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 紫苏-概述,紫苏-紫苏品种

紫苏,(学名:Perillafrutescens(L.)Britt.)别名荏、赤苏、白苏、香苏、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等。一年生草本,夏季开淡红色花,具有特异的芳香,以茎、叶及子实入药,有止咳驱痰及利尿之功。中国各地均有栽培,长江以南各省有野生,见于村边或路旁。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行气宽中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原产中国,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中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

紫苏_紫苏 -概述


紫苏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在中国种植应用约有近20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淹渍。

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备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对紫苏属植物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性栽种,开发出了食用油、药品、淹渍品、化妆品等几十种紫苏产品。

紫苏包括一原变种(Perillafrutescens var. frutescens),及三个变种:野生紫苏(P.frutescens var.acuta )、耳齿变种(Perillafrutescensvar. auriculato-dentata)及回回苏(Perillafrutescensvar. crispa)。

本植物变异极大,中国古书上称叶全绿的为白苏,称叶两面紫色或面青背紫的为紫苏。但据近代分类学者E.D.Merrill的意见,认为二者同属一种植物,其变异不过因栽培而起。

紫苏_紫苏 -紫苏品种

紫苏包括两个变种。
(1)皱叶紫苏[P.frutescens(L.)Britt.var.crispaDeane]又称回回苏、鸡冠紫苏,有紫色和绿色之分。我国南方较多,其种子较少,褐色。
(2)尖叶紫苏[P.frutescens(L.)Britt.var.acuta(Thunb)Kudo.]又称野生紫苏。北方常在房前、篱边种植,其种子较大,灰色,常作鸟食出售,也有绿色、紫色、正面绿背面紫之分。

紫苏_紫苏 -繁殖方法

紫苏用种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移栽。

直播


春播,南北方播种时间差一个月,南方3月,北方4月中下旬。直播在畦内进行条播,按行距60厘米开沟深2-3厘米,把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播后覆薄士。穴播:行距45厘米,株距25-30厘米穴播,浅覆土。播后立刻浇水,保持湿润,播种量每公顷15-18.75千克,直播省工,生长快,采收早,产量高。

育苗


在种子不足,水利条件不好,干旱地区采用此法。苗床应选择光照充足暖和的地方,施农家肥料,加适量的过磷酸钙或者草木灰。4月上旬畦内浇透水,待水渗下后播种,覆浅土2-3厘米,保持床面湿润,一周左右即出苗。苗齐后间过密的苗子,经常浇水除草,苗高3-4厘米,长出4对叶子时,麦收后选阴天或傍晚,栽在麦地里,栽植头一天,育苗地浇透水。
做移栽时,根完全的易成活,随拔随栽。株距30厘米,开沟深15厘米,把苗排好,覆土,浇水或稀薄人畜粪尿,1-2天后松土保墒。每公顷栽苗15万株左右,天气干旱2-3天浇一次水,以后减少浇水,进行蹲苗,使根部生长。

紫苏_紫苏 -形态特征

紫苏为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具有特殊芳香。茎直立,多分枝,紫色、绿紫色或绿色,钝四棱形,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5cm,紫红色或绿色,被长节毛;叶片阔卵形、卵状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4-13cm,宽2.5-10cm,先端渐尖或突尖,有时呈短尾状,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粗锯齿,有时锯齿较深或浅裂,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下两面均疏生柔毛,沿叶脉处较密,叶下面有细油腺点;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

轮伞花序,由2花组成偏向一侧成假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序密被长柔毛;苞片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披针形形,全缘,具缘毛,外面有腺点,边缘膜质;花梗长1-1.5mm,密被柔毛;花萼钟状,长约3mm,10脉,外面部密被长柔毛和有黄色腺点,顶端5齿,2唇,上唇宽大,有3齿,下唇有2齿,结果时增大,基部呈囊状;花冠唇形,长3-4mm,白色或紫红色,花冠筒内有毛环,外面被柔毛,上唇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圆形,中裂片较大;雄蕊4,二强,着生于花冠筒内中部,几不伸出花冠外,花药2室;花盘在前边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室;花盘在前边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裂。小坚果近球形,灰棕色或褐色,直径1-1.3mm,有网纹,果萼长约10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紫苏_紫苏 -生长环境及分布

紫苏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排水良好,沙质壤土、壤土、黏壤土,房前屋后、沟边地边,肥沃的土壤上均可栽培,生长良好。前茬作物以蔬菜为好。果树幼林下均能栽种。

原产中国,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中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

紫苏_紫苏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卜素、高矿质元素等。在嫩叶中每100克含还原糖0.68~1.26克,蛋白质3.84克,纤维素3.49~6.96克,脂肪1.3克,胡萝卜素7.94~9.09毫克,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35毫克,尼克酸1.3毫克,维生素C55~68毫克,钾522毫克,钠4.24毫克,钙217毫克,镁70.4毫克,磷65.6毫克,铜0.34毫克,铁20.7毫克,锌1.21毫克,锰1.25毫克,锶1.50毫克,硒3.24~4.23微克,挥发油中含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苏烯酮等。抗衰老素SOD在每毫克苏叶中含量高达106.2微克。另有研究发现,紫苏中亦含有抑制活性氧预防衰老的有效成分。

紫苏种子中含大量油脂,出油率高达45%左右,油中含亚麻酸62.73%、亚油酸15.43%、油酸12.01%。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占25%,内含1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甲硫氨酸的含量均高于高蛋白植物籽粒苋。此外还有谷维素、维生素E、维生素B1、缁醇、磷脂等。紫苏子性味辛温,具有下气消痰、润肺、宽肠的功效。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气虚、阴虚久咳、脾虚便溏者忌食。

医用价值


紫苏既能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行气宽中、解郁止呕,故对风寒表症而兼见胸闷呕吐症状的,使用本品,很是适宜;或无表症而有气滞不畅症状的,也可用于宣通。如配藿香、陈皮则解表和中,配半夏、厚朴则解郁宽胸。
用于感冒风寒: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用于胸闷、呕恶等症:紫苏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

紫苏_紫苏 -药品简述


紫苏药名:紫苏叶
英文名:PerillaSeed,PerillaLeaf
别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
处方用名:紫苏、紫苏叶。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经、脾经。
功能:散寒解表,理气宽中。
主治: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
用法用量:煎服,5-9克,不宜久煎。
药材基源: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的带枝嫩叶。
采收储藏:9月上旬花序将长出时,割下全株,倒挂通风处阴干备用。

紫苏_紫苏 -用药禁忌

1、温病及气弱表虚者忌服。

2、《本草经疏》: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火升作呕者亦不宜。

3、《本草通玄》:久服泄人真气。

紫苏_紫苏 -中药化学成分


紫苏

1、紫苏叶含挥发油,其成分主要有紫苏醛(perillaldehyde),柠檬烯(limon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α-香柑汕烯(α-bergamotene)及芳樟醇(linlaool)等。还含紫苏醇-β-D-吡喃葡萄糖甙(perillyl-β-D-glucopyranoside),紫苏甙(perilloside)B、C及1,2-亚甲二氧基-4-甲氧基-5-烯丙基-3-苯基β-D-吡喃葡萄糖甙(1,2-methylenedioxy-4-methoxy-5-allyl-3-phenyl-β-D-glucopyranoside)。地上部分含紫苏酮(perillaketone),异白苏烯酮(isoegomaketone),白苏烯酮(ego-maketone),紫苏烯(perillene),亚麻酸乙酯(ethyllinolenater),亚麻酸(linolenicacid)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

2、野紫苏叶含挥发油,其成分主要有异戊基-3-呋喃甲酮(isoamyl-3-furylketone)即紫苏酮,2,4-二硝基苯腙(2,4-dini-trophenylhydrazone),左旋紫苏醛,二氯紫苏醇(dihydroperil-lalcohol),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樟烯(camphene),右旋柠檬烯,左旋芳樟酸,薄荷酮(menthone),薄荷醇(menthol),丁香油酚(eugenol),莳萝油脑(dillapiol),榄香脂素(elemicin),β-丁香烯,香薷酮(elsholtziaketone),异白苏烯酮,紫苏酮,白苏酮(naginataketone),对-聚伞花素(p-cymene),肉豆蔻醚(myristicin),苯甲醛(benzaldehyde),1-(3-呋喃基)-3-甲氧酸基)等。还含高山黄苓甙(scutellarin),新西兰牡荆甙Ⅱ(vicenin,vicenin-2),5,3,4-三羟基黄酮-7-(2-O-β-D-葡萄糖醛酸基)-β-D-葡萄糖醛酸甙[7-(2-O-β-D-glucuronyl)-β-D-glu-curonyloxy)-5,3,4-trihydroxyflavane],(R)-苯乙腈-2-2-O-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甙[(R)-2-(-2-O-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yloxy)-phenylacetonitrile],野樱甙(prunasin),即(R)-苯乙腈-2-O-β-D-吡喃葡萄糖甙[(R)-2-O-β-D-glucopyranosyloxyphenylacetonitrile],迷迭香酸(ros-marin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Z,E)-2-(3,4-二羟基苯基)-乙烯咖啡酸酯[(Z,E)-2-(3,4-dihydroxyphenyl)-ethenylcaffeate],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sterol)及锌、铁、铜、铬、锰、钴、锡、钙等多种元机元素。

3、同属植物回回苏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紫苏醛,紫苏醇,紫苏酮,柠檬烯,樟烯,α-蒎烯,丁香烯,芳樟醇,薄荷醇,二氢紫苏醇,香薷酮,白苏酮,异白苏酮,槛香脂素,肉豆蔻醚,莳萝油脑及柠檬醛(citral)等。花色甙:丙二酸单酰基反-紫苏宁(malonyl-trans-shisonin),丙二酸单酰基-顺-紫苏宁(malonyl-cis-shisonin),咖啡酰基矢车菊双甙(caffeoylcyanin),咖啡酰基丙二酸单酰基矢车菊双甙(caffeoylmalonylcyanin)顺-紫苏宁(shisonin)等;二葡萄糖醛酸黄酮甙: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甙(apigenin-7-O-diglucuronide),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甙(luteolin-7-O-diglucuronide)及高山黄芩素-7-O-二葡萄糖醛酸甙(scutellarein-7-O-diglucuronide);其他:迷迭酸及磷糖蛋白(phosphoglycoprotein).

紫苏_紫苏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g/kg经口服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紫苏

2、抑菌作用: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紫苏叶浸膏对6种真菌琼脂培养物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00-1600mg/ml;浸膏中的紫苏醛起主要抑菌作用。

3、升血糖作用:紫苏油0.35ml/kg给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制成肟(Oxime)后,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

4、对血凝的作用:紫苏水提液对家兔耳表静脉注射,可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说明紫苏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而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并不明显。

5、促进肠蠕动: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Perillaketone,对大鼠有促进肠蠕动作用,使肠内物质运动加速,这是由于Perillketone对肠扩约肌有刺激作用。

6、镇静作用: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紫苏醛、Stigmasterol、Dillapiole均有镇静作用,可延长苯巴比妥减少的大鼠的睡眠时间,其中Dillapiole的半数有效量=1.57mg/kg。紫苏水煎剂1:2O浓度,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7、药(毒)理学:毒性:紫苏的成分紫苏酮等酮类化合物均为3-取代呋喃类化合物,对小鼠、山羊、小母牛均显示毒性作用,尤其对肺部,可因肺水肿及胸膜渗出而死亡,但给药途径不同,毒性不同,紫苏酮10mg/kg静脉注射可使山羊致死,40mg/kg灌胃却无影响。紫苏醇具有毒性、刺激性和致敏作用。另雌山羊静脉注射紫苏酮10mg/kg可致死,若灌胃40mg/kg仍可存活。

紫苏_紫苏 -临床应用

1、用于感冒风寒: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2、用于胸闷、呕恶等症:紫苏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

3、本品有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同用,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4、用于食鱼蟹后引起的吐泻腹痛:紫苏辛温,能解鱼蟹毒,中鱼蟹毒后可用单味紫苏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紫苏_紫苏 -文献论述


紫苏

1、《纲目》:紫苏,近世要药也。其味辛,入气分,其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则行气安安胎;同藿香、乌药,则温中止痛;同香附、麻黄,则发汗解肌;同芎、当归,则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同桔梗、枳壳,则利膈宽肠;同杏仁、莱菔子,则消痰定喘。

2、《本草汇言》: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一物有三用焉:如伤风伤寒,头疼骨痛,恶寒发热,肢节不利,或脚气疝气,邪郁在表者,苏叶可以散邪而解表;气郁结而中满痞塞,胸脯不利,或胎气上逼,腹胁胀痛者,苏梗可以顺气而宽中;设或上气喘逆,苏子可以定喘而下气,痰火奔迫,苏子可以降火而清痰,三看所用不同,法当详之。

3、《药品化义》:紫苏叶,为发生之物。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专解肌发表,疗伤风伤寒,及疟疾初起,外感霍乱,湿热脚气,凡属表症,放邪气出路之要药也。丹溪治春分后湿热病,头痛身热,脊强目痛,鼻干口渴,每以此同葛根、白芷,入六神通解散,助其威风,发汗解肌,其病如扫。取其辛香,以治抑郁之气,停滞胸膈,八分心气饮,开心胸郁热神妙。如寒滞腹痛,火滞痢疾,湿滞泄泻,少佐二、三分,从内略为疏表解肌最为妥当。参苏饮治虚人感冒风寒,方中一补一散,良有深意。如不遵其义,减去人参,或服之不应,或邪未散而正气先虚。

4、《本草乘雅半偈》:(紫苏)致新推陈之宣剂,轻剂也。故主气下者,可使之宣发,气上者,可使之宣摄。叶则偏于宣散,茎则偏于宣通,子则兼而有之,而性稍缓。

5、《长沙药解》:苏叶辛散之性,善破凝寒而下冲逆,扩胸腹而消胀满,故能治胸中瘀结之证而通经达脉,发散风寒,双解中外之药也。

6、《本草正义》: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今人恒以茎、叶、子三者分主各症。盖此物产地不同,形状亦别,多叶者其茎亦细,而茎干大者,则叶又少,故分析辨治,尤为精切。叶本轻扬,则风寒外感用之,疏散肺闭,宣通肌表,泄风化邪,最为敏捷。茎则质坚,虽亦中空,而近根处伟大丰厚,巨看径寸,则开泄里气用之,解结止痛,降逆定喘,开胃醒脾,固与开泄外感之旨不同。而子则滑利直下,降气消痰,止嗽润肺,又是别有意味。此今人选药之密,已与宋金元明不同,不可谓非药物学之进境者。

7、《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8、孟诜:除寒热,治冷气。

9、《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通大小肠。

10、《本草图经》:通心经,益脾胃。

11、《履CHAN岩本草》:止金疮出血;疗痔疾,煎汤洗之。

12、《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

13、《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14、《本经逢原》:能散血脉之邪。

紫苏_紫苏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1、紫苏叶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5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滞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2、野紫苏叶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长4-7cm,宽2.5-5cm;叶两面绿色、暗绿色或带紫色,边缘具圆锯齿。均以叶完整、色紫、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1、紫苏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外壁角质层纹理呈断续波状;下表皮细胞较小,垂周壁波状弯曲,角质层纹理不明显。两面均有腺鳞和腺毛,以下表面为多,腺鳞的腺头扁圆形,4-8细胸,直径44-106μm,柄单细胞;腺毛腺头1-2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7细胞,中部细胞有时缢缩,长80-980μm,基部直径30-100μm。气孔直轴式,下表皮较多。

2、野紫苏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平直,角质层纹理不甚至明显。其余与紫苏相似。

理化鉴别

1、本品作叶的表面制片,表皮细胞中某些细胞内含有紫色素,滴加10%盐酸溶液,立即显红色;或滴加5%氢氧化钾溶液,即显鲜绿色,后变为黄绿色。

2、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0.7g,置500ml圆底烧瓶中,加水250ml,混匀,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并溢流入烧瓶中为止,再加石油醚(60-90℃)1.5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2h,放冷,分取石汕醚层作为供试品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
①以苯-乙酸乙酯(95:5)为展开剂,用紫苏醛作对照品;

②以已烷作展开剂,用L-柠檬烯和α-蒎烯作对照品,展开,展距16.5cm,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浓硫酸后,于80℃烘烤5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紫苏_紫苏 -栽培技术


紫苏

1、栽培方式及栽培季节
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可于3月末至4月初露地播种,也可育苗移栽,6~9月可陆续采收,保护地9月至翌年2月均可播种或育苗栽种,11月至次年6月收获。

2、种子处理及催芽
紫苏种子属深休眠类型,采种后4~5个月才能逐步完全发芽,如果要进行反季节生长,进行低温及赤霉素处理均能有效地打破休眠,将刚采收的种子用100微升/升赤霉素处理并置于低温3摄氏度及光照条件下5~10天,后置于15~20摄氏度光照条件下催芽12天,种子发芽可达80%以上。

3、播种育苗
江南地区育苗以3月中旬用小拱棚播种育苗的方法最佳。每公顷用种量3千克。按种植面积的8%~10%准备苗床,苗床播种量为10~14克/平方米。播前苗床要浇足底水,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盖一层见不到种子颗粒的薄土,再均匀撒些稻草,覆盖地膜,然后加小拱棚,以保温保湿,经7~10天即发芽出苗。注意及时揭除地膜,及时间苗,一般间苗3次,以达到不拥挤为标准,苗距约3厘米见方。为防止秧苗疯长成高脚苗,应注意及时通风、透气。进入4月份即可揭除小棚薄膜,促使植株粗壮,增强定植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4、整地定植
土壤在定植前10~15天进行深耕晒垡,每公顷施复合肥1500千克,人粪尿45000千克,垃圾肥75000千克作为基肥。整地做成1.2米毛垄,净垄面0.9米,要求垄面平整。在定植前喷洒除草剂都尔,用量1500克/公顷,喷药后除定植穴外,尽量做到不破坏土表除草剂液膜。2天后进行定植,这样可使整个生长季节没有草害发生。定植一般在4月中旬,秧苗有2~3对其叶时进行。每垄定植6行,株行距均为0.15米。除露地栽培,紫苏可根据不同食用目的,利用保护地进行栽培,如:
①芽紫苏:将种子播于用300毫克/升赤霉素溶液湿润过的苗床或一些简易的育苗盘,当紫苏长至具有4片真叶时,齐地面剪断,收获芽紫苏。
②穗紫苏:北方冬季利用温室生产,由于日照短,可以促进花芽分化,南方地区可用黑.膜覆盖,使日照缩短至6~7小时琦当长至6~7片真叶时抽穗,穗长至6~8厘米时可以收获穗紫苏。

5、田间管理
生产期间看长势及时追施尿素7~8次。在整个生长期,要求土壤保持湿润,利于植株快速生长。定植后20~25天要摘除初茬叶,第四节以下的老叶要完全摘除。第五节以上达到12厘米宽的叶片摘下腌制。有效节位一般可达20~23节,可采摘达出口标准的叶40~46张。紫苏分枝力强。对所生分枝应及时摘除。
在管理上,要特别注意及时打杈。由于紫苏的分枝力强,如果不摘除分杈枝,既消耗了养分,拖延了正品叶的生长,又减少了叶片总量而减产。打杈可与摘叶采收同时进行。对不留种田块的紫苏,可在9月初植株开始生长花序前,留3对叶进行打杈摘心,此3对叶片也能达到成品叶的标准。

6、病虫防治
病虫害很少出现,如出现锈病,可用50%托布津1500倍进行防治,连续喷药两次,每周一次。为害紫苏的害虫,主要是蚱蜢和小青虫,使叶片穿孔失去商品价值。在防治上,可采用敌敌畏、速灭杀丁等残效期短的强力杀虫剂喷治。喷药一定要在叶片采摘后立即进行,为降低农药残留量,可延后下一次采叶时间,2对叶片同时采摘。

7、叶片的采收
菜用嫩茎叶,可随时采摘。作出口商品的紫苏,需按标准采收,其采收标准是:叶片中间最宽处达到12厘米以上,无缺损、无洞孔、无病斑。一般于5月下旬或6月初,若秧苗壮健,从第四对至第五对其叶开始即能达到采摘标准。6月中、下旬及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叶片生长迅速,是采收高峰期,平均3~4天可以采摘一对叶片,其他时间一般每隔6~7天采收一对叶片。从5月下旬至9月上旬,一般可采收20~23对合格的商品叶,腌制后可达株产120克左右。
作药用的苏叶,于秋季种子成熟时,即割下果穗,留下的叶和梗另放阴凉处阴干后收藏。

紫苏 紫苏-概述,紫苏-紫苏品种

8、采种
以收获种子为目的时,应适当进行摘心处理,即摘除部分茎尖和叶片,以减少茎叶的养分消耗并能增加通透性。在花蕾形成前需追施速效氮肥一次,10千克,过磷酸钙一次,10千克。由于紫苏种子极易自然脱落和被鸟类采食,所以种子40%~50%成熟时割下,在准备好的场地上晾晒数日,脱粒,晒干。如不及时采收,种子极易自然脱落或被鸟食。

采种可在留种田进行,也可在大田选留部分植株作种株。但红、绿色紫苏要绝对隔离种植,变异株要剔除,避免种子混杂退化。为集中养分使中下部种子发育成熟,应将花序上部1/3剪去。待种子转入褐色即可采收。

紫苏_紫苏 -病虫防治

(1)斑枯病

从6月到收获都有发生,危害叶子。发病初期在叶面出现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褐色或黑褐色小斑点,往后发展成近圆形或多角形的大病斑,直径0.2-2.5cm。病斑在紫色叶面上外观不明显,在绿色叶面上较鲜明。病斑干枯后常形成孔洞,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脱落。在高温高湿、阳光不足以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条件下,比较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从无病植株上采种。
②注意田间排水,及时清理沟道。
③避免种植过密。
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用80%可湿性代森锌800倍液,或者1:1:200波尔多液喷雾。每隔7天一次,连喷2-3次。但是,在收获前半个月就应停止喷药,以保证药材不带农药。

(2)红蜘蛛

危害紫苏叶子。6-8月天气干旱、高温低湿时发生最盛。红蜘蛛成虫细小,一般为红色,有时黄色。红蜘蛛聚集在叶背面刺吸汁液,被害处最初出现黄白色小斑,后来在叶面可见较大的黄褐色焦斑,扩展后,全叶黄化失绿,常见叶子脱落。
防治方法:
①收获时收集田间落叶,集中烧掉;早春清除田埂、沟边和路旁杂草。
②发生期及早用40%乐果乳剂2000倍液喷杀。但要求在收获前半个月停止喷药,以保证药材上不留残毒。

(3)银纹夜蛾

7-9月幼虫危害紫苏,叶子被咬成孔洞或缺刻,老熟幼虫在植株上作薄丝茧化蛹。
防治方法: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

紫苏_紫苏 -食用功效


紫苏叶

由于紫苏具有发汗和松弛的效果,当患上风寒感冒、咳嗽、疼痛时,喝上一杯暖乎乎的紫苏茶能有效缓解症状;当感到有压力、身心疲惫时,冲泡一杯紫苏茶,它特殊的香味能让人轻松、镇静。这种特殊的香味其实来源于紫苏醛,它与紫苏油都有补充血液营养、提高血糖含量的作用,可以减轻贫血,让身体恢复活力。此外,紫苏还能减轻胸腹胀满的症状,亦能治疗牙周炎、抑制花粉过敏症。

由于紫苏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体内遇上钙和锌便生成草酸钙和草酸锌,在人体沉积过多进入人体会损害神经、消化系统和造血功能。

附注

①紫苏Perillafrutescens(Linn.)Britt.常见有两种类型;一类叶绿色,花白色,习称白苏;一类叶和花均紫色或紫红色,习称紫苏。入药多取花叶紫色的。

②紫苏在我国栽培很广,栽培历史也很长,因而形成多个变种。除本书记载的回回紫苏外.尚有野紫苏var.acula(Thunb.)Kudo和耳齿紫苏var.auriculato-dentataC.Y.Wu,据报道(中国植物志六十六卷)这些变种也均可入药。

附:紫苏梗

本种为回回苏的干燥茎,商品呈方柱形,角钝圆,长短不一,直径5~15毫米。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边均有直沟和直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和叶痕。体轻,质硬。以茎粗壮,紫棕色者为佳。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附:紫苏子

本品为回回苏的干燥成熟果实。商品为小球形或卵形颗粒,直径1~3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和圆形小凸点。果皮薄,硬而脆,易压碎。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油性,用手搓之有紫苏香气。以粒大饱满,色黑者为佳。辛,温。归肺经。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紫苏煎黄瓜:湘菜菜系里的一道菜名。此菜有着黄瓜之脆软,紫苏之香甜,加上湘菜独有的香辣,作为名菜,果然名不虚传。希望各位有机会去湘菜馆品尝这道菜的独特魅力!

紫苏_紫苏 -野菜食谱

紫苏散

组成:紫苏叶、桑白皮、青皮、五味子、杏仁、麻黄、炙甘草各5克

功效: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风寒束肺。证见咳嗽痰多,头痛,发热恶寒,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

点评:

①本方证以发热恶寒,咳嗽,痰多,脉浮为辨证要点。

②本方可用治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紫苏叶杏苏散

组方:紫苏叶9克,半夏9克,茯苓9克,前胡9克,苦桔梗9克,枳壳6克,甘草3克,生姜三片,大枣3枚,杏仁9克,橘皮6克,水煎温服。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秋季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色白,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香苏散

组方:香附子120克炒香,去毛,紫苏叶120克,炙甘草30克,陈皮60克,上述四药共研成粗粉。每日三次,每次取药粉9克,水煎热服。

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胸脘(胃)气滞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胃)部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香苏葱豉汤

组方:制香附4.5~6克,陈皮4.5~6克,鲜葱白(葱头)3枚,紫苏4.5~9克,炙甘草2~2.5克,淡豆豉9~12克,水煎服。功用:发汗解表,调气安胎。

主治:妊娠伤寒(孕妇感受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胸脘(胃)痞闷,苔薄白,脉浮。

苏姜汤

组方:紫苏叶22.5克,生姜2.5克,水煎成25%浓度的药汤(即两种药共25克,要煎成100毫升的药汤),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0毫升,10天为一疗程,每两个疗程间隔3天。

功用: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支气管炎。

紫苏_紫苏 -炮制

除去杂质及老梗;或喷淋清水,切碎,干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00103/48144.html

更多阅读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 秋葵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简介紫苏(学名:Perilla frutescens),古名荏,又名白苏、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苏麻、苏草、唐紫苏、桂芢、皱叶苏等,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东南亚、台湾、浙江、江西、湖

阳台盆栽紫苏的种植方法 紫苏的种植方法和时间

?? 紫苏为唇形科紫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荏、赤苏、白苏等,嫩叶可食用.原产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紫苏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多种铁、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烟酸等,其所含的挥发油,具有特异芳香,有防腐作用;紫苏嫩叶可生食或作汤,植株可

紫苏姜汤治感冒 治感冒的姜汤

常买紫苏做去腥的佐料,但一买一大把,真正用的只有一点点,剩下的怎么办呢?其实紫苏还是一味常见的中药,可用于风寒咳嗽、脾胃气滞。做菜剩下的紫苏,叶子和梗都可以洗净晒干,放到干燥的地方保存,不仅下次蒸鱼虾的时候能再用,也能和切片的生姜

紫苏草图片和介绍 车前草图片及介绍

  (2012-04-12 17:59:13)标签:紫苏草图片介绍娱乐分类:美丽景色紫苏草图片和介绍拉丁名:Limnophila aromatica (Lam.) Merr.别名 :麻省草、双漫草(广东海南)、止咳草(民间)

紫苏白苏 中药实验课题

吃了鸡蛋而寻找生蛋的鸡,虽然不必要,但却饶有趣味。比如,有一次出差到崇阳,吃到一种色香味都很特别的凉菜,菜一端上桌,一股香味扑鼻而来;进口之后,又脆又嫩;品过之后,齿颊留香。一问主人,说是“凉拌紫苏叶”,其做法是,将鲜紫苏叶用开水烫过后,切

声明:《紫苏 紫苏-概述,紫苏-紫苏品种》为网友孤的王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