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台 楼观台-景点简介,楼观台-人文景观

楼观,中国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因其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称楼观台。位于秦岭北麓中部周至县境内,东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 楼观创始于西周,鼎盛于唐,衰落于宋金,毁于宋末,振兴于今。楼观台名胜风景规划区323平万公里,有楼观景区、金牛坪景区、木子坪景区和就峪景区。楼观为核心景区,主体景观说经台,传说老子在此讲授过道德五千言。有宫观30余座,其中中国书法名碑1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古树7种20余株,翠竹环拥,林木葱郁。 1978年以来,楼观台开展旅游事务接待,年均国内外游客50余万人次,共接待外国游客2万人次。成为西安的旅游热点之一。

西安楼观台_楼观台 -景点简介

楼观台位于秦岭山脉的终南山北麓中部的山前台原和浅山区。南依秦岭,千峰耸翠,犹如重重楼台相叠,山间绿树青竹,掩映着道家宫观,古称石楼山。山前梁岗起伏,属于黄土丘陵,楼观现存的核心景观说经台,建在海拔580米的山岗上。台北与扇形的土坎相连,面向如画的秦川渭水,宋代苏轼游此吟有名句:“此台一览秦川小。”

沿说经台卵石路南行,越翠竹林海,拾级而上,登山2.5公里,松林尽处,是海拔950米的翠薇峰。峰巅有高炉,世传为老子炼丹炉,在炉旁的古庙院中北望秦川,恍若棋盘的阡陌道路,点缀着绿树如云的村落,烟岚横断,远接蓝天。

自说经台向东南行,幽竹夹道。下闻溪水淙淙,水底砾石,晶莹剔亮,石间游鱼,忽来忽往,竹拂水面,清韵悠悠。忽闻隐约而来的轰轰咚咚声,犹如社火锣鼓。待人觉得面目润泽清爽时,忽见飞瀑,自山腰飘落河中,这是闻仙瀑布。再向上攀,进入竹海,脚下软绵绵的竹叶,伴着竹韵,沐着竹叶筛下的细碎阳光,登上海拔1350米的峰顶,见仰天池,南望千山万岭,苍苍莽莽,直接巴蜀。

由说经台东行2.5公里,进入田峪,沿宽坦缓高的谷道南行,野花迷眼,奇树遮天,河水奔泻,天上行云,身边流水,赏心悦目。越魏晋古迹十老洞,过九焰乡政府驻地栗子坪,进入金林峡,夹岸陡壁,险滩急水。400米峡区,步步有奇景。南行跨过铁索桥,入兴凤峡,路窄苔滑鸟鸣涧,山青水秀林静幽。再西行人野牛河,沿途号称“十里飞瀑”。前行如雷声贯耳,5米多高的峭壁上,垂挂着丈把宽的瀑布,飞珠溅玉,落入绿盘似的潭水中。潭前是天然巨石相勾连的石门,仅容两人侧身而过,天险景奇。门洞前的悬崖绝壁上,有成千上万只飞燕,飞出飞入。前行2公里,河道突然直立,竖起6米高的陡崖,河水竟然在崖壁雕刻出婉蜒而下的光滑石槽,流水沿石槽飞泻而下,如游来银龙。再行即到龙潭,潭如满月,深宽各约30米,水面粼粼波光,水中莹莹墨绿。潭前是著名的龙潭飞瀑,瀑布从高20米、宽10米的半圆扇面悬崖上,平滑匀称地泻入潭中,溢出亮晶的泡沫。岸边曾是村民祭龙祈雨的平台。

由金牛坪向东行15公里,登上海拔2720米的秦岭第二峰首阳山。盛夏时,高山草甸上风涌绿浪,花如繁星。山顶的风化岩石,千姿百态,环绕着碧波荡漾的天池。旁有铁板庙、太白庙和万仙庙,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铁铜器及雕刻的石碑、石雕等。每年农历四月八庙会,正值杜鹃林万花怒放、游人络绎不绝。

沿田峪河畔东南行,入四十里峡,这里原是陕南通往关中的古道之一,偶而可见古栈道遗迹。峡谷夹道,绝壁入云。从河水堆积的漫滩上,入峡5公里,峡愈窄,崖愈险,头顶一线青天,路傍一溪青流。四十里峡被游人誉为似三峡,非三峡,胜过三峡。出峡谷,顶天立地,一面绝壁,耸立面前,人称一堵墙。前行入阎王沟口,两道瀑布相叠,各高20米,宽5米。

自四十里峡南行,东达田涝沟,西到旺子沟溶洞群。田涝沟景观神秘而惊险,沿河畔逆行5公里,悬崖断壁拔地而起,沿小路扶摇盘旋而上,有一宽展的平台,谓望乡台。在台沿俯首而望,崖下一顷深潭,墨绿森然,冷气扑来,凉彻心骨,谓阴司潭。沿路东南而下,岩石陡峻惊人,古树枝柯横卧,藤条勾连悬挂,称为蛇蜕壳路。前行河床渐陡,水流湍急。沿路进入密林,左盘右旋而上,这段路被称为鬼推磨。上到山顶,一边是悬崖百丈,河水涛涛。一边是石牙石笋如林,犬牙交错。此段路被称为老鼠牙岔骨。前面绝壁环抱,一水中流,泻入潭中,号为阎王潭。

楼观台风景名胜区山青水秀,无污染,无噪音,空气清新。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夏季清凉爽快,秋夏低温多雨,冬春干寒有雪。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宜于避暑。区内河水流量丰沛,清彻透亮,水质纯净,属重碳酸钠型。植被复盖率85%,主要为次生林,次为人工林和原始森林。

西安楼观台_楼观台 -人文景观

说经台

即相传老子为尹喜授说《道德经》的地方。主要殿堂有老子祠、斗姥殿、救苦殿、灵官殿、太白殿、四圣殿、藏经楼等。进出门即是老子祠,老子在大殿中央正襟危坐,目光深邃。说经台保存古碑碣石可甚多,有唐欧阳询撰书《大唐宗圣观记碑》、宋米芾行书《天下第一山》、苏东坡行书《游楼观台题字》、元赵孟 隶书《上善池》石碑等,都有很高的价值。

炼丹炉遗址


楼观台

当年老子的炼丹炉遗址在炼丹峰上,一片突兀孑立的山峦中。此炉是用砖砌长的方形石室,室顶呈八棱形,象征着八卦。历尽沧桑的青石雕像已残破不全,传说老子当年就在此炼丹修道,现在仍然吸引了不少人祭拜。站在峰顶放眼望去,一马平川的关中道上,阡陌纵横。

响石

“女娲炼石曾补天,留下一块赠老聃。玉炉烧炼延年药,响壁碾出益寿丸。”

在楼观台气势雄伟,八卦悬顶,雕梁画栋的老君殿后院中间,放着一台八角形的石碾盘,看起来并没有特别的地方,可是不时招来很多的游客,把它围的水泻不通,不时地传来喷喷不休的赞美声。

说也奇怪,游人只要用手轻轻一拍,就会发出响声,音城宽广,悠扬动听,声波久久不能消失,比有些金属的乐器声音还亮,此石能发出这样的响声,的确是件怪事,难怪它这样吸引游客。

化女泉

楼观台 楼观台-景点简介,楼观台-人文景观

由说经台西行1公里,有二眼古泉。直径60厘米,深2米,四季不竭,清澈甘洌,爽人沁脾,当地人视此泉为神泉,常来汲水治病。泉边道院始建于元太宗丙申年(公元1236年),今尚存清建老子享殿三楹。

相传,太上老君疑弟子徐甲俗念未了,道心不纯,在此拔吉祥草化美女以试,徐甲果然动情。老君见状,怒捣仙杖训诫。仙杖点出,有泉涌出。随后徐甲悔悟皈依。泉名“化女”,由此而来。

大秦寺

大秦寺始建于公元650年,时称景教寺,公元745年该,改名大秦寺。唐贞观年间,大秦国(古东罗马帝国)景教(基督教早期派别)经波斯(今伊朗)传入中国,受到了初唐五位皇帝的礼遇和保护,经唐王诏准,先后在长安城以及周至等地修建景教寺院,在周至修建的即为大秦寺。公元845年,唐武宗下诏废除异教,景教也被禁止。大秦寺后被佛教徒占用,明、清时禅房如林,佛事繁盛。1622年,大秦寺出土了《大秦景教寺流行中国记》碑,碑文记述了景教传入中国的始末及教义,被珍藏于西安碑林。现在大秦寺存有一座8层高的唐代古塔,建于公元781年,塔身正八角形,由于年代久远,塔身已经微微倾斜。

百竹园

对于不信道教的人来说,楼观台最吸引人的就是竹子,这里是北方竹类品种最多、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竹林,竹子郁郁葱葱,阳光照得竹林外面闪闪发亮,然而走进去却是不见天日,茂密的竹叶将阳光几乎全部遮住,砖路长起了青苔,远处有林中小鸟婉转的蹄声,意境深远,正是悟道修真的好地方。

系牛柏

宗圣宫遗址偏东,有一株很古老的柏树,名叫“系牛柏”,据《古楼观台志》记载,老子入关。驾车之牛,曾系在此树上。若事迹属实,则历时将近三千年。此树至今犹为苍劲,也是一个奇迹。又据记载,元朝至元戊寅(公元1278年),皇子安西王特遣人琢石牛,置于树下,以显示当年的遗迹。

楼观台的书法

提起书法,在楼观台随处可见,里面题写的名家很多!尤其是在整理楼观史料和书法方面,杨隆山先生健在时,做了大量的工作。

西安楼观台_楼观台 -名胜古迹

名胜

一、台、寺、观、院、塔

说经台(即老子祠),为楼观台中心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海拔580米高岗上,相传老子曾于此讲经。始建于唐武德二年(619),蒙古太宗八年(1236)重修扩建。“说经台万峰环拥,三面屏开,大川横展,周秦遗墟,汉唐故址,皆历历在指顾中,号地肺(即终南山)第一福地”(《元重修说经台记碑》)。明清有修葺,面积9432.5平方米。坐北向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有:山门、老山门、灵官殿、启玄殿、斗姥殿、救苦殿、后山门,中轴线两侧有配殿、厢房、碑厅,俱系明、清风格。中心殿堂启玄殿,面阔3间,进深3间,歇山顶,青布瓦,抬梁式结构,檐下施旋子彩绘。另有唐以降诸代碑石42通,石狮2对,铁钟磬、铁狮、铁炉等。

大秦寺,在楼观台西约1.5公里的塔峪村南秦岭北麓,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始称景教寺(基督教)。唐天宝四年(745)改称大秦寺。唐宝应元年(762),郭子仪副使基督教徒伊斯重建大秦寺,成为全国4大景教寺之一,教士信徒开大会庆祝50天。唐建中二年(781)建大秦寺塔,今存。塔身正8角形,8层,高约35米,塔基周长44米,塔顶完好,塔底层有塔心室,塔身已向西北方向倾斜。1957年5月31日陕西省公布大秦寺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出土震惊中外的《大秦景教中国流行碑》,叙述景教在唐朝150余年的历史。(一说出土于长安)。

大秦寺有正殿3间,已改为佛寺。苏轼《大秦寺》诗云:“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原田浩如海,滚滚尽东来”。

延生观,即玉真公主出宫入道处。在楼观台西约3.5公里就峪口,曾称玉真祠、升天台。明嘉靖元年(1522)《重修古楼观下院延生观记》碑云:唐睿宗女玉华公主修道于楼观之北,道成飞升……明景云间敕额名曰延生观。李白《玉真仙人祠》云:“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00103/4880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宝岛台湾景点简介

宝岛台湾旅游景点简介一 桃园县桃园县位于台湾的西北部,过去因县内遍植桃花,缤纷馥郁,而有桃仔园或桃涧之称,清光绪12年(1886年)正式以桃园为名,1941年建制为桃园县。县内地形大致可分为沿海平原、丘陵台地、高山地形三大部分。该县面积1

窟窿峡 窟窿峡-景点简介,窟窿峡-内部景观

窟窿峡在河西走廊中段的山丹县境内,是一条幽深的奇妙峡谷,夹岸的高山上长满茂密的松林,苍翠浓郁,遮天蔽日。她的得名是因为古时这里有一种奇特的地貌:碧绿如茵的草地上每隔三五步就有一个陷阱般的"窟窿"。窟窿峡窟窿峡在河西走廊中段

古漪园 古漪园-景点简介,古漪园-相关诗词

古漪园,是南翔古猗园的别名。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占地10公顷。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原名猗园,取“绿竹漪漪”之意;后由嘉定竹刻家朱三松精心设计、以“十亩之园”的规模营造,又在立柱、椽子、长廊上刻着千姿百态竹

声明:《楼观台 楼观台-景点简介,楼观台-人文景观》为网友長情寎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