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概述,直肠息肉-病因

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直肠是息肉常见的所在,更由于易于发现和处理,因而受人重视。近年来认为结、直肠癌起自息肉,及早切除息肉能降低癌的发生,因此息肉作为癌前病变,更受到重视。

直肠息肉_直肠息肉 -概述

直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是症状表现为腹泻、大便急迫感,亦可伴有腹痛、便血症状。导致直肠息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直肠粘膜受到感染或刺激,在直肠内形成软状肿物,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

直肠息肉_直肠息肉 -病因


息肉位置(1)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2)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3)炎症刺激: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4)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直肠息肉_直肠息肉 -症状


直肠解剖图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为便血、脱垂、肠道刺激症状。

(1)便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息肉的便血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粪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和息肉体积大位置较低,可发生较多量的便血。便血特点为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2)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3)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直肠息肉_直肠息肉 -检查诊断


直肠息肉1.直肠指检:直肠中、下段的息肉,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2.直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

直肠息肉是指直肠内壁突起的肿物,一般较软,可单发或多发,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较常见的有直肠腺瘤和幼年息肉。幼年息肉主要发生在5~10岁的儿童。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直肠是息肉常见的所在,更由于易于发现和处理,因而受人重视。近年来认为结、直肠癌起自息肉,及早切除息肉能降低癌的发生,因此息肉作为癌前病变,更受到重视。临床症状排便后鲜红色血液,多为间歇性出血,出血量较少,合并感染时,可出现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辅助检查直肠指检和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及空气双重对比检查治疗1.电灼切除:肠镜下电切。适用于息肉位置较高,无法自肛门切除者,有蒂且较游离的息肉。2.经肛门切除:适用于直肠下段息肉。3.肛门镜下显微手术切除:适用于直肠上段的腺瘤和早期直肠癌的局部切除术。4.开腹手术:适用于内镜下难以彻底切除、位置较高的癌变息肉,或直径大于2cm的广基息肉。5.腹腔下切除术:局部切除或发现腺瘤已癌变,按直肠癌手术原则切除。6.其他:如增生性小息肉,症状不明显时,不需要特殊治疗。炎性息肉可采用抗生素保留灌肠治疗。建议儿童型直肠息肉主要发生于5~10岁儿童,多数小于1cm,单个,带蒂,会自行脱落,因炎症和腺体阻塞潴留所致,临床上除便血外并无其他大碍。成人直肠息肉病理类型多,具癌变趋向,因而一经诊断,宜早行手术切除之。一般均需由专科医生诊治后再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何种治疗方案。

直肠息肉_直肠息肉 -相关知识


预防癌变息肉容易癌变吗?

息肉癌变的理论历来有两种学说。一是成瘤学说,即认为各种致癌因素首先在肠内形成腺癌性息肉,在此基础上再癌变,已被公认。二是新生癌学说,即认为不经腺瘤过程,而在致癌因素作用下由正常粘膜直接癌变。普遍认为,随着腺瘤息肉体积的长大,其癌变率也随之增加,总癌变率为10~20%。广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于癌变;生长在高位息肉要比在直肠内的息肉易恶变。从病理组织学分析,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占5%,混合型腺瘤癌变率为20%,而绒毛状腺瘤癌变率可达50%以上。无蒂息肉癌变潜力明显大于有蒂息肉,故息肉一经发现,即是小腺瘤,也应及时切除。目前由于微小腺瘤的发现,小腺瘤的癌变率亦高达7.3%,这是在成瘤学说影响下提出来的。

哪些息肉容易癌变?

(1)病理变化:①一般认为,息肉是癌变的前期,从病理角度来看,腺瘤有恶变倾向。②息肉病可累及全大肠,恶变度很高,约占60%。
(2)息肉大小。腺癌息肉越大,恶性率越高。
(3)息肉的位置:高位息肉较低位元元的易癌变,据统计管状腺瘤中,在直肠的癌变率为7.3%,而在乙状结肠的癌变率为24.8%。
(4)息肉形状:广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于癌变,有蒂癌变率为4.5%,而广基癌变率为10.2%,无蒂息肉癌变率潜力明显大于有蒂息肉。

直肠息肉_直肠息肉 -治疗


直肠示意图区分直肠息肉的性质,是手术治疗方案选择,以及患者预后好坏的重要保证。

①脆性:在检查时,以窥器或器械触及时极易出血者,多为恶性息肉。反之则为良性。②溃疡:息肉一般情况下无溃疡,当恶变时,即可形成溃疡,特别是带蒂的息肉一般不会引起溃疡,一旦发生溃疡,则表明其有恶性改变。③活动性:坚实牢固、无蒂的息肉易恶变;而带蒂具有活动性的则恶变相对较低。④外形:有分叶的息肉易恶变,光滑圆润的则少。⑤基底:息肉基底大,头小者极易恶变。⑥类型:有蒂的多是管状腺瘤,相对癌变率较低。⑦大小:息肉增大或息肉较大的易恶变,息肉无明显增大的,则较少恶变。

目前,用于诊断大肠息肉的方法主要是结肠镜检查和钡剂灌肠检查。钡剂灌肠检查因易受粪便干扰,不能活检和做进一步治疗,已逐步被肠镜所取代。结肠镜检查不仅可直视观察大肠黏膜的细微病变,还可通过活检来确定病变的性质,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重要手段。

治疗大肠息肉的最好方法是肠镜下摘除。在内镜技术发展以前,大肠息肉的治疗主要是开腹手术或经肛门切除,创伤较大。如今,随着结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已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金标准。家族性息肉病首选全结直肠切除术,以彻底杜绝息肉发生的“土壤”。

手术治疗:(一)息肉摘除术适用于低位直肠息肉,经肛门内缝扎息肉基底部,切除息肉。(二)电凝切除术适用直肠上段或结肠带蒂小息肉,经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直视下,用圈套器套住蒂部以电灼切除。(三)套扎冷冻术经乙状结肠镜下,先用负压套扎器,将胶圈套扎在息肉基底部,取活检定性,根据瘤体大小,选择相应冷冻探头,接触法冷冻2~3分钟,使瘤体发生凝固性坏死脱落,达到“切除”目的。(四)结肠直肠切除术对结肠息肉病,由于癌变可能性大,应广泛切除受累的结肠,作回肠直肠吻合术,对遗留在直肠的多发息肉,可分期作电凝或冷冻切除。若癌变者,应按癌肿处理。

直肠息肉手术后进行护理时都要注意: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2、此病手术之后,患者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3、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烟酒、咖啡。4、直肠息肉手术之后患者要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5、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粘膜收缩,血行不畅。6、直肠息肉手术之后要减少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粘膜充血,加重出血。

直肠息肉_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准备

患者于术前30mtn,给予肌注阿托品,用利多卡因向咽喉部做喷雾麻醉共3次。

心理护理

耐心向患者介绍内镜介入治疗的方法,强调介入治疗的优点,并说明在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过度紧张和不合作患者,手术前30min,用0.5cm×0.5cm胶布将王不留行子粘贴在耳穴中的“神门”、“皮质下”,在耳穴上按压3-5min,术中患者可白行按压。

肠道清洁准备

直肠息肉患者于术前1天晚餐进流质饮食,临睡前将番泻叶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手术当天免早餐,上午8点口服硫酸镁,同时饮水1500-2000ml,待患者排出清水后即可行手术治疗。

直肠息肉术后护理

(1)减少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粘膜充血。加重出血。

(2)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粘膜收缩,血行不畅。

(3)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荸荠汁、芦根汁、芹菜汁、胡萝卜、白萝卜(熟食)、苦瓜、茄子、黄瓜、菠菜、金针菜、卷心菜、蛋黄、苹果、无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4)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烟酒、咖啡。

(5)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6)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直肠息肉_直肠息肉 -预防保健

大肠息肉多有遗传倾向,大肠息肉患者的直系亲属,如兄弟姐妹、子女等,患大肠息肉的风险是一般人的4~6倍,患大肠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的6~10倍。因此,若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有大便出血、腹泻、大便变形等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大肠息肉很容易复发,这次出现在直肠,下次可能在盲肠发现。因此,息肉摘除后并非一劳永逸,定期做肠镜检查非常必要。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患者可1~2年随访1次。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不典型增生的,患者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重度不典型增生应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随访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概述,直肠息肉-病因

目前,医学界已经能够探寻到肠癌与某些疾病的关联之处,其中肿瘤性直肠息肉变为其中之一。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往往与结肠息肉并存,可单发或多发。

根据息肉的性质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而肿瘤性息肉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几种,有癌变的倾向。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息肉大多单个出现,少数为多发性,幼年型息肉不易恶变,多发性成人息肉恶变较多。

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多发性的和直径大于1厘米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危险性大,被成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必须摘除干净;腺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分别为50岁内30%,60岁40―50%,70岁则高达50―60%。即便已经根治了腺瘤性息肉的患者,也要定期复查,以观察是否复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90103/44537.html

更多阅读

直肠、肛管解剖6 肛管直肠炎

肛管、直肠的血管、淋巴和神经•齿状线是直肠与肛管的交界线。齿状线上、下的血管、神经及淋巴来源都不同,是重要的解剖学标志。其重要性有如下:•①齿状线以下为皮肤,受阴部内神经支配痛觉敏锐。齿状线以上是粘膜,无疼痛感,受

直肠滴入 直肠滴入疗法图片

今年下半年开展了灌肠疗法,由于时间不长,小儿直肠注入的操作和各种疾病的对症用药正在摸索总结中(在小儿高热、小儿腹泻等疾病治疗中灌肠疗法真的效果很好),刚好全科版开展灌肠疗法交流讨论,在此发例小儿腹泻使用灌肠疗法收效的病例,请各位

胃息肉 胃息肉-疾病概述,胃息肉-临床表现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乳头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息肉”这一名称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胃息肉_胃息肉 -疾病概述胃息肉胃息肉是胃粘膜上

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概述,声带息肉-病因

声带息肉是常见的五官科疾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长期发声不当、长期不良刺激或慢性炎症有关。主要表现为声嘶,嘶哑程度因息肉大小和部位不同而异,轻者仅有轻微声音改变,重者嘶哑明显甚至发声困难。息肉过大堵塞喉腔,可引起呼吸困难。

直肠脱垂手术 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概述,直肠脱垂-非手术治疗

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突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病理状态。仅黏膜下脱是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下脱为完全脱垂。脱垂部分位于直肠内称内脱垂,脱出肛门外则称外脱垂。直肠脱垂以儿童及老年人多见,直肠脱垂在儿童是一种

声明:《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概述,直肠息肉-病因》为网友演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