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简介,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建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位于福建省泉州清源山下,西湖之畔,是展示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分4层,面积为23332平方米,高度为43米。闽台缘博物馆的配套景观是博物馆广场,面积达19000多平方米,广场中有个长74米、宽18米的巨型水池,水面将主体建筑倒映在池中,注水源源不断地由里向外流动,意喻两岸关系“源远流长”。广场上矗立的两根九龙柱每根高达19米,直径2米,重达135吨,这两根九龙柱以“九龙吐珠”的形象,象征海峡两岸同胞都是龙的传人,祈盼祖国和平统一。

泉州闽台缘博物馆_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简介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座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区西北侧,北倚国家级风景区清源山,南接风景秀丽的西湖。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高度43米。

博物馆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是中宣部直接授予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团中央授予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时也是研究大陆与台湾关系史特别是闽台关系史的重要学术机构。

泉州闽台缘博物馆_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建筑结构

闽台缘博物馆共分为四层,展厅总面积6355平方米。二楼为综合主题馆,按地缘、血缘、法缘、商缘、文缘来设计,分为七个部份,展示闽台两地从古至今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三楼为乡土闽台专题馆,按“春夏秋冬”四个时节,展现闽台两地共同的民俗风情。此外,一楼还设有国际学术报告厅、临时展厅、库房等。四楼为信息中心和办公场所。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开馆一年多来,已接待游客103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约11万人次,成为面向海内外宣传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成为与台湾同胞相互交流、促进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宣传福建、宣传海西的重要窗口。

泉州闽台缘博物馆_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建筑历史

2004年11月2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视察泉州,在参观“闽台关系史博物馆”之后,特指示要新建一座“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站在加强对台工作的政治高度,根据当前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新形势,以及福建与台湾历史渊源关系做出的重要决策。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而且福建是台湾汉族主要祖籍地,2300多万台湾汉族同胞中祖籍福建的占87.6%,祖籍泉州约有900万人,泉州和台湾经济来往、文化交流频繁,成为祖国大陆对台工作的前沿重地。把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设在泉州,充分说明泉州在全国对台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
中央、省、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工程建设,李长春同志百忙中多次关心工程进展,并作多次重要批示,中宣部、国台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部委大力关心博物馆建设,给予业务指导和资金支持。省、市两级党委、政府集中力量,周密策划,狠抓落实。省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解决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问题。省委书记卢展工亲自审定主体建筑设计方案,强调以国家级博物馆的标准和站位,建设和管理好博物馆,以求工程确保质量争取荣获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省委指定原省委副书记何少川全程负责指导工程建设。泉州市委书记郑道溪亲自领导博物馆工程建设,市委巡视员骆灿堂具体把关,工程建设正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组织施工,顺利推进。

泉州闽台缘博物馆_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厅介绍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博物馆展厅总面积为7355平方米,其中二楼为主题馆,面积3466平方米,主题馆通过闽台“五缘”关系,分七个部分设计布展,共征集和复制文物文献近1.5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129件,全面展示了海峡两岸在地域、血缘、文化、建制沿革、商贸往来、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历史关系,全方位地展示了福建与台湾深厚的历史关系,充分凸显了宝岛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楼为“乡土闽台”专题馆,展厅面积2889平方米,按照“春、夏、秋、冬”四个时节,展示闽台两地共同的民俗风俗习性,深入表现闽台关系;一楼为国际学术报告厅,并设临时展厅、库房、办公区、游客休闲处和设备用房等;四楼为信息数字及研究中心。整个博物馆的园林景观也以方、圆两种几何体为构图主体,与主体建筑“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互相呼应,充分协调。

主体建筑

“气势恢弘”是许多人看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时的第一感觉。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四道斜阶斜穿屋面,不仅很好地凸显设计理念,而且成为主建筑“天圆”的馆顶到“地方”馆底平滑的过渡,达到了建筑美学的曲线美,成为该馆最鲜亮的“外衣”,非常抢眼。每道斜阶有108个台阶,可以直通馆顶的观景天台,纵览泉州市区全景。整座建筑充分利用红砖、白石,出色地体现人文精神和闽台特色,成为泉州标志性的建筑。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的闽台建筑典范,该馆的中庭、走廊、客厅回廊等公共建筑都是采用闽南出砖入石的装饰技术,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建筑博物馆。

博物馆顶

远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其顶部的金色和平莲显眼惊艳。

这朵“和平莲”高6.2米、最大直径宽达4米,放置在馆顶非常醒目。远远望去与观景天台融为一体,就像一座闪耀的灯笼,而走近一看就是一朵金灿灿的莲花,常年在馆顶盛开,播撒着吉祥和平的福音。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在设计之初,馆顶上直径达56米的观景天台被视为主体建筑的灵魂。为了让整座建筑更加光彩夺目,博物馆顶巨大的圆形观景天台采用了不锈钢网架结构,这在视觉上显得更加轻灵、飘逸,而观景天台内的“和平莲”则成为点睛之笔。

据悉,通向观景天台的屋面斜阶在设计时就充分运用儒家“万物归宗”的思想及闽南建筑特色,而“和平莲”的安置更加强化了这一理念,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渴盼和平、呼唤统一的心声。

博物馆前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九龙柱一对九龙柱挺拔伫立,巨型水池微波荡漾,主体建筑前2万平方米的大型景观广场,大气美丽。

该广场充分体现了闽南建筑的特色,以极富闽南建筑特色的红色为基本色调,充分利用天然石板材的颜色,分隔出醒目的图案,远观如一张巨大的地毯,与主体建筑融为一体。

其入口处的“九龙柱”,高19米、直径2米,是祖国大陆最高的一对“九龙柱”,柱上蟠龙腾飞,栩栩如生。“九龙柱”重达135吨,前面的卧碑宽12米、高2.5米、厚1米、重达70吨,由一块完整的砻石构成。这块卧碑与一对“九龙柱”构成一组寓意深远的景象,以“九龙吐珠”象征海峡两岸同胞都是龙的传人,海峡两岸的关系坚如磐石。

中央是个长74米、宽18米的巨型水池,水面将主体建筑倒映在池中,非常壮观。这座大水池在设计时还特意将水池的源头抬高0.2米,因此注水会由里向外源源不断地流动,寓意两岸关系“源远流长”。

博物馆二楼平台前

走近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最抢眼的要数二楼平台的两幅石壁雕了。这两幅长各16米、宽各4.5米的巨幅浮雕内,不仅容纳了海峡两岸共同瞩目的妈祖女神和泉州人文景观与著名史迹开元寺、东西塔、老君岩、泉州南音、拍胸舞等,而且还将台湾的高山族文化、阿里山民俗和鹿港古渡等尽收其中,让海峡两岸的同胞一走进博物馆参观时,就感到海峡两岸深厚的历史渊源,亲切感油然而生。

博物馆二楼中庭

泉籍旅美现代艺术家蔡国强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成功爆绘了一幅巨型火药爆绘壁画。该画高18米、宽9米,面积达162平方米,创该类画世界之最,堪称是“世界最大火药爆绘壁画”。

这幅爆绘壁画题为《同文、同种、同根生》,是蔡国强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馆的献礼之作。画面由一棵大榕树及树根构成,用火药在特制的大麻纸上爆破,炙烧绘成画。作品后面运用现代化LED灯光艺术和现代化电脑技术控制,将180个百家姓显像在这幅壁画上,由电脑控制与榕树交映显现出奇妙的图腾。这幅壁画寓意深远,象征着海峡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源。

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简介,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建

馆两岸展品聚集一堂

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里,几大展馆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现两岸源远流长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突破了传统博物馆单一的展陈手段,综合展品、文字、模型、场景、音像等多元性展示手法,介入声、光、电等各种高科技手段,意实结合,动静相宜。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1500多件文物文献展示“五缘”

综合主题馆是整座博物馆陈列的核心,总面积达3466平方米。整个布展按照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闽台关系“五缘”来设计,分七个部分共21个单元,87个项目。

其中,地缘、血缘、法缘和商缘单独各作一部分,即远古家园、血脉相亲、隶属与共、开发同功。而文缘由于内容较多,则分设三个部分,即文脉相承、诸神同祀、风俗相通。在这七部分前还设置了序厅,展示了古(清)代闽台的地图和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还通过“前言”对该馆所要展示的内容以及闽台两地深厚的“五缘”关系进行提示。在主题馆共展出了1500多件文物文献,这些珍贵的文物文献见证了闽台两地深厚的历史渊源,将再现闽台骨肉亲的种种历史场景。

据泉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筹建处主任庄顺能介绍,综合主题馆的展览线长度1000多米,整个展厅空间既宽敞又不失丰满,参观流程比较顺畅,参观时间需90至120分钟。主题馆艺术创作共33个,安装18个大小场景,再现了闽台关系史中重要事件,让观众更有历史感、真实感和亲切感。在布展的过程中,采用声、光、电等最新高科技手段,设置了5台多媒体幻影成像场景,提高了布展的可观性和娱乐性,让观众寓教于乐。同时,还设置了“寻根问源查姓氏”等触摸屏平台,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参观者的互动参与性,真正做到了科学性、艺术性、政治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相结合。

闽台四季习俗大展示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目困到饱,初四神落地”、“新娘娶到厝,家财年年富;今年娶新妇,明年起大厝”……这些民谣熟悉吧,在乡土闽台专题馆,你不仅可以听到如此亲切的民谣,还可以观赏到闽台两地独具风情的民俗展示。

在这个面积为1520平方米的展厅里,别具一格地按“春、夏、秋、冬”四个时节,展示闽台两地相同的民俗习性,深入表现闽台关系:拜年的团圆场景,闹元宵的喜庆场面,迎春的美妙画卷,清明的祭扫习俗……

“半月沉江”、“南海金莲”、“白璧青云”,你可能想不到,这些竟是泉州素食名菜。乡土闽台专题馆还专门介绍了泉州的美食,帮我们将泉州各种美食了解“透透”。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两岸高品质工艺品集体亮相

从惠安石雕到金门陶艺,从泉州花灯到台湾琉璃品……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一楼临时展厅里,你几乎可以将泉州和台湾的各种民间工艺精品尽收眼底。

在这里举行的闽台民间工艺精品展,集中展示了福建与台湾工艺美术界历年来创作的工艺精品,图文并茂地向观众介绍了闽台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的盛况,并现场制作展示,让参观者参与互动。

这里展览的展品可都不简单,它们是由泉州市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各会员单位提供的,都曾屡获国家、省、市各类大奖。台湾方面展品则由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发函邀请参展。泉州的展品种类有惠安石雕、惠安木雕、泉州木偶、泉州刺绣、德化瓷器、永春漆篮、泉州脱胎工艺品、神将盔帽、泉州花灯、竹编工艺、铜制器具;台湾的有金门陶艺、琉璃工艺、交趾陶艺、木偶、宗教、木雕、石雕、琉璃;此外,还有闽台民俗宗教展品,有神将阵头、盔帽、阵仗、铜器、绣仗、文轿、武轿、神像等,以及宗教庆典的各类道具。

博物馆三楼东展厅

亮点:10多位闽台著名画家展出100多幅作品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财富,起着沟通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作用。闽台一衣带水,原本一家,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关系密不可分。闽台翰墨情缘密切,自古以来交往频繁,成为维系两岸关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此次竣工开馆庆典之际,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三楼东展厅将集中展示余承尧、沈耀初、李硕卿、魏传义、黄达德、王武龙、蔡金章、陈一峰、张自生、方照华、唐敏达、蔡国强、郭宁等10多位闽台著名画家100多幅作品。

泉州闽台缘博物馆_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馆藏珍品

清道光“泉郡南门外浯江铺塔堂鹿港郊公置”铁钟
清道光“泉郡南门外浯江铺塔堂鹿港郊公置”铁钟
级别:一级
质地:铁
尺寸:通高100厘米,径59.5厘米
器物描述 : 圆筒形,下部稍大,圆肩,上有双龙钮,身铸阳文“泉郡南关外浯江铺塔堂鹿港郊公置”并铸有美记号等46家商号。
背景资料: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所铸“泉郡南关外浯江铺塔堂鹿港郊公置”铁钟,记录有鹿港郊所属美记号、建源号等四十六家捐资商行名称。鹿港郊位于泉州南门外浯江铺的塔堂宫,为泉州与鹿港贸易繁盛之时产生的同业公业组织。此钟可见当年郊行林立的盛况,成为清代鹿港与泉州商贸往来密切交往历史的直接证物。
此四十六家商号的名称为:美记号、建源号、泉记号、振泰号、裕成号、胜裕号、万泰号、振利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20103/56394.html

更多阅读

整修中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

整修中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时很不凑巧,恰逢展馆大修改造,整座高楼大门紧闭,外墙搭上了耸天的接手架,里面所有的陈列室和展品一件也看不到;不幸中的大幸是,博物馆还对外开放,游客还可以进入馆前南广场,欣赏一

上海博物馆中国历代玺印馆 上海博物馆历代绘画馆

由于玩石头和印章多年的原因,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历代玺印馆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地方之一。上博的中国历代玺印馆是目前国内外第一个专题陈列玺印篆刻的艺术馆。整个陈列以印章艺术的发展历史为线索,上自西周,下迄清末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展示了

卢沟桥历史博物馆 中国冶铁历史博物馆

卢沟桥历史博物馆位于卢沟桥头北面,其内有三个展厅,主要展品有关于卢沟桥的历史的文字,图片和实物展,介绍了卢沟桥从修建至今的历史,人文大事纪,当然卢沟桥的名声是和抗日战争密不可分的:1937年7月7日,国民革命军29军37师219团与日

声明:《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简介,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建》为网友邀饮山中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