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 电影 《开国大典》 电影 -电影《开国大典》演员名

影片《开国大典》用俯瞰历史的视野,将庞杂的历史提炼和概括为一部波澜壮阔英雄史诗,把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用胶片再度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影片用纪实的手法展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的瞬间,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蒋介石、宋庆龄等100多位历史人物的风貌。

新开国大典电影_《开国大典》[电影] -电影《开国大典》演员名单

古月――毛泽东 孙飞虎―蒋介石

黄凯――周恩来邵宏来―李宗仁

刘怀正――朱德郭法曾―刘少奇

路希――任弼时智一桐―张治中

刘锡田――陈毅 卢奇――邓小平
傅学诚―刘伯承祝普恭――粟裕叶庆林―汤恩伯 肖慧芳―宋庆龄 丁笑宜―彭德怀
田甬―――林彪 林中华―罗荣桓 朱德承―齐正云 陈国典―蒋经国石维坚―叶子龙
刘之冰―毛岸英 肖扬――米高扬 张安安――江青

新开国大典电影_《开国大典》[电影] -剧情简介

1948年底,毛主席、党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挥了举世闻名“三大战役”,除夕夜解放了西柏坡。乡亲们欢庆胜利,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来到乡亲们中间,此时蒋介石官邸举行圣诞夜宴会,国民党要员们木然地听着张群宣读蒋介石《新年文告》。我军“三大战役”不断取得胜利,国民党军队连连受挫。蒋介石迫于形势,推出李宗仁作代总统。为了保护古城北平,毛主席、党中央多次做国民党将领傅作义工作,希望率军起义和平解放北平。经过大量工作,傅作义终于认清形势,顺乎民意。蒋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飞离南京但完全抛开了李宗仁,对重要文件和人员进行了安排。受斯大林派遣,特使米高扬秘密访华,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热烈欢迎。一个月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我党政机关迁移北平后,蒋介石更加不安,被噩梦惊醒后,蒋介石被告之:北平正举行阅兵式。接着周恩来与张治中开始了国共和谈,进展甚微。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命令,打响了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渡过了长江天险,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占领了总统府,邓小平和陈毅进入南京,并制定了《入城守则》。蒋介石最后一次拜别蒋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号悄然离开了大陆。进入北平后,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起义将领程潜也接待了湖南来的老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为开国大典做了最后准备工作,9月30日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3时毛主席在神圣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人们欢声雷动整个广场沸腾了。

新开国大典电影_《开国大典》[电影] -主要演员

古月

特型演员


古月

古月(1937~2005),古月原名胡诗学,其姓氏拆开来为古月。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37年出生于湖北汉口。1949年参军,1978年被叶剑英元帅亲自圈定为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

从影二十七年间,古月已在87部影视作品中出演了毛泽东。2001年3月1日,中央军委为专业技术三级以上的文职干部佩将官金色帽饰带,扛将官柏枝,并配备工作用车。由此古月成为“文职将军”之一。作为中国最形似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演主席是我终身的任务,我会一直演下去。现在我最想演一些鲜为人知的老年毛主席的形象,包括文革那段时间。因为这段历史不能空白,我们要对后代负责。”

2005年,古月在广西临桂县参加“中国电影百年走近临桂暨临桂县影视之家基地破土动工奠基仪式”期间,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7月2日23时09分在广东三水人民医院去世,享年68岁。以前从未有过心脏不适症状。

孙飞虎

中国电影演员。1941年生于上海。196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后至贵州省话剧团任演员。1985年任西安电影制片厂演员。1981年,孙飞虎因在影片《西安事变》中成功地扮演了蒋介石一角,而荣获新时期电影十佳演员奖和第二届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1989年在影片《巍巍昆仑》(上、下)中扮演蒋介石获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孙飞虎还先后在影片《女刺客》、《错位》、《东陵大盗》、《龙云与蒋介石》等影片中扮演角色。

1990年《开国大典》中,因扮演蒋介石获当年《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1994年孙飞虎又因在《重庆谈判》中再次成功扮演蒋介石,获当年《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男配角奖。因扮演电视剧《少帅春秋》中的蒋介石获第二届电视十佳演员奖。

新开国大典电影_《开国大典》[电影] -背后故事

陈正青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了开国大典,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共和国成立。这一天的意义,远远不是本文能够阐述的。记录着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已经有了很多文献史料,在这众多的文献史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那幅命名为《开国大典》的新闻照片。由于这张照片本身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史料价值,因而,它在中央历史博物馆、新华社档案馆、众多的大型纪念画册、正式纪念场合,都有着无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开国大典》(陈正青摄影)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这一天,天安门广场成为人的海洋,红旗的海洋。担负天安门城楼上主席台摄影的有陈正青、杨振亚、侯波三同志。陈正青分工拍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照片,承担主要发稿任务;杨振亚则拍摄阅兵场面和游行队伍全景;侯波是中南海摄影工作者,没有发稿任务,主要是为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拍摄图片资料。”(《中国记者》1999/10)“下午3时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军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毛主席走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中央,以庄严宏亮的声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陈正清不失时机地按下快门,定格这永垂千古的一瞬。

照片《开国大典》的作者陈正青(曾任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已故),湖南长沙人,是一位在战火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摄影家,他十九岁就离家投奔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岁入党,开国之年三十二岁。北平和平解放后,他作为《东北画报》特派摄影记者长驻在北平采访。在当时有幸担负这一光荣任务的青年记者中,陈正青年岁最长,参加革命最早,摄影经验丰富,使用的摄影装备较为精良,大家公推他担负摄影的主力:主要人物的活动、会议的一些重要场面尽可能让他多拍。陈正青果然不负众望,开足马力,为历史留下许多极为珍贵的镜头:如政协会议上的《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场挂起第一面新国旗―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礼,毛主席首先执锹破土》;如开国大典上的《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即《开国大典》),《朱总司令在开国大典上发布进军命令》等等,都凝结了伟大的历史瞬间,用照片书写了新中国的诞生。

生平简介
陈正青在抗战伊始就投身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与后来著名于世的作曲家周巍峙为同窗挚友。建国前后,他一直在新华社从事摄影报道,拍过大量珍贵历史镜头。‘文革’伊始,不堪凌辱,夫妻双双服安眠药自杀。

陈正青其实是福建福州人,其父陈仲经是当时海内著名书法家,在晚清由幕而官,后来背弃清廷参加辛亥革命。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孙中山纪念馆(即藏经楼)楼后回廊上那肃整严正的“三民主义”书法碑刻,其中就有其手笔。陈正青在上海念大学时参加共产党,后来背着父亲在丁玲的帮助下毅然离家奔赴延安。

但出身不好却使陈正青在政途上不被重用,一直在西北战地服务团戏剧队当队长。期间,他与周巍峙、王昆夫妇结下真挚友谊。建国前夕,陈正青在《东北画报》工作,解放后调新华社摄影部。从延安到东北到北京,从抗战到建国后,陈正青拍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尤其是为 共和国的领袖们拍照,其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照片都为绝版。可惜,这些珍贵的史料在“文革”中全部被毁坏、散失。

陈正青的命运并不像他的作品《开国大典》那样幸运与辉煌。
一九六六年夏末,年富力强的陈正青不堪忍受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与凌辱,在新华社住所与其妻何慧(新华社国际组长)一起愤然撒手人寰,留下四个尚未成年的孩子!
直到打倒“四人帮”后,陈正青、何慧夫妇才得以平冤昭雪,可惜斯人已去!

新开国大典电影_《开国大典》[电影] -报道的幕后故事

《开国大典》新闻的采写者、曾担任新华社副社长的李普,回忆了这条新闻采写的幕后故事。

毛泽东传递字条

1949年8月底,李晋奉命由位于武汉的新华社中南总分社调回北平新华总社。第一个任务,就是与另一位新华社记者李千峰一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10月1日天安门开国大典的报道。

10月1日下午两点多钟,李晋跟着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毛泽东宣读完公告后,李晋上前向他要稿子。毛泽东指着一张字条叮嘱说:“这个纸条你注意,千万不要丢掉了,照此发表,不要漏掉了。”毛泽东宣读的公告稿是铅印好的文件。当时没有电脑,时间又紧,所以,临时在上面别了一张用毛笔写的字条。这份由毛泽东签字并写有批语“照此发表”的原件,后来就留在了李晋的手里。

委员都写上名字

原来,10月1日上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张治中建议,在《公告》里公布56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的名单。《公告》原稿中,只开列了主席和6位副主席的姓名,接着写的是“陈毅等56人为委员”,其他55人都省略掉了。毛泽东当即明确表态:“好,把56名委员名字都写上去,可以表示我们中央人民政府的强大阵容。”大家听了都热烈鼓掌。

在这份名单中,许多非共产党人担任了重要职务。6位副主席中,有宋庆龄、李济深、张澜3位;56位委员中,占27位,差不多一半。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奋斗的知名人士,以及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各方面各派的实力人物,可谓尽在其中。这在国内国际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开国大典》 电影  《开国大典》 电影 -电影《开国大典》演员名

新开国大典电影_《开国大典》[电影] -影评

影片规模宏大、历史人物众多、历史事件交替发生,都给如何把握带来了难度,但是,领袖形象真实饱满,思想内容深刻,都是在那个历史条件下的难得一见的好作品。影片对革命对立面的人物,如蒋介石等也没有进行脸谱式的简单抑贬,而是将他们反历史潮流,不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顺应历史的发展,所以不可能不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艺术的阐释。

新开国大典电影_《开国大典》[电影] -所获奖项

本片获第10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

新开国大典电影_《开国大典》[电影] -油画《开国大典》


董希文

创作背景

1951年初,为迎接建中国共产党30周年,中宣部、文化部决定举办一次大型的建党30周年绘画展览,并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具体组织落实工作则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领导蔡若虹、江丰、王朝闻负责。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谋划,同年7月,建党30周年绘画展如期举行,这也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次风云际会,涌现出一批如《地道战》、《毛主席延安整风》、《强夺泸定桥》等深受人民喜爱的好作品,但令组织者感到有些遗憾的是,此次画展尽管好作品不少,但作为庆祝建党30周年的画展,却没有一部作品能够令人满意地体现出共和国成立这一重大事件。为了弥补这个遗憾,195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决定委托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完成一幅巨型油画《开国大典》。中央美术学院领命后,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将这个任务交给当时只有37岁的中央美院教授、青年画家董希文。

创作者简介

中央美院把这个任务交给董希文并非偶然。董希文1914年6月出生于浙江绍兴,杭州艺专毕业后,曾在敦煌临摹壁画达3年之久,其素描、油画功底在同行中有口皆碑,尤其擅长革命题材及人物画的创作。在此之前,他曾为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画过像,天安门城楼上第一幅毛泽东油画像便出自他及其学生之手。1949年,他还受命为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的英雄代表画像,他创作的《北平入城式》等作品也受到了好评。而且,当年董希文在参加了开国大典后,也一直想创作一幅反映开国大典盛况的大型油画作品,并为此画了许多天安门欢庆场面的草图。

评价

整幅作品构思宏伟,气派非凡,喜庆热烈,具有 “远看惊心动魄,近看奥妙无穷”的艺术境界,完美地表现了中国


《开国大典》

新生的辉煌气势。画家艾中信对此评价道:“这幅作品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它的气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董希文把主要人物处理在不到一半幅面的左侧,不仅是手法的大胆,重要的是他懂得构图的大局……《开国大典》的大块色彩,通俗易懂,看起来似乎简单,但这大红、碧蓝和金黄(缨穗和菊花)是有意安排的。它把一个风和日丽日子里一个庄严热烈的场面描绘出来……”“《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这是一个新型的油画,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

两次改动

作为新中国油画史上的一幅鸿篇巨制,油画《开国大典》的影响在美术史上和革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也正因此,这幅作品在新中国不断变幻的政治风云中也经历了数次改动。

《开国大典》第一次改动是在“高饶事件”定性之后。当时有人通知董希文,去掉画面中高岗的画像。《开国大典》原作中的第一排领导人全是国家副主席,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使画面不受损害,董希文在其他油画上做了多次实验后才动笔,删掉了高岗画像。事实上,这次改动对于整个画面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害。董希文说:“这幅画在构图时,高岗就有挤在边上的局促之感,去掉他对构图倒有好处。”

《开国大典》第二次改动是在正处于“文化大革命”风头浪尖的1972年。由于刘少奇被林彪、“四人帮”一伙打成“叛徒、工贼、反革命”,这次改动就是要在开国大典中去掉刘少奇的形象,换上董必武的全身像。董希文虽然是搞美术的,但他却深信刘少奇的清白。当“四人帮”在美术界的代理人通知他去改《开国大典》时,当时已身患癌症的他内心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他的女儿董一沙在回忆当时情形时说:“当时父亲病痛难捱,但他心灵的痛楚则更为剧烈。为了减轻他的痛苦,哥哥要替他去改,他坚决不同意……”《开国大典》上没有了刘少奇,董希文心中也从此对这幅作品多了一层牵挂。他说:“一个搞艺术的人对自己的作品要负责,要负责一千年……” 他多么希望有朝一日亲手将刘少奇的形象恢复在《开国大典》上, 他无时无刻不在等待这一刻的到来。当时,董希文的癌症已到晚期,为能挨到这一天,他亲手刻了“抗癌”、“百折不挠”等印章,以鼓励自己战胜疾病。他对学生们说:“真希望再有20年……”令人感到惋惜的是,董希文最终没能等到这一天的到来。1973年1月8日,董希文不幸逝世。临终前,他还对没能亲手恢复刘少奇在《开国大典》上的画像而感到抱憾不已

新开国大典电影_《开国大典》[电影] -教学设计

一、预习:

1、字音:

脸(liǎn)颊(jiá)伫(zhù)立(lì)褡(dā)裢(lián)难(nán)堪(kān)瞟(piǎo)过(guò)瘾(yǐn)赊(shē)欠(qiàn)金(jīn)銮(luán)殿(diàn)松(sōng)懈(xiè)惰(duò)性(xìng)掸(dǎn)土(tǔ)

2、多音字:看(kàn)相(xiàng)相(xiāng)中(zhòng)一(yì)年(nián)半(bàn)载(zǎi)载(zài)歌(gē)载(zài)舞(wǔ)喷(pēn)饭(fàn)喷(pèn)香(xiāng)

3解词: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生命危险。龙盘虎踞:像龙盘着,像虎蹲着。公事公办:按原则办事,不徇私情。岂有此理:哪有这种道理。七嘴八舌:形容说话的人多,意见杂。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4收集有关开国大典及毛泽东的资料。

二、导入

背景简介:一代伟人在他领导的人民和人民的军队,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取得了全国的胜利,迎来了开国的大典,那震撼人心的炮声虽然难忘,那人如海歌如潮的景象固然感人,在这些重大的场面中我们能感受到伟大领袖的非凡风采,但是,伟大领袖魅力,绝不仅仅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中,在他们的一些细小事情上,同样使人感到内心的震撼与不平凡。

三、默读课文

四、请大家说说节选的戏剧情节中,共有哪四件感人的事。

讨论后教师总结:1吃羊肉泡馍2宴请程潜3接待乡亲4与儿子交谈

五、分析四个故事表现出毛主席的哪些品质。

1、从这些事件中,通过语言对话可看出毛主席怎样的精神品质。

(1)吃了东西,拿不出钱来,能赖帐吗?好尴尬,最后只得由护卫人员把钱交了。这里把他的平凡朴实可亲可爱,与百姓平等的可贵品质表现得十分感人。你看他既不炫耀自己是主席,也不随便搔扰百姓,只想走进民众,了解民众的想法。表现了他生活简朴,平易近人的崇高品质。

(2)面对自己的乡亲要来打秋风攀亲的时候,毛主席热情接待,却直言拒绝了他们提出的要求,说到成分他强调自家的成分应“公事公办”的划成富农。这些事件都表现了一代伟人那种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3)当儿子毛岸英的工作被安排在政务院的时候,毛泽东坚决不同意他要求儿子的权力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而不是“浮在上边”,这些事件都表现了他,不徇私情,严于律已的崇高品质。

(4)当他得知率部起义的程潜来京时连忙“亲往车站迎接”在与程潜交谈中得知当年要开除自己的张干校长现在过日子艰难,但他是不计前嫌要“把他请到北京来住过一年半载”表现了他胸怀宽广的大家风度。

至于山羊胡子老人带着乡亲们大老远的来打秋风攀亲把毛主席当皇帝“迈出方步,准备下跪”把中国革命的胜利看成是“毛家人坐天下”还要帮着“看着点”,并且还关心着“年号”、“封官”的事,这些描写表现了这个农村老人纯朴而带有浓厚封建意识的特点,从而鲜明的衬出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严于律已大公无私崇高品质。总之,这些感人的平凡小故事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居安思危、严于律已不徇私情、不计前嫌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革命领袖。

二、你还知道毛主席的哪些感人的故事呢?

(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写点感想,谈谈在今天,毛主席的哪些品质我们还应当继续发扬光大。

居安思危、严于律已不徇私情、不计前嫌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等思想品质都还值得我们永远发扬光大。这样我们的人民才会更团结幸福,我们的国家才更繁荣富强。那些自私没有远见心胸狭窄的人只有让百姓贫穷而伤心失望,国家衰败而灭亡,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啊。

四、完成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1.四个小故事:1吃羊肉泡馍2宴请程潜3接待乡亲4与儿子交谈

2九叔的特点:带着乡亲们大老远的来打秋风攀亲把毛主席当皇帝“迈出方步,准备下跪”把中国革命的胜利看成是“毛家人坐天下”还要帮着“看着点”,并且还关心着“年号”、“封官”的事,这些描写表现了这个农村老人纯朴而带有浓厚封建意识的特点,从而鲜明的衬出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严于律已大公无私崇高品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00103/48543.html

更多阅读

《风声》电影原声片尾曲 风声电影原声 大岛满

《风声》片尾曲。大岛满女士为《风声》作的片尾曲, 悲怆或是悲壮,在那样的音乐声中为心头埋下了更深层次的感动。所以说凡好的电影,必要靠好的音乐来烘托。这就是典型的一例。我不怕死,怕的是爱我的人不知道我为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

观《开国大典》有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400字

作者:欧定平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90已经过去了,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个春秋,迎来了她的90华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强国。《开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忘大陆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是一篇很经典的描写场面的文章。以前上这一课,我觉得很难,这篇课文篇幅很长,有一千五、六百字,学生读课文都不爱读,如何长文短教,我觉得第一课时理清文章脉络很重要。第二个难点就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而

油画《开国大典》 儿童画教案

《开国大典》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首次对公众开放01.作品名称:开国大典;作者:董希文;创作年代:1953年;画种:油画;规格:229cm×400cm02.作品名称:开国大典;作者:董希文;创作年代:1953年;复制:靳尚谊、赵域(1972年);修改:阎振铎、叶武林(1979年);画种:油画;规格

邮票与原创1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纪71)是1959年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而发行的系列纪念邮票的第五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声明:《《开国大典》 电影 《开国大典》 电影 -电影《开国大典》演员名》为网友奋斗的小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