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定义 行星 行星-定义,行星-指数

行星定义 行星 行星-定义,行星-指数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行星”(Planet)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意为“徘徊者”。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行星_行星 -定义

传统定义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的球体,环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相对于月球)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新定义


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了“行星”的新定义,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三点:
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2、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吸引力必须和自转速度平衡使其呈圆球状;
3、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公里以上,质量必须在5亿亿吨以上。

按照这一定义,太阳系内有12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谷神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原先被认为是冥王星卫星的“卡戎”和一颗暂时编号为“2003UB313”的天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行星定义委员会称,不排除将来太阳系中会有更多符合标准的天体被列为行星。目前在天文学家的观测名单上有可能符合行星定义的太阳系内天体就有10颗以上。

在新的行星标准之下,行星定义委员会还确定了一个新的次级定义――“类冥王星”。这是指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围绕太阳运转周期在200年以上的行星。在符合新定义的12颗太阳系行星中,冥王星、“卡戎”和“2003UB313”都属于“类冥王星”。

行星_行星 -指数

行星指数是指用来表征行星场势强弱的参数,用X表示。


行星宜居指数排行

X=【GM(地球)/R(地球)】/【GM(天体)/R(天体)】

借助该比值X可以对天体进行分类,可以估算行星中心温度和天体的磁场强度,可以判断天体上是否有大气和水存在……

行星_行星 -发现史


行星

1609年,伽利略将望远镜指向天空,开启了现代天文学的时代。

1781年3月13日,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注意到了双子座中的一个天体,最终确认它是一颗行星。它以希腊神话中天空之神乌剌诺斯命名,中文称为天王星。发现天王星后不久,人们就计算出了它的轨道,却发现观测数据与理论预测的总有差异。英国科学家亚当斯和法国科学家勒威耶分别提出,这可能是因为还有一颗未知的行星,它的引力导致天王星轨道出现偏差。他们还计算出了未知行星应该在什么地方。

1846年9月23日,德国天文学家伽勒在预测的位置上找到了一颗新行星。这颗行星的颜色好像海水,因而以海洋之神尼普顿命名,中文称为海王星。海王星的引力部分解释了天王星轨道的误差,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天文学家相信海王星轨道之外还存在一颗未知行星。但这颗神秘行星太远太暗了,经过几代人近一个世纪的努力,它才于1930年2月18日出现在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的视野里。这颗远离太阳光辉的星星被赋予了地狱之神普卢托的名字,中文称为冥王星。

从2000年起,柯伊伯带天体直径最大记录不断被刷新。2005年7月,昵称齐娜的“2003UB313”被介绍给公众,它是70多年来首次在太阳系内发现的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这是推动行星概念被重新定义的决定性发现: d 事情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内寻找新行星的方法:即把恒星假设为静止,然后以它为背景,寻找运动着的行星。不过现在初步分析交由计算机去做,人只需对计算机挑出来的可疑目标进行进一步观察。

行星_行星 -名称来历


行星

在中国,根据西汉《史记、历书》记载: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修正历法,订出正月起始)。

《尚书.舜典》:在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40103/63375.html

更多阅读

太阳系中逆转的行星 太阳系逆转的行星

我们报道了一个单独的小组,终于有了模型的计算能力的形成,土星的小卫星,这表明他们就已经形成了从行星的戒指  当你看到了不公开海尔-波谱彗星,你可以看到彗星从遥远的恒星物质经过。一项最新的研究中,一组天文学家认为大部分彗星

太阳系八大行星轨道图 九大行星会聚

图一图二(两图片均来源于百度)这两幅图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冥王星的轨道。冥王星的轨道平面与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的轨道平面不在同一平面而相交,所以这两图中的图一是不正确的(若仅表示太阳系星球的排列顺序,那样画也是可以的),图2把

声明:《行星定义 行星 行星-定义,行星-指数》为网友花开半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