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狄马加简介 吉狄马加 吉狄马加-人物简介,吉狄马加-人物履历

吉狄马加,男,彝族,1961年06月生,四川凉山人,中共党员,1982年8月参加工作,西南民族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曾任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为日本2011年大地震赋诗《我的痛在日本》表达同情之情。

吉狄马加_吉狄马加 -人物简介

吉狄马加,男,彝族,1961年06月生,四川凉山人,中共党员,1982年8月参加工作,西南民族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曾任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为日本2011年大地震赋诗《我的痛在日本》表达同情之情。

吉狄马加_吉狄马加 -人物履历

1978.09――1982.08,西南民族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1982.08――1986.04,四川省凉山州文联《凉山文学》编辑部编辑;

1986.04――1991.06,四川省凉山州文联《凉山文学》主编,凉山文联副主席、主席、党组书记;

1991.06――1993.09,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兼秘书长;

1993.09――1995.04,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

1995.04――1995.08,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1995.08――1997.12,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民族文学》主编(其间:1996.09―1997.07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7.12――2000.11,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办公厅主任、《民族文学》主编;

2000.11――2001.06,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办公厅主任、《民族文学》主编;

2001.06――2001.11,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民族文学》主编;

2001.11――2006.07,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民族文学》主编;

2006.07――2010.01,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2010.01――2010.03,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2010.03――2013.05,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13.05――2014.07,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青海省综治委副主任;

2014.07――2015.03,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青海省综治委副主任、青海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省社科联主席;

2015.03――2015.04,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人选;

2015.04――,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

吉狄马加_吉狄马加 -主要成就

《初恋的歌》(1985年四川民族出版社)

《一个彝人的梦想》(1990年民族出版社)

《罗马的太阳》(1991年四川民族出版社)

《吉狄马加诗选译》(彝文版)(1992年四川民族出版社)

《遗忘的词》(1998年贵州人民出版社)

《吉狄马加短诗选》(2003年香港银河出版社)

《吉狄马加的诗》(2004年四川文艺出版社)

《时间》(2006年云南人民出版社)

《天涯海角》(意大利文版)(2005年罗马伊姆普罗特出版社)

《秋天的眼睛》(马其顿文版) (2006年马其顿共和国斯科普里学院出版社)

《“睡”的和弦》(保加利亚文版)(2006年保加利亚国家作家出版社)

《吉狄马加诗歌选集》(塞尔维亚文版)(2006年“斯姆德雷沃诗歌之秋”国际诗歌节出版)

《时间》(捷克文版)(2006年捷克芳博斯文化公司出版)

《彝人之歌》(德文版)(2007年德国波鸿项目出版社)

吉狄马加_吉狄马加 -出席活动

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虽然面色疲倦,但他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在这位“诗人省长”的推动下,正在发展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品牌。

担任诗歌节组委会主席的吉狄马加说,继以“人与自然和谐世界”为主旨的第一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于2007年8月成功举办后,以“现实和物质的超越――诗歌与人类精神世界的重构”为主题的本届诗歌节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诗人以诗歌节为桥梁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沟通和交流。

有32年诗歌创作历史的吉狄马加认为,诗歌对于人类的精神需求和精神理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说:“在商业化的物质时代,人的整体精神生活被边缘化,诗歌主体性的迷失必然导致诗歌信仰的缺失。然而,诗歌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离开了它,人类的精神生活是不会完整的。”

吉狄马加认为,从中国悠久的诗歌传统以及诗人与民族历史和精神史的关系来看,中国需要国际诗歌节,这一“亮丽的品牌”对于中国塑造文化形象尤为重要,有助于中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真正与世界接轨,实现民族复兴。

他说,诗人是自己民族精神文化的代言人,通过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宗教背景的诗人们多层次的视角,对现代世界的精神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和探讨,对于人类精神文化的建设和传承、东西方文明的直接对话都具有重要意义。“诗歌需要更加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帮助人类走出困境,这是一种责任。”

吉狄马加说,青海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多元民族交融的地方,同时距离自然和生命的本源都很近,这些因素为诗歌节的成功举办奠定了丰厚的资源和文化基础。

他说,两年一度的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将形成一个机制,力争以文化影响力打造国家品牌。在具体操作机制上,除了每届设立一个论坛主题、颁发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还将推动各国诗人之间进行相互翻译、出版作品等深度的文化交流,争取得到更多中央文化机构的参与和支持,并面向大、中学生和群众进行广泛的交流,让诗歌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成为继波兰华沙之秋国际诗歌节、马其顿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诗歌节、德国柏林诗歌节、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之后的又一重大国际诗歌节,并得到了国际文化界的肯定。波兰国家作协主席、著名诗人马雷克・瓦夫凯维奇评价说:“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是东方的一个创举。”

吉狄马加_吉狄马加 -地震赋诗

为汶川地震赋诗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不同程度受灾。作为一名从四川大凉山走出来的彝族的一员,面对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他除了一次次捐款捐物,缴纳“特殊党费”外,就是竭尽心力作诗痛吟这场人类的灾难,呼唤四川挺住!中国崛起!2008年5月26日,吉狄马加为汶川地震赋诗:《献给汶川的挽歌》。内容如下:

献给汶川的挽歌

汶川,一个普通的名字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

而变得再不普通

汶川,在一个瞬间

(这个瞬间将永远被人类定格)

随着那看不见的震波

把大灾难的消息

传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汶川,就是从那一个瞬间开始

在这个人类生活的星球上

你就是一个象征

或者说,你就是一个生命的中心

因为从那一刻起

生命与死亡的抗争

就拉开了惊心动魄的序幕

也是从那一刻,时间被重新计算

中国在奔跑

世界在奔跑

因为我们知道

在那坍塌的钢筋水泥板下无数个生命

需要我们去拯救

汶川,你知道吗?

就是从那个生命遭到践踏的

黑色的瞬间之后

“中国汶川,汶川中国”

一定是那个时候

全世界不同种族的语言

重复使用最多的字样

汶川,同样是在那个

不幸的瞬间之后我经历了,同时我也看到了

无论是东方人

还是西方人的眼睛里

都为你含着悲伤的泪水

是的,汶川

因为这种哀痛不仅仅属于你

这是人类的哀痛

这是所有生命的哀痛!

汶川,命运的天平似乎从来就不公平

然而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灾难从它诞生的那一天

就时时刻刻伴随着人类的前进

是的,汶川!当死亡选择你的同时

人类的希望也选择了你

虽然这样的选择

是那样的残酷,是那样的让人难以接受

因为千百年来

人类就在苦难中成长

这似乎是一个不变的法则

然而对于个体生命而言

当我们面对沉默的天空和大地

我们只能用已经嘶哑的声音呼喊

因为我们不敢

也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找寻

汶川,你就像一支等待箭镞的目标

告诉我是什么邪恶的力量

在顷刻间把你变成了废墟

汶川,让我或者说让我们

轻轻地抚摸一下你的伤口吧

因为我看见

鲜红的血又染红了

养育了我们这个

东方古老民族的土地

其实谁都知道,汶川!

抚摸你的伤口

就是在抚摸中国母亲的伤口

但是,就在这灾难降临的时候

我们看见,在这大悲剧的舞台中央

我们的母亲---中国

用她五千年泣鬼神感天地的大爱

再一次把一个民族的苦难

义无反顾地扛在了自己的肩上

她的脸上虽然还留有泪痕

但她仍然以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

仁慈的宽广的胸怀

紧紧地拥抱着自己受伤的儿女

汶川,我不知道此时此刻

我应该如何向你表达

一个中国诗人对你的敬意

因为我已经有好长时间

没有像今天这样

在泪光中看见---我的中国!

汶川,同样我不知道在此时此刻

我应该选择怎样的词汇

来见证和记录

那些用心灵照亮了黑暗

并给所有的生命以信心和勇气的人们

是他们用人性的光辉

再一次温暖了这个世界

是那些把悲痛埋在心底

刚刚擦干了脸上的血迹

又在为抢救别的生命

而奔波不停的兄弟姐妹

是的,汶川,我承认!

是你让我的灵魂

又一次从那沉睡中苏醒

是你让我在苦难的面前

真正理解了人民的全部含义

汶川,对你的救援还在进行

一场死亡和生命的战争还没有结束

在那里时间就是生命

在那里生命就是时间

在那里领袖和人民都是战士

在那里没有绝望,只有希望

汶川,你听我说

你的名字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你的人民,在这场大灾难中

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朴实、善良

以及那在死神面前

所展现出的人的尊严

同样将在人类的历史记忆中

成为永恒!

汶川,你永远不会死去

因为我始终相信

因为这个世界相信

就在你轰然倒下去的地方

我们这个始终伴随苦难和希望的种族

必将在那里站立起来---成为一道风景!

为日本地震赋诗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让全球震惊。继而引发海啸及核泄漏,令世人悲伤。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第一时间向日本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国国家救援队第一个奔赴日本重灾区参加救援。时任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长的吉狄马加于3月23日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上发表挽诗《我的痛在日本》,抒发了我们人类对发生在樱花国度里残酷灾难的悲情,传递了我们民族为邻邦面临多重打击遭遇不幸的祈祷。其诗内容如下:

我的痛在日本

我的心被刺穿在这个季节

刺穿在那个黑暗的时辰

那是致命的一击

仿佛万箭穿心,而这个目标

就是我们的地球

虽然我没有听见子弹的呼啸

但地球的呻吟和哭泣

却从那地底的深处,一直抵达

我们的心房

我的痛在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

那是地球的伤口

那是被看不见的子弹

击中的地方

我的痛在大海的彼岸

尽管这自由的元素

曾激起万顷蓝色的波浪

它也无法抚平,在这个时刻

我作为人的悲伤

我的痛在日本,在那樱花的国度

当命运残酷的打击

降临在无数个普通的家庭

我曾点燃一支蜡烛

为那些死去的生灵,以及仍置身于

苦难中的人们祈祷

我的痛在《源氏物语》的故乡

在这个地球村和核原子的时代

吉狄马加简介 吉狄马加 吉狄马加-人物简介,吉狄马加-人物履历

人类今天面临的灾难

都不仅仅是个体生命的不幸

我为生命所遭遇的蹂躏而叹息

无论这样的灾难它发生在哪里

在这个星球,我曾这样想

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

人又是何等的渺小

就像荒野中的一根草茎

当暴风雨袭来的时候

它又要经历多少生与死的考验

然而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都将是人类崇高的理想

我的痛,没有颜色,没有国界

就如同我的眼泪

像大海的浪花一样清澈

我的痛,是黑种人的痛

更是白种人的痛

我的痛,像空气那样普通而平常

我的痛,没有什么特别

那是因为作为人,我们都是同类

吉狄马加_吉狄马加 -人物荣誉

南非“2014姆基瓦人道主义奖”在南非东开普省巴特沃斯市颁奖。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文化学者吉狄马加荣获该奖。

吉狄马加_吉狄马加 -研讨会上

2011-08-05 13:48 来源:人民网 作者:鲁婧

人民网北京8月5日电 (记者 鲁婧) 彝族著名诗人吉狄马加曾说“诗歌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深情的倾述”,“诗歌是人类通向心灵的小路,是意大利诗人莱奥帕尔迪所说的‘无限’。诗歌点燃的火焰,将始终穿行在生命与死亡的峡谷之间。诗歌的身躯或许在瞬间阵亡过,但她高贵的灵魂却永远属于不朽!”

为进一步繁荣诗歌创作,促进国内外诗歌界的学术交流,今天上午,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杂志社、《世界文学》杂志社、《中国诗歌》杂志社、《诗潮》杂志社、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全球视野下的诗人吉狄马加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拉开帷幕。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陈理,波兰“华沙之秋”国际诗歌节组委会主席、波兰文学家协会主席玛莱克?瓦夫凯维支,立陶宛诗人、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温茨洛瓦,法国诗人、《文字》出版社社长尼科尔,蒙古族著名作家玛拉沁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吴思敬,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诗人、翻译家屠岸,翻译家、《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民族文学》主编叶梅和一百多位评论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参加了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陈理,波兰文学家协会主席玛莱克?瓦夫凯维支,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温茨洛瓦等嘉宾做了讲话发言。

铁凝在讲话中说,作为一位具有少数民族身份和文化背景的诗人,吉狄马加既以他对于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民族风习的描写见长,同时他又不断拓展自己创作的疆界,使他的笔触穿越了狭小的地理空间,而获得更为广大的祖国与世界的视域。铁凝特别强调吉狄马加对于推动中国诗歌的发展、促进中外诗人的交流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所精心策划和组织的“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等诗歌活动,已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反响,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诗歌交流平台之一。

吉狄马加_吉狄马加 -相关信息

欠发达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提速,来源于思想观念的大提速;经济贫穷后进,思想宣传文化工作尤其不能滞后。越是经济落后地区越是应该注重文化创意,这样才可能同发达地区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吉狄马加

今年,是青海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宣传文化战线同广大军民一道,打赢了一场又一场遭遇战,一次次展示了高原精神,一次次证明了中国力量。实践证明,作为欠发达地区的青海省,特别是面对困难,思想文化的凝聚力何等重要!实践也表明,文化是青海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欠发达地区更要靠文化提速发展,特别依靠地域和资源优势,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发展创意文化事业和创意文化产业的成功之路。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文化事业首先要从传统的、单一的向现代的、多元的、富有创意的方向发展。经济欠发达并不完全等于文化落后,包括青海在内的西部省区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孕育了丰厚的民族文化,是我国的文化资源富集区。实际上,越是经济落后地区越是应该注重文化创意,这样才可能同发达地区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较之其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创意空间,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是西部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的明智之举,同时也是欠发达地区突破封闭、实现对外开放的光明大道。如果把文化产业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连接起来,既能够传承文化,也可以使文化的传承得到回报。

当前,我国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时期,对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立足青海,放眼世界,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对文化资源的再认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创意文化的成功之路。欠发达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提速,来源于思想观念的大解放,来源于素质和效率的大提升。经济贫穷后进,思想宣传文化尤其不能滞后。今天,宣传文化工作者还要走出办公室,坚持“三贴近”,要扑下身子,真正扩大视野、放大舞台,探索斑斓多彩的新时空。

2010年5月6日上午,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在省委、玉树州等有关方面领导的陪同下,来到结古镇东仓大藏经珍藏馆,看望和慰问东仓家人。着重强调要努力加强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吉狄马加在询问和了解了东仓家人在地震灾难中的伤亡情况和《东仓大藏经》的抢救情况后,对东仓家族在强烈地震中的遇难人员深表痛惜,并对在场的东仓家人表示亲切问候。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努力做好《东仓大藏经》的保护工作。吉狄马加说,“4・14”玉树强烈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受灾地区的文化遗产带来了一场灾难。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在地震发生后的紧急状态下,组织力量全力抢险救援的同时,把抢救宗教和其它文化遗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有效组织力量对文化遗产展开了大规模的抢救保护工作,使大批的文化遗产在地震灾害中免遭损失。吉狄马加说,《东仓大藏经》是中华民族和藏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中央领导,省委、省政府领导非常重视《东仓大藏经》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也一直高度关注着《东仓大藏经》的抢救和管护工作。在各方面力量的全力抢救下,使《东仓大藏经》完好地保留下来,下一步要努力做好修补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有效地做好《东仓大藏经》的管护工作。吉狄马加要求在场的当地有关部门领导,要关心管护人员的生活,想方设法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从多方面提供帮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30103/62223.html

更多阅读

圣域谣传之迪斯马斯克、修罗和阿布罗狄 巨蟹座迪斯马斯克

有这样一种说法:圣域有这样三个人,恶名昭著,说到其中任何一人的名字,可以治疗小儿夜哭。三人各具特点,相同点是在圣域周围口碑极差,他们是迪斯马斯克、修罗和阿布罗狄。迪斯马斯克,男,23岁,出生于意大利,在地中海西西里岛修炼。修罗,男,23岁,

马努·吉诺比利,你爱他什么模样 马努.吉诺比利

马努忘情的挥下左臂,这一次,他没有再拍打上那只令人无语的蝙蝠,锃亮的脑壳迅速占领了画面的中央,陪衬他的是山呼海啸的朝拜,圣安东尼奥人毫不吝啬自己的热情,因为就是在一秒之前,阿根廷妖刀用漂移的体态投出了一记压哨三分。而在AT球馆的

波斯尼亚金字塔详细情况---访谈奥斯马纳吉博士 波斯尼亚语

山姆塞米尔•奥斯马纳吉博士,波士尼亚裔美国人、金字塔研究员暨作家、地质学家,访谈讲述波斯尼亚金字塔详细情况:挖掘、混凝土石板、能量辐射、地下隧道网、陶器、石室、远古文明。  上一页:共济会:耶稣会的真相世界之王:教皇背后

吉狄马加的诗 吉狄马加巜初恋的歌》

选自玉树·诗刊社第五届“青春回眸”诗会作品辑(2014年9月号)吉狄马加彝族。1961年生于四川大凉山。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组委会主席和“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评委会主席。1986年参加诗刊社第六届青春诗会。已在国内外出版诗集、文集四

声明:《吉狄马加简介 吉狄马加 吉狄马加-人物简介,吉狄马加-人物履历》为网友風流無止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