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 孔尚任 《桃花扇》[清初作家孔尚任的剧本] 《桃花扇》[清初作家孔尚任的

《桃花扇》是明末戏剧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近代戏剧家欧阳予倩对《桃花扇》情有独钟,曾分别在话剧、京剧、电影等领域涉猎过这一题材。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为主线,揭露了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不从而撞头欲自尽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桃花扇一剧形象地刻画出明朝灭亡前统治阶层腐化堕落的状态,是中国传奇剧的典范。

桃花扇简介_《桃花扇》[清初作家孔尚任的剧本] -作品概况


孔尚任在洪升的《长生殿》脱稿11年之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孔尚任酝酿已久的传奇历史剧《桃花扇》终于诞生了。继《长生殿》之后,《桃花扇》的问世再一次轰动文坛。一时间,京城内外文士们纷纷传看传抄。洪升与孔尚任得以并列驰名天下,被人称为“南洪北孔”。金埴的绝句“两家乐府盛康熙,进御均叨天子知。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多唱洪孔词。”说的就是两剧都被送入皇宫内廷以及它们被唱遍各地情况的忠实记录。

明朝中期开始,传奇剧越来越多地以重大历史事件入戏,这无疑加强了传奇的厚重之感。但直到清前期的《长生殿》和《桃花扇》的出现,历史剧的创作才真正被推到一个艺术的高峰。这两部戏剧都是在巨大的社会动荡中讲述一个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使爱情与政治达成完美的融合。区别在于《长生殿》是在国势兴亡中歌颂至死不逾的爱情,《桃花扇》则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字季重,号东塘,又号岸塘,又号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早年在师门山读书,1684年37岁的孔尚任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从优额外授为国子监,踏入仕途。从1687年到1690年他在江淮治水4年,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孔尚任很早就注意搜集南明五朝的遗事,在治水期间,他游历了扬州、南京的一些古迹,并结识了一些耿介之士和明末的遗民。1689年,《桃花扇》写成,上演之后引起了明朝故臣遗老的亡国之痛,康熙皇帝对此也很不满。不到半年之后,他就因一桩遗案罢职回家。他写诗道:“我是白头著书郎,被谗不辩如聋哑”,表达了自己解甲归田的难言之衷。除了《桃花扇》外,孔尚任还和顾采合写了《小忽雷》传奇,
这也是一个揭露权贵误国的戏。孔尚任的诗文有《湖海集》、《岸堂之集》、《长留集》等,近人编为《孔尚任诗文集》。

作为一部传奇剧,《桃花扇》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明末,东林党与魏忠贤阉党的斗争十分激烈。在崇祯帝打击阉党的时候,东林党人曾进享入阁,后来东林党人失败了,继之而起的是复社的政治活动,他们以诗文方式讥讽议论朝政,在历史危亡之际表现出充分的政治热情和忧患意识。李自成打入北京,崇祯缢死,福王朱由崧逃到南京之后,阉党马士英、阮大铖不择手段地推举小福王为弘光皇帝,夺得了迎立之功,而史可法被排挤出南京,在扬州奋勇抗击清军。马、阮在南京搞打击报复,排斥异己,弄得朝政日非,人心惶惶。在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福王还在排演阮大铖的《燕子笺》传奇,花天酒地,寻欢作乐。反对马、阮集团,主张清除二贼的复社文人侯方域、左良玉等遭到马、阮的搜捕,最后一同陷入了覆灭的境地。《桃花扇》就反映了这段史事。

桃花扇简介_《桃花扇》[清初作家孔尚任的剧本] -内容精要


彩绘本《桃花扇》插图
在大明江山风雨飘摇的危急时刻,忧国忧民的风流名士侯方域和色艺双全的秦淮名妓李香君相遇了。他们的结合,是浪漫而倜傥的,又是多灾多难的。结婚的第一天,一个政治黑影就出现在他们中间:阉党余孽阮大铖为了讨好颇有政治声望的侯方域,竟然转经他人送来了奁资。新娘李香君比丈夫侯方域还要看重名节,馈赠被退回了,冤仇也结下了。阮大铖时刻准备报复。

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报复的机会是很多的。当时南方的军事政治集团在危难中加剧了矛盾和纷争,侯方域出面劝说左良玉部敛迹安定,阮大铖则向督抚马士英诬告侯方域勾结左良玉,这就使得侯方域不得不离开李香君,投奔史可法。后来,南明小朝廷建立,阮大铖利用权势逼迫李香君给漕抚田仰做妾。李香君一心思念远行的丈夫侯方域,当然不肯从命,当着抢婚人的面以头撞地,把斑斑血迹都溅在侯方域新婚之夜送给她的诗扇上。目睹此景的一位友人深受感动,把扇面上的血迹勾勒成朵朵桃花,成了一面“桃花扇”。李香君托正直的友人苏昆生带着这把包含无限情意的扇子去寻找侯方域。侯方域一回到南京,就被捕入狱,李香君也被迫做了宫中的歌妓。直到清军席卷江南,南明小朝廷覆亡,这对夫妻才分别从狱中和宫中逃出。他们后来在栖霞山白云庵不期而遇,感慨万千。但是国破家亡,他们也不再想重温旧梦了,便各自出家。
清・吴友如画宝・诱妓泄愤



《却奁》是《桃花扇》的第七出,是《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关键一出。从这一出开始,才正式把爱情的纠葛和政治的斗争结合起来。对《却奁》这出戏,作者的原评指出:“秀才之打也,公子之骂也,皆于此折结穴。侯郎之去也,香君之守也,皆于此折生隙。一官咸凑,百节不松,文章关键也。”戏从第一出《听稗》到第三出《眠香》主要是分别写侯、李的结合以及复社文人与阮大铖的矛盾。到第七出《却奁》,由于阮大铖等人的插手,致使侯李的结合,并非单纯由男女主人公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如同一般才子佳人戏所描写的那样,而是直接由一场政治斗争所促成。他们的结合,一开始就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由于李香君对政治的敏感,看出了阮大铖助妆的阴谋,所以才有她却奁的壮举,使得阮大铖的阴谋落空,因而怀恨在心,妄图报复。这出戏通过各个人物对待阮大铖助妆这件事的不同态度和表现,展开人物对比,突出刻画李香君疾奸邪、重气节的形象。

《桃花扇》是一部抒情韵味很浓的传奇剧,就文采而言,说它是诗剧毫不过分。作者将悲壮的历史、凄惨感伤的爱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令人动情不已又发人深思。跨过残垣断壁,透过无限相思泪,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以爱情的离合幻灭,显现美好梦想的破灭和道德理想的崩溃。孔尚任自称写《桃花扇》“不独使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

桃花扇简介_《桃花扇》[清初作家孔尚任的剧本] -创作原则

《桃花扇》是一部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孔尚任在创作中采取了证实求信的原则,他在《桃花扇・凡例》中说:“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所以,全剧以清流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离合之情为线索,展示弘光小王朝兴亡的历史面目,从它建立的历史背景,福王朱由崧被拥立的情况,到建立后朱由崧的昏庸荒佚,马士英、阮大铖结党营私、倒行逆施,江北四镇跋扈不驯、互相倾轧,左良玉以就粮为名挥兵东进,最后史可法孤掌难鸣,无力回天,小王朝迅速覆灭,基本上是“实人实事,有根有据”,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如剧中老赞礼所说:“当年真如戏,今日戏如真。”(《桃花扇・孤吟》)只是迫于环境,不能直接展现清兵进攻的内容,有意回避、改变了一些情节。孔尚任对剧中各类人物作了不同笔调的刻画,虽然忠、奸两类人物的结局加了点虚幻之笔,如剧中柳敬亭说的,“这些含冤的孝子忠臣,少不得还他个扬眉吐气,那些得意的奸雄邪党,免不一厂加他些人祸天诛”,以达到“惩创人心”的艺术目的,但总的说,作者的褒贬、爱憎是颇有分寸的,表现出清醒、超脱的历史态度。

桃花扇简介_《桃花扇》[清初作家孔尚任的剧本] -出场人物

全剧只有30名出场演员,作者将其分为“色部”、“气部”和“总部”。
色部是贯穿全剧表现“离合之情”故事主要情节的人物,又分为以男主角侯方域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左部”和以女主角李香君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右部”,共16人。
气部是表现背景历史“兴亡之感”的人物,又分为以史可法为首的忠臣的“奇部”和以马士英等为首的奸臣“偶部”,鉴于历史上不敢骂皇帝,将弘光皇帝分在奇部,共12人。
总部只有两人;“经星”张瑶星道士,“纬星”南京太常寺老赞礼,作为全剧幕中穿插,介绍背景,以情节外人补充交代叙事的人物。

桃花扇简介_《桃花扇》[清初作家孔尚任的剧本] -人物形象

桃花扇 孔尚任 《桃花扇》[清初作家孔尚任的剧本] 《桃花扇》[清初作家孔尚任的

《桃花扇》中塑造了几个社会下层人物的形象,最突出的是妓女李香君和艺人柳敬亭、苏昆生。照当时的等级贵贱观念,他们属于为衣冠中人所不齿的倡优、贱流,在剧中却是最高尚的人。李香君毅然却奁,使阮大铖卑劣的用心落空,孤身处在昏君、权奸的淫威下,誓不屈节,敢于怒斥权奸害民误国。柳敬亭任侠好义,奋勇投辕下书,使手握重兵又性情暴戾的左良玉折服。在《桃花扇》稍前演忠奸斗争的戏曲中出现过市井细民的正面形象,但多是忠于主人的义仆,如《一捧雪》中的莫诚,或者是支持忠良的义士,如《清忠谱》中的颜佩韦五人,都还是处在配角的位置上。《桃花扇》中的李香君、柳敬亭等,都是关心国事、明辨是非、有着独立人格的人物,使清流文人相形见绌,更不要说处在被批判地位的昏君、奸臣。这自然是有现实的依据,反映着晚明都会中部分妓女的风雅化以至附庸政治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诗歌、传记、笔记中反映出来,但剧中形成的贵贱颠倒的对比,不只是表明孔尚任突破了封建的等级贵贱观念,其中也含有他对尊贵者并不尊贵,卑贱者并不卑贱的现实的愤激情绪,以及对此所做出的思索。这是当时许多旨在存史、寄托兴亡之悲的稗史所不具备的。
《桃花扇》创作的成功还表现在人物形象众多,但大都人各一面,性格不一,即便是同一类人也不雷同。这显示出孔尚任对历史的尊重,如实写出人物的基本面貌,如同是武将,江北四镇都恃武逞强,行事、结局却不同:高杰无能,二刘投降,黄得功争位内讧,却死不降北兵;左良玉对崇祯皇帝无限忠心,但骄矜跋扈,缺少谋略,轻率挥兵东下。侯方域风流倜傥,有几分纨绔气,却关心国事。这其中也反映出孔尚任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较其他传奇作家有着更自觉的意识,要将人物写活。如同是权奸,马士英得势后横行霸道,而阮大铖则奸诈狡猾,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在剧中营造出生动的场面和气氛。杨龙友的形象尤有特色。他周旋于两种力量之间,出面为阮大铖疏通复社文人,带人抓走李香君的假母,在马士英、阮大铖要逮捕侯方域时,又向侯方域通风报信;他趋从、奉迎马士英、阮大铖,在李香君骂筵中面临来身之危时,又巧言救护李香君,诚如《桃花扇・媚座》批语所说:“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他多才多艺,八面玲珑,表现一副政治掮客的圆滑嘴脸和老于世故的复杂性格。

桃花扇简介_《桃花扇》[清初作家孔尚任的剧本] -专家点评


古典名剧《桃花扇》
感伤历史的兴废更替是中国文学的一大主题,“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等,许多诗词都表达了一种虚无感。而《桃花扇》堪称把这一主题抒发得最为痛切,它是把爱情主题镶嵌在历史背景中凸现出来的。

人们谈到明清传奇,便说是“十部传奇九相思”。无可否认,在明清传奇作品中,爱情戏占了极大的比重,但是其中有相当的平庸之作,如《西湖记》、《怜香伴》等。这些爱情戏“无境不袭,无语不因”,千篇一律,“传奇不奇”。所以,名为新剧,实则是“老僧碎补之衲衣,医士合成之汤药”。因为它们的作者大多见闻不广,生活面狭窄,识见不高,艺术不精,写来写去,跳不出爱情戏的圈子。当然,明清传奇中的爱情戏,也有优秀之作,如《牡丹亭》、《玉簪记》等,不可一概而论。《桃花扇》中写到妓女,原本不足为奇,因为明清传奇中写妓女的戏实在太多。据孔尚任《桃花扇本末》记载,《桃花扇》乃是他有感于李香君面血溅扇故事而做。把妓女李香君忠实于爱情而不肯辱于权奸的故事,与南明弘光王朝的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爱情直接和政治斗争相连,所谓“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一幅幅现实主义的图画,概括地展现了弘光王朝兴亡的过程,揭示了这个腐败的小王朝必然灭亡的命运。由此可见,孔尚任写《桃花扇》,对一个不奇的妓女爱情故事,用精湛的艺术手段,注入了崭新的生活内容,使它富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从而“新奇可传”。沈默《桃花扇跋语》说道:“《桃花扇》一书,全由国家兴亡处感慨结想而成,非止为儿女细事做也。大凡传奇皆注意于风月,而起波折于军兵乱离。惟《桃花扇》乃先痛恨于山河迁变,而借波折于侯、李。”《桃花扇》不仅跳出了平庸的才子佳人戏俗套,也不是一般描写以社会动乱为背景的爱情戏所能相提并论的。《桃花扇》的戏剧结构最为让人称道。从赠扇定情开始,侯李二人的爱情就被置于激烈的斗争漩涡中。后来两人被迫分离,自然扩展为两条情节线:由侯方域四处奔波这条线,写出了南明草创及四镇内讧等重大事件和矛盾;由李香君备受欺凌这条线,写出了弘光皇帝
和马、阮之流的倒行逆施、宴游偷安的腐败情形。这两条线索,一生一旦,反映了南明朝野内外的广阔历史画面。作者成功地把爱情描写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以既精巧又宏伟的戏剧结构,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历史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这是孔尚任的匠心独创,也是《桃花扇》高出一般才子佳人戏的关键所在。而借波折于侯、李。”《桃花扇》不仅跳出了平庸的才子佳人戏俗套,也不是一般描写以社会动乱为背景的爱情戏所能相提并论。
彩绘本《桃花扇》



所谓传奇,顾名思义,就是强调一个“奇”字,要求情节和人物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曲折多变地展现生活面貌,令人惊奇,引人入胜,即俗话所说“无奇不成戏,无巧不成书”。要达到这个要求,传奇作家就必须面向生活,自出机杼,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对情节和人物做巧妙处理,传奇而不失其真。

看《桃花扇》的批语,可以知道孔尚任写这部剧作,对于情节和人物的处理,曾经运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如对峙法、变换法、虚实法、激将法、错取法等等。孔尚任对表现手法的运用,力求创新。在《西厢记・下书》中,张生“将言语激着”惠明和尚前往蒲关下书搬兵,解除普救寺之围。这折戏,突出了惠明的正义感和胆量,很精彩。在《桃花扇》第十出《修札》,侯方域将言语激着柳敬亭前往武昌下书,劝阻左良玉领兵东下,以免南明发生内讧。乍看起来,这好像是套《西厢记・下书》的激将法,可是,再往下看,柳敬亭对侯方域说道:“相公又来激俺了,这是俺说书的熟套了。我老汉要去就行,不去就止,哪在乎一激之力。”柳老当场拆穿,出人意料之外,但他是个说书艺人,的确是熟悉说书所用的激将法之类的熟套子,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激张飞,《水浒传》中宋江激李逵,更重要的是,他热心快肠,勇于排除纠纷,自然不在乎一激之力,所以柳老当场拆穿,又在乎情理之中。这样,更突出了柳老冒险仗义的识见和胆量。看来,这一出激将法,既新奇,又合理,别具一格。

孔尚任写《桃花扇》,根据不同人物,安排不同出场,匠心独运,不落旧俗套,所以,在这部剧作里,左部、右部、奇部、偶部、经部角色,共有30人,男有其俦,女有其偶,或先后出场,或同时出场,千差万别,曲尽其妙。比如,第三出《哄丁》,正值南京孔庙举行祭孔盛典,副末老赞礼“暗上”,接着副净扮阮大铖“掩面上”。眉批:“老赞礼如此出场,其犹龙乎!”又云: “阮胡子如此出场,其如鬼乎!”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所谓“暗上”,指的是无声出场,所谓“掩面上”,就是以袖遮面而躬身出场。这都是戏曲人物出场的传统程式,具体要看戏曲家如何运用。按照传奇一般体制,副末只是在第一出里担当开场任务。而《桃花扇》第三出《哄丁》,再把副末“拉上了排场”,担当祭孔赞礼的任务。这是人们所没有料想的。老赞礼又是在坛户们议论赞礼偷吃祭品之时,不声不响地出场,玄妙诙谐,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妙趣横生。作为阉党余孽的阮大铖,此刻已成了过街老鼠,竟然也要混入祭孔盛典,但他毕竟做贼心虚,只得掩面出场,东张西望,鬼鬼祟祟,见不得人。试想,在这庄严的孔庙里,在这隆重的祭孔时候,阮大铖如此出场,难道不是魑魅行径吗?在这出戏里,老赞礼出场与阮大铖出场,一正一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安排人物出场有褒有贬的“春秋笔法”。

由于《桃花扇》所写的内容,触及了明末清初一段敏感的历史,特别是当时,这段历史还清晰地留在人们记忆之中,因而剧本一问世,立即风行开来,“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时有纸贵之誉”。搬上舞台后,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共鸣,“笙歌靡丽之中,或有掩袂独坐者,则故臣遗老也。灯烨酒阑,唏嘘而散”。

《桃花扇》轰动了京城, 自然也引起宫中的注意。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深秋,宫中内侍突然找到孔尚任,向他急要《桃花扇》剧本。孔尚任自己的缮写本不知道流传到哪里去了,便从朋友那里觅得一本,连夜奉呈入宫。第二年春,孔尚任被晋升为户部广东司员郎,但就在同一个月,便又忽然以“疑案”罢官。今人从他的诗《放歌赠刘雨峰》中的“命薄忽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谤诽”等句子和友人的赠诗推测,他的罢官可能与《桃花扇》的内容有关。剧本中那种使人对南明朝廷灭亡产生的惆怅之情,康熙皇帝读后自然不会高兴,所以找个借口摘掉了孔尚任的乌纱帽。至于他撤职前的升官,不过是康熙为了掩盖孔尚任的罢官与《桃花扇》之间的联系,而耍的一个小手腕罢了。当然,这只是研究者根据有限资料的推测,真实原因究竟如何还有待确凿证据的发现。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孔尚任被免官后,怀着悲愤的心情回到曲阜。此后,他虽然曾到山西平阳、河南大梁、湖北武昌等地,做过短期访友和漫游,但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乡过着清苦寂寞、悠闲散漫的生活。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正月,这位71岁的老人,终于走完了自己的生命旅程,在抑郁中离开了人间。孔传绎在为孔尚任的诗集做序时说:“东塘先生称诗四十年,凡海内诸名家,靡不以先生为骚坛领袖,相与商榷风雅。至戊戍上元,而忽已谢世,从此风流歇绝,竞为《广陵散》矣,可胜浩叹!”这几句话,可说表达了当时许多《桃花扇》爱好者的共同心声。

桃花扇简介_《桃花扇》[清初作家孔尚任的剧本] -历史影响

桃花扇一剧形象地刻画出明朝灭亡前统治阶层腐化堕落的状态,中国各代王朝的灭亡实际和明代是如出一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剧本脱稿后立即引起社会的关注,在舞台上经常演出。康熙皇帝专门派内侍向孔尚任索要剧本,看到其中描述南明皇帝耽于声色的情节,常皱眉顿足说:“弘光弘光,虽欲不亡,其可得乎!”。康熙对怀念明朝的百姓十分忌惮,曾多次编造谎言污蔑明朝,自然借此机会发挥。康熙一生追杀明朝皇子,直到在康熙四十七年凌迟了最后一个已经七十八岁的明皇室嫡子朱三太子,才放下心来。这部戏对明代一些气节之士的赞美更令康熙为首的满洲人不满,不久作者就被借故罢免。满清强迫中国人剃发易服,剃发并非如今天电视剧里所演的阴阳头一般。历史上真正的剃发是金钱鼠尾,脑袋上的头发几乎全部剃光,只留中间一块。丑陋屈辱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屈辱,普通百姓奋起反击,死难者以千万计。
20世纪之初,王国维自1908年至1912年钻研中国戏曲,曾极口称赞元剧之文章,但却认为不及《桃花扇》。他在《文学小言》中说: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物为何事。至国朝之《桃花扇》,则矣!王氏指出,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1915年,吴梅为暖红室校订《桃花扇》后,写了一篇题识,并在所著《顾曲麈谈》中赞扬此剧不独词曲之佳,即科白对偶,亦无一不美。1918年7月,他又写了《桃花扇传奇跋》,专论其艺术成就说:东塘此作,阅之久,凡三易稿而成。自是精心结撰,其中虽科诨亦有所本。观其自述本末,及历记考据各条,语语可。自有传奇以来,能细按年月确考时地者,实自东塘为始,传奇之尊,遂得与诗文同其声价矣。王国维是20世纪中国戏曲史学科的开创者,他俩对《桃花扇》的艺术评价很高,但都没有触及孔尚任的身世的思想内容。在清末民初,能结合文艺思潮来探索孔尚任《桃花扇》主旨的学者,当推梁启超为第一人年,他在《小说丛话》中首先揭示了《桃花扇》的民族主义实质,他说:“《桃花扇》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20103/57221.html

更多阅读

《桃花扇》简介 桃花扇原文

桃花扇桃花扇是侯方域、李香君定情之物。孔尚任以此记录着男女主人公的沉浮命运,又用它勾连出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戏从赠扇定情开始,侯李的爱情与当时复社反对阄党余孽阮大铖的斗争纠缠在一起。杨龙友的帮衬和阮大铖的妆奁促成了他

影评《太祖秘史》 清太祖秘史

相关影评: 我也看过这部电视剧 终于看完了《太祖秘史》,战线拉得如此之长,回过头去看看,很多自认为刻骨铭心的东西,竟然都模糊不清了。有一天晚上,在《太祖秘史》贴吧看评论,看着看着,眼泪就掉下来了。仔细想想,剧中的舒尔哈齐竟是那么让人

声明:《桃花扇 孔尚任 《桃花扇》[清初作家孔尚任的剧本] 《桃花扇》[清初作家孔尚任的》为网友此甾上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