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教学风格 李小文 李小文-个人经历,李小文-教学风格

李小文(1947年3月24日-2015年1月10日)男,中国科学院院士,1968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5年在加利福利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地理学硕士、博士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前任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名誉院长,遥感与GIS中心主任,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专长于遥感基础理论研究,是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在国内外遥感界享有盛誉。主持过多项攀登、863、重点基金、NASA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的首席科学家。

李小文院士_李小文 -个人经历



李小文李小文,四川人。1947年出生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会计,小时候,家教严,四岁的时候就被送到小学里去了。初中的时候,属于那种调皮的小孩,上学也没有动力,从来不想去考高分,也从来不在班里争什么名次,好在每次考试我都能刚好及格,成绩能一直保持中等。

1963-1968年就读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讯系无线电测量仪器专业。

1979年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地理系地理学与遥感专业攻读硕士,并于1981年取得地理学与遥感专业硕士学位。

1985年获得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地理学与遥感专业博士学位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图像处理专业硕士学位。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起兼任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

2015年1月10日,因病逝世。

李小文院士_李小文 -教学风格


李小文李小文的观点是“有教无类”,只要愿意跟他念书的,都愿意带。个人随性,但不懒散,做课题的原则就是对得起这个课题,能够交差。

相信学识和人品有很强的正相关。如果用X轴代表学识;Y轴代表人品。在X接近零的时候,人品的差别基本独立于学识。但随X增加,二者相关性逐步增强。所以散点图应该像一把扫帚,柄斜向上。有时候,想要求学生都画两张这样的图,把他们认识的、知道的人都作为一个个数据点,标上去。最后把自己也作为一个数据点,标上去,这次可以注明是自己,是什么时候注的。过段时间,再标注一次。三年五年以后,可以看看自己的轨迹,自我评估一把,当然,不用给别人看。

李小文院士_李小文 -科研教学

二十余年来,李小文院士致力于地物光学遥感和热红外遥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他创建了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是我国遥感基础研究领域少数几位国际知名专家之一。
已发表研究论著160余篇/部,研究成果和水平得到了国际公认,研究论文被国内外科研人员广泛引用:论文有28篇被SCI收录,38篇SCI引用557次,44篇被EI收录,19篇被CSCD收录。其1981年的硕士论文1985年被美国权威著作《遥感手册(第二版)》收录,1985年论文于1997年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里程碑系列”,SCI引用113次;1990年获国际劳力士雄才伟略奖,国际权威性“Marquis科技名人录”97年第4版传主。
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攀登项目,国家973项目等重大遥感基础研究项目,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0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000年获首都劳动奖章,2001年获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2002年被中央组织部,宣传部、人事部、科技部共同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定量遥感基础及应用研究的发展,并使我国在多角度遥感研究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教学方面,李小文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为研究生举办了遥感科学的系列讲座及专题讲座,指导了多名博士、硕士生,推动我国在短期内形成了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遥感机理的研究和试验研究队伍。

李小文院士_李小文 -学术成就

科研项目

李小文的遥感基础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科委的持续支持,并与国外有广泛的合作,正在主持进行的研究项目及研究计划有:
国家“九五”攀登预选项目“地球表面能量交换的遥感定量研究”(1997~2000)
国家863计划项目“机载多角度、多光谱成像系统”(1998~2000)
美国宇航局(NASA)项目“热辐射方向性模型”(1998~2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热点卫星数据研究地表的热点效应(49971059)”(2000~200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九七三)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重庆邮电大学李小文研究员(2000-2005)

研究成果



遥感研究李小文创建了植被二向性反射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奠定了地物二向性反射研究中几何光学学派的基础。在对地定量遥感方面,力倡病态反演理论。在赫姆霍兹互易原理在地表遥感中适用性(尺度效应)研究方面,给出赫姆霍兹互易原理用于非均一像元二向性反射的约束条件。

李小文在普朗克定律在地表遥感中尺度效应研究方面,建立了适用于非同温地表热辐射方向性的概念模型,首创了普朗克定律用于非同温黑体平面的尺度修正式及一般的非同温三维结构非黑体表面热辐射在像元尺度上的方向性和波谱特征的概念模型。

李小文院士致力于地物光学遥感和热红外遥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长达二十余年来,他创建了Li-Strahler 几何光学模型,是中国遥感基础研究领域少数几位国际知名专家之一。

李小文已发表研究论著160余篇/部,研究成果和水平得到了国际公认,研究论文被国内外科研人员广泛引用:论文有28篇被SCI收录,38篇SCI引用557次,44篇被EI收录,19篇被CSCD收录。其1981年的硕士论文1985年被美国权威著作《遥感手册(第二版)》收入, 1985年论文于1997年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里程碑系列”,SCI引用113次;1990年获国际劳力士雄才伟略奖,国际权威性“Marquis 科技名人录” 97年第4版传主。

李小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攀登项目,国家973项目等重大遥感基础研究项目,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0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000年获首都劳动奖章,2001年获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2002年被中央组织部,宣传部,人事部,科技部共同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定量遥感基础及应用研究的发展,并使我国在多角度遥感研究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李小文李小文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研究生举办了遥感科学的系列讲座及专题讲座,指导了多名博士,硕士生,推动中国在短期内形成了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遥感机理的研究和试验研究队伍。

代表论文


李小文

1、LI, X., 1981, An Invertibleconiferous Canopy Reflectance Model. MA. Thesi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2、LI, X., and STRAHLER, A.H., 1985, Geometric-Optical modeling of a conifer forest canopy, IEEE Tra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GE-23 (5): 705-721. Collected in SPIE's Milestone Series of Selected Reprints on Optical Remote Sensing Theory and Measurement, ed. J. A. Smith, pp. 88-104, SPIE Optical Engineering Press, 1997。
3、LI, X., and STRAHLER, A.H., 1986, Geometric-Optical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modeling of a conifer Forest Canopy. IEEE Tra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GE-24 (6): 906-919。
4、LI, X., and STRAHLER, A. H., 1988, Modeling the gap probability of a discontinuous vegetation canopy. IEEE Tra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6 (2): 161-170。
5、LI, X., and STRAHLER, A.H., 1992, Geometric-Optical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modeling of the discrete crown vegetation canopy: Effect of crown shape and mutual shadowing. IEEE Tra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30 (2): 276-292。
6、LI, X., STRAHLER, A.H., and WOODCOCK, C., 1995, A Hybrid Geometric Optical-radiative Transfer Approach for Modeling Albedo and Directional Reflectance of Discontinuous Canopies. IEEE Tra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33 (2): 466-480。
7、李小文,王锦地,1995,植被光学遥感模型和植被结构参数化,科学出版社,118页。
8、LI XIAOWEN, WANG JINDI, HU BAOXIN, and ALAN STRAHLER, 1998, On utilization of prior knowledge in inversion of remote sensing model.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41(6):580-586。
9、李小文,万正明,1998,互易原理在二向性反射研究中的适用性,自然科学进展,8(4): 456-460。
10、 LI, X., J. WANG, and A. STRAHLER, 1999, Apparent reciprocity failure in BRDF of structured surfaces. Progress of Natural Science, 9 (10): 747-752。
11、李小文,王锦地,A.H. STRAHLER,1999,非同温黑体表面上普朗克定律的尺度效应,中国科学(E辑),29(5):422-426。
12、LI, X., A.H.STRAHLER, M.A.FRIEDL, 2000, A Conceptual Model for Effective Directional Emissivity from Nonisothermal Surfaces. IEEE Tra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37(5), pp: 2508-2517。

李小文院士_李小文 -获奖记录

首都劳动奖章
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
国际“Rolex”雄才伟略奖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个人教学风格 李小文 李小文-个人经历,李小文-教学风格

李小文院士_李小文 -人物轶事

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李小文(左)曾面试一位在北京海淀一处农贸市场摆摊的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孙爱武(右)1965年的一天,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一篇姚文元《评海瑞罢官》的文章,心里很不服气,就写了一篇反驳文章给《光明日报》寄去,并很快收到他们的用稿通知。可没想到,形势突然变了,那篇稿子不但不准发表,还作为严重的政治事件被退回大学,成为批判的罪证。

毕业时,毕业去向分了四档,第一档是政治上最红的,能分到国防科工委;第二档是政治上还行的,可以分到电子科技部;第三档是普通人,一般分到地方的单位;第四档就是这种犯了点小错误的,谈不上多大的罪,没什么大把柄,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定性,李小文就被安排到西昌的一个部队农场里种田,算是对乱写文章的惩罚。

边学遥感边看小说

到了中科院,对遥感也还不是太了解。实际上当时的导师杨世仁先生是搞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李小文1977年报名,1978年参加考研,还没有录取,就被通知去参加英文统考,然后就出国了,所以在国内根本就没有学过遥感。到了美国只是觉得自己是公派出来的,回去以后还要好好做事,学得太差不好意思,所以,也就稍微比原来认真了一些。要求始终是及格就行,因为从小就是这么个性格。在美国念研究生,满分是五分,三点五分以下要受警告,每次都争取考试高于三点五分,但如果考上了四分就觉得自己吃亏了,得尽量把分数压下来。

美国图书馆里专门有一层楼是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的小说,他们的图书馆是开架式的,借多少都没限制,我每次都提着旅行袋去借书,一次借一袋。李小文当时最喜欢读金庸,最喜欢《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觉得自己在性格上还是有点像令狐冲的。

评估高校

学校无非就是一个场所,进来的是新生,出去的是毕业生。根本不用管他学校内部怎么折腾,只要看学生考进来时是什么水平,毕业时又是什么水平,流向如何,多少出国了,出国是什么学校,自费还是奖学金,多少进了公司,进公司的,职位是什么,工资是多少,按这个办法来评估,不用派那么漂亮的女秘书来折腾,学校也没办法作弊,搞得越复杂,猫腻就会越多。

网络走红
李小文2014年4月21日,人人网流传一张照片,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这位蓄着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没穿袜子的老人不是来做脱贫报告的,而是一名中科院院士,叫李小文。据《经济观察报》2009年报道,当时61周岁的他每天能喝一斤二锅头。

李小文院士_李小文 -人物印象

布鞋院士一点素心三分侠气
李小文留给人最深的印象,是2014年4月他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做讲座时被拍的一张照片。照片里的老人一袭黑衣,瘦削的面庞上蓄着胡子,光脚穿着一双黑布鞋坐在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
这种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了强烈反差:貌不惊人,却有盖世神功。李小文被网友认为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但他自己不争辩也不赞同。有人将他与陶渊明等魏晋名士相提并论,“外表不羁但是有着仙风道骨”;一位大学同学盛赞他,“维护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色、随性”。
爱酒、谦虚
熟悉李小文的学生说,老师身上有侠气,不拘小节、潇洒随性、喜欢喝酒。他从来不反对学生的意见,会用打赌的方式让学生勇敢尝试,他曾在博客里提到“老师合格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
李小文喜欢喝酒,有媒体报道,61岁时的他每天能喝一斤二锅头。和他最喜欢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一样,他身上经常揣着酒壶。但近两年,因为肝硬化,他开始戒酒。李小文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以前把酒当粮食,后来喝酒伤了身体。他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做讲座,与学生的对话环节中,一名学生代表知道他爱喝酒,带了两杯二锅头来到现场与他对饮。
有媒体采访李小文称,他也许是世界上最谦虚的科学家。正是这位“最谦虚”的科学家,堪称中国遥感领域的“泰斗级”人物,而且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他创建了“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硕士论文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被国际遥感界专家誉为“20世纪八十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他和科研团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定量遥感研究的发展,为中国遥感在世界上赢得了领先地位。
谨慎、侠气
对遥感领域之外的话题,李小文常常表现出惜字如金的谨慎,他不擅长侃侃而谈,但在虚拟的学术江湖里,他是具有侠客气质的“黄老邪”。自2007年7月29日在科学网注册开博,7年多时间他在科学网累计发表了1878篇博文。他把博文分为生活点滴、历史杂谈、科网外传、海外来鸿、课件科普、怪哉虫儿几个类别,有专业知识讨论,学习心得分享,也有对时事热点事件的关注及评论。
2015年1月7日,李小文当选2014年第六届“感动师大”新闻人物。颁奖词写着:成就“20世纪八十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三杯两盏淡酒间与学生趣谈诗书武侠。还是那双布鞋――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

李小文院士_李小文 -因病逝世

2015年1月10日晚上,北京师范大学发布讣告,被网友称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师大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月10日13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新华社发表悼文表示:世间再无扫地僧。
北京师范大学发讣告称,遵照李小文先生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015年1月16日上午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2015年1月10日18时,在李小文常去的博客网站科学网,该网站编辑部发文向李小文老师表示深切悼念,并表示李小文的科学网博客将会永久保留,科学网也会尽快建立专题以专门悼念李小文老师。他的学生则在博客发文:恩师,一路走好。在天堂,您的身体再也不会阻止您喝酒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40103/65181.html

更多阅读

范冰冰男友:于小伟个人资料及于小伟照片

于小伟,男,1976年出生,日津市人,演员.从小成长在一个音乐世家的于小伟,带这日生的艺术气质,从帅气、慈爱、痴情的"方仲秋"到精明、重情、有责任心的成熟男人"刘浩东",再到重情重义、鲁莽、喜打抱不平的"杨三郎",于小伟游刃于各种角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视频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张瑞芳  《艾滋病小斗士》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

李亚明 歌手 李亚明 歌手 -个人履历,李亚明 歌手 -主要作品

李亚明,台湾歌手、音乐人,继1983年发行首张专辑《正面冲突》后,于15年间发行过10张个人专辑。李亚明为推动摇滚乐在台湾地区的传播作了不懈的努力,并被称为“新人教父”。李亚明_李亚明[歌手] -个人履历李亚明1983年07月26日,拍谱唱片

李咏娴 李咏娴-个人生活,李咏娴-主要作品

李咏娴,台湾女艺人。1977年6月4日出生于美国夏威夷,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丈夫为艺人艾力克斯。与蒋伟文为好友。父亲是香港人,母亲是美日混血。李咏娴康熙来了_李咏娴 -个人生活家庭李咏娴李咏娴的父亲是在英国出生的香

声明:《个人教学风格 李小文 李小文-个人经历,李小文-教学风格》为网友時光已泛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