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自然的精彩片段 《强盗》 《强盗》-精彩片段,《强盗》-剧中人物

《强盗》作者:(德)席勒,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是因为作品中蕴涵的反专制思想深切的迎合了彼时德国青年的心理。当时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已经发展至高潮,《强盗》一剧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典型的狂飙突进青年形象。他不满于专制与格局并存的社会现状,却由无力改变。他追求自由,对当时的社会提出挑战,是典型的叛逆者,最后却只能悲剧收场。

强盗_《强盗》 -精彩片段


歌剧第一幕:

富兰肯的领主马西米利亚诺?莫欧尔伯爵有两个儿子。哥哥卡罗容貌出众,是热烈的理想主义者,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虽然获得年老父亲的宠爱与信赖,却因大学时代追求放纵的生活,于是被父亲驱逐,混在一群无赖之间。另一方面,弟弟弗兰西斯科则跟哥哥适得其反,具有邪恶性格,由于对哥哥的嫉恶与怨恨,想接替父亲与兄长夺得领主地位,以便洗雪多年来的积恨,于是产生阴险野心。

第一场:萨克森国境附近的酒店。随着管弦乐紧迫的序奏(C大调、4/4拍、中庸快板),幕启。卡罗独自一人在这酒店里读古典名著,并坠入沉思中。他对自己今天的境遇感到嫌恶,写信给父亲,请他宽恕并准许归国。这时他怀念起自己的故乡和未婚妻阿玛丽亚,唱出咏叹调《哦,祖先传下的城堡啊”(O,miocastelpaterno)。这是一首降D大调的小行板。接着速度加快为敏捷的快板,随着雄壮的铜管音响,罗拉和一群年轻人一起登场,把一封信交给卡罗。弟弟弗兰西斯科在信中表示,如果卡罗归国,等待他的命运就是关入监牢。卡罗绝望之余,对社会又产生新的愤怒,决心和伙伴们组成强盗集团。然后在伙伴们推选下,成为强盗首领,在雄壮的男声合唱后唱出跑马歌(cava-letta)《在被诅咒的泥沼中》(降B大调、中庸快板)。


歌剧第二场:波希米亚的森林,远方可以看到布拉格城。随着C大调、3/4拍、中庸快板的轻快前奏,幕启。有一群强盗聚集在这儿,唱出气势磅礴的男声合唱。他们交谈着伙伴罗拉的被捕,在猜测他可能会被送上绞刑台上。这时可以看到远方的布拉格城,冒起熊熊烈焰。当罗拉处在千钧一发时终于被卡罗救出,随着几个伙伴从行刑台逃了出来,大伙儿以热烈的欢呼声迎接他。由罗拉的同伴们所叙述的恐怖情景,是由男声合唱和管弦乐的齐奏表达出来的,那雄壮的旋律洋溢着威尔第独特的热情,这是E大调、中庸快板。

可是,即使到现在,卡罗依然在深沉的苦恼中。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对所爱阿玛丽亚的自责,都深深地刺痛他的心。他遥望着西沉的夕阳唱出浪漫曲《被强盗们所包围》(Diladroniattorniato),在这首f小调一降A大调、4/4拍、行板的乐曲中倾诉自己的心境。

强盗_《强盗》 -剧中人物


剧中人物马西米利亚诺(莫欧尔伯爵)

卡罗(伯爵的长子,从家中被逐出后,成为强盗首领)

弗兰西斯科(伯爵的次男,憎恨着哥哥)

阿玛丽亚(伯爵的侄女,卡罗的未婚妻)

阿米尼欧(伯爵家的侍从)

描写大自然的精彩片段 《强盗》 《强盗》-精彩片段,《强盗》-剧中人物

莫瑟尔(神父)

罗拉(强盗之一)

强盗_《强盗》 -作者


席勒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ChristophFriedrichvon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他是歌德的挚友,死后和歌德葬在一起。他还是《欢乐颂》的词作者.

席勒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的小城马尔赫尔的贫穷市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军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席勒童年时代就对诗歌、戏剧有浓厚的兴趣。1768年入拉丁语学校学习,但1773年被公爵强制选入他所创办的军事学校,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诗人舒巴特曾称这座军事学校是“奴隶养成所”。

《强盗》取得成功之后,席勒进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旺盛的创作期。从1782年至1787年,席勒相继完成了悲剧《阴谋与爱情》(1784年)、《欢乐颂》(1785年)诗剧《唐・卡洛斯》(1787年)等。

强盗_《强盗》 -评价


席勒作品席勒认为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实现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从人性的自由出发,他提出通过审美教育来解决他所面临的时代难题。席勒的审美教育的第一步是通过艺术把分裂的人性恢复到其本性的自由和完整,第二步是通过崇高来完成。人性崇高的极限就是神性和上帝,此时的神或上帝对人性起着提升作用,所以在自由的发展道路上,人是从“完整的人”向“全能的神”不断地迈进。

《强盗》的内容和主题倾向于用审美教育来解决时代的难题。《强盗》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他认为的真正的宗教和道德辩护,主人公卡尔・穆尔对以暴抗暴这种方式的彷徨与自责正是对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手段的否定,卡尔・穆尔选择从“完整的人”到“全能的神”的发展就是对审美教育这一途径的认同。所以,《强盗》可以说是席勒审美教育的宣言书。


《强盗》卡尔・穆尔是这样的一位年轻人:“身内燃烧着的火热的精神,使他对于伟大和美好的事物非常敏感;他那直率,能够把灵魂在眼睛里反映出来;他那深情,对任何不幸都会洒出同情之泪;他那豪迈的胆气,使他可以爬上百年之久的大橡树顶,纵游于城濠、寨栅、和急湍之间;他那天真无邪的荣誉感,他那不可战胜的顽强,以及一切在父亲的这爱儿心上萌芽着的光辉美好的德性,可以使他成为一个有肝胆有义气的朋友,出色的公民,英雄,乃至一个极其伟大的人物。”和席勒自己一样,卡尔・穆尔也有着他自己的社会和政治理想,他希望在德意志建立一个共和国,让罗马和斯巴达比起来只像尼姑庵一样!但是改造社会的道路怎么走呢?卡尔・穆尔不清楚。命运把他推上了叛逆之路。卡尔・穆尔接到弗朗兹伪造父亲诅咒的那封信之后,终于成了一帮强盗的头领。“我原来还想回到鸟笼里去,那时候我真是个大傻瓜!我的精神要做一番事业,我的呼吸要追求自由!杀人犯,强盗!我就要用这些称号,把法律踏在脚底下。”他们是要叫我把我的身体放进妇女束胸的紧身衣里,叫我把我的意志放在法律里去。法律只会把老鹰的飞翔变成蜗牛的缓步。法律永远不能产生伟大人物,只有自由才能造成巨人和英雄。他们是被暴君似的脾胃钳制住了,做了他的脾胃的奴隶,甘心为他所放的臭屁所控制。”但卡尔・穆尔却是这样一位品格高尚的强盗:“他不……为抢劫而加害什么人。在钱上他只要够了,决不再过问;就是他应得的三分之一的分例,他也常施舍给孤儿,或者帮助有希望的穷孩子去求学。但是他收拾一个对待农民像牛马一样的地主,或者逮捕一个伪造法律和颠倒黑白的穿金边大衣的流氓,以及诸如此类的小老爷们。……他就浑身像恶魔一般,每一条筋都像复仇女神一样。”虽然是强盗,他却代表着正义。他嫉恶如仇,经常杀富济贫,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曾以80人打败1700多官兵,这场战斗只牺牲1人而杀死300多名官兵,因而声威大振,队伍不断壮大。此时卡尔・穆尔的形象正是呼应了《强盗》扉页上所题的“药治不了的,要用铁;铁治不了的,要用火。――希波克刺忒斯”和“打倒暴虐者”的内容。

强盗_《强盗》 -写作目的

席勒自己在《第一版序言》道出了写作这个戏剧的目的:“这个剧本,读者只可以把它当作一种利用了戏剧手法的特点,来抓住人类心灵作用最深处的戏剧性的故事。”只有抓住剧中人物的“心灵作用最深处”,才能算是把握了解读强盗卡尔・穆尔的钥匙。“我希望,当我把这个善于恶作剧的‘圣经’讥笑者借一个罪大恶极的强盗之身而呈现在深恶痛绝的世人面前的时候,我就是为真正的宗教和道德作了一番异乎寻常的保卫了。”

因为当时盛行的启蒙主义作家们以及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文学作品都是“牺牲了宗教来显露聪明,这也是现在很流行的事,甚至一个人在他的著作里如果不以无神论的嘲讽来揶揄最神圣的宗教真理的话,人们就不会把他看作是一个天才。诚然,‘圣经’的高贵单纯,已经在所谓聪明头脑的日常集会中被歪曲了,被践踏成可笑的东西了;因为无论怎样神圣严肃的事情,如果一旦被曲解,怎么会不招致嘲笑呢?”

席勒的《强盗》却用一个罪大恶极的强盗都能皈依神和上帝来阐明他所认为的“真正的宗教和道德”。因为“任何人,即使是最坏的人,他们的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地映现出上帝的影子来的;而且,最坏的人通向最正直的人的道路,也许并不是像做小恶的人那样的疏远,因为道德行为和精神力量是并行的,所以陷入迷途越广越深的人,做的过错越有分量的人,他的转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10103/53455.html

更多阅读

《魔法师的门徒》的精彩片段 门徒张静初片段

《魔法师的门徒》的精彩片段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上星期五晚上妈妈同意我看电影,我就选中了《魔法师的门徒》这部影视片。这部影视片主要写了一个巫婆想把地球毁灭,让死去的人复活。有一个叫戴夫的小孩子成为了默林的继承人,因为他带上

描写小动物精彩片段 描写动物的片段200字

描写小动物精彩片段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形状)2. 说小蝌蚪可爱一点也不夸张。远远望去,它们像一个会游泳的逗号。它那大大的脑袋乌黑发亮,圆脑袋两侧各有一个圆圆的小黑点,这就是小蝌蚪的眼睛。再仔细看,蝌

《蜗居》被删除的精彩片段 15至20蜗居删减的片段

《蜗居》被删除的精彩片段'宋思明顿了顿,看看老婆的反应。'我在这个圈子里,如果这个有,那个有,我没有,很快我就给排出去了。慢慢地,我就被边缘化了。你在这里干,就要遵守这里的潜规则。你不遵守这个潜规则,别人就不会视你为知己,会防着你,背

声明:《描写大自然的精彩片段 《强盗》 《强盗》-精彩片段,《强盗》-剧中人物》为网友妄自菲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