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徐风[作家] 徐风[作家]-人物简介,徐风[作家]-人生经历

徐风,江苏省宜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宜兴市文联副主席,民进成员。徐风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血路》、《欲望》、《秋风凉了》,散文集《守住心灵》,电视文学集《苦苦寻觅》,电视剧剧本《这把壶》(上、下集,已录制播出)等。正在创作长篇小说《多梦春秋》约20万字。

徐风_徐风[作家] -人物简介


徐风(左)

徐风,江苏省宜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宜兴市文联副主席,民进成员。大专毕业。1976年参加工作,历任耐火厂工人,宜兴市文化馆创作组长,《宜兴文化报》编辑部主任,宜兴市文联副主席,宜兴电视台副台长。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徐风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血路》、《欲望》、《秋风凉了》,散文集《守住心灵》,电视文学集《苦苦寻觅》,电视剧剧本《这把壶》(上、下集,已录制播出)等。正在创作长篇小说《多梦春秋》约20万字。反映当代青年探索人生的曲折故事。其笔下的人物大都来自乡村阡陌,朴素得近乎寒伧,但又弥漫着尘世的温情。他近年致力于“城与乡”系列的中、长篇小说创作,并较多地表现出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关注。他涉猎的题材,大多发生在江南的“城乡结合部”,一个个卑微、矛盾而善良的人物渐次登场,演绎着世俗的故事。

徐风少年辍学,早年当过工人,办过小报。来自底层兼刻苦自学是徐风成为作家的惟一途径。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一部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他也由此从文化部门调入宜兴电视台。从此,他“日出而记者,日落而作家”。熟悉徐风的人都知道,这些年他一直是手握两支笔,一支是钢笔,一支是摄像机,在文坛和电视圈不断推出力作而引人注目。

徐风_徐风[作家] -人生经历


徐风

三十多年前,14岁的徐风辍学在家,整日与锅碗飘盆打交道,围绕身边的则是一群面露菜色、终年为生计而奔忙的乡邻。文学既不能成为举手可得的饭碗,满足他正在发育的身体所需,也不是田舍郎的天子堂,能在十年寒窗之后兑现给他一个光明的未来。文学对于这少年而言,就像天边的彩虹,绚烂,惊艳,却也无用得近乎奢侈。

很快,徐风瘦弱的肩膀也掂量出生计的份量。那是一种能将愁苦转变成麻木、能将精神驱逐出肉体的份量。太过寡淡的吃食与严重的体力透支令疲惫如影随行,而每日早出晚归时的爬吊拖拉机成了一种莫大的快乐。当一个个血泡化作肉茧记录下成长的历程,文学却不知躲在哪个角落里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终于跨进了当地最大的镇办工厂,成了人人羡慕的产业工人。徐风此时已长成青年,然而等待着他的,依然是无休止的辛苦劳作,以及日复一日场景固定、内容乏味的生活。此时的中国大地,文学已炙手可热,但它像一阵风,吹过青年栖身的山镇,撩拨起他满腔的希冀,却不肯稍作停留,而是将他抛弃在原野上,一任徐风无望地挣扎。

苦苦挣扎了十年,终于感动了高贵的缪斯,给了徐风一叶小舟,将他载到了当地的文化中心――县文化馆,当上了一名创作员,并逐渐有了一些变成铅字的文字,在不断垒积着他的自信。然而,离真正的文坛依然遥远,个人前途的谋划却迫在眉睫。许多像他一样乘上文学之舟的年轻人,一旦告别底层、逃离苦海,便很快弃舟登岸,去攀援社会这座大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角色。只有他,仍然固执地一次次解缆远行,在茫茫大海中颠簸、漂移,向着心中的彼岸挺进。

于是,常常又觉得,徐风对于文学的执着同样令人费解。在官本位仍牢牢占据主流价值观地位的宜兴,从政几乎是所有有一点野心的青年之人生目标。那些两脚污泥、一身臭汗,从放牛娃干起的农村青年自不必说,就是心高气傲的天之骄子们,在踏进社会两三年、书生意气被消磨得差不多之时,也争先恐后地挤进这羊肠小道,急切地要从职位的升迁中找回丢失的尊严。

和他们相比,徐风既不缺少做事的才干,也不缺少为官的智慧。事实上,底层奋斗的经历决定了他从来就不是迂腐、教条的书生,缺乏必要的世故与变通。相反,他善谋势,知进退,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就连那些做官的朋友也由衷地钦佩他为人处事的干练与周全。然而,他始终没有让这些难得的个人禀赋变成投向仕途的资本,以换取丰厚的利益回报。

徐风_徐风[作家] -文学情结


徐风作品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大潮席卷而来,又有一大批文学青年弃文经商,开始构筑另一个成功的梦想。中国的商场是另一个官场,商人与官员乃一父同胞,二者的区别恐怕就在于嫡庶之分吧。既然同宗同源,也就熟门熟路,对徐风而言,构不成什么挑战。

37岁那年,徐风走进了当地电视台,成了一名编导。有人为他庆幸:终于幡然醒悟了,文学终究不可靠,何况已走向了边缘;也有冷嘲热讽:终于缴械投降了,脱去高尚的外衣,也不过俗人一个……但徐风不在意这些,他在意的是电视强大的渗透力,有它做翅膀,文学便能高高地飞翔。事实证明,有了文学的加盟,电视的威力令人震惊。从进入电视台的第二年开始,徐风编导的电视专题片开始不断在央视露脸,频频得奖:《山神爷》、《老龙窑》、《最后的鱼鹰部落》、《农民潘根大》……一部比一部更精彩;江苏省政府优秀电视一等奖、入围上海国际电视节(1998年)、中国电视政府奖特别奖、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入选加拿大国际电视节(1999年)……一个比一个有份量。这些荣誉的纷至沓来既是意料之中,确又猝不及防。

2004年,徐风调到了宜兴市文联。命运似乎有意要显示一下它翻云覆雨的威力,变戏法般地将他“扔”回到十多年前的那个起点。一下子从忙碌而喧嚣的电视台来到这清闲幽静的所在,徐风深深忧虑的不是耐不住这份寂寞,而是习惯了拨弄摄像机的手还能来能拿得住文学创作的笔。把所有现实的纠隔都暂且放一放,当务之急是要重新找回与文学的亲近感。虽然用镜头写作的十年文学始终默默地在背后给予着他力量,但现在要让它重新登台亮相,它会不会像一个昔日名噪一时的红伶,一旦开口便露出了昨日黄花的尴尬。

答案很快在徐风写作《尧臣壶传》时有了。他发现,自己对于非虚构性文字的把握能力超乎想像。这部传记有着真实的内核,审美的形象,其间流淌着的智慧的清泉与情感的激流,都是令他自己耳目一新的。直到这一刻他才恍然:电视镜头给了他另一双眼睛,透过这双眼睛看世界,既有冷峻的直面现实,也有诗意的阐释升华。这样的独特语境到创作《花非花紫砂艺人蒋蓉传》时趋向了成熟,为人们重新认识文学理论意义上的传记文学提供了现实的文本。就这样一路走来,渐渐的,在当今文坛上,越来越多的人听到了一个来自江南宜兴的声音。虽然这声音还不够响亮,却是特别的,因为在它的背后,是古老陶都发出的浑厚而有力的千年吟诵。

走进徐风的文学世界,仿佛一脚踏进了平头百姓的日常生活。这里没有骚首弄姿的顾影自怜,没有晦涩坚深的故弄玄虚。有的,是深山密林里的清涧鸣唱,农家田舍里的雄鸡报晓,是叮当作响的锅碗瓢盆,抑扬顿挫的沿街叫卖……无论你是否熟悉这样的场景,它们都无一例外地让你感觉身临其境,看得到其间散发出的阵阵热气。无疑,这样的感受来自徐风说故事的本领。这一本领似乎与生俱来,被他运用得娴熟自如。于是,跟随他的叙述,我们就像跟随一位农民走进了他自家的果园,只见他随手一摘就是一串鲜翠欲滴的葡萄,随脚一踢,就是一只囊红汁甜的西瓜。

这样新鲜的故事在他的小说里有,散文里也有,甚至充斥于他的日常话语中。传神的故事如果再以一种不露声色的幽默语调娓娓道来,足以让最不苟言笑者招架不住。于是,看过他作品的,觉得他是一个会说故事的作家,不知道他是作家的,觉得他是一个令人捧腹的幽默家。这样的睿智既保留了一点农民的狡黠,也融合了一点市民的精明,但更多的,是文化人的一种举重若轻,它会让你在忍俊不禁之后,陷入深深的思索和久久的感动中。因为他所有的文字都在表达着同一种情怀,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在徐风近年来的文字中,能够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紫玉金砂的肌理、韵律和气息。其实,按照质量守恒定律,紫砂这一全世界仅宜兴独有的物质,肯定会通过特定空间里物质间的转换而影响到宜兴人的体魄、气质乃至喜好。如果说这样的影响总是让人感觉有些玄,那么紫砂在文化意义上的影响则毫无疑问是与生俱来且丝丝入微的,就像是用紫砂壶泡的阳羡茶,喝一口,顷刻间清香便流遍全身。

这样的钟情在徐风不只是直接描写紫砂的文字多了起来,也不只是对于紫砂的解读有了仰视、俯视与平视的多角度切换,更体现为一种全新的紫砂文化立场:质朴,日常,有着实用器皿与人的亲近感;同时又是高贵、自重的,有着绝不媚俗的傲骨;淡定,安详;宠辱不惊;宽容,悲悯,更重人间真情。这种立场下的文字,有柴米油盐但洗去了炝人的烟火气,有恩怨情仇却终是以德报怨,平实而不失精致,活泼而意蕴丰厚。通过它们,真的可以触摸到古老的紫砂文明在新世纪的脉动。

徐风_徐风[作家] -作品荣誉

徐风先后在《北京文学》、《雨花》、《青春》、《海燕》、《北方文学》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数十部(篇)。短篇小说《绝技》曾被《小说月报》转载;中篇小说《欲望》由江苏电视台改编摄制成电视剧在中央台播出。《名角》获江苏省第3届报刊文学奖。小说结集作品有《血路》(百花文艺出版社)、《欲望》(江苏文艺出版社)、《秋风凉了》(中国文联出版社)、长篇小说《公民喉舌》(作家出版社)。此外,徐风还在《中华散文》、《文学报》、《雨花》、《扬子晚报》、《新民晚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散文、随笔,结集为《守住心灵》,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10日,长篇报告文学《花非花》荣获江苏省第三届紫金山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徐风在坚持业余文学创作的同时,8年间编导、拍摄了30余部人文类电视记录(专题)片。其中《农民潘根大》获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1998年中国电视政府特别奖、第六届中国电视神农奖金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山神爷》、《老龙窑》、《最后的鱼鹰部落》等获江苏省电视政府奖一等奖。30余部电视片在中央台播出。《农民潘根大》还赴加拿大国际电视节展播,《最后的鱼鹰部落》入围第6届上海国际电视节。2001年,他的电视文学作品结集为《苦苦寻觅》,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徐风曾获中国电视学术一等奖、江苏省优秀电视编导奖、江苏省报刊文学优秀作品奖,并7次获“太湖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徐风[作家] 徐风[作家]-人物简介,徐风[作家]-人生经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60103/71492.html

更多阅读

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柳残阳 柳残阳-简介,柳残阳-人生经历

柳残阳,本名高见几,山东青岛人。1961年出版处女作《玉面修罗》时,虽已崭露头角,但技巧未臻圆熟。继作《天佛掌》,文笔虽较新颖,然犹未能摆脱“家难奇遇复仇”的传统窠臼。直到1966年左右,《枭霸》、《枭中雄》兄弟作接连出版,叙述绿林枭雄燕

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赵一荻 赵一荻-人物简介,赵一荻-人生经历

赵一荻(1912-2000),女,又名绮霞,张学良的第二任妻子,陪伴张学良72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女性。她与张学良将军传奇般的爱情故事脍炙人口,牵动着无数人的心魄。赵四逝世的消息在美国华人中再次激起了感情的涟漪,人们情不自禁

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张弼士 张弼士-简介,张弼士-人生经历

张弼士是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的先驱,也是中国葡萄酒工业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传奇人物。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将贮酒容器缸瓮改用西方常用的橡木桶;引进欧洲优良酿酒葡葡品种,开辟纯种葡萄园;采用欧洲

声明:《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徐风[作家] 徐风[作家]-人物简介,徐风[作家]-人生经历》为网友花自飘零水自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