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芬简介 袁雪芬 袁雪芬-简介,袁雪芬-艺术历程

袁雪芬(1922年3月26日――2011年2月19日)女,中国越剧演员,工正旦。浙江嵊县人。1933年开始学艺。先后在杭州、上海等地演出。她认真唱戏,洁身自励,持斋茹素,不唱堂会,不屈服于社会上恶势力的威逼利诱,保持了作为艺人的尊严。2011年2月19日下午2点,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

袁雪芬_袁雪芬 -简介


袁雪芬

袁雪芬,女,出生于1922年3月26日,农历壬戌年二月廿八日。浙江省嵊县杜山村人。越剧旦角。是新越剧的创始者和践行者。

1933年开始越剧生涯,一生为越剧艺术和中国的戏曲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袁雪芬独创“袁派”艺术,唱腔韵味醇厚。1953年,袁雪芬主演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该片已成为影史经典。

第一、二、三、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

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8年2月,袁雪芬当选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

2011年2月19日下午2点,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

袁雪芬_袁雪芬 -艺术历程


袁雪芬

1933年7月入四季春科班学戏,工青衣、闺门旦,兼学绍兴大班和徽班的武戏。师傅为绍兴文戏男班艺人鲍金龙。满师后,一度与女子越剧早期名旦王杏花同台,唱腔、表演受到她的影响。

1936年到杭州演出,初次挂头牌。同年秋随科班初次到上海,并参加灌制了女子越剧的第一张唱片。

1938年2月再次随科班来上海,曾与“同春舞台”的绍兴大班演员同台演出。此后一直在上海从事艺术活动。“孤岛”时期与小生演员马樟花合演3年余,曾对《梁祝哀史》作了初步的去芜存菁。演出《恒娘》等新戏,并上电台演唱,扩大了越剧影响,在艺术上崭露头角,被誉为越剧“新后”。为了摆脱当时社会上恶势力的纠缠,她洁身自励,持斋茹素,不唱堂会,不拜“过娘”。

1942年10月起,在进步话剧的影响下,在大来剧场开始越剧改革,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包银,聘请专职编剧、导演、舞美设计、舞台监督,成立剧务部主持演出活动,在越剧界首次建立起正规的编戏、排戏制度;废除幕表制,使用完整的剧本;废除衣箱制,参照古代绘画,根据人物身份设计服装;打破传统的舞台形式,采用立体布景、油彩化装、灯光、音响,逐步形成综合的艺术机制。在表演上,博采众长,将话剧、电影重视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的写实主义表演特点,与昆曲载歌载舞、重视形体动作美化的长处吸收到越剧中,加以融化、创新。

1943年11月演出《香妃》时,与琴师周宝财合作,创造了新的〔尺调〕腔,后被其他越剧演员吸收、不断丰富,发展成越剧的主腔,并在此基础上衍化出不同的流派。其唱腔旋律淳朴,节奏多变,感情真挚深沉,韵味醇厚,委婉缠绵,声情并茂,被称“袁派”,为戚雅仙、张云霞、金采风、吕瑞英等一批越剧演员所继承和发展。她主张戏曲应该对社会起有益的作用。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演出了《香妃》、《红粉金戈》、《木兰从军》、《黑暗家庭》、《王昭君》等表现爱国思想、歌颂民族气节、反对封建礼教的剧目。

1946年5月,把根据鲁迅名著《祝福》改编的《祥林嫂》,首次搬上越剧舞台,受到田汉、许广平、欧阳山尊、白杨、胡风、梅朵、田钟洛等进步文艺界和新闻界人士的称赞,被舆论称为“新越剧的里程碑”。该剧于1948年拍摄成电影。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支持下,在1947年8月《山河恋》联合义演及同年10月筱丹桂之死事件中,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坚决斗争,遭到反动势力的多次迫害。

1949年7月,参加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第一届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任表演系中队长。是年9月,她和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作为戏曲界特邀代表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出席了10月1日的开国大典。

1950年初,拍摄16毫米彩色越剧影片《相思树》,并创造了新的〔男调〕腔;同年4月,参加上海戏曲界第一个国营剧团--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任团长。

1951年3月华东戏曲研究院成立,任副院长兼越剧实验剧团团长。


袁雪芬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53年与范瑞娟合作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影片,翌年获国际电影节“音乐片奖”;同年,排演了根据王实甫原著改编的《西厢记》,成功地塑造了崔莺莺一角。

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上海越剧院成立,任院长;同年,在许广平率领的“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苏联访问演出。1960年、1961年先后到香港、朝鲜访问演出。

1965年演出《火椰村》时与琴师周柏龄合作创造了〔降B调〕唱腔。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迫害。1977年1月参加中国音乐家代表团访问联邦德国。1978年她主演的《祥林嫂》拍摄成宽银幕彩色影片。

1978年底,重新受命担任上海越剧院院长,主持和组织了一系列新剧目的创作演出,并大力培养青年演员。1979年参加全国人大代表团访问日本。1985年退居二线,担任剧院名誉院长。

1986年以“艺术指导”身份与上海越剧院演出团参加巴黎第15届秋季艺术节,获格诸布尔市、里昂・维勒班市、勒阿弗尔市荣誉奖章和荣誉公民称号。

1989年夏率团去美国演出。

1995年起担任上海市白玉兰戏剧奖评委会主任。

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授予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她还与人创作改编了剧本《黑暗家庭》、《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其中《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剧本分别被上海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等出版和再版。作为总策划组织编纂的《越剧舞台美术》画册1997年10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撰写的《求索人生艺术的真谛――袁雪芬自述》2002年8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出版的书籍还有:1984年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袁雪芬的艺术道路》1985年9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袁雪芬》、1987年5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袁雪芬唱腔选集》,此外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及各种刊物上以个人名义发表的专业和学术文章不下百数篇,其中大部分文章被收入2003年12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袁雪芬文集》。

袁雪芬_袁雪芬 -演艺经历

1936年11月4日,农历丙子年九月廿一日:女子越剧第一张唱片灌录
1938年2月15日,农历戊寅年正月十六日:“四季春班”与“素凤舞台”合作演出
1938年8月13日,农历戊寅年七月十八日:纪念淞沪抗战一周年,沪上所有越剧场子停演
1938年11月10日,农历戊寅年九月十九日:为上海时疫医院筹款,女子越剧“七班会串”举行
1939年2月13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廿五日:女子越剧大会串义演举行
1940年8月1日,农历庚辰年六月廿八日:“劝募绍属平粜捐”女子越剧八班大会串举行
1940年12月30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二日:越剧《恒娘》首演
1941年1月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上海“全市女子越剧大会串”举行
1941年1月22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五日:越剧九班大会串举行
1941年7月29日,农历辛巳年闰六月初六日:嵊新女子越剧团劝募大会举行


袁雪芬

1942年2月22日,农历壬午年正月初八日:马樟花大殓举行
1942年3月7日,农历壬午年正月廿一日:袁雪芬因病停演回嵊县
1942年10月28日,农历壬午年九月十九日:袁雪芬开始越剧改革
1943年11月1日,农历癸未年十月初四日:大来剧场演出越剧《香妃》
1944年9月28日,农历甲申年八月十二日:袁雪芬、范瑞娟使用雪声剧团之名首度合作演出
1945年1月29日,农历甲申年十二月十六日:袁雪芬、范瑞娟首次合演《梁祝哀史》
1945年12月24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二十日: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全沪越剧大会串举行
1946年8月7日,农历丙戌年七月十一日:吴开先策划“越剧皇后”选举
1946年8月11日,农历丙戌年七月十五日:袁雪芬发表启事声明不参加“越剧皇后”竞选
1946年8月27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初一日,上午:袁雪芬被流氓抛粪
1946年9月10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十五日:袁雪芬举行记者招待会控诉恶势力迫害
1947年1月2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十一日,上午:袁雪芬与雪声剧团全体人员举行话别会
1947年1月12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廿一日:袁雪芬宣布辍演
1947年7月29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十二日:“越剧十姐妹”签订联合义演合约
1947年8月1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四日: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
1947年8月2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十四日:《山河恋》获准继续演出
1947年10月16日,农历丁亥年九月初三日:筱丹桂大殓举行
1947年11月4日,农历丁亥年九月廿二日:张春帆一案开庭审理
1948年9月18日,农历戊子年八月十六日:袁雪芬与范瑞娟二度合作
1948年9月18日,农历戊子年八月十六日:越剧电影《祥林嫂》首映
1949年1月29日,农历己丑年正月初一日:袁雪芬重新组建雪声剧团
1949年6月18日,农历己丑年五月廿二日:上海市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成立
1949年7月28日,农历己丑年七月初三日,9时:中国戏曲改进会发起人大会举行
1949年9月,农历己丑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9年9月19日,农历己丑年闰七月廿七日:上海市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成立平剧、曲艺、越剧、话剧电影委员会
1949年10月1日,农历己丑年八月初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活动举行
1950年1月31日,农历己丑年十二月十四日:上海市影剧业工会越剧分会筹委会及越剧界折实公债推销支会成立
1950年2月15日,农历己丑年十二月廿九日:上海越剧实验剧团成立
1950年4月12日,农历庚寅年二月廿六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成立
1950年8月15日,农历庚寅年七月初二日:华东区戏曲改革工作干部会议召开
1951年3月5日,农历辛卯年正月廿八日:华东戏曲研究院成立
1951年6月2日,农历辛卯年四月廿八日:上海越剧界控诉张春帆
1952年10月6日,农历壬辰年八月十八日: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举办
1952年11月14日,农历壬辰年九月廿七日: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结束
1953年10月4日,农历癸巳年八月廿七日: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赴朝
1955年3月24日,农历乙未年三月初一日:华东戏曲研究院终止
1955年6月19日,农历乙未年四月廿九日:中国越剧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
1955年7月30日,农历乙未年六月十二日:中国越剧团赴苏联访问演出
1956年10月19日,农历丙申年九月十六日:上海越剧院一团上演重编后的《祥林嫂》
1957年4月,农历丁酉年:“越剧之家”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成立
1957年4月,农历丁酉年:越剧电影获1949-1955优秀影片奖
1958年6月15日,农历戊戌年四月廿八日:上海越剧院一团赴福建前线慰问演出
1959年9月24日,农历己亥年八月廿二日:上海市戏曲院团国庆10周年展览演出月开演
1960年3月,农历庚子年:袁雪芬等参加中国戏曲学院表演艺术研究班
1960年5月,农历庚子年:上海越剧院学馆成立
1960年7月22日,农历庚子年六月廿九日:第三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1960年12月23日,农历庚子年十一月初六日:上海越剧院首次赴香港演出
1961年1月26日,农历庚子年十二月初十日:上海越剧院首次赴香港演出结束
1961年9月8日,农历辛丑年七月廿九日:中国上海越剧团赴朝鲜访问演出


袁雪芬(右)与徐玉兰合演《西厢记》剧照

1961年10月,农历辛丑年,下旬:中国上海越剧团访朝演出归来受到接见
1962年7月,农历壬寅年:上海越剧院举办文史进修班
1962年10月,农历壬寅年:“越剧改革20周年纪念会”召开
1963年4月7日,农历癸卯年三月十四日:柯庆施召集上海越剧院人员谈话并批评
1964年1月20日,农历癸卯年十二月初六日:柯庆施召集上海越剧院人员谈话并作指示
1964年7月1日,农历甲辰年五月廿二日:上海越剧院邀集区县越剧团座谈一年来演出现代剧情况
1964年7月2日,农历甲辰年五月廿三日:陈丕显召集上海越剧院人员座谈
1978年8月16日,农历戊午年七月十三日:周信芳同志平反昭雪大会举行
1978年9月16日,农历戊午年八月十五日:盖叫天骨灰安放仪式举行
1979年4月25日,农历己未年三月廿九日,下午:田汉追悼会举行
1989年1月21日,农历戊辰年十二月十四日:京剧《曹操与杨修》座谈、讨论活动举行
1989年10月12日,农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
2003年12月24日,农历癸未年十二月初二日:第二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颁奖
2005年11月1日,农历乙酉年九月三十日:上海越剧院首演《玉卿嫂》
2006年3月27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八日: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

2006年6月24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廿九日,19时30分:“菊坛群星荟萃――金喜全展演月”第一场暨金喜全拜叶少兰为师仪式举行
2006年8月24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初一日,下午:袁雪芬为参加“越女争锋――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复赛的选手授课
2007年11月24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十五日,19时15分:2007山西省晋剧院经典剧目展演第一天
2008年1月17日,农历丁亥年十二月初十日:“上海老艺术家作品数字化抢救工程(音乐、越剧部分)”成果发布会举办
2008年4月28日,农历戊子年三月廿三日:《剧坛瑰宝――上海优秀传统表演艺术整理抢救作品精粹》音像专辑发行。

袁雪芬_袁雪芬 -荣誉奖项

1955年缅甸总理吴努授予她金质奖章,

1956年获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优秀影片奖”荣誉奖。

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2003年12月获文化部颁发的国家级艺术终身成就奖――“表演艺术成就奖”。

袁雪芬简介 袁雪芬 袁雪芬-简介,袁雪芬-艺术历程

袁雪芬_袁雪芬 -经典作品

《梁山伯与祝英台》


袁雪芬(左)饰祝英台,范瑞娟饰梁山伯,1953年剧照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统剧。写祝英台女扮男装往杭城求学,路遇梁山伯结为兄弟,同窗三载,情谊深厚。祝父催女归家,英台行前向师母吐露真情,托媒许婚山伯,又在送别时,假托为妹作媒,嘱山伯早去迎娶。山伯赶往祝家,不料祝父已将英台许婚马太守之子马文才,两人在楼台相叙,见姻缘无望,不胜悲愤。山伯归家病故,英台闻耗,誓以身殉,马家迎娶之日,英台花轿绕道至山伯坟前祭奠,霎时风雷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纵身跃入,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作蝴蝶,双双飞舞。

小歌班初期已有《十八相送》和《楼台会》两折。小歌班进入上海后才发展成大戏《梁山伯》,男班王永春、白玉梅戏班在1919年3月15日,首演于上海第一戏院。后各越剧戏班常作连台本戏演出。

1945年,袁雪芬与范瑞娟合作,演出了经初步整理的《新梁祝哀史》。

1952年冬,该剧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张桂凤获演员二等奖、吕瑞英获演员三等奖。

1953年,该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祝英台改由袁雪芬饰演。该片在国内放映,创建国以来上座纪录。

1955年上海越剧院排演该剧时,剧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执笔,黄沙导演,陈捷、薛岩音乐整理,幸熙、苏石风布景设计。范瑞娟饰梁山伯、傅全香饰祝英台、张桂凤饰祝公远、吕瑞英饰银心、魏小云饰四九、金艳芳饰师母。此次排演时,增添了尾声“化蝶”,朱传茗、薛传刚任舞蹈指导。该剧揭露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摧残,语言上保持民间文学的特色,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被誉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曾作为国庆2周年观礼剧目进京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出席观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10103/54263.html

更多阅读

★yzx:多重人格犯罪的商业化——《猜谜杀手》影评

★yzx:多重人格犯罪的商业化——《猜谜杀手》[影评]文/乐宗雪一句话影评:同样内容是多重人格犯罪的影片,我不觉得《猜谜杀手》在观感上能及《神探》(杜琪峰、韦家辉作品)的一半。(乐宗雪)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部被商业化了的犯罪影片

纪念袁雪芬专场演出一 观后感 袁雪芬纪念专场

袁雪芬,这个熟悉的名字,伴随着越剧悠扬的旋律从缓缓流淌的剡溪来到船只来往的浦江,走过坎坷走过辉煌,把多彩的影像留在了你我心上。睹物思人,音容宛在,仿佛一代越剧大师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一段传奇的人生,我们追寻、守望、深深敬仰,回首雪芬

声明:《袁雪芬简介 袁雪芬 袁雪芬-简介,袁雪芬-艺术历程》为网友尼古丁味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