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简介,经济体制改革-解释

经济体制改革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

经济体制_经济体制改革 -简介


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集中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些环节和方面又都集中在经济体制上,因此,我们改革经济体制,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大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当前中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僵化的、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充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先进各国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与方法的、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大力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达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富裕幸福的目的。


邓小平同志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采取了鼓励闯、放手干,先做游戏,后定规则的策略,经济建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从总体上讲,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自下而上的改革。经济作为社会物质基础部分,改革可以从基层开始,局部的变动是可控的,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中是不足以影响全局的。但政治体制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触一发而动全身,它的改革不能简单的套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模式。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必须牢牢的把握改革的方向,主要应该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在具体实施之前,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必须有一个总体的设想和方案,通过法律的形式把主要内容和基本程序固定下来。做到先定规矩,再整体有序推进。因此,邓小平说中国的改革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而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自下而上经济体制改革一个很好的例子。

经济体制_经济体制改革 -解释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造。在中国,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起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分配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在农村,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在宏观调控方面,对计划、财政、税收、金融、物价、劳动和社会保障等体制进行系列配套改革。同时实行对外开放等等。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经济体制_经济体制改革 -性质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进行,只应该促进而绝不能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强。”

经济体制_经济体制改革 -实施原因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过了几年的酝酿才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决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就着重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它的成功经验,农村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 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这几年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也已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和重要经验,使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多年未有的活跃局面。但是改革是初步的,进一步改革是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是中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工人集中的地方,起着主导作用。只有坚决、系统的进行改革,繁荣经济,才能适应新形式,使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快、更好的发展。

目前,全世界都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我们只有有效的改革经济体制,吸收新科技成就,推动科技进步,创造新的生产力,才能适应世界的挑战,更好的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

经济体制_经济体制改革 -目标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长高尚全

1.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涵义及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1)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2)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实现优胜劣汰;
(3)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2.掌握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调节手段及其有机结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和计划都是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两者能够而且必须相互结合。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计划则主要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并不排斥计划的调节作用。

3.熟悉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及其选择确定方式
社会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与此相适应,经济体制也
有两种基本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

4.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和基本框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由五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重要环节构建而成)
①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②建立和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④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经济体制_经济体制改革 -重要环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认真抓好四个互相联系的重要环节:

(1)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促使企业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自发地实现资源配置。

(2)加快市场的培育。没有市场就没有市场经济。

(3)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分配是经济利益实现的制度。没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就没有市场。

(4)混合经济中政府主要是调节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而不是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在中国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

经济体制_经济体制改革 -九个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

(一)关于农村改革。(1)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继续扩大。目前,安徽、河南等9个省份在全省(区、市)开展试点,其他22个省份选择20个市(地)、389个县(市)扩大试点范围。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政策全面落实,减轻大湖区农民负担综合改革工作正在推进。(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试点取得积极成效,重要农畜产品政策性保险开始试点。

(二)关于国有经济改革和非公经济发展。(1)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2007年,国资委完成了14家中央企业参与的8次重组,中央企业户数减至151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从2008年开始试行。(2)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改善。与《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相配套的政策文件,绝大部分已经出台。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推进。

(三)关于财税金融体制改革。(1)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国23个省份进行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8个省份正在逐步推开“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分批将预算外管理的收费基金及其他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2)税收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已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扩大到中部地区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八大行业。出口退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资源税制度继续完善。(3)金融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报价制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于2007年初推出。 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3‰扩大至5‰。中国投资公司成立,探索和拓展国家外汇储备管理使用的渠道和方式。

(四)关于市场体系建设。(1)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取得进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成效。随着建设银行、中国神华、中国石油等海外上市企业在境内上市,大盘蓝筹股在股市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继续吸引高成长性中小企业上市,创业板市场建设的总体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公司债市场建设取得突破,启动了上市公司公司债券发行试点。企业债券核准程序进一步简化,市场约束机制不断强化。(2)土地市场在规范中发展。有关部门发布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进一步完善了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土地督察制度全面落实。(3)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建设。自2001年以来,累计有13个省份出台了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户口性质划分、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

(五)关于促进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1)完善有关法律政策。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颁布,将于2008年4月1日开始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电价形成机制继续完善。(2)促进节能减排的统计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目标责任制全面建立。

(六)关于教育体制改革。(1)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惠及1.5亿学生。一些城市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2)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对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新招收的师范生实行了免费教育。

(七)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1)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完善,11个省份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取得新的成效。(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开,全国基本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全国农村。(4)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88个城市开始试点。

(八)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继续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逐步健全,绝大多数中心城市发布了工资指导价位。(2)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已基本到位,规范津贴补贴工作同时进行。

(九)关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1)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深圳经济特区积极稳妥地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上海浦东新区在创新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经济运行方式、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天津滨海新区在金融体制、涉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新经验;深圳经济特区在健全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保障和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2)重庆市、成都市、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启动。

经济体制_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明确四大指向

深化改革,是中央的部署和全社会的期待。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要围绕推动经济转型深化改革,围绕不断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围绕促进社会公正深化改革,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改革。

关键词一:转型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简介,经济体制改革-解释
居民用气、用水、用热将逐步实行阶梯价格
要抓住当前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有利时机,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对居民生活用电、用气、用水、用热,要区分基本和非基本需求,逐步建立兼顾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和资源要素节约利用的阶梯价格制度。
为减少价格改革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要逐步建立阶梯价格制度,使基本生活需求价格保持相对稳定,非基本生活需求价格更多反映市场供求。
如何围绕推动经济转型深化改革?要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核心,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价格、科技等改革,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体制保障。

关键词二:民生

就合理提高劳动报酬、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出台意见
围绕不断改善民生深化改革,今年将持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是落实国务院已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并就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加强国有企业收入分配调控、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重点问题,制定出台具体的配套意见。
要围绕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社会事业、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领域,加快改革,织就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补上短板,兜住底线。
今年国家将整合城乡基本医保管理职能,整体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做好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制定工作;以食品药品安全标准体系、监测体系、生产流通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市场准入制度、召回制度、诚信体系等为重点,建立覆盖各环节、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

关键词三:公正

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
今年将重点推动民间资本切实有效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在公平市场准入、扩大开放范围、深化配套改革、加强监督管理等各环节下功夫。同时要结合铁路政企分开,率先将支线铁路、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所有权、经营权向社会资本开放。
围绕促进社会公正深化改革。会议强调,要针对起点不公平的问题,深化减贫、教育、就业、创业、社保等方面的改革,在扩大横向流动的同时,增强纵向流动性,切实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要抓紧清理有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法规,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为各类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和制度环境,最大程度激发企业投资创业的积极性。

关键词四:活力

以投资项目审批等为突破口,抓紧清理、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当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政策刺激只能解燃眉之急,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是长远之策。
对于条件成熟,市场、企业和地方已经准备好的事项,要坚决放开,不要犹豫,不能拖延;对于一些需要放,但市场、企业和地方尚需一段准备时间的事项,要积极创造条件,时机一旦成熟坚决放开;对于一些难度较大、但从长远看需要放开的事项,可考虑先行开展试点,然后再全面取消或下放。在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同时,要做到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对继续保留的审批事项,要进一步简化手续、优化程序,把审批变成便捷高效的服务。

经济体制_经济体制改革 -参考资料

[1] 高中历史 http://www.pep.com.cn/gzls/jszx/kb/ls2bx/jsys/200703/t20070305_285518.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http://www.gov.cn/2008jhbg/content_924844.ht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50103/66710.html

更多阅读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向及路径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向及路径——新股发行改革系列博文(五)为了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功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解决新股发行体制存在的问题,需要更好地完善规则,需要市场参与各方全面配合,积极推进发行体制改革。一、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张欣2013-2-6 14:52:42  来源:《新学术论丛》2012年第6期摘 要:我国是拥有最全面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之一,但与20多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形成反差,人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近半数的老百姓却看不起病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机构重复

未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农村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卢中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核心提示:卢中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市场发育、竞争政策、收入分配、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目前主要研究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发展等。本期报告中,卢主任结合实际案例,非常凝练地梳

声明:《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简介,经济体制改革-解释》为网友患得患失的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