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 断裂带 断裂带-简介,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及其地震

断裂带是主断层面及其两侧破碎岩块以及若干次级断层或破裂面组成的地带。

郯庐断裂带_断裂带 -简介


断裂带

“断层带”。由主断层面及其两侧破碎岩块以及若干次级断层或破裂面组成的地带。在靠近主断层面附近发育有构造岩,以主断层面附近为轴线向两侧扩散,一般依次出现断层泥或糜棱岩、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等,再向外即过渡为断层带以外的完整岩石。断层带的宽度以及带内岩石的破碎程度,决定于断层的规模、活动历史、活动方式和力学性质,从几米至几百米甚至上千米不等。一般压性活压扭性断层带比单纯剪切性质的断层带宽。在一些大型的断层带中,由于被后期不同方向的断层切错,和夹有一些未破碎的大型岩块,只是断层带的结构趋于复杂化,从而在近代的断层活动中容易形成运动的阻抗,是应力易于积累和发生地震的场所。

郯庐断裂带_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及其地震

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它形成于中元古代。经历了多期构造。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近期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地震活动带。 据统计研究,自公元1400年以来,以郯庐断裂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M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5次,M6-6.9级地震11次。其中中段(沈阳-宿迁段)就发生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7次。6级以上强震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其主要地震有1668年7月25日8.5级徼莒县―郯城地震,1888年6月13日日渤海湾7.5级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

北段(肇兴―沈阳):它发育于吉黑断拗,由两条走向30-40。东的主断袭组成,宽5-20公里,为一中、新生代地堑型断裂带,带内充填4000-5000米厚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煤系地层。基底刚度较软,结构也较简单,有史记载只发生过5.8级地震。

南段(宿迁―广济):依次发育在扬子断块与华北淮阳断褶的交界处,其介质相对较软,结构比较简单,构造应力量级不高,地震活动强度也不大,其地震活动水平较北段略高一些。

中段(沈阳―宿迁):呈北北东向穿切由太古代结晶基底组成的华北断块区,主要由四条大致平行的主断裂组成,这四条主断裂在鲁中沂、沐河谷地构成了20-40公里的“两堑夹一垒”的构造,称为沂沐深断裂带。这一段是结构复杂、新活动强、基底介质刚度较高的地区。历史上1668年莒县一郯城8.5级大震就发生于该段。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郯庐断裂与苏、鲁交界交汇部位,自1990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发生M35.2级地震,2003年6月山东青岛又发生MC4.3级小震群活动,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值得我们注视和研究。(摘自“减灾科普”2003-11-1)

郯庐断裂带_断裂带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断裂带

(1)郯城-营口断裂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中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2)华北平原断裂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3)汾渭断裂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4)银川-河套断裂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本地震带内,历史地震记载始于公元849年,由于历史记载缺失较多,据已有资料,本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级地震9次;8级地震1次。

"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此外,"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也是我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这里不断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也是众所周知的。由于新疆地震区总的来说,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尽管强烈地震较多,也较频繁,但多数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与我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值得一提的是"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这里历史上曾发生过1604年福建泉州8.0级地震和1605年广东琼山7.5级地震。但从那时起到现在的300多年间,无显著破坏性地震发生。

郯庐断裂带_断裂带 -三大断裂带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边界上,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

经科学家研究,全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

1. 环太平洋断裂带:即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这个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2. 欧亚断裂带:该带从欧洲地中海经希腊、土耳其、中国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及阿尔卑斯山,也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个带全长两万多公里,跨欧、亚、非三大洲,占全球地震的15%。

3. 海岭断裂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
用地震仪测出的地震,每年全球约5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10万次,造成破坏的1000次,而7级以上,足以造成巨大灾害的有十几次。20世纪,世界上已经发生了11次大的地震,造成巨大的伤亡。2000年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19次,其中7.3级以上10次。

地震在时空分布上的特征
地震分布的区、带概念
地震区:地球上地震活动频繁而强烈的地区;
少震弱震区:地球上几乎很少发生地震的稳定地区;
地震带:地球上许多大地震成群集中分布的狭长地带。

郯庐断裂带_断裂带 -全球断裂带的分布

环太平洋断裂带: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黑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裴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

亚欧断裂带: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延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

大洋海岭地震带和东非裂谷地震带:从西伯利亚北岸靠近勒那河口开始,穿过北极经斯匹次卑根群岛和冰岛,再经过大西洋中部海岭到印度洋的一些狭长的海岭地带或海底隆起地带,并有一分支穿入红海和著名的东非裂谷区。

郯庐断裂带_断裂带 -阿尔金活动断裂带

作为高耸的青藏高原西北边缘的一条自然边界,阿尔金活动断裂带自高原西北部斜切西昆仑山,经苦牙克、安迪尔河、车尔臣河、切入阿尔金山地,沿索尔库里谷地继续往东,经党河、疏勒河延至甘肃玉门镇一带,主体部分长达1600千米。在几何结构上,阿尔金活动断裂带可进一步划分为两条大的一级断裂,即:阿尔金南缘活动断裂(长1600千米)和阿尔金北缘活动断裂(长600千米)。它们控制了整个断裂带的边界和延展范围。这两条一级断裂均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二级分断裂,其长度一般为100~200千米;第一条二级分断裂又由若干三级分断裂组成,单条三级分断裂的长度一般不超过100千米,其断面基本上是连续的,可认为是断裂带内部的基本单元。在一部分挽近活动明显的三级分断裂中,存在许多新的剪切破裂面,长度可达几十至上百米,构成古地震地表破裂形变带。对阿尔金活动断裂带的第四纪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大量的定量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第四纪断裂活动具有左旋逆走滑性质。阿尔金活动断裂带自上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差异运动(夷平面变形)幅度约为600~1200米,西部略大于东部。左旋走滑位移总幅度估计为50~75千米,但不同学者存在不同看法。晚第四纪以来的古地震研究表明,阿尔金活动断裂带上的古地震是频繁而强烈的,沿阿尔金活动断裂带保存较完整的古地震地表破裂形变带至少有十多条,每一条都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对它们的详细研究(包括组合槽探)已揭示破坏性古地震事件达30多次,估计其中有十余次的震级为8级以上。根据这些古地震事件的年代测定结果分析,阿尔金活动断裂带的7级以上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约为800~1000年,而8级以上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约为2500年以上。

郯庐断裂带 断裂带 断裂带-简介,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及其地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20103/56487.html

更多阅读

关注郯庐地震带 郯庐断裂带

如松随着拉马德雷冷位相的第二个十年的到来,统计学规律揭示:不仅需要警惕西部的地震,更需要警惕东部地区,而郯庐地震带更需要关注。日本3.11大地震和印尼日本火山不断喷发,证明:东亚太平洋板块持续活跃;按地震空区研究,未来发生强震的几率依

郯庐地震带 郯庐地震带详图

1 基本介绍郯庐地震带庐断裂带(Tanlu seismic belt) 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泛指北起黑龙江,南止长江边,总体上呈北东走向,纵贯中国大陆东部的巨型渠断裂。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

河北地震及郯庐、龙门山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河北高发地震之后,北京周边地区房屋建设并不快,但是河北京津唐地区的地震风险仍然很大。京津唐地区楼层高度在近些年来也正在迅速增加,但是楼层高度的增加仍然和这里的强地震灾害可能产生持续的矛盾,不可忽视。也就是说

MeteoriteMan徐淑彬:环渤海湾-风雷激荡

最近3-4天,环渤海湾周围地区,尤其是郯庐断裂带北段,多地小震频繁。2个小时以前,营口地区又动了:辽宁省营口市市辖区(40)自动1分31秒2012-07-1512:36:52.01040.63122.40103.8(ML)1.9

声明:《郯庐断裂带 断裂带 断裂带-简介,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及其地震》为网友誰敢癡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