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晴了的时候原文 在天晴了的时候 在天晴了的时候-原文,在天晴了的时候-诗人简介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中国现代诗人戴望舒的作品之一。在天晴了的时候是戴望舒的一首现代诗歌,“雨巷诗人”戴望舒的这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戴望舒原名戴潮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在天晴了的时候_在天晴了的时候 -原文


在天晴了的时候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该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

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

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

在天晴了的时候;

赤着脚,携着手,

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在天晴了的时候原文 在天晴了的时候 在天晴了的时候-原文,在天晴了的时候-诗人简介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在天晴了的时候_在天晴了的时候 -诗人简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原名戴潮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安葬于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

戴望舒通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等欧洲语言,一直从事欧洲文学的翻译工作,他是首个将西班牙诗人洛尔卡的作品翻成中文的人。

在天晴了的时候_在天晴了的时候 -诗歌赏析

“雨巷诗人”戴望舒的这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

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用“动态化”的表达方式,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幅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泥路”是温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胆地试寒试暖,“凤蝶儿”在悠然地闲游……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让人陶醉、向往,让我们走进了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径!

在语言上,诗人一韵到底,读来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在感受清新活泼的雨后村景时,似乎又感受到暗藏在诗中的“深意”,令人回味、揣摩。

此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似乎在表达心中的“淡然”、“宁静”和“暖意”,用象征的手法,歌颂光明和解放,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00103/50088.html

更多阅读

萧红《祖父死了的时候》 萧红的祖父和我的资料

祖父总是有点变样子,他喜欢流起眼泪来,同时过去很重要的事情他也忘掉。比方过去那一些他常讲的故事,现在讲起来,讲了一半下一半他就说:“我记不得了。”  某夜,他又病了一次,经过这一次病,他竟说:“给你三姑写信,叫她来一趟,我不是四五年没看

天黑的时候,我又想起那首歌 站在老树旁想起那首歌

7年了,或许不光是我从11岁长到18岁这个时间距离!而是当你对一个人,一首歌,有了7年的感情时。你才发现,你已经脱离了单纯的追星,而是向她许下了终生的约定!约定将会一辈子在她身后,做她最坚强的后盾;约定将一辈子记得那首歌,叫天黑黑。我的小时

英剧也有栽了的时候——《牙买加客栈》 牙买加客栈第一季

看完英剧《牙买加客栈》,赶紧查阅,同为达芙妮·杜·穆里埃的作品,与《蝴蝶梦》到底哪一部在前哪一部在后。结果是,《牙买加客栈》写于1936年,《蝴蝶梦》写于1940年,这就对了,相对于《蝴蝶梦》的叙事严谨和视角独特,《牙买加客栈》——其实,在

声明:《在天晴了的时候原文 在天晴了的时候 在天晴了的时候-原文,在天晴了的时候-诗人简介》为网友瀚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