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简介,哲学基本问题-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它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_哲学基本问题 -简介


马克思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称为二元论,它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的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也有一些哲学家如D.休谟和I.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是哲学史上的不可知论者。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往往和朴素的辩证法结合在一起,对世界抱有整体的观念。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存在着直观性、猜测性和非科学性的缺陷,缺乏科学的论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提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有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才可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也只有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才可能把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贯彻到底。

哲学的基本问题_哲学基本问题 -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简介,哲学基本问题-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有以下几点:①它是揭示哲学发展规律的指南。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②它是揭露唯心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许多流派,为了掩盖其唯心主义实质,竭力回避和抹杀哲学基本问题。③它是实事求是路线的哲学基础。从实际(存在)出发还是从主观愿望(思维)出发,反映了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包括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作了生动的运用和具体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有许多重大的理论成果,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哲学的基本问题_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

德国意志哲学可以称得上西方哲学史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哲学家:康德、黑格尔、谢林、费希特、费尔巴哈、叔本华、尼采等,尽管他们属于不同哲学流派观点各异,但他们都对“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讨论。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了哲学的全部意义。”费尔巴哈认为:“神是否创造世界,即神对世界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关于精神对感性、一般或抽象对实在、类对个体的关系如何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和哲学上最重要的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整个哲学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子”。恩格斯总结概括近代哲学理论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与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与意识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关系是怎么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的第一方面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物质由原材料产生,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具体又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该流派哲学一直强调感观认知与理性推理及客观证据,由于自然科学发展的局限,该流派在关于世界起源的解释上尚无定论。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心主义内容十分之复杂,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客观唯心主义,其包涵了唯心主义的所有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比较古老的“具象神”宗教,强调主宰万物的神灵的客观存在。
主观唯心主义,包涵唯心主义的所有共同特点,认为物质的存在是因为人的意识(而非神灵的)存在。更深入地追究,就是将“认知”与“存在”等价起来,主观唯心主义所讲的“存在”是狭隘的“客体”对于“主体”的被认知。
绝对唯心主义,包涵唯心主义的所有共同特点,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的末尾对“绝对理念”进行了详尽阐述,但其原文十分之复杂难懂,就连哲学家瓦勒斯、罗素也难以作出解释。在追究世界的本源元素时“绝对唯心”陷入了与“客观唯心”一样的观点,但不同的是绝对唯心对“神灵是实体”进行了否定。亚里士多德的“神”以及伊斯兰苏菲主义均属于该范畴。

哲学的基本问题_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延伸

根据以上的第二方面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个基本观点: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持该观点者多为唯物论者,认为人可以凭借感觉器官及其延伸(指科学仪器)完全认知世界,而至今尚未被认知的部分只是因为技术的不发达,人完全认识世界是必然。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认知的或不能被完全认知,此处的不能完全被认知并非“尚未被认知”,而是指世界的某些部分或某些层面,人类是永远无法知道其真相的。持该观点多为唯心主义者,“概念世界”是研究不可知论时不可不提的概念。
在讨论完世界本质问题后,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世界本质的存在形式,具体需要回答的是,这个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由此产生了观点互异的两个流派,即“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与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40103/63270.html

更多阅读

管理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 中华管理学习网

管理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特有的一种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管理使得社会从无序变得有序。没有管理活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将被毁灭。对管理的研究,必然从管理的基本问题开始。一、管理的本质管理的本质

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可拓学--转载 多学科交叉的意义

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可拓学蔡 文杨春燕 王光华(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工程研究所)摘要:可拓学是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解决矛盾问题的新学科。本文就可拓学的研究对象、理论框架、方法体系、应

《矛盾论》《实践论》全文及读后感 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意义

这是二篇哲学著作,对我们认识事物和问题会有所帮助《矛盾论》全文毛泽东一九三七年八月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常称这个法则

声明:《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简介,哲学基本问题-意义》为网友弈剑听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