参加考试;未入学馆而直接来自州县者,称乡贡,他们首先自己在州县报名,经州县考试及格后,举送到尚书省参加礼部(开元二十四年以前则为吏部)主持的考试(亦称省试)。

明经科主要试帖经,即择所习之经掩其两端,中间仅露一行,用纸帖遮掩其中部分字句,以测试应考者记诵经书的能力。此科主要试记诵,易于应付,三十岁考中的人已经被看作“老明经”了,因此地位不如进士科。隋朝的进士科仅试策,唐太宗时增加试经、史,唐高宗末年又加试帖经、杂文。杂文最初是指箴、铭、论、表之类,天宝年间始专试诗赋,并作为录取的主要标准。每年应举者少则八九百人,多则一二千人,而其中能及第者不过十余人以至三十人左右。考试分上、中、下三等,中等以上为及第,下等即落第。由于举子多而录取名额少,终身不第的居大多数。因为考中进士非常难,一旦登第就闻名士林,所以进士及第被社会称作“成名”,亦比作“登龙门”,意味着可以在仕途上飞黄腾达。

明法科试律令,明算科试《九章算经》、《夏侯阳算经》、《周髀算经》等数学著作,明书科试《说文》、《字林》等字书,这三科是选择专门人才,录取后只在和专业有关的机构任职。唐代应考秀才科者极少,及第者屈指可数。

唐代科举考试并不糊名。应考者姓名对主司是公开的。进士科的应试者,多在礼部试之前,

科举 科举-简介,科举-源流发展

把自己的文学作品编录成卷轴,投献给主考官及有地位的人物,以表现自己,并争取有力者的推荐。唐初以吏部的考功郎中主持贡举。贞观以后,则由考功员外郎主持。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考功员外郎李昂为举人所责骂,玄宗以员外郎位望较轻,遂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科考,以后成为定制。也有由其他官员来作主考官的,称为“知贡举”。及第进士称主考官为“座主”,自称“门生”,同时及第的进士称“同年”,进士彼此互称“先辈”。礼部试一般是正月考试,二月放榜。开元中,礼部考试毕送中书门下详覆,但详覆有时于放榜之前进行,有时于放榜之后进行。放榜之前礼部将录取名单进呈宰相征求意见,称“呈榜”,宰相如不同意,可以改动。详覆之制屡兴屡废。若遇科场生事,皇帝即令覆试。录取者覆试不中,主考官往往因此被贬官。


隋陶文官俑

贡士如科举考试通过,仅取得进士及第或明经及第的出身,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再通过吏部铨试,才能释褐除官。故吏部试亦称“释褐试”。吏部铨选主要以身、言、书、判选人。身指体貌丰伟,言指言辞辩正,书指书法遒美,判指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则先以德行取;德行一样,则先取才能。

武则天执政时期,曾进行殿试,并创立武举;吏部试一度糊名。武举之制始于长安二年(702年)。州县以下习艺者每岁如明经、进士之法选送于兵部,进行课试。所试科目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等;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上述各科考试通过,兵部即可除官给禄,不必如文官须再经过吏部试才能释褐任职。唐代武举亦为常选,但远不如进士、明经等科重要。

隋朝和唐朝前期初行科举制时,曾经起了抑制门阀、奖拔寒庶的进步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举子趋附奔竞的风气,这种风气随着全国吏制的普遍趋向败坏而日益严重。甚至发生过漏泄考题、冒名顶替的科场舞弊现象。尤其严重的是座主、门生、同年相互援引,结为朋党,大大败坏了宦风。如李宗闵与牛僧孺就是同年进士,并且同年登制科,两人即牛党之魁(见牛李党争);又如令狐楚与皇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90103/44152.html

更多阅读

孵化器 孵化器-简介,孵化器-发展历程

孵化器有原始意义上的层面,也有引申意义上的层面。本义上是指孵化禽蛋的专门设备,引申意义用于企业当中。英文为incubator,指人工孵化禽蛋的专门设备,又名孵化机、孵化设备。但很多人也把企业孵化器简称了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_孵化

运动服 运动服-简介,运动服-发展

运动服专用于体育运动竞赛的服装。通常按运动项目的特定要求设计制作。广义上还包括从事户外体育活动穿用的服装。在纺织品中,休闲服和运动服的市场,一直是其他产品的佼佼者,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尤以近年来强调机能性的产品,更是深获好评,可

私家车 私家车-简介,私家车-发展历史

私家车,私人自己买的,拥有使用支配权的,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可以自由的使用支配。2013年,私家车取消了以前15年必须报废的规定,改为60万公里引导报废。私家车_私家车 -简介私家车私家车,英语:PrivateCars,所谓私家车,是来自香港的概念,主要指家

声明:《科举 科举-简介,科举-源流发展》为网友茶凉言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