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称谓的由来 无党派人士 无党派人士-称谓由来,无党派人士-规范称谓的原因

无党派民主人士是对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组织而又具有民主运动历史的知名人士的称谓,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城市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中有代表性的爱国民主分子,以及一小部分从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人物。是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展形成的,分别在不同领域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在社会上有较高声望。

无党派_无党派人士 -称谓由来

皇帝称谓的由来 无党派人士 无党派人士-称谓由来,无党派人士-规范称谓的原因

无党派人士陈竺任卫生部长

无党派人士是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展形成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般称无党无派的知名人士为社会贤达。如1946年召开的旧政协会议,就有9位代表是以“社会贤达”的身份出席的。

1948年,郭沫若等无党派知名人士在致电毛泽东同志,以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的时候,为了与以往的社会贤达相区别,最先使用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1949年,新政协会议还专门设立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

由于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老一代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减少,新一代无党派人士的出现,形成了多种称谓并存的局面。除了继续沿用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以外,主要有无党派人士、无党派爱国人士、无党派知名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等称谓。

2000年,中共中央统战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意见》,正式规范了对无党无派人士的称谓,明确对无党无派人士群体称无党派人士,对无党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称无党派代表人士。2004年,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协章程修正案,也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改称无党派人士界别。《意见》在此基础上作出进一步明确界定,即“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

无党派_无党派人士 -规范称谓的原因


无党派人士――郭沫若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党派民主人士作为一个单独的政治界别,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等领城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具有民主运动历史的老一代无党派民主人士陆续谢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具有无党派身份的各方面杰出人才不断涌现,在我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无党派代表人士袁隆平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和联合国粮食奖。

由于这些无党派代表人士没有参加过民主运动,没有投身民主运动的历史,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并不适合他们,“无党派民主人士”这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已经不能准确反映新时期无党派人士群体的现状。因此,党中央及统战部门相继使用了无党派人士、无党派爱国人士、无党派知名人士等几种称谓,其中无党派人士的使用频率明显增高。

故中央统战部于2000年下发了《关于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意见》,正式规范了对无党派人士的称谓,明确对无党派人士群体称无党派人士,对无党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称无党派代表人士。

无党派_无党派人士 -特征

根据《意见》规定,新世纪新阶段的无党派人士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具有无党派身份。这是无党派人士的首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即并不是只要具备了无党无派身份,就是无党派人士。二是对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具有一定社会影响。无党派人士所从事的活动具有政治性,在所联系群众中要有影响力和代表性。三是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高的素质。这是由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决定的。具体地说,无党派人士是以无党无派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群体,主要分布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医药卫生、企业、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社会中介机构等领域。四是具有统战工作对象身份。

无党派人士不等于无党派群众,广大无党派工农基本群众,尽管他们在统一战线中居基础地位,但从来就不是统战工作对象,当然也就不能称之为统一战线意义上的无党派人士。总之,《意见》对无党派人士作出明确界定,为切实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作用指明了努力方向。

无党派_无党派人士 -何时使用该称谓


无党派人士代表袁隆平

1946年1月10日,旧政协在重庆召开时,与会的除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青年党的代表外,国民党不得不承认并允许无党派人士以“社会贤达”的名义参加。由于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通力合作,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民主的五项协议,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及其奉行的内战政策,再一次确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郑重发出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5月5日,郭沫若等具有无党派身份的知名人士致电毛泽东主席,以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时,为了与以往的“社会贤达”相区别,最先使用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称谓,并得到中国共产党的肯定。

1949年筹备新政协时,中共经与各方协商,专门设立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并决定郭沫若、马寅初、张奚若、李达、董鲁安(于力)、符定一、欧阳予倩、洪深、吴有训、王之相、丁燮林,周谷城等12人作为“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参加了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无党派_无党派人士 -对中国政治的重要作用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界人士所从事的革命活动,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格限制,许多仁人志士只能以个人身份从事政治活动,单枪匹马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多种形式的斗争。他们凭着自己的社会声望和感召力,影响和带领着一大批民主人士投身民主运动。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斗争中,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比如,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政权中,无党派民主人士李鼎铭先生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并在合作共事中提出了“精兵简政”的著名建议,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评价和采纳。始终领导着一支文化大军的郭沫若,在国民党统治下受着严重政治压迫的马寅初、李达,在北平遭到拘捕的符定一,在上海一直奋斗的宗教界人士吴耀宗等,他们虽然都没有组织一个政党或政治团体,却领导着很大一批民主人士,联系着许多方面的人士在奋斗着。无党派民主人士从它产生之时起,就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30103/61852.html

更多阅读

什么是无党派人士? 什么值得买

常听有人说,我入不了党就做一个无党派人士。还有人在填写履历表时,政治面目一栏填写“无党派人士”。其实,并非没有入党的人就是无党派人士,做一个无党派人士比入党难多了。无党派人士是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展形成的。在新民主

如何正确使用无党派人士这一政治资源的战略思考 战略性思考

内容摘要:在探讨政府和中央统战部门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无党派人士这一政治资源的问题时,要与中国政治制度改革联系起来一同考虑。让更多的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有助于完善中国的宪政建设。无党派人士联谊会不是政党,它没有自己的集团利益。

潘玉奴以及三寸金莲的由来 三寸金莲论坛

大美女潘玉奴以及三寸金莲的由来  何谓“步步生莲花”,就从此女开始。 潘玉奴,南朝齐废帝妃。  “三寸金莲”中国男人一种变态的审美观。一个荒淫无度的皇帝,一双美足,给中国女人带来了无限的灾难与痛苦。她有一双美足不是她的错,他

浅谈客家人的由来_Bai 成都客家人的由来

客家人,可追溯自东晋时的中原人。西晋末年,中原地区的战乱和天灾,使客家的先民逐渐南迁至两湖一带;后来又经唐末五代十国的离乱,继而南迁移居到江西、福建一带;到南宋末年,宋元交兵,天下大乱,这是客家先民大量移人广东的时代。这些先民流落

第24节:铜臭的由来

系列专题:《人民币岂能屈于美元霸权:金钱统治》  铜臭的由来  汉室终于灭掉了王莽,刘秀当上了皇帝。  与常识相反,刘秀登基后并没有颁行五铢钱。道理比较简单,刘秀当皇帝也要垄断权力,王莽时的大泉、小泉虽然十分繁复,却是一个搂钱

声明:《皇帝称谓的由来 无党派人士 无党派人士-称谓由来,无党派人士-规范称谓的原因》为网友忘记了微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