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榆 大果榆-形态特征,大果榆-生长习性

大果榆(拉丁学名:Ulmus macrocarpa Hance)是一种落叶乔木,高达10m,胸径30m。树冠扁球形。树皮灰黑色,小枝常有两条规则的木栓翅,叶倒卵形或椭圆形,有重锯齿,质地粗厚,有短硬毛。翅果大,具红褐色长毛。花自花芽或混合芽抽出成簇状。翅果宽倒卵状圆形、近圆形或宽椭圆形。裂片边缘有毛,果梗长2-4毫米,被短毛。花果期4-5月。生于海拔700-1800米地带之山坡、谷地、台地、黄土丘陵、固定沙丘及岩缝中。喜光,耐寒,能适应碱性、中性及微酸性土壤。布于朝鲜、俄罗斯中部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及青海东部。该树种材淡黄色,心材黄褐色;木材重硬,纹理直,结构粗,有光泽,韧性强,弯挠性能良好,耐磨损。具有广泛的用材作用。翅果含油量高,是医药和轻、化工业的重要原料。(概述图片参考资料: )

大果榆_大果榆 -形态特征


大果榆:茎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达20米,胸径可达40厘米;树皮暗灰色或灰黑色,纵裂,粗糙,小枝有时(尤以萌发枝及幼树的小枝)两侧具对生而扁平的木栓翅,间或上下亦有微凸起的木栓翅,稀在较老的小枝上有4条几等宽而扁

平的木栓翅;幼枝有疏毛,一、二年生枝淡褐黄色或淡黄褐色,稀淡红褐色,无毛或一年生枝有疏毛,具散生皮孔;冬芽卵圆形或近球形,芽鳞背面多少被短毛或无毛,边缘有毛。

(图片图片参考资料:

大果榆 大果榆-形态特征,大果榆-生长习性


大果榆:叶

叶宽倒卵形、倒卵状圆形、倒卵状菱形或倒卵形,稀椭圆形,厚革质,大小变异很大,通常长5-9厘米,宽3.5-5厘米,最小之叶长1-3厘米,宽1-2.5厘米,最大之叶长达14厘米,宽至9厘米,先端短尾状,稀骤凸,基部渐窄至圆,偏斜或近对称,多少心脏形或一边楔形,两面粗糙,叶面密生硬毛或有凸起的毛迹,叶背常有疏毛,脉上较密,脉腋常有簇生毛,侧脉每边6-16条,边缘具大而浅钝的重锯齿,或兼有单锯齿,叶柄长2-10毫米,仅上面有毛或下面有疏毛。(图片图片参考资料:


大果榆花

花自花芽或混合芽抽出,在前一年生枝上排成簇状聚伞花序或散生于新枝的基部。翅果宽倒卵状圆形、近圆形或宽椭圆形,长1.5-4.7(常2.5-3.5)厘米,宽1-3.9

(常2-3)厘米,基部多少偏斜或近对称,微狭或圆,有时子房柄较明显,顶端凹或圆,缺口内缘柱头面被毛,两面及边缘有毛,果核部分位于翅果中部,宿存花被钟形,外被短毛或几无毛,上部5浅裂,裂片边缘有毛,果梗长2-4毫米,被短毛。花果期4-5月。

大果榆_大果榆 -生长习性


大果榆

喜光,耐寒,

稍耐盐碱,可在含盐量0.16%土壤中生长。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萌蘖性强,寿命长。叶色在深秋变为红褐色,是北方秋色叶树种之一。材质较白榆好。生于海拔700-1800米地带之山坡、谷地、台地、黄土丘陵、固定沙丘及岩缝中。阳性树种,耐干旱,能适应碱性、中性及微酸性土壤。

大果榆_大果榆 -产地分布


大果榆

分布于朝鲜、俄罗斯中部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及青海东部。朝鲜及前苏联中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河北。

大果榆_大果榆 -近种区别


大果榆

大果榆分布广,适应性强,从体态(乔木至灌木)到翅果的形状及大小、叶的大小及侧脉的多少等均有较大的变异,很难找到彼此相关而又稳定的区别特征。为此我们将以往分出的种下等级及 U. macrophylla Nakai 均予归并。

大果榆叶面粗糙, 有密生硬毛或有凸起的毛迹, 与同一分布区的裂叶榆 U. laciniata (Trautv.) Mayr 及春榆 U. davidiana var. japonica (Rehd.) Nakai 的糙叶类型(即以往定名为form. suberosa的)一致。这三种榆树在有翅果及裂叶榆叶端3-7裂的情况下,极易 区别。但在未见翅果及叶端不裂时则易于混淆。裂叶榆与大果榆的区别见裂叶榆的讨论。春榆的不同点在于小枝色深呈褐红色,有毛,有时具辐射膨大而又不规则纵裂的木栓层;叶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先端骤凸,尖头较长,边缘锯齿较深而尖。

大果榆_大果榆 -栽培技术

选种选地

采种应选择15~30年生的树干高大,生长健壮,冠形均匀,无病虫害的母树,大果榆种子在5~6月成熟,应立即采收。当榆钱由绿色变成黄白色,有少数开始飞落时,即可进行采收,或者待榆钱自然成熟掉落之后,于树下及时进行扫集。去掉收集的榆钱中的杂物后在通风处阴干,将种翅搓去即可得到纯净种子,装袋备用。种子最好是随采随播,当年不播种的种子,应将其晾干后密封干藏,以保持种子的发芽能力。播种时可不进行催芽处理。


大果榆

根据大果榆的生长特性,播种地选取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方便、排水良好的地方,要求土层深厚疏松、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壤土、砂壤土地块。

整地

育苗前一年秋季进行深翻整地,翻土深度达25~30cm为宜,每亩施有机肥2500~3500kg,撒施敌百虫粉剂1.5~2kg,可将一些地下害虫杀死。来年5月中上旬做床,苗床长10m,床底宽1.1m,床面宽1m,苗床高15~20cm,步道0.4~0.5m,播种前将床面整平耙细,使圃地地块平、土质细,苗床要求上暄下实,浇足底水,待水渗透、土不粘、床面稍干时即可开沟播种。

育苗技术

播种

播种可采用两行带状条播或等距条播。播种时间可在5月下旬,在播种之前,用冷水将种子浸泡1天,捞出后将种子与沙子按1∶2比例混合,适时喷水保持湿润,待种子露白时播种。播种量为每亩播去翅后纯种2.5~3.5kg。在床面上开条距30cm,深2~4cm的播种沟,将种子均匀播撒于沟中,然后复土,厚度在1~1.5cm之间为宜,然后用草帘将床面复盖以保持床面湿润,防止土壤干燥。

苗期的管理

水分管理

播种后要始终保持床面土壤湿润,一般情况下,大果榆种子在播种3天后开始发芽出土,8天左右幼苗基本出齐。种子发芽期间要使土壤保持湿润,待幼苗出齐后,要在傍晚或阴天将复盖的草帘去掉。浇水次数视降水量而定,一般每隔7~8天灌水1次,每次要浇足浇透,浇水时间以早晚为宜,进入8月份则应该不旱不浇,浇则浇透。

留苗密度管理

当大果榆苗木长到3~5cm高,长出真叶2~3片时,即可进行第1次间苗,应尽量选择在阴雨天进行,仔细操作,避免伤及其它幼苗,每米播种沟内均匀留苗12~16株左右;待苗长高到5~10cm,长出真叶5~6片时,进行第二次间苗(定苗),苗距控制在10~15cm,定苗后要及时浇水。间苗过程应间去病苗、弱苗,留下长势健壮的苗。

施肥管理

间苗后追施氮肥以促进苗木生长,可追施尿素2~3次,每次每亩可施尿素10~15kg,施后应立即浇水,也可追施有机肥,如施用农家肥每亩可施200kg左右。8月上旬喷1次0.2%~0.5%的KH2PO4溶液,以促使苗木木质化,以便安全越冬。

除草和松土

5月中旬开始进行人工除草,将杂草连根拔除,在除草的过程中应注意小心操作,不要伤及其它幼苗,苗期除草一般不少于5次。对圃地适时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松土深度可在3~5cm,并随着苗木的逐渐长大而加深。

苗木越冬管理

大果榆可在10月上旬进行起苗,将苗木连根挖出,保留主根18~20cm左右,在原地假植,10月末移入苗木窖内,将根部对齐,用沙将根部复盖,保持湿润,使窖内温度保持在-3~5℃,完成育苗全过程。

大果榆_大果榆 -病虫防护

病虫害方面主要有毒蛾幼虫、介壳虫,可喷施氧化乐果等有机磷杀虫剂进行杀灭毒蛾幼虫;喷施风油精、杀扑磷等消灭介壳虫。

5月下旬至6月上旬苗木易感染根腐病,在苗木出土30天内,每周喷1次0.5%的波尔多液进行预防。用99%的敌百虫兑水成0.1%溶液,防治蚜虫、蛾类等虫害,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防治尺蠖危害。

大果榆_大果榆 -实用价值


大果榆

边材淡黄色,心材黄褐色;木材重硬,纹理直,结构粗,有光泽,韧性强,弯挠性能良好,耐磨损。可供车辆、农具、家具、器具等地用材。

翅果含油量高,是医药和轻、化工业的重要原料。种子发酵后与榆树皮、红土、菊花末等加工成荑糊,药用杀虫、消积。

大果榆结实量较大,种子具翅,能分散传播;也具有萌蘖更新能力。不仅是裸地上的先锋树种,也能在林下更新。以辽宁西部为例,油松蒙古栎林为地带性植被,由于长期过度放牧、樵采挖根,使森林退化为灌丛、草地和裸岩。这样的地段造林很难成功,但可形成天然大果榆纯林。以后义逐渐演变为蒙古栎大果榆林。大果榆还能在油松林内更新.形成大果榆油松林。

经济作用

大果榆是优良的用材树种,木材坚硬致密.不易开裂,纹理美观。适用于车辆、枕木、建筑、农具、家具等。大果榆种子产量较高,千粒重量76.lg,种子含油量为39.i%,其中癸酸占脂肪酸总重量的66.5%。这两种物质含量均居榆属之首。种子油可供食用和工业用,癸酸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种子还可酿酒、制酱油、入药。人果榆树皮、根皮富含纤维。树皮含纤维素54.85%,其中a一纤维素16.44%。纤维长度0.85mm,宽18.Sym。可供纺编、造纸、亦可提取栲胶,皮中胶质可做纸糊料。幼枝可作编织材料,树叶适作饲料。

造林价值

大果榆树叶秋季变红,树冠大,适于城市及乡村四旁绿化。在植被恢复比较困难的干旱半干旱山区,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大果榆的固土保水作用,改善立地条件。尤其是人工造林困难的地段,应保护好火果榆,以防退化为草地、裸露地。在三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果榆是防护林工程的树种之一。

大果榆_大果榆 -主要价值

观赏应用

冠大荫浓,树体高大,适应性强,是城镇于草坪、山坡。常密植作树篱。是世界著名的四大行道树之一。列植于公路及人行道。群植于草坪、山坡。常密植作树篱。是背离北方农村"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也是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盐碱地造林的重要树种。

功能主治


大果榆

祛痰,利尿,杀虫。

痰多咳嗽:大果榆5钱,橘红3钱,甘草1钱,水煎服,每日2次。

蛔虫症:大果榆3钱,研末,空腹以小米汤送服,每日1次,连服2~3天,儿童用量酌减。

中医药学

【别名】黄榆、山榆、毛榆

【来源】榆科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以果实入药。

【性味】 辛、苦,温。

【功能主治】 祛痰,利尿,杀虫。

痰多咳嗽:大果榆5钱,橘红3钱,甘草1钱,水煎服,每日2次。

蛔虫症:大果榆3钱,研末,空腹以小米汤送服,每日1次,连服2~3天,儿童用量酌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40103/64619.html

更多阅读

开心果 开心果-形态特征,开心果-生长习性

开心果,又名必思答,绿仁果等。阿月浑子(Pistachio),是一种干果,俗称开心果,又名“无名子”,类似白果,开裂有缝而与白果不同。开心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元素,具有低脂肪、低卡路里、高纤维的显著特点,是健康的明智选择。它主要产于叙利

李叶榆 李叶榆-产地分布,李叶榆-形态特征

李叶榆落叶乔木,二名法为Ulmus prunifolia Cheng et L. K. Fu,植物界,被子植物门,荨麻目,榆科,榆属。双子叶植物纲,高达30米,胸径45厘米;树皮暗灰色,光滑(据野外记载);当年生枝幼时有疏毛,后变无毛,去年生枝灰色或褐灰色,具散生皮孔,小枝无膨大的木栓

乌柏大蚕蛾 乌柏大蚕蛾-简介,乌柏大蚕蛾-形态特征

乌柏大蚕蛾是国家保护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价值的野生动物,这种昆虫常见于春末和夏季,分布在中国南方及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乌柏_乌柏大蚕蛾 -简介乌柏大蚕蛾乌柏大蚕蛾(Attacus atlas),或称阿拉特斯蛾(Atlas moth),主要生活

大针茅 大针茅-基本资料,大针茅-形态特征

大针茅是禾本科针茅属植物,主要产于内蒙古、东北、宁夏、甘肃和青海境内,俄罗斯也有分布。紫花针茅_大针茅 -基本资料大针茅种中文名:大针茅种拉丁名:StipagrandisP.Smirn.种别名:科中文名:禾本科科拉丁名:Gramineae属中文名:针茅属属拉丁

刺果番荔枝 刺果番荔枝-形态特征,刺果番荔枝-分布情况

刺果番荔枝(学名:Annona muricata Linn. ),番荔枝科,俗称红毛榴连,一种热带水果,属番荔枝科番荔枝属。虽然别称里有“榴连”二字,但不具臭味,分类上与台湾地区所产的释迦相近。果肉呈乳白色,酸甜多汁,种子黑色,散在果肉纹理中。原产于西印度群岛

声明:《大果榆 大果榆-形态特征,大果榆-生长习性》为网友唯爱衬衣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