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胆红素临床意义 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临床意义,总胆红素-偏高症状

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英文缩写TBIL或STB。参考值:3.4~17.1μmol/L。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二者的总和。总胆红素升高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疸。总胆红素主要用来诊断是否有肝脏疾病或胆道是否发生异常,总胆红素正常值在3.4~20.5μmol/L之间,17.1-34.2μmol/L可视为隐性黄疸;34.2-170μmol/L之间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大于340μmol/L则为重度黄疸。

总胆红素_总胆红素 -临床意义

总胆红素测定试剂盒

1、胆红素增高见于: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2、总胆红素偏低的原因:总胆红素偏低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就是面色微黄或苍白,但否缺铁性贫血还要做进一步检查,红细胞形态、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检查。厌食的人如果缺锌,也会引起总胆红素偏低。

3、总胆红素偏低也有可能是检测错误引起的,总胆红素偏低患者可以再检查一次肝功能,看看是否是检查结果错误引起的。

特别说明

一般来说小于34μmol/L的黄疸,视诊不易察出,称为隐性黄疸;34~170μmol/L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340μmol/L为高度黄疸。完全阻塞性黄疸340~510μmol/L;不完全阻塞者为170~265μmol/L;肝细胞性黄疸为17~200μmol/L;溶血性黄疸

病变参考

1.生理性升高:新生儿黄疸。

2.病理性升高:

(1)胆道梗阻:可有很大升高;

(2)甲型病毒性肝炎:可有很大升高;

(3)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轻度或中度升高;

(4)胆汁郁积性肝炎:可有很大升高;

(5)急性酒精性肝炎:胆红素愈高表明肝损伤愈严重;

(6)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如Gilbert综合征可轻度升高。

3.病理性降低:见于癌症或慢性肾炎引起的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胆红素偏低的原因

一、长期厌食的人,可能体内缺乏锌。因此,缺锌是总胆红素低的原因之一。

二、总胆红素偏低有可能是因为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就是面色微黄或苍白,但是否缺铁性贫血还要做进一步检查,红细胞形态、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检查。

三、总胆红素偏低也有可能是检测错误引起的,总胆红素偏低的患者可以再检查一次肝功能,看看是否是检查结果错误引起的。

四、饮食不当会造成总胆红素偏高。

总胆红素检测方法

正常人体胆红素主要来自血中衰老的红细胞。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衰老的红细胞所释放的血红蛋白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最后变成胆红素,分为非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分别从大、小便中排出。正常时血液中只含有微量的胆红素。胆红素的研究是临床医学中古老而又重要的课题。

血清胆红素测定是肝、胆功能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检测项目。重氮盐法检测胆红素被临床实验室广泛采用,但该法易受许多因素的干扰、试剂无法长期稳定,在疾病诊断中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和应用,要求不断推出新的胆红素测定方法。钒酸氧化法容易污染仪器,对别的测试产生影响。

总胆红素的酶法测定早有报道,其方法学较为成熟,操作简便,快速准确,试剂可以长期稳定,特异性好,干扰少,但因为酶的来源、纯度、稳定性及一个波长测定不同胆红素成分等问题,应用具有局限性,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未能得到推广。提高酶法胆红素测定特异性的关键是选择BOD对胆红素特异性氧化的反应条件,尽可能地加快BOD对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氧化。复星长征公司研究出的产品跟重氮试剂的临床相关性较好。

总胆红素_总胆红素 -偏高症状

总胆红素偏高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会出现皮肤黄、小便黄和眼睛黄症状,所以总胆红素偏高一般也被称为黄疸。总胆红素偏高也会引起其他不良症状,因为肝脏损伤造成的总胆红素偏高会影响到其他人体器官从而造成连锁反应。

2、刚出生的新生儿在24小时以内出现的皮肤、巩膜发黄,被叫做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有一些婴儿在出生的20小时以内出现皮肤、巩膜发黄现象,被叫做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这类症状一般经过治疗才可痊愈。

总胆红素偏高的症状虽然不是肝炎的特有症状,但是在肝炎患者中最常见,因此,在出现黄疸时要考虑是不是感染了肝炎,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

总胆红素_总胆红素 -偏高治疗方法

一、保持良好的休息,保持每天适当的锻炼,保持合理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境。

二、良好的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尽量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多吃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以清淡为主,尽量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不要吃辛辣的食物、不要吃发霉的食物,多吃一些保肝护肝的食物,例如:多吃海鲜、香菇、芝麻、核桃、大枣、瘦肉等食物。

三、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就是换血、对于婴儿可以用蓝光照射。

总胆红素_总胆红素 -偏高食疗方法

总胆红素偏高的治疗除了有效的药物治疗之外,食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1、坚持清淡的饮食原则。

2、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3、避免高脂肪、高糖类的摄入。

4、多吃一些菌菇类的食物。

5、不要喝酒。

对于总胆红素高的患者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如青菜、芹菜、菠菜等,总胆红素偏高的患者适当的补充一些水果,比如苹果、梨、香蕉、葡萄、柑橘等。多吃一些含有优质蛋白质食品也是总胆红素偏高的食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比如牛奶、鸡蛋、鱼、精瘦肉、豆制品等以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另外香菇、芝麻、大枣、杞子等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适当的使用一些可以补充体内缺少的微量元素。

总胆红素偏高吃什么好

总胆红素偏高,不要单单的依靠药物来治疗,饮食上也应该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但能够对病情起到缓解的作用,还能够配合药物治疗抑制病情的发展。

第一、总胆红素偏高的患者饮食宜清淡,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每天可以补充充足的维生素,例如维生素A、B、C、E等,对总胆红素偏高的患者比较好。蔬菜、瓜果、芋类、菌菇类、海带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这类食物有助于总胆红素偏高的患者的营养平衡。

第二、总胆红素偏高的患者应多吃一些鱼、肉、豆制品等食物,这类食物被人体吸收后有助于人体血液、肌肉组织的生长,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

第三、总胆红素偏高的患者每天都应吃一些米饭、谷类等碳水化合物以及糖、油等食物,这类食物可以补充入体热量,提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

第四、总胆红素偏高的患者吃一些牛奶、奶制品、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脂肪的食物比较好,这类食物以营养丰富而见长,丰富的蛋白质是修复肝细胞的基础。

第五、总胆红素偏高的患者应该多吃一些燕麦、玉米、红薯、魔芋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这类食物能够促进消化,从而减轻肝脏的代谢负担。

第六、总胆红素偏高的患者应该多吃一些菌类食物,如木耳、蘑菇、平菇、鸡腿菇、海带等,这类食物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并抑制癌症的发生。

总胆红素_总胆红素 -偏高注意事项

总胆红素偏高,患者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掌握病情的发展态势,检测病情的发展变化,对自身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

一、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且富有营养。如豆类制品,鱼类、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E、有较好的抗氧化功能且易消化吸收。宜多食香菇、芝麻、核桃、大枣、瘦肉及动物肝脏等食物,但肝脏不好的人不宜食用动物肝脏类食物。忌饮酒,酒精中的乙醇对肝脏的伤害是最直接,也是最大的。研究表明,重度饮酒者中80%以上有一定程度的脂肪肝,10%至30%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10%至20%将发展为肝硬化。平时应多饮水,喝水可以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能够促进腺体,特别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这样利于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可以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造成的的损害。

总胆红素临床意义 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临床意义,总胆红素-偏高症状

二、适量的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让身体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增强,帮助肝肾代谢的废物,比较快地排泄出去---流汗,这样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还可以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所以平时要多户外活动,如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极拳等,但要注意肝不好的人不宜剧烈运动。

总胆红素_总胆红素 -注意事项

一、抽血前的注意事项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以免影响第二天空腹血糖等指标的检测。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二、抽血后应注意

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总胆红素_总胆红素 -检查过程

静脉采血后立即送检。检测方法:抽取4ml新鲜血液置于生理盐水试管中,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数次后,加入蒸馏水反复摇匀,使红细胞完全溶解(镜下瑞氏染色检查),离心沉淀后吸取上清液。

总胆红素_总胆红素 -不良反应与风险

1、感染:采集血液时注意无菌操作,采血处避免水液等污染,以免局部感染。

2、出血:采血后给予充分按压时间,尤其有凝血障碍,出血倾向者,避免局部皮下渗血,淤青肿胀。

总胆红素_总胆红素 -生理性黄疸

婴儿刚出生24-72小时之后,出现巩膜、皮肤、尿液黄,间接胆红素偏高,此时婴儿精神好,吃奶旺盛,不哭不闹,一周之后逐渐减轻,两周内消退干净,早产儿一般3周内消退,黄疸出的晚,退得早,这属于正常现象,爸爸妈妈们都不必担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00103/50322.html

更多阅读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 甲功七项的临床意义

卢喜烈教授谈: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卢喜烈  2011-10-12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无保护机制的期前搏动,称为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VPB),又称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extrasystole)等。室性早搏可对

ST段与T波改变的判别及临床意义 t波高尖 st段抬高

一、ST段改变的判别及临床意义(一)ST段的测量方法1.概述:ST段系J点至T波起点间的平段。ST段代表心室除极后心室肌的缓慢复极时间,这时心室肌细胞处于动作电位的平台期,正负离子的跨细胞膜的移动处于平衡状态,使跨膜电位变化甚微,因而呈等

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蔡映云一.动脉血气指标及其意义血气分析测定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分压以及pH值,并进而推算出一系列指标,反映肺通气和换气功能的状况,并用于酸碱平衡的评估。全身各处动脉血的气体成份相同,而静脉血受到血液灌注和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肝功能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当然,一旦

声明:《总胆红素临床意义 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临床意义,总胆红素-偏高症状》为网友裝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