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弥留之际 《我弥留之际》 《我弥留之际》-内容概要,《我弥留之际》-作品

我弥留之际 《我弥留之际》 《我弥留之际》-内容概要,《我弥留之际》-作品

《我弥留之际》是美国作家福克纳于1930年发表的代表作以及“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小说之一。讲述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小说完全由本德伦一家、众邻居及相关人员五十九节内心独白构成,多角度讲述了这个故事,是作者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法的又一杰作。


《我弥留之际》

书名: 我弥留之际
作者: 威廉・福克纳
原版名称: AsILayDying
译者: 李文俊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4-1
装帧: 平装

我弥留之际_《我弥留之际》 -内容概要


《我弥留之际》描写农民安斯按照亡妻的遗愿,率全家扶送灵柩去杰弗逊镇妻族的墓地安葬。一路上磨难不断:次子达尔认为尸体已腐烂,应就地处置,于是放火烧棺材,被当作疯子关进疯人院;长子卡什为了救护落水的棺材压断了一条腿;越来越重的尸臭招致来大群的兀鹰;三儿子朱厄尔失去了他心爱的马;女儿德尔欲趁机去城里打胎,却被药房里的伙计欺侮;弱智的小儿子未能得到他渴望的玩具小火车,唯有老爹安斯配了一付假牙并找了一个新婆娘

我弥留之际_《我弥留之际》 -作品目录


人物表
达尔
科拉
达尔
朱厄乐
达尔
科拉
杜威・德乐
塔尔
安斯
达尔
皮保迪
达尔
瓦达曼
杜威・德乐
瓦达曼
塔尔
达尔
卡什
瓦达曼
塔尔
达尔
卡什
达尔
瓦达曼
达尔
安斯
达尔
安斯
萨姆森
杜威・德乐
塔尔
达尔
塔尔
达尔
瓦达曼
塔尔
达尔
卡什
科拉
艾迪
惠特菲尔德
达尔
阿姆斯蒂
瓦达曼
莫斯利
达尔
瓦达曼
达尔
瓦达曼
达尔
瓦达曼
达尔
卡什
皮迪保
麦高恩
瓦达曼
达尔
杜威・德乐
卡什

我弥留之际_《我弥留之际》 -人物介绍


本德仑农民安斯。本德仑其妻艾迪,长子卡什。本德仑次子达尔。本德仑三子朱厄尔。本德仑四子瓦德门。。本德仑其女杜维,德尔。弗农。塔尔农民,本德仑的乡邻科拉。塔尔其妻凯特。塔尔其女尤拉。塔尔其女莱夫乡邻,青年农民,杜威。德尔的男友皮保迪医生朗。奎克乡邻小朗。奎克其子阿姆斯蒂乡邻卢拉。阿姆斯蒂其妻惠特菲尔德牧师比利。凡纳乡邻,店主兼兽医乔迪其子休斯顿乡邻利特尔江乡邻萨姆森店主雷切尔。萨姆森其妻斯图尔特。麦卡勒姆农民尤斯塔斯。格里姆斯诺普斯的帮工,这个斯诺普斯是贩野马的
弗菜姆。斯诺普斯的侄子莫斯利在莫特森镇上开了家药房的药剂师艾伯特药房伙计警察局长莫特森镇的警察局长吉利斯皮农民,住在杰弗生郊外的大路旁麦克。吉利斯皮其子斯基特。麦高恩杰弗生镇上一家药房的伙计乔迪同一药房的小伙计鸭子模样的女人新的本德仑太太。“他们在苦熬”
编辑本段
点评鉴赏

这是怎么样的一部书呢?说它是悲剧吧,不大像,说它是喜剧,也不合适。面对着书中的一出出场景,我们刚想笑,马上有别一样的感情涌上心头;反过来,也是一样。这里真的用得上“啼笑皆非”这样一句中国成语了。难怪国外的批评家说这是一出悲喜剧。其实最确切的说法应该是荒诞剧,因为它具有五十年代荒诞剧的一切特色,虽然在它出版的1930年,世界文坛上还没有荒诞剧这个名称。
《我弥留之际》如果与福克纳同时期创作的另一本小说《圣殿》并读,主旨就显得更清楚了。(《圣殿》的出版在《我弥留之际》之后,其实写成却在《我弥留之际》之前。)在《圣殿》里,福克纳写出了社会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以及人心的丑恶,写出了“恶”的普遍存在。而在《我弥留之际》里,福克纳写出了一群活生生的“丑陋的美国人”。
《我弥留之际》写的是发生在十天之内的事。小说开始时,艾迪・本德仑躺在病榻上。这个小学教员出身的农妇在受了几十年的熬煎后,终将撒手归天。窗外是晦暗的黄昏,大儿子卡什在给她赶制棺材。艾迪曾取得丈夫的口头保证,在她死后,遗体一定要运到她娘家人的墓地去安葬。在三天的准备、等待与大殓之后,到四十英里外的杰弗生去的一次“苦难的历程”开始了。一路上,经过了种种磨难,大水差点冲走了棺材,大火几乎把遗体焚化,越来越重的尸臭招来了众多的秃鹰,疲惫不堪的一家人终于来到目的地,安葬了艾迪。在这个过程中,拉车的骡子被淹死了,卡什失去了一条腿,老二达尔进了疯人院,三儿朱厄尔失去了他心爱的马,女儿杜威・德尔没有打成胎,小儿子瓦达曼没有得到他想望的小火车,而作为一家之主的安斯・本德仑却配上了假牙,娶回了一位新的太太……
《我弥留之际》写的是一次历险,就这一点来说,它有点像《奥德修记》,但是它完全没有《奥德修记》的英雄色彩。它在框架上又有点像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在风格上,它更像《堂吉诃德》。《堂吉诃德》也是让人笑的时候带着泪的一本书。(福克纳说《堂吉诃德》他“年年都要看,就像有些人读《圣经》那样”。)但是《我弥留之际》毕竟是一部现代小说,用欣赏《堂吉诃德》的眼光来看待它总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
三十年代时,美国的一些批评家曾把《我弥留之际》作为一本现实主义小说来分析,把它看成是关于美国南方穷苦白人农民的一部风俗志,一篇社会调查。用那样的眼光来看《我弥留之际》更是没有对准焦距。这非但无助于领会作品的主旨,反而会导致得出“歪曲贫农形象”这样的结论。
那么,应该用什么尺度来衡量《我弥留之际》呢?
迈克尔・米尔盖特在他的《威廉・福克纳的成就》这本书里说:“福克纳的主要目的更像是迫使读者以比书中的人物与行动第一眼看去所需要或值得的更高一层、更有普遍意义的角度来读这本小说,来理解本德仑一家及其历险记。还有,尽管这个故事读来让人不愉快,它经常具有一种阴阴惨惨的狂想曲的气氛,但是它使我们逐渐领会,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关于人类忍受能力humanendurance)的一个原始的寓言,是整个人类经验的一幅悲喜剧式的图景。”美国批评家克林斯・布鲁克斯也在他的《威廉・福克纳浅介》一书里说:“要考察福克纳如何利用有限的、乡土的材料来刻划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更有用的方法也许是把《我弥留之际》当作一首牧歌来读。首先,我们必须把说到牧歌就必得有牧童们在美妙无比的世外桃源里唱歌跳舞这样的观念排除出去。所谓牧歌――我这里借用了威廉・燕卜荪的概念――是用一个简单得多的世界来映照一个远为复杂的世界,特别是深谙世故的读者的世界。这样的(有普遍意义的)人在世界上各个地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因此,牧歌的模式便成为一个表现带普遍性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在表现时既可以有新鲜的洞察力,也可以与问题保持适当的美学距离。”布鲁克斯继续写道:“更具体地说,大车里所运载的本德仑一家其实是我们这个复杂得多的社会的有代表意义的缩影。这里存在着生活中一些有永恒意义的问题,例如:终止了受挫的一生的死亡、兄弟阋墙、驱使我们走向不同目标的五花八门的动机、庄严地承担下来的诺言的后果、家族的骄傲、家庭的忠诚与背叛、荣誉,以及英雄行为的实质。”
……
而且在总体上,福克纳还是把这次出殡作为一个吉诃德式的理想主义行为来歌颂的。尽管有种种愚蠢、自私、野蛮的表现,这一家人还是为了信守诺言,尊重亲人感情,克服了巨大的困难与阻碍,完成了他们的一项使命。福克纳自己说:“《我弥留之际》一书中的本德仑一家,也是和自己的命运极力搏斗的。”可以认为,《我弥留之际》是写一群人的一次“奥德赛”,一群有着各种精神创伤的普通人的一次充满痛苦与磨难的“奥德赛”。从人类总的状况来看,人类仍然是在盲目、无知的状态之中摸索着走向进步与光明。每走一步,他们都要犯下一些错误,付出沉重的代价。就这个意义说,本德仑一家不失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加缪对福克纳作品的主题所作的概括也许是绝对化了一些,但是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说:“福克纳给予我们一个古老然而也永远是现代的主题。这也许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悲剧:盲人在他的命运与他的责任之间摸索着前进。”福克纳有他自己的概括方式,他说:“到处都同样是一场不知道通往何处的越野赛跑。”在三十年代福克纳所在的世界里,这样的描述不失为准确与真实。福克纳在自己的作品里反映了这样的现象,应该说是忠实地反映了他周围的现实。[1]

我弥留之际_《我弥留之际》 -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WillianFaulkner1897~1962),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1925年后专门从事创作。他被西方文学界视作“现代的经典作家”。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部世系主要写该县及杰弗逊镇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庭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独立战争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现,实为一部多卷体的美国南方社会变迁的历史。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描写杰弗逊镇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没落及成员的精神状态和生活遭遇的《喧哗与骚动》(又译《声音与疯狂》1929);写安斯・本德仑偕儿子运送妻子灵柩回杰弗逊安葬途中经历种种磨难的《我弥留之际》(1930);写孤儿裘・克里斯默斯在宗教和种族偏见的播弄、虐待下悲惨死去的《八月之光》(1932);写一个有罪孽的庄园主塞德潘及其子女和庄园的毁灭性结局的《押沙龙,押沙龙!》(1936);写新兴资产阶级弗莱姆・斯诺普斯的冷酷无情及其必然结局的《斯诺普斯三部曲》(《村子》1940,《小镇》1957,《大宅》1959)等。
福克纳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10103/51795.html

更多阅读

《你顶我搞》之《人办》 弥漫之夜清醒后怎么办

凶狠版卓别林 呆呆版卓别林最近看到刘德华的《人办》MV,在里面华仔扮演一名警察,审问五名犯人。华仔在MV中的形象好像是戴着警帽的卓别林。整部MV给我的感觉是比较搞笑,然后细心留意歌词,小编的感触不少,用发人深省来形容也不

我美好的漫画时代之《小甜甜》 媳妇的美好时代

我的启蒙漫画有两部:《小甜甜》和《尼罗河的女儿》。容许我这么回忆,永远都吹着微风的山坡上,无边无际的小小花朵还有风笛的声音。铺天盖地的蝴蝶结、格子的蓬蓬裙,不会改变的双辫发型,嘴巴开得咧到眼睛的笑容。绝对不是要打击小甜甜,反而

声明:《我弥留之际 《我弥留之际》 《我弥留之际》-内容概要,《我弥留之际》-作品》为网友风吹浪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