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奂生上城 电影 《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上城》-作者简介,《陈奂生上城》-题材

刊于《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是中国当代作家高晓声的代表作品。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和《陈奂生包产》。主要写一个农民陈奂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巨大变化,从而歌颂党的政策。


《陈奂生上城》

刊于《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是中国当代作家高晓声的代表作品。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和《陈奂生包产》。主要写一个农民陈奂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巨大变化,从而歌颂党的政策。

陈奂生上城_《陈奂生上城》 -作者简介


高晓声

高晓声,1928年生,江苏武进人。小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分会专业作家。出身农民家庭,父亲曾做过语文教员。从小家贫,但喜爱读书,每天放学后,去书店租连环画坐在门坎上一直看到天黑。

少年时代在父亲指导下接触古文,最爱读《聊斋志异》。14岁时母亲去世,心灵受到很大打击。后来进大学读经济系,但喜爱的却是文学。解放后从事文学创作,发表了短篇小说《解约》和大型锡剧《走上新路》(与叶至诚合作)等作品。1957年,与江苏几位青年作家筹组“探求者”文学社,由于对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而被打成反党小集团,他是这些见解的执笔者,被戴上右派帽子,从此息影务农长达21年,与文学界完全断绝关系。从1978年6月开始重新握笔从事小说创作。1979年3月,“探求者”错案得到纠正。1979年,他在全国的一些文学期刊上发表了《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等11篇小说,引起文坛的广泛注意和热烈反响。

陈奂生上城_《陈奂生上城》 -题材

《陈奂生上城》是一个有趣的题材。作品把视野非常狭隘的农民与城市文明联系了起来,把刚刚摘掉“漏斗户主”帽子的陈奂生置于县招待所高级房间里,也就是置于高档次的物质文明环境里,以此观照陈奂生。这样,农民的境况就得到了辨证的表现:温饱问题是初步解决了,但是生活水平毕竟还是很低很低;农民的灵魂也被深刻地解剖出来:农民的素质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这样辨证地表现新时期初期的农民,有助于增强认识,中国要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很长很长一个历史阶段。

陈奂生上城_《陈奂生上城》 -情节

“一奇”:漏斗户主竟住进了高级房间。

“五巧”:卖油绳可见粮油有余是一巧;买帽子既显生活稍有改善又因好象变娇,“怕脑后生风了”而暗示着要得感冒是二巧;渴求精神生活反映农民的变化是三巧;选择车站这一地点去卖油绳并睡在那里面没有来得及回家,因而与吴书记相遇是四巧;因感冒而住进高级房间从而得以表现陈奂生的心理、思想是五巧。

陈奂生上城_《陈奂生上城》 -赏析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通过主人公上城的一段奇遇,生动地刻画出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农民,虽然背负着历史因袭的重负而步履维艰,却终于迈出了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从而形象地概括了农村现实生活发生的可喜变化,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作品中的陈奂生已经摘掉“漏斗户”主的帽子,“屯里有米,橱里有衣”,抽空还可以进城卖农副产品,当然还可以买顶“新帽子”。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他开始渴望过精神生活,希望提高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于是总想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历的事情”。而此事终于在他上城时“碰”上了:因偶感风寒而“坐上”了县委吴书记的汽车,“住上”了招待所五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在心痛和“报复”之余,“忽然心里一亮”,觉得今后“总算有点自豪的东西可以讲讲了”,于是“精神陡增,顿时好像高大了许多”。这种陈奂生式的精神满足似乎与鲁迅笔下的阿Q有着血缘关系,而我们也只能带着“含泪的微笑”来看待这一人物的这段奇遇。正如作者本人所说:“我写《陈奂生上城》,我的情绪轻快而又沉重,高兴而又慨叹。我轻快,我高兴的是,我们的情况改善了,我们缍前进了;我沉重、我慨叹的是,无论是陈奂生们或我自己,都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这篇小说,解剖了陈奂生也解剖了我自己,希望借此来提高陈奂生和我的认识水平、觉悟程度,求得长进。”这段肺腑之言,正是作品的题旨所在,反映了作者对陈奂生们的精神世界的严肃探索和对我国农民命运的深沉思考。

《陈奂生上城》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有所开拓,而且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土洋结合,寓洋于土”,富于创新。小说在塑造人物时基本上采用我们民族传统的艺术手法,即通过人物个性化的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与此同时,也借鉴、吸收外国小说的某些长处。如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有意识地将叙述、描写与人物心理分析结合起来,以更深一层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小说情节基本按照时空顺序展开,但也有跳跃和切入,且在叙述、描写过程中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作品语言朴实凝练,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轻松的喜剧色彩。藏庄严于诙谐之内,寓绚丽于素朴之中,构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略读高晓生《陈奂生》系列小说(《“漏斗户”主》、《陈奂生包产》、《陈奂生出国》等),作品所反映的农民陈奂生的人生历程:“上城”为其生活带来转机,“包产”使他找到归宿,“出国”则标志着他走向成熟。从这个人物的“人生三部曲”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广大农民艰难行进的身影。作者高晓生善于在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炼幽默,格调寓庄于谐,可谓新时期文苑独树一帜。

陈奂生上城_《陈奂生上城》 -引发的思考


高晓声作品

《陈奂生上城》发表于1980年,是这一“系列”中最为精彩的一篇。这里的陈奂生已不再为饥饿所累了,小说通过主人公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经历,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新时期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尤其精彩的是在招待所的一幕,他在病中被路过的县委书记送来,第二天结帐时听了大吃一惊。对刚刚摆脱饥饿的他来说,五元钱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作者对陈奂生付出房钱前后的心理变化作了细致的开掘。

在付出五元钱之前,陈奂生是那么自卑、纯朴,他发现自己住在那么好的房间里,感到了父母官的关怀,心里暖洋洋的,眼泪热辣辣的,盖着里外三层新的绸被子,不自觉地缩成一团,怕自己的脚弄脏了被子,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怕把地板弄脏,连沙发椅子也不敢坐,惟恐瘪下去起不来。而在付出五元钱之后,他心中完全相反的一些因素,一种破坏欲,一种损人不利己的心理便发作起来,他用脚踏沙发,不脱鞋就钻进被窝,并算计着要睡足时间。但作者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对人物心理作进一步的挖掘,写尽了这个农民的各个心理侧面。

陈奂生的心理又从破坏欲的发泄转变成自我安慰:既然一夜就住了五元钱,那么索性就去买个新帽子戴戴,在五元钱的刺激下,他长期养成的俭节被轻易放弃了。但当他想到,如此那五元的住宿费还是无法向老婆交帐时,便只好用“精神胜利法”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认为由县书记送去花五元钱住一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荣耀,于是他“仅仅用五元钱就买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在通常只有一个层次的激发点上,作者发掘出了好几倍的心理内涵,充分的喜剧风格使陈奂生的形象达到了作者从未达到的高度。每一个层次的挖掘,都体现了规定人物,规定情景中的规定心理,都体现了现实主义典型塑造的独特性,但同时都是以其独特性展示了七八十年代之交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民所共有的心理倾向,即作为小农生产者性格心理的两个侧面的并存交错:善良与软弱、纯朴与无知、憨直与愚昧、诚实与轻信、追求生活的韧性和容易满足的浅薄、讲究实际和狭隘自私等等。

陈奂生的精神,典型的表现了中国广大的农民阶层身上存在的复杂的精神现象。他的形象是一幅处于软弱地位的没有自主权的小生产者的画像,包容着丰富的内容,具有现实感和历史感,是历史传统和现实变革相交融的社会现象的文学典型。作者陈奂生既抱有同情,又对他的精神重荷予以善意的嘲讽,发出沉重的慨叹,这种对农民性格心理的辨证态度,颇具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精神传统。

《陈奂生上城》体现了典型的高晓声式的叙事风格。他惯于运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以叙述为主,尤其擅长概括性叙述,很少采用直接呈现的方式,让人物直接说话和行动,作品的语言基本上都出自叙述人之口。其语言简练明快,幽默犀利,意蕴含蓄,富有情绪感和节奏感。所以,他虽然采用传统的讲故事的语气,但又不是讲故事,既不围绕一个具体的事件结构故事,也不组织矛盾冲突步步发展的戏剧情节,而是将人物几十年的普通生活压缩进某一个生活焦点上反映出来,通过人物心理深入开掘,揭示人物性格和作品的题蕴,这又很有点现代小说的味道,在这个意义上,他的小说叙述方式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陈奂生上城_《陈奂生上城》 -争议

陈奂生上城 电影 《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上城》-作者简介,《陈奂生上城》-题材

《陈奂生上城》

这篇佳作没有争议地很快刊登在《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

但是在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的年度评选会上,这作品还是发生了一些争议。有的老作家似乎认为作者写的是农民的落后面,而不是社会主义时期的先进农民。在他们看来,第一、社会主义时期的先进农民,似乎应该完全是大公无私、身上没有半点小农私有制痕迹的农民;第二,既然不是先进农民,而是“中间、落后”状态的农民,那作品的价值就该打折扣了。有人甚至说高晓声写的是个阿Q式的农民,作品没有什么“出新”之处。但是更多一些作家评论家的意见,还是充分肯定这篇作品,肯定陈奂生形象创造得成功。他们认为,在陈奂生身上无疑有一些旧式农民或阿Q式的东西,但这本来是中国农村因为经济不够发达,科学文化落后而长期存在的东西,难道能不正视吗?其实,这正好表明作家非常熟悉今天中国真实生活中的农民,采用的是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但如果以为陈奂生身上完全没有新的东西,没有新时期生活发展变化带给他的影响(例如,他虽然说是业余经营小买卖,却也参加了商品经济的大潮;他在精神境界上力求超越自己小农的狭隘性、局限性),也是不符合这个形象的实际的。经过一番讨论、评议,后一种意见还是占了上风,小说《陈奂生上城》在1980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中荣幸地入列。

陈奂生上城_《陈奂生上城》 -参考资料

[1] 新浪网http://book.sina.com.cn/nzt/his/wushinianwentan/115.shtml

[2] 北大中文论坛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21189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20103/57298.html

更多阅读

陈翔加盟电影《我们约会吧》。 陈翔演的电影

陈翔加盟电影《我们约会吧》。  网易娱乐9月14日报道湖南卫视“快乐男声”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关于“快男”的话题远远没有停止。选秀歌手的后续发展显然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人气王”陈翔尽管遗憾止步四强,但凭借其超高的人

声明:《陈奂生上城 电影 《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上城》-作者简介,《陈奂生上城》-题材》为网友空水漫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