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宁南县 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

宁南县位于凉山州南部东侧,东临金沙江与云南省巧家县隔江相望。(北纬102°76′――东经27°07′之间)总面积1667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18万人。县幅员面积1666.6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2004年)万多人,其中,彝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人口3.7万多人。全县有6个镇、19个乡、124个行政村、819个村民小组。最高峰为西部的贝母山峰,海拔3919米;最低处在金沙江畔的依补河口,海拔585米,相对高差3334米。县人民政府驻披砂镇,邮编:615400。代码:513427。区号:0834。拼音:Ningnan Xian。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基本概况


宁南县

宁南自汉武帝时(约公元前111年前后)起属会理(古会无县)辖区,历代建置随之变动。1930年建县。现在的景星乡、大同乡、骑骡沟乡、六城镇等地原属云南省巧家县,1952年土地改革时划归宁南。1930年建县。现在的景星乡、大同乡、骑骡沟乡、六城镇等地原属云南省巧家县,1952年土地改革时划归宁南。
宁南县地处横断山区边缘,县境由北至东为大凉山余脉,西及西南为鲁南山东坡。县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为西部的贝母山峰,海拔3919米;最低处在金沙江畔的依补河口,海拔585米,相对高差3334米。宁南多地,地形可分为平坝、台地、低山、低中山和山原6个类型,其中:平坝占0.7%,台地占1.4%,低山占6%,低中山占67.5%,中山占23%,山原占0.9%。宁南县城所在地是县内最大的山间盆地,面积约10多平方公里。县内主要河流是金沙江与黑水河。县内各地气候随山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变化,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和显著的光热资源优势。在海拔1200米左右地区,年平均气温19.3℃,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3.1℃;年日照时数2257.7小时,无霜期平均为321天,年降水量96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983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6至10月。县内主要自然灾害是:地震、泥石流、干旱、冰雹、冻害、风灾。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中,宁南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地带领全县各族群众“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持续进行农业产业化建设,使全县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全县GDP(现价)达6.26亿元,比1980年翻了两番多(1999年在四川省各县GDP排序中列第129位);2000年,全县GDP人均3735元(1999年在四川省人均GDP排序中列第80位)。蔗糖、茧丝、烤烟的产业化建设初具规模,已成为宁南县级经济的三大支柱。


宁南县

金沙江和黑水河谷地是宁南农业较为集中的地段。全县现有耕地18.7万多亩,其中有田4.6万多亩,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重点县。县内现有水库15处,总容量3035万立方米;灌溉渠道引水能力超过5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2.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1万多亩。金沙江干热河谷植树造林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县森林面积恢复到57.97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3.7%,林草覆盖率83.7%,是国家长防工程建设重点县、国家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由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热资源丰富,宁南适宜多种气候带的多种动植物繁衍生长。主要农产品为粮食、甘蔗、蚕茧、烤烟、生猪。2000年,全县粮食产量达6.7万吨,全县农民人均产粮400多公斤;甘蔗产量达27.5万吨,占全省总产量15%以上,是国家“九五”糖料基地县、全国100个糖料产量最高县市之一;蚕茧产量达4569吨,全县蚕茧总产、人均蚕茧产量等五项指标名列全省首位,是四川省蚕桑生产基地县;烤烟产量达6148吨;生猪出肥12.6万头,是全国半农半牧区生产示范县;全县农民每年现金收入可达1.2亿元以上,2000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元。

宁南的现代工业建设始于20世纪60年代,现已成为四川省食品工业县。全县主要工业企业及生产能力:三个糖厂日处理甘蔗2500吨,可年产白砂糖3万吨以上,年产可食用酒精和医用酒精3000吨以上;三个丝厂缫丝能力为自动缫5600绪,可年产20/22优质白厂丝400吨;一个烟叶复烤厂可年产复烤烟叶6000吨;一个纤维板厂可年产纤维板2万立方米;两座水泥厂可年产水泥10万吨;电石厂可年产电石6000吨;电力公司年发电量可达1.5亿千瓦时;桐油公司可年产优质桐油500吨以上。200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3.6亿多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白砂糖总产29658吨、酒精总产3067吨、生丝总产317吨、复烤烟叶总产3451吨、纤维板总产2.65万立方米、水泥总产6.5万吨、发电量1.26亿千瓦小时、混配合饲料总产1.1万吨、桐油300吨,试生产电石4000吨、铝塑复合管60万米、炭黑200吨。

1999年,全县有小水电站58处,装机86台、2.9万千瓦;拥有高压线680公里、低压线1347公里、变压器23705千伏安;全县农村115个村通电,占总数的92.7%;全县农户用电率达85%,是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县内金沙江
宁南县畔的白鹤滩国家级特大型水电站正在勘测设计中。全县现有公路2158公里,其中:省级公路71公里,乡村公路2087公里。有大桥4座、中桥20座。乡镇全部通公路,已通公路村121个,占总数的97.6%。县城装有800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无线寻呼设备、数字移动电话设备,使用C3本地网通过光缆通话,具备可视电话通信能力和移动通信能力。21个乡镇通程控电话,大部份乡镇可使用移动电话和传呼机。已通电话村12个,占总数的9.6%。到2000年底,全县已安装程控电话6500多门,拥有移动电话3000多部。

1999年,全县6所中学在校中学生5002人,162所小学在校小学生18345人,1所幼儿园在园幼儿3000多人,全县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7.8%, 是四川省基本普及初级义务教育县、农村青壮年脱盲达标县。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宁南工作站现有大中专在校生242人。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全县有44个卫生机构,有卫生技术人员409人,是四川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县。全县科技工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2%,是四川省和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1999年,全县有卫生电视地面收转站37座,已实现村村通电视;县城建有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播出质量良好。建有电影院、文化馆、新华书店。
全县无吸毒、无种毒、无扒窃、无车匪路霸,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是凉山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行政区划


宁南县宁南县辖6个镇、19个乡:披砂镇、松新镇、竹寿镇、华弹镇、白鹤滩镇、葫芦口镇、景星乡、俱乐乡、新村乡、幸福乡、海子乡、六铁乡、新建乡、稻谷乡、新华乡、石梨乡、松林乡、杉树乡、梁子乡、大同乡、西瑶乡、红星乡、骑骡沟乡、倮洛乡、跑马乡。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历史沿革

1929年设宁南县。以地当宁远府之南而得名。


宁南县
2000年,宁南县辖6个镇、19个乡:披砂镇、松新镇、竹寿镇、华弹镇、六城镇、葫芦口镇、景星乡、俱乐乡、新村乡、幸福乡、海子乡、六铁乡、新建乡、稻谷乡、新华乡、石梨乡、松林乡、杉树乡、梁子乡、大同乡、西瑶乡、红星乡、骑骡沟乡、倮格乡、跑马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6996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披砂镇28421松新镇10134竹寿镇6222华弹镇13933六城镇6361葫芦口镇4682景星乡11288俱乐乡4435新村乡5176幸福乡6312海子乡3764六铁乡4833新建乡3284稻谷乡2700新华乡6692石梨乡7227松林乡5916杉树乡2585梁子乡3508大同乡5594西瑶乡4863红星乡3724骑骡沟乡6429倮格乡5027跑马乡6852

2003年5月2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15号)批复同意宁南县六城镇更名为白鹤滩镇。
2004年,宁南县辖6个镇(披砂、松新、竹寿、华弹、葫芦口、白鹤滩)、19个乡(景星、俱乐、新村、幸福、新华、松林、石梨、大同、西瑶、红星、倮洛、跑马、稻谷、六铁、海子、新建、杉树、骑骡沟、梁子)。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文物古迹

四川凉山宁南县 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

宁南县华弹镇为历史上一古老集镇。华弹渡口为一古渡口,扼川、滇之要塞。1863年4月,翼王石达开率太平军主力经米粮坝(今巧家县)由此渡口过金沙江再度入川北上。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在军团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的率领下由会东经华弹北上。

华弹集镇旧名洼乌街(洼乌系少数民族语译音,意为繁荣、热闹之地)。1914年名华福场,1945年又改名华弹。昔日古镇,街长不足一华里,竟有“六宫四庙”人称十大庙,即文庙、武庙、川主庙、张飞庙、云贵宫、南岳宫、天后宫、禹王宫、万寿宫、南华宫,此外还有六省庙、攻文庙等一些小庙。有着“佛教圣地”之美称。每座庙宇气势恢宏,建筑艺术精湛,大概是出于名工巧匠之手,且各庙两边或前面都种有黄桷树(榕树),在气候炎热干燥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出现这种庙庙相望,树树相连的建筑群,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观。从各大庙院古榕树树龄推断和南华宫的现存碑文记载,这些庙宇大概建于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而首建者为禹王宫。但不幸的是,六十年代泥塑、木雕荡然无存,八十年代庙宇基本拆光,而今是六宫余南华,四庙尽无踪,唯有一株株五六人才能围抱的其形如巨伞的黄桷树作为历史的见证。悲唉。望有识之士将此作为旅游景点,恢复历史旧貌,再铸当年辉煌。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民风民俗

宁南的布依族,原称仲族。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黔西南龙布依族起义失败后,部分布依族从贵州毕节迁入境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宁南布依族在与汉族人民的广泛交往中在生产、饮食、居住等与汉族差异不大,而传统节日、服饰、婚嫁、丧葬等具有本民族的特征。

传统节日:过年、三月三、六月六。过年时间与汉族相同,但在过年敬礼时,要在神牌前铺上厚厚的新鲜松针叶,年饭坐在松针叶上吃。菜肴是肉、豆腐、长菜(不切断的蔬菜)混合煮成。子夜,用鸡血煮粥敬神,敬毕后各分吃一碗。大年初一各家都要打糍粑敬神。正月十五以前村里人喜欢会集在一起对歌、跳舞。每逢三月三、六月六,父母都要将出嫁的女儿接回家中过节、祭家庙。

婚嫁:婚期前一天,男方家请一个能说会道的迎亲先生,带上礼品和接亲人到女方家迎亲。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大门时,女方家同村的姑娘们早已设下三道关卡―放置板凳等拦住路,迎亲先生上前和他们对歌或说“四言八句”,迎亲先生输了,罚酒一杯后再来,赢了就放行,如此闯过三关进到屋里,交点礼品。结婚当天,女方家的送亲队伍到达男方家前,男方家也设下三关,但摆的是烟、酒、茶。双方在每道关前对歌、饮酒后即放行。但新娘要先到邻居家暂息后,才被请进男方家堂屋拜堂。婚后3天、7天或1个月,新娘回门。所带礼品中必须有12个糍粑,分别献给双亲和媒人。婚后三年内,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娘家撼年,12个糍粑亦为礼品中不可缺少之物。

丧葬:人死后入棺,棺底铺稻草灰,1岁1碗;灰上垫钱纸,也是1岁1张;棺内放置用丝毛草做的草人;画人像,写上死者的称谓名字,经先生升光粘像,装入新制的小木匣,放入死者棺内身侧。盖棺后棺上放一碗糯米饭。丧事中,指定1人(一般为死者女婿),扫灵者不仅要负责管理灵堂,而且要负责整个丧事的组织指挥。出葬前夕要“祭灵”,祭灵用的糍粑由扫灵者提供。但因有抢糍粑吃的习俗,往往糍粑刚打好就被抢光,因此有的要打好几次,才有祭灵糍粑。出殡之日,“扫灵者”提前背上糍粑到墓地,等候帮忙的人到达时进行犒劳。葬后3天为复丧日,全村各家都备1簸箕糯米饭到墓前祭奠。

服饰:妇女喜欢青、蓝、黑三色布条绣上花边,缝于背部、袖口、下襟、裤脚处。未婚女青年留长发,并编成两条长辫,扎辫盘头,头包青布帕子,配戴耳环、手镯;婚后将长辫绾成发髻,绾纂于头顶,配戴簪子,身穿开襟衫,下着青褶裙,脚穿绣花新布鞋。男青年上穿开襟短衫,下着长裤,头缠帕子,脚穿皮包边布鞋。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自然风光

宁南是一座美丽的山城,素有“南国风光小天府”、“金沙江畔绿色明珠”的美誉。境内最大的自然风光是放眼一片绿,田园兼桑园,形成了高二半山以下的沟沟坎坎栽成线、田边地角围一圈、荒山斜坡连成片、保水保土自当先、经济发展大支柱的桑园风光。其它自然风光也不少,最著名的稻谷牧场风光,占地46000亩,其中森林8000亩,草地46000亩,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人们避暑、观景、跑马的好去处,人居此处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烈士陵园风光,位于县城东,依山而建,占地面积为65亩,经过近40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公园、陵园一体化。园内绿水青山环绕亭台楼阁,奇花异草争奇斗艳,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登上园顶,整座县城尽收眼底。华弹防风林风光,为带状木麻黄纯林,长10公里,宽10至20行,与滔滔的金沙江形成银色与碧绿的双色带,好似一条漂亮的裙边。当人一进入防风林,双脚即被干净松软的河沙淹没,使人有一种想就地而坐或卧,尽情享受江边独特风景的想法。


老观音寺

老观音寺,位于距宁南县城七公里处的翠峰山庄,省道西巧线旁。因寺内存放着的一块天然形成,酷似观音像的“灵石”而得名。老观音寺并不老,它始建于1993年,但却在宁南、普格乃至云南省巧家县等周边县份享有盛誉。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经济建设

2006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88亿元(现价,下同),增长12.3%,比2002年增长71%;财政总收入11967万元,增长17.5%,比2002年增长31.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960万元,增长17.7%,比2002年增长14.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增长23%,比2002年增长1.2倍;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基础设施

电厂和装机能力,输变电能力


宁南县
全县小水电可开发量为7.3万千瓦,现有小水电站58处,装机86台、2.9万千瓦;拥有高压线680公里、低压线1347公里、变压器23705千伏安;全县农村115个村通电,占总数的92.7%;全县农户用电率达85%,是全国初级电气化县。

公路和城市建设情况
全县现有公路2158公里,其中:省级公路71公里,乡村公路2087公里。有大桥4座、中桥20座。25个乡镇全部通公路,已通公路村121个,占总数的97.6%。现有小集镇6个,县城所在地――披砂镇为全县最大的小集镇,现有6条主要街道,水、电、气供应正常,居住的人口已达2万人以上。其他5个集镇的人口较少,基础设施仍较落后。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现已查明的矿藏为铅、锌、铜、硫、铁、煤、磷及石棉、重晶石、大理石等20余种,其中,铁矿储藏量1.3亿吨,铅矿储藏量40多万金属吨,铜矿储藏量5万金属吨以上,石灰石遍布全县25个乡镇。另外,主要有1个黄竹林至大垭口的大型磷矿床和3个地热水资源。


宁南县

森林资源
现有林业用地9.6万多公顷,其中,有林地3.9万多公顷,疏林地894公顷,灌木林地2.5万多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2万多公顷,苗圃地2公顷,无林地1894公顷。森林覆盖率23.7%,森林蓄积量达199万多m3;林分蓄积量196.9万多m3,其中,用材林蓄积1.1万多m3,防护林蓄积84万多m3,疏林地蓄积1.45万m3,散生木蓄积0.9万多m3,四旁植树蓄积0.2万m3。全县现有2种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树种,8种保护植物,现有野生动物110种以上。

水利资源
金沙江流经我县5个乡镇,流长46.6公里,县内的“白鹤滩”具备建设特大型水电站(装机1200万千瓦)的基本条件。现有各类水利工程1423处,其中,中型水库2座,蓄水量2498万m3;小型水库13座,蓄水量380万m3;其他小型、微型水利设施2.03万处,蓄水量242万m3;提灌站14座,装机748千瓦;已建成引水渠道961条、1751公里;其他水利工程38处。全县的水利设施年蓄、引、提水量达9500m3以上。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工业概况

三个糖厂日处理甘蔗2500吨,可年产白砂糖3万吨以上,年产可食用酒精和医用酒精3000吨以上;三个丝厂缫丝能力为自动缫5600绪,可年产20/22优质白厂丝400吨;一个烟叶复烤厂可年产复烤烟叶6000吨;一个纤维板厂可年产纤维板2.5万立方米;两座水泥厂可年产水泥10万吨;电石厂可年产电石6000吨;电力公司年发电量可达1.5亿千瓦时;桐油公司可年产优质桐油500吨以上。200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6亿多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白砂


宁南县糖总产29658吨、酒精总产3076吨、生丝总产317吨、复烤烟叶总产3451吨、纤维板总产2.65万立方米、水泥总产6.5万吨、发电量1.26亿千瓦小时,混配合饲料总产1.1万吨,试生产电石4000吨、铝塑复合管60万米、炭黑200吨。

知名品牌简介

⑴金沙江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金沙牌白砂糖为部优产品、四川省名牌工产品。
⑵银鸿丝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梅花牌20/22白厂丝为优质出口生丝,远销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⑶宁南蚕茧为优质出口茧,远销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⑷宁南烤烟为优质烟叶,主要供应上海烟草集团等企业。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科技发展

研究、开发机构概况及成果介绍:


宁南县
宁南县研究、开发机构较少。由县科技局管理科技研究、科技普及和技术开发等工作。多年来,已取得众多科技成果,其中的主要成果有:
⑴“七五”期间,我县与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等科研院所合作,进行了国家级攻关研究课题――“宁南县可再生能源项目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⑵1992年以来,我县与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国际山地中心合作开发了“等高固氮植物篱”技术,对于继续耕种坡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具有显著效果,获得凉山州科技进步奖,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民族风情

宁南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8%。其次有彝族3万多人,其他民族有布依族、回族、藏族、满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


宁南县
据考古表明,彝族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在宁南栖息,是宁南的“土著”民族。而布依族则是清嘉庆元年(1796年) 由贵州省毕节地区迁入.因此,以彝族为主的地方民族风情是宁南的一大特色。凡是凉山彝族治自州的彝族所拥有的民族风俗习惯,宁南的彝族都有。比如火把节、彝族年等传统节日,是宁南彝族最盛大、最隆重的两个佳节。尤其是每年6月24 日的火把节最富有特色,在三天的节日里,各家杀鸡宰羊,打扫卫生。 随后,男女老少身着以红、黑、黄三色为主调、杂以其他颜色的节日盛装,聚集到寨里一宽阔场所,举行斗牛、赛马、摔跤、斗羊、跳舞、选美、唱“朵洛好”等活动。饭后,各家各户手持火把,从家中边唱边舞转游至田间地头、庄稼地中,且边舞边唱,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驱灾避邪。界时,一簇簇的火把和篝火堆映红了夜空,恰似“满天星斗落人间”。

彝族婚礼独具特色。婚娶之日,迎亲的小伙子们需接受女方姑娘们泼凉水、抹锅灰的“礼遇”,迎娶途中和到达男方家后,有“背新娘”、“给礼钱”等传统礼节。夜幕降临,主客双方进行抢油炒饭、吟唱“堂嚷”(别闹歌)和“阿莫尼惹”(哭嫁歌)、说“克智尔比”(格言谚语)等娱乐活动,通宵达旦。
宁南的布依族同胞在过年、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日期间和服饰、婚嫁、丧葬等方面具有本民族特征。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历史资料

⑴1997年5月,凉山重点建设项目、中型水库――竹寿水库及配套灌溉工程基本建成通水;9月,县城原有的2000门模拟电话交换机技改为5000门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11月,建成县境内第一段二级过境公路――石牌坊路;12月,建成新的建制镇――葫芦口镇;1997年完成GDP34690万元,提前3年实现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⑵1998年,建成川滇公路大桥――金沙江大桥、装机3000千瓦的二槽水电站和年产6000吨电石厂、县城环城公


宁南县路、县城轻烃燃气管网工程、宁南广播电视发射中心、国际互联网宁南信息中心,开通C3本地电话网和G网移动电话、可视电话;建成绿荫塘水电站和配套输变电工程,完成全县电网统一调度、统一供电的协调组织工作,宁南成为全国初级电气化县。

⑶1999年,川滇公路干线之一――西巧路宁南县城至葫芦口段第一期扩建改造工程完工;“九五”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提前一年建成,通过验收;中国联通公司进入宁南开展电信服务工作;银鸿丝业公司完成第一期自动缫丝技改工程。

⑷2000年,宁南蚕茧总产突破4500吨,产量、质量等五项主要指标继续列四川省第一名;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了全县农村主要电网;县医院综合大楼基本建成;县城中心街扩建工程竣工。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名优特产

宁南独特的气候、水质和地理条件,形成了闻名省内外的五大特色产品:荞饼、晒醋、豆腐干、米花糖、奇石。
荞饼: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甜、咸、麻、怪等味,色泽油黄,清香爽口。
豆腐干:利用本地黄豆和优质水源,以传统工艺精心烤制而成,色金黄、味清香、内柔嫩,是佐餐和馈赠之佳品。曾多次有外地人来宁南学习技术,但该产品与当地水源、气候等有直接关系,至今外地还没有仿制成功的先例。
晒醋:采用本地麦麸加各类佐料晒制而成,由于宁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含有大量矿物质的优质水源,晒制而成的麸醋,酸味适宜,清爽可口,堪与镇江“保宁醋”媲美。
米花糖:用料考究,采选本地优质的大米、媲麻等原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酥脆可口,味美香甜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奇石:宁南地处金沙江中段,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的金沙江奇石十分独特。近年来,随着全国玩石、赏石的队伍不断扩大,宁南的金沙江奇石已走向市场,成为赏石家的收藏品种,越来越多的玩石、赏石爱好者对金沙江奇石追捧有加,因此金沙江奇石的品牌不断攀升,价格持续上扬。2005年1月29日,宁南县奇石协会在宁南县白鹤滩大道举行了奇石协会挂牌、奇石馆开馆仪式。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GDP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中,宁南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地带领全县各族群众“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持续进行农业产业化建设,使全县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全县GDP(现价)达6.26亿元,比1980年翻了两番多(1999年在四川省各县GDP排序中列第129位);2000年,全县GDP人均3735元(1999年在四川省人均GDP排序中列第80位)。蔗糖、茧丝、烤烟的产业化建设初具规模,已成为宁南县级经济的三大支柱。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农业发展



金沙江和黑水河谷地是宁南农业较为集中的地段。全县现有耕地18.7万多亩,其中有田4.6万多亩,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重点县。县内现有水库15处,总容量3035万立方米;灌溉渠道引水能力超过5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2.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1万多亩。金沙江干热河谷植树造林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县森林面积恢复到57.97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3.7%,林草覆盖率83.7%,是国家长防工程建设重点县、国家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由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热资源丰富,宁南适宜多种气候带的多种动植物繁衍生长。主要农产品为粮食、甘蔗、蚕茧、烤烟、生猪。2000年,全县粮食产量达6.7万吨,全县农民人均产粮400多公斤;甘蔗产量达27.5万吨,占全省总产量15%以上,是国家“九五”糖料基地县、全国100个糖料产量最高县市之一;蚕茧产量达4569吨,全县蚕茧总产、人均蚕茧产量等五项指标名列全省首位,是四川省蚕桑生产基地县;烤烟产量达6148吨;生猪出栏12.6万头,是全国半农半牧区生产示范县;全县农民每年现金收入可达1.2亿元以上,2000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元。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企业概况



三个糖厂日处理甘蔗2500吨,可年产白砂糖3万吨以上,年产可食用酒精和医用酒精3000吨以上;三个丝厂缫丝能力为自动缫5600绪,可年产20/22优质白厂丝400吨;一个烟叶复烤厂可年产复烤烟叶6000吨;一个纤维板厂可年产纤维板2.5万立方米;两座水泥厂可年产水泥10万吨;电石厂可年产电石6000吨;电力公司年发电量可达1.5亿千瓦时;桐油公司可年产优质桐油500吨以上。200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6亿多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白砂糖总产29658吨、酒精总产3076吨、生丝总产317吨、复烤烟叶总产3451吨、纤维板总产2.65万立方米、水泥总产6.5万吨、发电量1.26亿千瓦小时,混配合饲料总产1.1万吨,试生产电石4000吨、铝塑复合管60万米、炭黑200吨。

知名品牌简介

⑴金沙江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金沙牌白砂糖为部优产品、四川省名牌工产品。

⑵银鸿丝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梅花牌20/22白厂丝为优质出口生丝,远销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⑶宁南蚕茧为优质出口茧,远销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⑷宁南烤烟为优质烟叶,主要供应上海烟草集团等企业。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对外交流



⑴1997年7月,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宁南召开,来自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山地中心等国际组织的10多名专家和官员参加了会议。

⑵1999年11月,美国高山研究所亚洲部部长、国际山地中心主任康柏尔博士一行2人到宁南考察。

宁南县_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以全面贯彻国务院36号、38号文件为主线,以“三法”实施为契机,大力实施惠民行动和民生工程,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008年,全县享受基本养老保险5275人,征缴资金2174万元,发放基本养老金1568万元;参加失业保险4000人,征缴资金100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数9112人,征缴资金1409万元,累计报帐支出1023万元;工伤保险参保2705人,征收基金52万元,生育保险参保1825人,征缴基金36万元。实施城乡医疗求助2439人,农村“五保”供养916人。新增城镇就业6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为240名大龄特困人员、“4050”灵活就业困难对象发放“三贴”48万元;完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23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3万人次。

【扶贫解困】全年实施新村扶贫229户,“三房改造”100户,完成20户农户避险搬迁安置,新建农村沼气池2400口,解决3327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解决了500人绝对困难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500名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全县享受城镇低保的人员达2475人,享受农村低保的人员达8141人;兑现400户城市住房困难户廉租住房保障补助。

【社会稳定】“五五”普法全面开展,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县创建成果不断巩固,公安“三基”建设完成,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办理工作稳步推进,严厉打击盗窃等各类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开展“大接访”活动,实现全国“两会”和北京奥运会期间“零上访”目标。妥善处置“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全县累计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302万元,捐赠白砂糖50吨;向会理地震灾区捐款38万余元,有180余名应急民兵到会理地震灾区参加了为期17天的抗震救灾工作。宁南创建“四川省科普示范县”通过验收,荣获全省“攀西地区科技富民推进行动先进县”称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50103/6694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地理知识和境内风水龙脉 风水地理知识大全

论中国境内风水龙脉.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至少24个王朝,如果按照每一个王朝就有一条龙脉来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至少就有24条龙脉。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禹的龙脉在今天四川汶川县的九龙山;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

四川梓橦县 七曲山大庙 梓潼七曲山大庙门票

四川梓橦县七曲山大庙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梓橦县城10公里的七曲山上,处于翠柏掩映的古柏林中,国道108线川陕公路横贯南北,直穿庙区。是全国文昌帝君发祥地,被称之为帝乡。七曲山大庙始建于公元前四世纪蜀王开明十二世,初名亚子祠,寓意导善

探访国家级贫困县--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

贫困县的贫困户“12亩旱地,去年洋芋收了4000斤,玉米1000斤,荞子1000斤。”5月11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保石乡洛度村保主组村民,49岁的海来叶加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2010年海来叶加一家的全部收入。按去年洋芋每斤1

声明:《四川凉山宁南县 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宁南县[中国四川凉山彝族》为网友提拉米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