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街英语简介 《芝麻街》 《芝麻街》-简介,《芝麻街》-历史

《芝麻街》于1969年10月10日,在美国的国家教育电视台上(National Educational Television)首次播出,并于当年底,转到公共电视台(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播出。它是迄今为止,获得艾美奖奖项最多的一个儿童节目(71项)。这个节目综合运用了木偶、动画和真人表演等各种表现手法向儿童教授基础阅读、算术、颜色的名称、字母和数字等基本知识,有时还教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例如,怎样安全过马路、讲卫生的重要性等等。其中许多的滑稽短剧和小栏目都已成为其他电视节目竞相模仿的典范。

芝麻街_《芝麻街》 -简介


芝麻街标志

芝麻街最初源于一个简单而又极具革命性的想法:用电视来帮助儿童学习。节目由美国Children`sTelevisionWorkshop(C.T.W.)(现为芝麻街工作室-SesameWorkshop)制作,以“大鸟”、“艾摩”等住在“芝麻街”上的玩偶小伙伴们为主角,在没有任何广告宣传的情况下,便在当时成为高居全美收视之冠的儿童节目。自1969年节目播出至2009年,《芝麻街》不但已荣获一百五十三座艾美奖(获得艾美奖奖项最多的儿童节目),并先后在全球一百五十多个国家推出,受到全球数千万儿童及家长的喜爱与肯定。

芝麻街_《芝麻街》 -历史


芝麻街玩偶角色《芝麻街》于1969年11月10日,在美国的国家教育电视台上(National Educational Television,现为公共电视网 -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s)首次播出。《芝麻街》的初创是产生于对缺乏儿童教育类节目的担忧。电视制片人Joan Ganz Cooney女士于1966年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可以借助电视来教育我们的孩子们呢?”于是她进行了一项关于儿童和电视媒体可行性的研究,关注如何帮助贫困社区的儿童做好上学的准备。研究获得卡内基研究院(Carnegie Institute)的资助。最终这些努力直接导致了儿童电视工作室(Children's Television Workshop)的成立――这是每个《芝麻街》的观众都熟悉的名字,虽然现在这个名字已经改成了芝麻工作室(Sesame Workshop)。《芝麻街》是工作室长期以来倾注心血制作的主要节目,由此,《芝麻街》中的木偶形象被孕育出来,其他角色,像Ernie、Bert、Grover、Cookie Monster和大鸟也被创作出来。节目的拍摄现场被选定为市内而不是郊区,原因是郊区孩子的受教育程度一般比较低。节目中的演员和角色都来自各个不同的民族,这在当时节目刚刚开创的年代,无疑是个破天荒的举动。《芝麻街》从1969年开播以来,对几代儿童产生了深刻影响。

1972年,第一个国际共同制作的芝麻街节目在巴西和墨西哥首播了。分别命名为VilaSesamo和PlazaSesamo,开创了芝麻街在国际上与当地国家共同制作以解决当地教育问题的传统。自此芝麻街已在超过30个国家进行了本土制作。

1979年,在播出十周年纪念之时,大约七百万的十二岁以下的美国儿童每周观看芝麻街,并且有四分之三的六岁以下儿童观看超出六周。

1984年,技师KevinClash开始扮演Elmo,一个三岁半的充满好奇的小怪兽。1994年,芝麻街进入以色列,介绍了各位玩偶并带去了合作和互相尊重的信息。

《芝麻街》的成功首先发源于创作者对禁忌的打破,因为从一开始的观众定位上,《芝麻街》就显示出了它的独特和标新立异。《芝麻街》播出了36年,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芝麻街》针对各个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儿童,角色形象和蔼可亲而且深受观众喜爱,关注儿童的教育、价值观和社会道德问题。正是这些特点,让它最终成为儿童教育类节目的典范。

《芝麻街》能够连续36年长盛不衰,感染着美国儿童,还在于这个节目给家庭增添了阳光,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笑声。

芝麻街_《芝麻街》 -《芝麻街》产生

在60年代是美国处于社会动荡的时期,很多当时的孩子都是在贫穷的条件下生活,他们没有足够的准备去上学,美国同时也参与了在东南亚的一场战争,甚至还有暗杀政治领袖的可怕事件,就在这种时候对贫穷的战争是由约翰逊总统首先发起了,首先的任务就要减少贫穷的根源和社会两极分化的根源,在这些话题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儿童早期的教育。


创始人Joan Ganz Cooney

1969年,一个义务教育团体Children'sTelevisionWorkshop(CTW)制作播出了《芝麻街》寓教于乐。这个节目既有木偶表演,也有动画和纪录片,使得小孩子们特别喜爱,家长也特别喜爱看我们这个节目。这个节目一经推出在美国芝麻街就非常流行,所有的报纸头版头条,还有杂志头版头条,都会讲到芝麻街,很快还有一些其他的国家也开始联系芝麻街,说他们觉得应该有一些芝麻街在他们那里播出,当然要有本地化的内容,而且能够把本地重要的教育重点纳入其中,其中包括墨西哥、德国和巴西是第一批引进芝麻街的国家。

芝麻街_《芝麻街》 -节目内容

从1969年10月的第一集开始,《芝麻街》就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价值观、道德和人性这些问题上。

当六十年代的越南战争和民权运动成为成人世界的主题时,《芝麻街》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避风港。在这个不可思议的乌托邦世界里,天空总是晴朗的,矛盾总是可以解决的,生活永远是丰富多彩的。

《芝麻街》不会随着孩子们的长大而渐渐远离他们的视线。即使对中年观众群,它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对成年人来说,观看《芝麻街》就像去拜访那些久违的老邻居,大鸟依然在这里思考生活,Cookie Monster还是在寻找他的糖罐,奥斯卡(Oscar)继续生活在垃圾堆里唱反调。

从第一集开始,为了吸引成年观众的眼球,《芝麻街》在节目中设置了很多成人才能看懂的微妙幽默。同时,很多对流行文化的讽刺与嘲弄也被包括在其中。它经常用在公共电视台上播出的电视节目作为嘲讽对象。举个例子,在“Me Claudius”这个栏目中,孩子们通常是观看剧中的Cookie Monster和小木偶,而观看同一节目的大人们欣赏的则是对《经典剧场》(Masterpiece Theater)中的一个剧目《罗马帝国兴亡史》(I, Claudius)的嘲弄,这个连续播出的栏目就是一个《怪物剧场》(“Monsterpiece Theater”)。

《芝麻街》还为成人观众在节目中设定了几个特殊的角色,如Flo Bear这个角色的原型是福楼拜(Flaubert),Sherlockhemlock这个角色的原型是夏洛克・霍尔姆斯(Sherlock Holmes),还有H. Ross Parrot这个角色是根据改革党领袖Ross Perot塑造出来的。许多真实存在的名人,从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到科菲・安南(Kofi Annan)都以客人的面孔在节目中出现过。对节目进行如此复杂的幽默加工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励父母能和孩子们一同观看。为了使这个节目真正做到不仅能教育和娱乐儿童,而且也能使大人乐意收看,制片人一直在努力促进有关这个设想的探讨。

芝麻街_《芝麻街》 -主要人物

大鸟(BIG BIRD)


大鸟
大鸟是一只6岁的黄色鸟,身高两米五。大鸟对新事物充满热情,犯错误或遇到事情不顺利时会失望,孩子们常常因此记住大鸟。孩子们还能看到他改正错误,愿意重新尝试,并且坚持到底找到问题答案的精神。他是芝麻街所有伙伴中,最能体现人类在遇到事情时普遍都具有的心情。大鸟喜欢结交新朋友,同时也很爱自己的朋友“艾摩”和“丽丽”。

艾摩(ELMO)


艾摩艾摩是一个三岁半的红色小怪物,声音清亮,笑声非常有感染力。他热情开朗充满好奇,对所有事情都想参与。即便做事能力不够也不会气馁,对自己和生活有着正面乐观的态度。他常常以第三人称来称呼自己:"Elmo wants to play!"

伯特(BERT)

伯特长期痛苦地忍受着厄尼的取笑,他对人特认真,任何事都可以令他沉迷,他最喜欢收集瓶盖和回形针,还喜欢管弦乐和他的宠物鸽子。总是能原谅厄尼,永远做他的好朋友。

厄尼(ERNIE)

厄尼和伯特刚好相反,是个乐天派,为人轻佻,喜欢捉弄伯特,但他能说会道,搞得伯特毫无办法。喜欢橡皮鸭,爱以歌声表达他的喜爱。

奥斯卡(OSCAR THE GROUCH)
有点古灵精怪的奥斯卡,在芝麻街上是个脾气较坏的居民,喜欢藏入一个可以容纳几头大象的垃圾筒里孤独地生活,但为人善良。经常和他人持有对立的想法,以态度消极著称。

甜饼怪(COOKIE MONSTER)


甜饼怪

甜饼怪正象他的名字,喜欢吃甜饼干,口头禅是“Me want cookie”,但他有营养意识,现在的口味越来越多样化。甜饼怪的声音粗犷,但像芝麻街的其他怪物一样,他从来都不可怕。他很执著,无拘无束,活在当下,有些粗心,还有点情绪化。你会一直听到甜饼怪说:“我要饼干。”

伯爵(THE COUNT VON COUNT)

是一个模仿吸血鬼样子设计,但友好的玩偶。充满滑稽的人,喜欢数数,对计算机的兴趣没有边际。由1数到10,数到最后就会闪电,好可怕呀!

佐伊(ZOE)


佐伊,一个3岁的毛茸茸的女孩小怪物,有时会非常激动,导致话都来不及说。当她很兴奋并希望告诉别人时,往往会忘记她要讲的东西是什么。她最喜欢大鸟,他是她在世界上最喜欢的人!她甚至比艾摩更加有活力。佐伊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时会嫉妒。

葛罗弗(GROVER)


最奇怪的人物,乐意帮助人,有时做保安,有时扮演正义朋友,但越帮越忙,最后总是什么事也做不成。

罗西达(ROSITA)


来自墨西哥的罗西达,名字的意思是住在洞里面的小怪物,在1991年播出的第23季里首次出现。他是芝麻街第二个讲两种语言的角色,他说西班语和英语,是艾摩,艾比,佐伊的好朋友。

晨草原(PRAIRIE DAWN)


仅有的一个保持理智才智的人,有着棕色的头发,甜蜜的气质。她在芝麻街学校弹钢琴,喜欢憧憬未来和预见事物发展的可能性。

艾丽思(ALICE)


史纳菲的2岁妹妹,只有史纳菲一半高,刚开始了解世界,刚学走路,她就想帮助她的兄弟做事。她的词汇也象其他2岁孩子一样是有限的,经常重复同一句话。

史纳菲(MR SUNFFLEUPAGUS)


害羞的史纳菲是象河马一样的厚皮动物,4岁的他总是不想讲话,面对困难第一个反应就是放弃,但一点点激励就能解问题。

小梅子(LITTLEPLUM)


好奇却又容易分心的小梅子不太注意整齐,头发经常乱七八糟的,不过据她说,她一家人的头发,也都是这个模样,她打起呼噜还特别响。但她面对问题时特别冷静,有时很受不了呼呼猪帮助她时的过度热情,但因为他是好朋友,只好忍受他。

呼呼猪(HUHUZHU)(PUFFINGPIG)


一只喜欢助人为乐的小猪,但往往因为过度热情,横冲直撞,呼呼出气,得了个“呼呼猪”的大名。他很为自己的蓝色感到自豪,花费不少时间挑蓝色茸毛里的灰尘,还很欣赏自己的尾巴,特臭美!热爱艺术的他还爱高歌一曲,可嗓音就别提了。

芝麻街_《芝麻街》 -现场表演

到了1980年,即使是覆盖范围广大的电视荧屏也不能支撑《芝麻街》的流行了。这一年,Vee公司在伯明翰的大都会中心( The Metropolitan Center)首次上演了“芝麻街现场”(“Sesame Street Live”)。从那时开始到现在,已有5000万的儿童和他们的父母在剧场中看到了他们最喜爱的角色的现场表演。

为了庆祝“芝麻街现场”的25周年纪念,它与三家旅游公司合作,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再为200多万观众表演节目,其中包括在梅利维亚(Merrillville)的星广场剧院(Star Plaza Theatre)演出五天的《芝麻街:走出世界》(“Sesame Street: Out of This World”)和十个小节目。

扮演汉克(Honker)的梅利维亚演员Edward Jennings作了剧情介绍,“开始的时候我们在芝麻街上玩耍,被一只宇宙飞船的突然着陆打断了。因为飞船受到损坏,里面的两个火星人迷失了方向。芝麻街上的女孩Teri想方设法帮助这两个火星人回家。同时,大鸟、Elmo、Grover和其他人都来教授火星人地球人的生活。虽然人们彼此之间有很大差异,但不管怎么样,都会有共同的一面。”

伴随着欢快的歌声和绚丽的舞蹈,《走出世界》以舞台剧的方式给孩子们上了虽然简单却很重要的一课――创造民族、教育、文化和社会的和谐共存。36年之后的今天,《芝麻街》并不是在美国儿童类电视节目界一枝独秀。虽然其他的播映历史较长的节目,像《罗杰尔先生的社区》(“Mr. Rogers' Neighborhood”)已经终止播出了,但是新节目却如雨后春笋一般涌入儿童电视节目市场。像《布鲁的线索》(“Blue's Clues”)和《多拉历险记》(“Dora the Explorer”)都是现在非常受欢迎的节目。但是如果没有《芝麻街》这个寓教于乐式儿童电视节目的开山鼻祖的话,很难说美国儿童电视就能发展到现在欣欣向荣的程度。《芝麻街》的贡献不仅在于它影响的观众数量的庞大,更在于它对儿童电视节目的创新和革命。《芝麻街》证明了那句广为流行的格言“电视腐蚀大脑”,并不总是正确的。

芝麻街_《芝麻街》 -历史


《芝麻街》于1969年11月10日,在美国的国家教育电视台上(NationalEducationalTelevision)首次播出,《芝麻街》的初创是产生于对缺乏儿童教育类节目的担忧。电视制片人JoanGanzCooney受到卡耐基研究院(theCarnegieInstitute)的资助开始了对儿童电视的研究。这直接导致了儿童电视工作室(Children'sTelevisionWorkshop)的成立――这是每个《芝麻街》的观众都熟悉的名字,虽然这个名字已经改成了芝麻街工作室(SesameWorkshop)。《芝麻街》长期以来一直是其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这个工作室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儿童制作出寓教于乐的电视节目。由此,《芝麻街》中的木偶形象被孕育出来,其他角色,像Ernie、Bert、Grover、CookieMonster和大鸟也被创作出来了。节目的拍摄现场被选定为市内而不是郊区,原因是郊区孩子的受教育程度一般比较低。节目中的演员和角色都来自各个不同的民族,这在当时节目刚刚开创的年代,无疑是个破天荒的举动。《芝麻街》从1969年开播以来,对几代儿童产生了深刻影响。
1972年,第一个国际共同制作的芝麻街节目在巴西和墨西哥首播了。分别命名为VilaSesamo和PlazaSesamo,开创了芝麻街在国际上与当地国家共同制作以解决当地教育问题的传统。自此芝麻街已在超过30个国家进行了本土制作。
1979年,在播出十周年纪念之时,大约七百万的十二岁以下的美国儿童每周观看芝麻街,并且有四分之三的六岁以下儿童观看超出六周。
1984年,技师KevinClash开始扮演Elmo,一个三岁半的充满好奇的小怪兽。
1994年,芝麻街进入以色列,介绍了各位玩偶并带去了合作和互相尊重的信息。
《芝麻街》的成功首先发源于创作者对禁忌的打破,因为从一开始的观众定位上,《芝麻街》就显示出了它的独特和标新立异。《芝麻街》播出了四十年,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芝麻街》针对各个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儿童,角色形象和蔼可亲而且深受观众喜爱,关注儿童的教育、价值观和社会道德问题。正是这些特点,让它最终成为儿童教育类节目的典范。
《芝麻街》能够连续40多年长盛不衰,感染着美国儿童,还在于这个节目给家庭增添了阳光,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笑声。这个在公共电视网上没完没了播出的节目是第一个以歌曲和幽默短剧的形式进行幼儿教育的儿童类节目。

芝麻街_《芝麻街》 -节目特色

芝麻街英语简介 《芝麻街》 《芝麻街》-简介,《芝麻街》-历史

美国儿童教育节目的“大哥大”当推《芝麻街》(Sesame Street)。这部1969年首播的节目至今已捧回近百项电视艾美奖,创下单项节目获奖最多的记录。《芝麻街》不仅在120多个国家播放,还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合作制作了本土版。当初《芝麻街》的制片人因发现很多的美国学龄前儿童,尤其家境不好的孩子,没有被家长送去上幼儿园,很为这些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而忧虑。教育专家一直认为学龄前是孩子心智发展的关键期。鉴于在家的学龄前儿童以看电视为乐的事实,制片人遂萌生用生动有趣的电视节目作为教育手段的念头,期望能为不上幼儿园的儿童提供成长阶段必要的智力和文化启蒙。

不过,这部首次具有明确教育目的的电视节目播出后却受到所有儿童观众的喜爱。据统计,全球每周有超过600万的学龄前儿童收看《芝麻街》。《芝麻街》获得的巨大成功首先得益于节目团队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节目制作和节目研究全程携手合作。事实上,《芝麻街》也是研究成果最丰厚的儿童教育节目。其研究成果在1999年统计时就已经超过1000项。30多年前节目制作之初,《芝麻街》工作团队就意识到早教专家跟进的必要性,并首创了CTW(Children’ s Television Workshop,儿童电视工作室)模式。该模式要求节目内容专家、教育学者和节目制作者在《芝麻街》项目运行的每一个阶段都进行合作。就研究者而言,每集节目制作前和制作过程中须进行过程性评估研究(Formative Research),提供指导新节目制作的有用信息。节目制作后则进行总结性评估研究(Summative Research),检验节目内容是否达到既定教育目标,以及儿童观众的收看效果。

芝麻街_《芝麻街》 -节目成就

评估和制作紧密结合,《芝麻街》以30多年不变的高水准成为不折不扣的品牌节目,并始终秉持“传递正确和安全的讯息给儿童观众”的原则。有关研究显示,收看《芝麻街》的学龄前儿童在字母表、数字、身体部位、形状和分类等知识方面较其他孩子有优势,最突出的是字母认读――恰恰是《芝麻街》里最强调的部分。研究还表明,《芝麻街》甚至对学龄前儿童观众日后在学校里的学业表现都有积极的影响。有项研究追踪一批《芝麻街》儿童观众入学后的表现。任课教师评价,这批孩子在阅读能力、词汇量、数学技能、对上学的态度和适应性、与同伴相处方面优于其他学生。另一项对高中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学龄前收看过儿童教育节目(主要是《芝麻街》)的高中生,不仅英语、数学、科学等科目的学习成绩好于其他学生,而且更爱读书、爱学习。

《芝麻街》30多年长盛不衰的秘诀之一也归功于其富有创意的节目形式。一个教育节目要将学龄前儿童吸引在电视机前达一个小时,本身就颇有挑战性。 当时《芝麻街》制作单位――儿童电视工作室认为,作为儿童教育节目的开路先锋,得用令人惊喜的全新视听效果吸引目标儿童。他们精心打造了一个热闹活泼的学习世界,来向儿童传递实用知识、社会技能和价值观。《芝麻街》首创了木偶和真人同台表演的形式,融合动画、喜剧、记录片等多种风格,也加入很多流行文化元素,并且迎合孩子需求的变化及时添加新人物。

芝麻街_《芝麻街》 -芝麻街在中国


芝麻街中文标志美国芝麻街节目与中国小朋友的缘分自80年代就开始了。1983年,芝麻街工作室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合作制作了电影《大鸟在中国》(BigBirdinChina),这个75分钟的电影描述了大鸟和他的狮子狗朋友巴克利以及一个中国小女孩小芙一起在中国寻找传说中的凤凰鸟的故事。电影展示了八十年代的中国人文及自然场景,包括长城,天坛,明十三陵,桂林山水等等。电影在当年的美国NBC电视台上映,并于2004年发行了DVD版本。最后票房统计为约一千四百万美元。

1998年至2001年,与上海电视台联合制作并播出中文版《芝麻街》;

2000年至2002年,与上海电视台联合制作并播出了《芝麻街英语》,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来帮助非英语国家的小朋友学习英语口语;

《1-2-3-4-5》,1999年至2000年播出的与上海电视台联合制作帮助儿童学习数学的游戏节目;

《我爱科学》,1999年至2000年播出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传授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知识的节目;

《同一个世界,同一片天空-大鸟历险记》,是2008年推出的与北京天文馆联合制作的天文节目;

2010年12月,全新的芝麻街儿童节目《芝麻街之大鸟看世界》在哈哈少儿频道首播。这个由大鸟,艾摩,老虎丽丽三个好朋友出现的节目,向3-7岁的孩子们介绍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观察世界并寻找答案的习惯。

于此同时,芝麻街在中国还推出了一系列教育拓展活动,为中国儿童及其家庭制作和分发应对和准备紧急情况的材料。发放了教材和材料给多个省市尤其是遭受过自然灾害的地区的上百所希望小学。

舞台剧方面,芝麻街《魔法地图探险》、《艾摩的开心花园》等在中国巡演并引起巨大关注和反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10103/52907.html

更多阅读

图片素材白居易图片/简介/《忆江南》背景资料 忆江南 白居易

白居易图 片、简介/《忆江南》背景资料 白居易: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企划公司简介 《宫S》 《宫S》-简介,《宫S》-企划意图

《宫S》是由导演黄仁雷的以君主立宪制为社会背景的新作讲述一个青年摆脱皇太子的身份,寻找俗世间身份的另一个成长电视剧。MBC电视剧《宫S》在经历了众多风波之后终于顺利开播。宫s剧情介绍_《宫S》 -简介《宫S》中的“S”有着“新

声明:《芝麻街英语简介 《芝麻街》 《芝麻街》-简介,《芝麻街》-历史》为网友风云一把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