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 篆书-篆书流变,篆书-代表人物

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篆字_篆书 -篆书流变

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


宋刻大观帖周朝太史籀篆书

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秦篆",

篆书 篆书-篆书流变,篆书-代表人物

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由于是官书,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

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

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但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

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以篆书着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

明代承元之风,步趋持平。清朝篆书百花斗艳,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

篆字_篆书 -代表人物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所书的刻石多已毁没,存世的原石仅两块。相传秦代金、石刻文都出自李斯之手。百废待兴,因此秦国有众所周知的七个同一,其中文字长短常重要的一项,而李斯的小篆便是在秦国原有篆书基础上统一八国文字的结晶。金刻有权、量、诏版,石刻有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碣石、会稽。因而秦代书法最闻名的便是以秦小篆书体所书之刻石文字。李斯所处的秦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将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一扫而平。李斯后为赵高所诬,腰斩于咸阳,时年约七十岁。端庄、凝重乃至有几分肃穆之感的秦刻石,向我们揭示出当年在中心集权独裁统治下秦帝国的概况。统一后的秦国强盛异常,表现在书体文字中也必定与之相适应。

篆字_篆书 -史书记载

大篆

有两说:(1)指'籀文',即《史籀篇》文字。(2)指'隶书',清学者多主其说。


篆书

石鼓文

秦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唐初在岐州雍县南二十里之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90103/47394.html

更多阅读

“垮掉的一代”的产生及其流变 鲍勃迪伦 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冲破麻木的文化反叛—— “垮掉的一代”的产生及其流变“垮掉的一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第一个现代派文学流派,兴起于50年代初,鼎盛于50年代下半期。它是存在主义在美国的变种,在极端发展后,与美国社会现实相结

“中华民国全图”流变史 民国地图最大时全图

中华民国全图台湾开放大陆地区民众自由行后,来自内地的背包客与旅行团团客逐渐成为台湾商圈消费主力之一。尤有甚者,由于近年来“民国热”的推波助澜,不少以知识分子自诩的游客到台湾旅游,总不忘了要安排赴24小时营业的台北诚品或其他大

世界各国和地区 世界各国(地区)土地制度流变

     日本  日本的土地制度在战后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占领当局领导下的“自耕农”阶段,通过象征性的赎买(基本相当于无偿没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二是20世纪60年代的促进“自立经营”阶段,推动农地有序流转,扩

海航科技物流集团 海航物流帝国流变

     一边是海航的脱壳求生,一边是沙钢在全球布下的法律罗网。伴随豪华邮轮“海娜号”在韩国被扣押,这场原本两家中国公司的债务纠纷开始演化成全球化事件。不仅如此,海航的举债经营模式以及钢铁、船运行业萎靡下的沙钢自救之路也

声明:《篆书 篆书-篆书流变,篆书-代表人物》为网友爱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