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集注 《老子集注》 《老子集注》-简介,《老子集注》-概述

唐末五代,蜀地尚存较浓的重玄之风,但重玄派整体上已趋衰微。南宋时邵若愚、董思靖等解老,都明重玄之义,宋代道教一些《老子集注》中大量引重玄学说,此其遗风。


《老子集注》

老子集注_《老子集注》 -简介

唐末五代,蜀地尚存较浓的重玄之风,但重玄派整体上已趋衰微。南宋时邵若愚、董思靖等解老,都明重玄之义,宋代道教一些《老子集注》中大量引重玄学说,此其遗风。

老子集注_《老子集注》 -概述

普遍认为《老子》是一部晦涩的书。理解这部困难的书的最好就是“逐字逐句”地去读它。也就是说,从基础的基础作起。人们指责,这种或许是愚蠢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简直就是在开玩笑。因为年代久远,令你百思不得其解的某个字、某个词或某句话可能根本就是后来的讹传而已!

但即使这样,也不能放弃这种方法。因为这是根据原著本身理解原著的必经之路。即使后来被证明这里言之凿凿的某个观点其实本来不是《老子》的原文,那也只好如此――人们不能因噎废食!虽然我认为,理解老子的精神远比就某个字的含义的理解更加重要;但前者只有建立在后者的基础上才是可靠的!

《老子》在理解上存在如下特别的困难:

断句

老子集注 《老子集注》 《老子集注》-简介,《老子集注》-概述

已经“死”的字或词,如“象帝”。当然,也许这不是什么词,但无论如何,这的确使准确的理解更加困难了。

歧义

即在这篇近乎是“解释”性质的文章中,作者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可能会和一些似乎已经普遍承认的观念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有理由坚持自己的看法,但并不一定就否定了其他不同的观点,总之,如果结合《老子》的全文来看,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见解是正常的;而相反的情况则不正常了。

不同的版本的字、句不同。我在这里参照了几个版本,选择了其中比较广泛流传的作为“正文”。如果读者对于某些字、句有不同的意见,完全可以一起讨论。至于什么是最终的结论,与理解《老子》一书精神相比倒是次要的事情。

尽管存在这些困难,但认为《老子》是绝对不可能被理解的观点也是过于偏激了。恰恰相反,《〈老子〉集注》这部书就致力于这样的努力,即通过概念的分析,比较满意地理解《老子》并不是如想象的那么难于达到。当然,这同样需要读者本身的思考才能作到。

《〈老子〉集注》对于理解《老子》,进而理解中国古典哲学能够有所裨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50103/69095.html

更多阅读

简体 学习班第161集: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

2015年8月15日讲于香港学生:《大经科注》学习班心得汇报。师父上人尊鉴:下愚弟子今日汇报之题目为「圣学基础字义浅释」之二。  孝  《说文》:「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者,立身之基,百善之先。天地之常经,人伦

《沙弥律仪要略集注》_xxw 沙弥律仪要略

《沙弥律仪要略》乃明末四大法师之一的莲池大师,为了提倡出家基本戒律与行仪,而依于沙弥学行有关的律典,及当时通行的佛教礼仪,所编纂而成的一部出家律仪入门书(分戒律门十章及威仪门二十四章)。是佛门中初出家的沙弥,或行将出家的净人,所必

简体 学习班第156集: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

2015年7月18日讲于香港老法师:好,今天我们「祭祖专刊」有三篇文稿,是聂振弢教授、胡小林居士,还有一篇是徐醒民老师的,内容是雪庐老人诗弘孝道,很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乙未中元祭祖文注。聂振弢教授。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乙未中元

《王孟英医案绎注》 王孟英医案txt

《王孟英医案绎注》-卷三、卷四王孟英, 医案<目录><篇名>卷三属性:高若舟偶患腹胀。医投温运。渐至有形如痞。时欲冲逆吐酸。误信虚寒。温补之药备尝。饮食日减。其痞日增。肌肉渐消。卧榻半载。孟英春诊。脉沉弦而软滑。大解不畅。

声明:《老子集注 《老子集注》 《老子集注》-简介,《老子集注》-概述》为网友如果時間不記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