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证据疑发现 大禹治水图 大禹治水图-发现起源,大禹治水图-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图 - 发现起源:河南具茨山贯穿禹州、新密、新郑等地山上发现奇怪符号和坑洞,日前经专家鉴定,这些“天书”有4000年的历史,有学者甚至推测这些符号属于中国最早的文字,大禹治水的“河图”,炎黄部落聚居的“记事”等等。


大禹治水图

根据宋代著名美术史评论家郭若虚所著的《图画见闻志》以及其他史料的记载,隋唐五代时期的著名画家展子虔、吴道子、顾恺之以及周文矩等都曾经创作过《大禹治水图》。明代的宫廷画家李在也曾经画过一幅《夏禹开山治水图》,以纪念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但可惜年代久远,这些画作都已经无法见到了。目前被人们广为熟知的是这幅曾经是清宫旧藏,现珍藏于我国台湾省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大禹治水图》。根据记载,它是宋代的一位佚名画家所作。画面精心描绘了大禹领导人民凿石开山,刨沙筑渠,疏通河道,导流洪水的宏大场面。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以这幅宋人画《大禹治水图》为稿本,将大禹治水这一不朽的题材雕刻在一块气势磅礴的玉山上,希望能够永久地流传。历代的大禹治水图大都已经无法见到了,只有这件大禹治水的玉山子完整地留存了下来。

大禹治水图片_大禹治水图 -发现起源


大禹治水画像

河南具茨山贯穿禹州、新密、新郑等地山上发现奇怪符号和坑洞,日前经专家鉴定,这些“天书”有4000年的历史,有学者甚至推测这些符号属于中国最早的文字,大禹治水的“河图”,炎黄部落聚居的“记事”等等。

专家界定“天书”写于4000年前
2008年12月5日,在担当了近一个月的向导之后,“具茨天书”发现人刘俊杰送走了远道而来的最后一位客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豫秦。

刘俊杰说:“宋教授要去深圳会见一位易学专家,共同研讨这些符号的含义。”

它们是什么时候雕刻上去的?这是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还是古人占卜星象的卦图?由于已发现的符号、图画皆刻画于具茨山裸露的岩石之上,具茨山岩刻形成年代成难解之谜,而这个年代断定是破解其含义的关键一步。

为此,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邀请诸多学科专家,组成了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豫秦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昆叔为核心的具茨山岩刻考古调查课题小组,11月4日正式组队进驻具茨山,进行踏访考察,全面普查岩画岩刻。

历经艰险,二十多天后,课题组会同省内专家,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初步确定岩刻形成于4000年前。

参与研讨的郑州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松林说:“岩刻研究是世界性难题,虽然具茨山岩刻研究才刚刚开始,但现在可以断定年代范围了,这是很关键一步。”

诸多专家还在山上形成“会议纪要”,认为在具茨山所发现的圆形、方形、条形以及网状等岩刻符号及其排列组合形式,明确表达了某种知识和逻辑的内涵。与以往我国其他地区发现的以写实为主的岩画、岩刻相比,具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和鲜明的文化特色。

听到结论,作为向导的刘俊杰比发表看法的专家还要激动。“我的猜想终于证实了!这些岩刻是有含义的,我为这些符号已经跑了20年。”

山中摄影意外发现石刻符号
1988年,18岁的禹州小伙刘俊杰身背摄影包,来到距离家门口不远的具茨山。

那天山风很大,具茨山秀美的风光吸引着他不断攀登。山石突兀,道路崎岖,他小心翼翼弯腰前行。扭头间,他发现身旁的一块大石头上有几串排列整齐的圆孔。

“那里海拔较高,很少有人去,谁会闲着没事去凿石头?”他说,搞摄影的大都注意细微处,仔细观察,他看到那块岩石的外表已经风化,圆孔的边缘也不太整齐,年代显然已经久远。

他有心朝前方瞧去,不远处的一块岩壁上也凿着类似符号。再往四周看,刘俊杰惊呆了,成片成片的岩石上都刻着各式符号,不过都风化严重。他兴奋异常:“这么多符号,说不定是文物,是古代人在石头上写的字。”

刘俊杰无心摄影,醉心于突然发现的这些符号。在随后许多年里,他在摄影之余经常守着这些“天书”细细品读,翻越每座山寻找这些神秘符号并拍摄下来。“我发现大约有5个峡谷都存在这些奇怪的符号。”

12月6日上午,记者从具茨山山脚下的周定王陵出发,沿着台阶朝山顶走去。山顶叫老山坪,坐落有一巨大岩石,顶部平整。小心攀爬上去,两个呈梅花形状的符号醒目入眼。刘俊杰说,这是众多岩刻中的两个。

从山顶沿山路下行至半山腰,有一岩石下部中空,搭出一个岩棚,另一块较小石板安卧其下。石板位置极佳,斜身面朝西北,无风雨之蚀。其上分布着两排共12个圆坑,其中一个较大,其余的则大小相同。这12个圆坑有四个连在一起,其余的则分散开来,总体呈一个长约33厘米、宽约9厘米的长方形。

时至今日,粗略统计,刘俊杰拍摄到的符号已经有3000多处。

大禹治水图片_大禹治水图 -大禹治水


大禹雕像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由他所创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商、周三代之首。虽然夏王朝只是一种部落联盟,和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大不相同,总算已具备了国家形式,使得中国历史从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大禹治水,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虽然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洪水的传说,但是中华大地上的洪水为患一定特别严重,所以才产生了“洪水猛兽”的成语,认为洪水比猛兽更为可怕。大禹治理水患,让大家安居乐业,得到了许多部落的共同拥戴,继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

在考古工作中,虽然至今还没有发现夏王朝的直接史料,但是结合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来考虑,许多学者都认为二里头第一、二期古文化遗址当是夏代文化的遗留。在距今4200年以前,中原已经建立起一个具有国家规模的夏王朝,这是不成问题的;这个王朝的领袖是一位善于治水的大禹,他主要以治水之功获得领袖地位,创业垂统,这也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在大禹这个人,治水这件事上,近年来却产生了许多复杂分歧的看法,很难统一起来。不同的看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说法,二是新说。

关于大禹本人,传统的说法是:大禹出身于华夏族群(根据是“夏为中国之人”),他出生的地方是四川西部(根据是“禹兴于西羌”)。新说是:大禹出身于古越人(百越族群),在中原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是从东南地区带着南方农业文化的某些优势进入中原争得领袖地位的。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湖南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的发现,都对新说作了有力的支持。所谓“夏为中国之人”是周代以后才产生的说法,周代以前,夏人活动的许多史迹实际上都在东方。与大禹有关的古迹,更是集中于东南地区。「禹兴于西羌」一语是司马迁说的,那是指禹后来到西方的发展而言,并不是“禹始生于西羌”。通过一些出土文物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夏王朝国家重器的鼎、钺和许多玉器都来源于东南的古越人地区。

至于大禹治水治的是哪条“水”,如何治法?传统的说法似有夸大之处。传说中的龙门,在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陡立,十分险要,相传这里是大禹凿开的,所以龙门又称禹门口。但按夏代的施工技术水平,绝对完成不了这么大的工程。又传说大禹根据不同的水系,划天下(全国)为九州,其实夏代初期的疆域绝没有如此之大。许多传说,都不免互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新说是:大禹治水,治的并不是滔滔的长江、黄河之水,那时的洪水实在是海侵,就是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到陆地上来。这是世界性的,所以许多民族都有被洪水所淹的传说。洪水退后,地面一片淤泥,不加以治理,就不便耕种。大禹所治理的,正是这种田间水渠的管理。这和孔子所说的“尽力乎沟洫”是大致符合的。《孟子.滕文公》中说:“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中华大地上的江河,大都是发源于西部,滚滚东流。不论水大水小,都不会是“横流”、“逆行”,只有在海侵时,海水由东向西倒灌,才会出现“横流”、“逆行”的现象。

传统的说法是:舜命鲧治水,鲧只懂得堙、填之法,失败后为舜所杀。鲧之子禹接受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之法,终于成功。史实并不如此简单,鲧也不会如此之笨。失败或者成功总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国语》等古籍就说过大禹治水也是用的堙、填之法,如“堙洪水”、“以息土填洪水”。直到战国时代,《墨子》书中才称大禹治水常用疏导之法。从大禹时代到战国时代,相距一千多年,我们先民治水的方法必然一再改进,有了不少成就。传统的说法实际上是把这一千多年中前前后后许多治水的功绩都归功于大禹一人,对历史作了夸大。

作为一位出身百越族群能够北上中原发展的部落联盟领袖人物的大禹,他的才能当然不限于治水,在使用青铜器发展生产,建立国家制度,对外用兵(击退苗蛮族群的进攻)等等方面,也有不少的功绩,但是后人纪念他与崇拜他,却选择了他的主要功绩――治水,这是不难理解的。作为一位农业社会的领袖人物,首先应该关心与致力的就是国计民生,农业生产。这一件大事办不好,别的事办得再好也不行。现在距离大禹时代已有4000多年,我们还难以根治水患,每年还得为防洪而担心,几千年前的先民,对于这位为了治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的大禹的感激与崇敬,也就可想而知。至于他当时领导群众兴修水利,限于客观条件,限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只能一点一滴地去做,不可能出现甚么奇迹,所以会长达13年之久。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他身后的许多治水功绩也算在他的头上,这也容易理解。这才是大禹治水的事迹越传越多越传越大的真实经过。

大禹治水图片_大禹治水图 -参考资料

[1] 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08/1209/15/4SNUKKJA0001124J.html

[2]中华古玩网http://www.gucn.com/Info_KnowLedgeList_Show.asp?Id=18885

大禹治水证据疑发现 大禹治水图 大禹治水图-发现起源,大禹治水图-大禹治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30103/60543.html

更多阅读

疑病症能不治自愈吗? 扁平疣会不治自愈吗

疑病症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性病症,疑病症在今年来越来越被人所知,并且被更多的人所关注。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疑病现象其实是会自己消失。那么,究竟疑病症会不会自己消失呢? 一、有些轻度疑病现象是能够自然消失的 天津疑病症医

治疗腹泻的十大偏方 治慢性腹泻的偏方

夏季又来了,为了解渴很多人都会去喝冷饮等清凉食物,一旦饮食不当就会容易出现拉肚子的症状,那么腹泻怎么办呢?据中医理论“无湿不成泻”,腹泻其实是体内的湿气在搞怪!只是依体质来看,湿气形成的原因各不同,但“湿”与经期腹泻有何关连?以中

以毒攻毒,大毒治大病 以毒攻毒

(《东方养生》杂志2012年12期专栏文章,笔者一家之言,毒性药品,没有谙熟药性医师指导,切勿尝试。)“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这是《周礼·天官冢宰》中的一句话。医师指当时掌管医疗卫生的最高领导;毒药,是指各类药物,古人把药物的

转载 绍兴市志-人物传1 绍兴市志pdf

绍兴人物(1)来源:绍兴市志 禹禹,又称大禹、夏禹、伯禹等,据传姓姒氏,号曰文命。我国古籍如《尚书》、《诗经》、《礼记》、《论语》、《孟子》等,都记及禹的传说。《尚书禹贡》记载了禹治平洪水,定天下

韩国电影《田禹治》 田禹治电影迅雷下载

上周周日一共看了四部电影日影《盛夏的猎户座》主演:玉木宏、北川景子韩影《注文津》主演:金基范、黄宝拉韩影《洪吉童的后裔》主演:李范秀、金秀路、李诗英韩影《田禹治》主演:姜东元、林秀晶、金允锡四部影片好坏参差不齐~玉木

声明:《大禹治水证据疑发现 大禹治水图 大禹治水图-发现起源,大禹治水图-大禹治水》为网友痞味见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