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钢琴协奏曲 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赏析,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d小调,完成于1909年9月,首演于1909年11月28日,是作曲家为赴美演出而创作的一首大型作品,以其浓烈的情感表达和艰深的演奏技术而闻名于世。该作品在钢琴协奏曲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钢琴协奏曲之王”。

第三钢琴协奏曲_第三钢琴协奏曲 -作品赏析

全曲分为三个乐章,演奏时间需40分钟左右。

第三钢琴协奏曲_第三钢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

不过分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anto),d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乐曲伊始,在由弦乐荡漾的音型构成的背景下,钢琴以双手八度奏出了有着很长旋律线的主部主题。这个主题具有俄罗斯民歌的气质,也是构成整部作品的基本骨架,其后出现带有谐谑色彩的降B大调副部主题。展开部以主部主题的发展为主,以强大的动力形成巨大的高潮。华彩段有两个版本,都是以主部主题为基础形成的,一个版本具有舞蹈性质,比较谐谑;另一个则是由大和弦构成,色彩沉郁悲壮。华彩之后情绪逐渐平静下来,简单再现呈示部的两个主题之后静悄悄的结束。

第三钢琴协奏曲_第三钢琴协奏曲 -第二乐章

间奏曲,柔版(Intermezzo, Adagio),d小调-降D大调-升f小调-d小调,是由变奏曲式和三部曲式“杂交”而成的混合曲式。弦乐奏出的d小调主题哀怨惆怅,和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有所联系,其后交给钢琴在降D大调上呈现并加以变奏,情绪越来越激动,力度不断增长。在这里,作曲家戏剧性的插入了一个升f小调轻盈的快速圆舞曲主题作为中部,在钢琴奏出快速的华彩音群时,双簧管以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作为声部的呼应。然后,第一主题在升f小调上再现。最后转d小调,钢琴以势不可挡的力量突然跃起,直接不间断的进入第三乐章。

第三钢琴协奏曲_第三钢琴协奏曲 -第三乐章

终曲,2/2拍(Finale, Alla breve),d小调-D大调,自由的奏鸣曲式。在乐队迅猛的重复音背景上,钢琴奏出了d小调主部主题。这个主题是从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变形而来的,具有号角的性质,同时由于使用了大量的重复音和快速音群,又具有节日的狂欢气氛。之后这个主题迅速的发展为一首强悍的进行曲,强拍上大和弦营造的蹬踏效果使人联想到了斯拉夫男性的踢踏舞。连接部在C大调上出现,是由大和弦构成的连续切分音,具有哥萨克风格。G大调副部主题则和前面形成明显的对比,它的特点是宽广而舒展的,具有歌唱性。展开部从降E大调上开始,依次展开第一乐章中出现的各个音乐素材――其实这也是构成全曲的所有音乐素材。音乐时而谐谑,时而抒情,时而宽广,时而沉静,但前两个乐章中忧郁的阴霾在这里已经一扫而空。再现部从C小调上开始,再现主部主题之后,连接部和副部分别在降B大调和F大调上再现,所不同的是,副部主题此时速度更快,有了舞曲的性质。尾声是精彩而辉煌的,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在这里变成了3/2拍子的“奔马”旋律,力度不断增长,从d小调转到了D大调。在简短的华彩段之后,钢琴以四声号角,唤起了副部主题的乐团全奏,此时的副部主题已经变成了一首庄严而辉煌的颂歌,钢琴的强奏大和弦像钟声般敲响――这是所有钢琴协奏曲中最辉煌灿烂的瞬间,最后,乐曲速度转为急板,狂热的三连音从高音区倾泻而下,然后双手交替的快速华彩音型从低音区再次跃起,最后以拉赫玛尼诺夫的“签名”,即四个强悍的进行曲般的音符虎虎生威的结束全曲。

第三钢琴协奏曲 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赏析,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290103/47409.html

更多阅读

贝多芬第17暴风雨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第三乐章这个末乐章是小快板,是个非常优美的终曲,由川流不息的快速十六分音符的音流组成,仿佛描绘了一幅轻快飞翔的图画,虽然蕴藏着浪漫的情趣,但又感伤般地表现出来,自始至终充满了温柔与爱的性质,这乐章的美是一种“虚幻无常”的美,它展

格里格钢琴协奏曲 格里格钢琴协奏曲op16

华伦斯坦指挥RCA胜利交响乐团 钢琴演奏鲁宾斯坦1961年3月10日录音《a小调钢琴协奏曲》是格里格毕生之中所写的唯一一部钢琴协奏曲,这部钢协和他创作的组曲《皮尔金特》的名气一样都是不朽的名作,这位挪威作曲界的天才

声明:《第三钢琴协奏曲 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赏析,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为网友不必多于举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