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地理沿革表 南皮 南皮-地理位置,南皮-历史沿革

南皮之名起于春秋,现位于河北省东南部,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南皮县辖六镇三乡,总面积794平方公里,待开发土地22万亩,人口35.7万。南皮县距首都北京234公里,天津148公里,天津新港185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9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南皮_南皮 -地理位置


南皮县南皮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南皮县辖六镇三乡,总面积794平方公里,待开发土地22万亩,人口35.7万。
南皮县农业以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而著称,先后被国家列为粮、棉基地县。林果生产跨入省市先进行列,鸭梨、苹果、金丝小枣等干鲜果品蜚声中外,年产超亿斤。畜牧产品种类齐全,已形成规模优势,大牲畜年存栏20.5万头,羊存栏14.7万只,猪存栏12.7万头,家禽520万只,肉类、禽蛋产量逐年递增。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总产量10万吨。农业开发和建设正在大规模的进行。
南皮县工业发展迅速,先后引进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的先进设备,形成了机械、轻纺、化工、电子五金等行业为支柱,建材、塑料、工艺美术、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为骨干的门类较齐全的生产体系。棉纱、针织坯布及服装、玻璃器皿、榨油机、五金电子元器件、氨基磺酸、冰片等多种产品销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的盛誉。
南皮县距首都北京234公里,天津148公里,天津新港185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9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南皮县交通便利。京沪铁路津浦段及京福公路(104国道)纵贯境西,新开通的京沪高速公路在南皮设有出入口,省道海泊公路横贯东西,并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油路。
电力依靠华北电网和冀南电网双向供电,现有110KVA变电站一座,35KVA变电站七座,电容量充裕。
全县实现了城乡电话程控化,县、乡、村全部实现了电话国际国内长途直拨。
南皮县拥有机械电子、化工、农机、林果等专业学会12个,会员501人,全县科技人员3869人,其中高中职专业技术人员838人,与中国科学院等20多家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常设科研单位17个,具备了一定的人才、技术优势。
南皮本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小城。它象一枚古老的种子,飘落在中国版图一个幽静的角落里,寂静而顽强的生长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南皮”这个名字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公子小白。据说,当年他曾率兵北伐山戎,,在这个地方冶炼军士盔甲上用的皮革。因为同时在离此向北100余里的章武县(现在黄骅市境内有遗址),有个“北皮”。所以,也便有了“南皮”这个名字。
这样讲来,它在当时,应当是属于齐地的了。后来,又是齐国和燕国的交界地。其实,在今天,它的这个角色仍然基本上没有改变。它仍然处在河北(相当于春秋时的燕、赵。)、山东〈相当于春秋时的齐鲁〉的交界地。
它的东面是古老、澎湃的渤海,西面是千年流淌的大运河。它象一个阅尽沧桑的老人,静静的卧在北方辽阔的原野里。倾听着大海汹涌的潮汐和运河上悠远的船桨声。
南皮是沧州地区最早建城的地方。它最早在秦王嬴政统一天下的第一年(公元前221年),就已建县。距今2000多年了。东周名臣尹吉甫就是南皮人。今天,他的墓就在县城西北的黄家洼村。清高宗乾隆皇帝南巡时,曾来此祭奠。秦末楚汉之争时,这里是陈余的封地。西汉时,齐孝王子在这里被封为高乐侯,现董村附近有高乐城遗址;景城侯刘雍的五个儿子也曾被封在这里,现潞灌村附近有五垒城遗址。因五子分居城内,故曰“五垒”。“五垒斜阳”曾为“南皮十景”之一。
三国时代,这里曾发生了曹操和袁绍的长子袁谭的决战。《资治通鉴》和《三国演义》都有记载的。袁绍的墓现在相临的沧县的高川乡。袁谭在这场战役中被杀。他的墓就在南皮。袁绍曾作过渤海太守,他的主要根据地就在冀州(当时,现在的沧州地区分为冀州和瀛州两个部分)。南皮在当时是渤海郡的治所所在地。是袁绍的一个重要的根据地。由此可以推想,这应当是一场比较大的战役。

南皮_南皮 -历史沿革

南皮之名起于春秋。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北方少数民族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国求救,齐桓公救燕山伐山戎至此,筑城制皮革,称为皮城(在今县城东北5公里处),由于在它北面的章武有一座“北皮亭”,所以称此城为“南皮”。它是沧州境内载入史籍最早的城邑。
南皮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了人类活动。唐虞夏商时期,天下分为十二州,南皮属兖州地。商朝时,姜太公曾隐居此地垂钓。西周时,“文以附众,武以威敌”的内史大臣尹吉甫就是南皮人,且死后葬于南皮,可见当时南皮与商、周王朝的关系。东周初,南皮境属齐国。周惠王十三年(公元前664年),齐侯割地给燕国,南皮为燕齐交界之地。春秋时期,山戎攻燕,齐乘援燕之机,又将南皮收回。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南皮县,属巨鹿郡,为全国首批设县之一。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设勃海郡,辖南皮。东汉延光元年(122年),勃海郡府迁到南皮。三国时,南皮属魏国。晋代南皮先属冀州勃海国治辖,西晋咸宁三年(227年)改勃海国为郡。太康十年(289年)勃海郡并入清河国。太安元年(302年)又设勃海郡,郡府在南皮。北魏登国元年改勃海郡为渤海郡。太安四年(458年),郡址由南皮迁到东光。东魏时,南皮县城迁于现址。隋唐时约三百多年内,南皮曾几次反复归冀州、景州管辖。五代时期,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南皮县隶属沧州。北宋时期,南皮县属河北东路沧州。熙宁六年(1037年),临津(今山东宁津)县并入,县域扩大。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临津镇由南皮县划出。元朝时,南皮县归属中书省河间府沧州管辖。明朝时南皮属京师河间府沧州,下设九里,每里辖十甲。清初,南皮设有四路,二十个地方,管辖范围达368个村庄,面积有所扩大。宣统二年(1908年),县以下设乡,南皮辖6个乡,中华民国2年(1913年),废州府制,南皮县隶属直隶省渤海道,次年改称津海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府制,南皮县隶属河北省。民国25年(1936年)春,划归河北省第七督察区。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南皮,建立伪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收复失地,1938年5月,建立南皮县抗日民主政府,仍没旧制,辖6个区。县政府初建时,属中共冀鲁边区党组织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行营领导。7月,改属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领导。9月,改属冀南区第六督察专员公署领导。1940年6月,建立鬲津县,原南皮县二、三、四区划归鬲津县。7月,南皮县北半部一、五、六区与沧县捷地碱河以南。于桥至狼口公路以西区域合并,另建南皮县,属冀南第六专署,1941年3月改属冀鲁边区一专署。1943年1月,撤销鬲津县,扩建南皮县。1944年4月,南皮县与东光(含吴桥)县合并,建立东南县。9月,东光南部与吴桥地区划出,南皮与东光北部地区重新组建东南县,属山东省渤海一专区。1945年12月,东南县撤销恢复南皮县,属山东省渤海一专署。1949年8月,山东省渤海一专署改称沧南专区。1950年5月,撤销沧南专区,南皮县划归德州专区。1952年10月,划归河北省沧县专区。1958年6月,撤销沧县专区,改属天津专区,12月,撤销天津专区,改归天津市辖,南皮县域分别划归交河县和宁津县(宣惠河以南地区划归宁津县)。1961年6月,设沧州专区,同时恢复南皮县建制,县人民政府驻泊镇。1962年5月,泊镇划归交河县,再次调整南皮县区划,县政府迁回南皮城。1970年,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继辖南皮县。1984年2月,撤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全县改建为5镇13乡,即南皮镇、王寺镇、鲍官屯镇、寨子镇、店子镇、双庙乡、刘八里乡、汤庄乡、莲花池乡、段六拨乡、小集乡、刘夫青乡、常庄乡、叶三拨乡、乌马营乡、凤翔乡、董村乡、潞灌乡,辖312个行政村。1993年地市合并,南皮县属沧州市直辖。1995年,南皮县在原辖5镇13乡的基础上,并乡扩镇,全县改建为6镇3乡,即南皮镇、王寺镇、寨子镇、鲍官屯镇、冯家口镇、乌马营镇、潞灌乡、刘八里乡、大浪淀乡。

南皮_南皮 -地理环境

南皮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为春旱多风,夏热集雨,秋爽常晴,冬寒干燥。冬夏长而春秋短,温度适中,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2.3°C,1月最冷,7月最热,平均气温各为-4.3°C和26.6°C,年日照总时数2938.6小时,总辐射133.6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无霜期184天左右,每年终霜最早4月2日,最晚4月26日,初霜最早10月9日,最晚10月30日.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年平均降水量568.0毫米,夏季降水占年降水总量的75.3%,春季占10.2%,秋季占12%,冬季占2.5%,冬春多属干旱。
三河入境,沟渠相连,是南皮水系主要特点。三河是南运河、漳卫新河、宣惠河。沟渠主要有:大浪淀排水渠、凤翔干沟、寨子干沟、董村干沟、一至五号干沟、四港新河、肖圈干渠及新凤翔干沟等。
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为历代漕运要道。位于县境西部,呈南北走向,为南皮、泊头界河,是南皮主要行洪河道之一。流经县内的河段是:从刘八乡十二里口村入境,至后七里口村入泊头市境;向北复在常庄乡后满庄入境,至店子镇北口村入沧县境。境内堤长21.8公里,河床宽55 60米,堤顶高程15.5 18.58米,堤顶宽5 10米,设计流量300立方米/秒。
漳卫新河,原称鬲津河,又称四女寺减河。西起山东武城县卫河东岸四女寺村,于山东无棣县二道沟以下入渤海。南皮段位于县境东南部,是南皮县与山东乐陵、宁津两县的界河。自寨子镇肖桥村西入境,经寨子、凤翔南部边境,在金庄东入盐
宣惠河,古名覆釜河,上游起于吴桥县王指挥庄,今河道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开挖,横贯县境中部,由双庙乡小吴家村入境,于潞灌乡张宅村入盐山境。境内全程26.6公里,堤顶高程9.64 11.06米,堤顶宽15 25米,河宽59米,深4米左右.河底高程5.3 2.5米。设计流量332立方米/秒,最大排水量336立方米/秒。排洪五年一遇。
大浪淀,是河北省25大淀泊之一,原名蔡家洼。分东西两淀,形似葫芦,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南皮占西淀大部,面积26平方公里。大浪淀位于县境北部,马四拨村东为距最近点,距离7公里。大浪淀地势低洼,历史上汛期港水倾入,积水滔滔,白浪翻滚,遂名大水浪淀。大浪淀历代治理不当,今政府又确定重修大浪淀,现已勘测动工,“古淀放歌动地诗”,变害为利将成现实。

南皮_南皮 -南皮风貌

(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南皮县位于冀东南部边缘,县境位于北纬37050'一38011'、东经116032'一117002'之间。东西42公里,南北30公里,总面积789.9平方公里,东与盐山、孟村两县接壤,西与泊头交界,南毗东光,北接沧县。县城距首都北京234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市195公里,北距沧州市35公里、距天津147.5公里。京沪铁路津浦段并京福公路(104国道)纵贯境西,省道、县路通乡达镇。西靠南运河,南围漳卫新河,宣惠河流贯中南部,大浪淀横卧境北。
1995年底,南皮县辖6镇:南皮、王寺、鲍官屯、乌马营、寨子、冯家口;3乡:潞灌、刘八里、大浪淀。共312个行政村。

(二)地层

南皮新生界时代地层可分出老第三系和新第三系及之上的第四系。老第三系的古新统,地层组成物多为紫红色泥岩、棕红色砂岩、沙砾岩,厚度为200米左右。此地层是南皮县主要生成和储藏石油的岩系,也是南皮县唯一的含矿产的岩层。第四系主要为冲积、湖积和海陆交互分布,沉积厚度为450米左右,自下而上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四段。此系是直接影响南皮县成土母质、形成土壤及其地下含水质地的关键一层。
历史上南皮有过三次海侵,对南皮地层尤其是地表土壤影响很大。在距今4万年到2万年之间曾一度沦为大海,海水停留时间为2万年左右,此间沉积了一层厚20米左右的海相地层,南皮县地下水以40米到60米段最咸,正与这次海侵有关。这次“沧西海进”海浸西界达范县以西。在距今8500年到5500年之间,南皮县再次被海水淹没,海水停留时间3000年,海相沉积地层分布15一36米,其西界达献县、河间、任丘一线,称为“献县海进”。在距今5000年到3500年间,又发生了第三次海侵,海水停留1500年,海相地层分布厚度5一7米。这一海相层在运河以东表现明显,称为“沧东海进”。自此以后,海水退出南皮县,达今日之渤海岸。

(三)地貌

南皮县境属黄河和海河两大水系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坡降度为六千分之一到二万分之一,海拔高度多在6一13米之间。最高处为寨子镇黑龙村南,海拔15.5米,最低处为大浪淀乡年涝洼,海拔只有5.6米。历史上黄河在境内多次改道,形成东南部高上,中部低洼,西部高,坡、洼交错的地貌。土壤以潮土面积最大,占总土地面积的99.56%,表层多为轻壤质和中壤质,盐土类占总面积的0.44%。全县土地共118.48万亩。其中耕地71.31万亩。

(四)气候

南皮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为春旱多风,夏热集雨,秋爽常晴,冬寒干燥。冬夏长而春秋短,温度适中,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2.3℃,1月最冷,7月最热,平均气温各为一4.3℃和26.6℃,年日照总时数2938.6小时,总辐射133.6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无霜期184天左右,每年终霜最早4月2日,最晚4月26日,初霜最早10月9日,最晚10月30日。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年平均降水量568.O毫米,夏季降水占年降水总量的75.3%,春季占10.2%,秋季占12%,冬季占2.5%,冬春多属干旱。

(五)水系

三河入境,沟渠相连,是南皮水系主要特点。三河是南运河、漳卫新河、宣惠河。沟渠主要有:大浪淀排水渠、凤翔干沟、寨子干沟、董村干沟、一至五号干沟、四港新河、肖圈干渠及新凤翔干沟等。
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为历代槽运要道。位于县境西部,呈南北走向,为南皮、泊头界河,是南皮主要行洪河道之一。流经县内的河段是:从刘八里乡十二里口村入境,至后七里口村入泊头市境;向北复在常庄乡后满庄入境,至店子镇北口村入沧县境。境内堤长21.8公里,河床宽55一60米,堤顶高程15.5一18.58米,堤顶宽5一10米,设计流量300立方米/秒。
漳卫新河,原称昂津河,又称四女寺减河。西起山东武城县卫河东岸四女寺村,于山东无律县二道沟以下入渤海。南皮段位于县境东南部,是南皮县与山东乐陵、宁津两县的界河。自寨子镇肖桥村西入境,经寨子、凤翔南部边境,在金庄东入盐山境。境内全程13.4公里,堤顶高程17.25一19.85米,堤顶宽8米,平均河宽129米,河底高程7.0一5.3米。设计流量3500立方米/秒,最大排水量5000立方米/秒。
宣惠河,古名覆釜河,上游起于吴桥县王指挥庄,今河道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开挖,横贯县境中部,由刘八里乡小吴家村入境,于潞灌乡张宅村入盐山境。境内全程26。6公里,堤顶高程9.64一11.06米,堤顶宽15一25米,河宽59米,深4米左右。河底高程5.3一2.5米。设计流量332立方米/秒,最大排水量336立方米/秒。排洪五年一遇。
大浪淀,是河北省25大淀泊之一,原名蔡家洼。分东西两淀,形似葫芦,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南皮占西淀大部,面积26平方公里。大浪淀位于县境北部,马四拨村东为距县城最近点,距离7公里。大浪淀地势低洼,历史上汛期洪水倾入,积水滔滔,白浪翻滚,遂名大浪淀。大浪淀历代治理不当,纷争不止。解放后,对大浪淀治理引向深入,现已修建成为风景优美的大浪淀水库。

(六)人口与民族

数量:1949年,全县46668户,总人口21443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58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54134户,总人口226678人,非农业人口4622人,与1949年比,15年总人口增长5.71%,非农业人口增长178%。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66584户,总人口298806人,与第二次人口普查相比,18年人口增长31.8%。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77755户,总人口315724人,与第三次人口普查比,8年总人口增长了10.01%。
分布:全县总人口分布不均。南皮镇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商业相对发达,人口集中。其次是县境东南部,宜农垦,自古迁居此地脊居多,人口稠密。中部、北部低洼盐碱,人口则显稀疏。1986年,城关镇每平方公里600人,凤翔乡每平方公里482人,乌马营乡每平方公里203人。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的地区分布情况如下:南皮镇25793人,店子镇20584人,王寺镇19198人,鲍官屯镇15351人,寨子镇25239人,双庙乡14724人,刘八里乡8837人,汤庄乡12900人,常庄乡18165人,叶三拨乡15664人,乌马营乡12173人,莲花池乡11570人,段六拨乡13221人,小集乡14826人,刘夫青乡17442人,凤翔乡20858人,董村乡22862人,潞灌乡26317人。
民族:县内居民,多为汉族,占总人口99%以上。1964年,全县总人口中,汉族225546人,占总人数的99.5%,回族1120人,满族10人,其它民族之人,合计占总人口的0.5%。1982年全县总人口中的汉族297322人,回族1455人,满族23人,苗族5人,朝鲜族:人,藏族之人,汉族占总人口的99.5%,回族占0.48%,其它少数民族占0.02%。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居民中除汉族外,还有回族、满族、藏族、苗族、朝鲜族、蒙古族、壮族、哈尼族、彝族、布依族、瑶族、白族、傣族、僳僳族、纳西族、土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共20个民族。其中,汉族313799人,占99.39%,回族占0.25%,满族占0.06%,其它民族合计占全县总人口的0.19%。
(补充:现南皮乡镇分为:潞灌乡 王寺镇 寨子镇冯家口镇鲍官屯镇 大浪淀乡 刘八里乡 南皮县城 乌马营镇)

南皮_南皮 -景点古迹

1.钓鱼台

中国有十大钓鱼台,第一处就是位于南皮城西10公里的姜太公钓鱼台。
商朝未年,纣王荒淫无道,要修建豪华的鹿台,工程浩大,劳民伤财。身为下大夫的姜太公吕尚直言谏阻,纣王大怒,下令缉拿太公。姜太公含愤逃离,隐居此地。这里河水漏瀑,芦苇丛生,飞鸟栖息,姜太公在此钓鱼度日。后来被周文王招贤,辅佐武王灭商,封为齐侯。此地即被称作钓鱼台。

2、古皮城遗址

古皮城,在今县城东北5公里处。春秋时期,齐桓公北伐山戎至此,为给军马修制皮革盔甲,筑建凉皮亭,遂称古皮城。秦朝时设县郡于此,汉、魏时为渤海郡府。因屡遭战乱,城毁人散,东魏时移县城至现址,原城即废。原址呈方形,东西长465米,南北宽426米,面积19.8万平方米。城北残墙高3至5米,厚20米,东北角有高8.5米的“望海楼”遗址。四面有原城门残口,宽27至38米。城内遍布各种花纹瓦片,并发现有锅内托、铜箭游、唐三彩等。遗址南500米处有高大土丘数个,传为假粮台,曹操攻袁谭所筑。遗址西土丘为石崇宅,有绿珠楼遗址。再西为范丹居等。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3.尹吉甫墓

位于南皮县城西北5公里黄家洼村西南处,俗称将军坟。封土高1.9米,东西长5米,南北宽2.5米。曾有西周晚期青铜器“分伯吉父”盘出土,盘上有铭文133字,记述了尹吉甫征北严犹和征收南淮夷贡赋情况。清乾隆皇帝甫巡,曾命官员到坟前祭奠,并刻石立碑(现碑已毁)。今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古河残堤

在县境东南部有古河残堤一道,西南由东光县抵桥婉蜒东北,经董村、芦庄子、龙堂,过盐山县的漳壁,盂村县的罗瞳,述迹东北,直至河滨。此堤高丈余不等,宽窄各异,象一条巨龙,弯曲回环,巍然壮观,堪称一胜景。农民称之为城堤、大堤崖、防水堤。旧沧县、盐山县志称为齐堤(齐国挡水筑的堤),盐山县列为八景之一。旧《南皮县志》则谓之古黄河堤。近年有人考证为浮河堤。

5.明朝古槐

南皮城内西街菜市场南,有一明代古槐,高约6米,腰围1.7米,树干中空。近年加强管理,围台支架,剪掉枯枝。枯树新生,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南皮_南皮 -珍贵文物

1.石金刚

在县城东北角有两尊威武雄壮的石金刚,每尊皆由一块青石雕成,连座高2.96米。东西相向而立,身披铠甲,怒目而视。东者双手合十,胸前托铜;西者两手扶钢,铜尖触地。石雕为唐代作品,雕工精致,造型雄伟,为古石雕艺术之珍品,是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2.慈禧书匾额

樟木质料,长2.46米,宽0.95米,厚0.07米,四周浮雕皤龙纹饰,正中阴刻“枢衡介祉”四个銮金大字。正中上方镌有“慈德皇太后御笔之宝”朱印。此匾系慈禧题赠张之万匾额,赞扬他集权力福气于一身,曾悬状元府正堂。现存县文保所。

3.张隐韬烈士日记

历代地理沿革表 南皮 南皮-地理位置,南皮-历史沿革
县档案馆保存有张隐韬烈士日记两册,均系竖订线装,毛笔竖写,保存完好。一册记载烈士1923年8月至1924年3月的革命活动及人黄埔军校的经过。另一册记载1924年6月到9月在黄埔军校的学习经过。两本日记共约5万余字,记录了烈士为了革命事业奔走于北京、天津、张家口、沧州、南皮等地的情况;写了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及国共两党的斗争;记载了他与我党早期革命家毛泽东、邓中夏、罗章龙、王尽美、何盂雄等人的革命活动与交往;也记载了他与孙中山、张继、蒋介石、汪精卫、戴季陶、胡汉民等人的交往及他们的一些活动。

南皮_南皮 -名人传序

南皮县历史悠久,自西周以来,历代多有南皮人见于记载。今收立传者,西周至清末人物:尹吉甫、隽不疑、石苞、石崇、欧阳建、刁协、刁雍、贾耽、贾黄中、汤宾、张淮、王公弼、刘庆藻、吴维哲、柴廷望、李岩野、叶治、张恪、季崇文,张庆恩、张之万、张之洞、张佩训、田克明、张立,张春、周祥荫、王钟泉、张曾敫、叶圭绶,凡30人。
民国时期,张占福、刘炯文、张隐韬、刘香候、姜贵、刘之洁、曾宝箕、张炬、左振涛、隋恩湛、连振明、张坤浩、孙传文、霍殿阁、刘树鑫、肖树云、尹乃庚、牟致祥、彭铁城、白英、赵云凤、泊振明、张继,凡23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双福、单青选、刘全德、刘喜奎、张宝琴、刘世海、耿金昌、商云坦、刘振江、王树林、王金山、左连仲、张衡芬、翟桂馨、周树堂、赵志华、刘滋培、迟超、王子健、黄国士、孙楷第、霍庆云、刘泽溥、赵连城、明一法师、郭华棣、南蕴民、于一川、赵景山、王锡九,凡29人。今以卒年为序,列传于后。
张之洞:1837年-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别号壶公、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于贵筑县(今贵阳市),7岁时随父到兴义府城就读,13岁始回河北原籍应试,考取秀才;15岁时赴顺天府乡试中举人第一名,成“解元”;26岁考取进士第二名,成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1867-1873年任湖北学政。1874年起任四川学政、山西巡府。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因力主抗争任两广总督。1889年7月调任湖广总督。1906年升任军机大臣。在督鄂17年间,张之洞力主广开新学、改革军政、振兴实业,由此湖北人才鼎盛、财赋称饶,成为当时中国后期洋务新政的中心地区。
张之洞平生所为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其在中国教育由封建传统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其弟子张继熙曾说:“公常谓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故以兴学为求才治国之首务。”美国学者威廉・艾尔斯在其《张之洞与中国教育改革》一书中对张之洞对中国教育改革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称赞 “在张之洞的一生中,中国教育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此,他的努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台湾学者苏云峰更是高度评价张之洞对中国教育改革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湖北教育改革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张之洞的领导,而张之洞,对教育改革的贡献,并不限于湖北一地,而是具有全国性意义。正是由于张之洞的贡献,而使中国教育始走向近代化道路。” 在督鄂期间,张之洞致力于改造旧式书院、创办新式学堂。在张之洞的领导下,湖北教育通过由低等向高等、由普通向专业、由省城向州县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地区性的现代教育体系,其教育规模和质量在当时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在张之洞本人的具体策划和亲自指导下,湖北地区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武备学堂、农务学堂。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也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在张之洞的策划和指导下诞生的。
1837年(道光十七年) 生于贵州义府。一说生于贵筑县(今贵阳市)。其母朱氏是邛州(今四川邛崃)的知县千金。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四岁,入塾就学。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十一岁,从师胡林翼。
1850年(道光三十年)十三岁。应试,入县学。
1852年(咸丰二年)十五岁。回原籍直隶应顺天府乡试,中式第一名举人。
1853年(咸丰三年)十六岁。
8月 出都抵贵州兴义府。
1854年(咸丰四年)十七岁。在兴义城与父兄一直参加抵御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娶石夫人。
1855年(咸丰五年)十八岁。侍父于贵州军中。秋,父令其北上入京。
1856年(咸丰六年)十九岁。
4月 赴礼部试,考取觉罗官学教习。
8月 父病死军中。
1857年(咸丰七年)二十岁。在籍守制。翌年继续守制。
1859年(咸丰九年)二十二岁。
3月 将赴会试,因族兄张之万为同考官,循例回避。在家乡(直隶南皮)办清平团练。
1860年(咸丰十年) 二十三岁。
7月 长子张权生。
9月 英法联军陷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张之洞感愤时事,作《海水》诗。秋冬至济南,入山东巡抚文煜幕府。
1861年(咸丰十一年)二十四岁。
4月 回南皮,后赴任丘,为人作家庭教师。
1862年(同治元年)二十五岁。
4月 应会试,落榜。后入河南团练帮办毛昶熙幕府,参与镇压捻军。
8月 入河南巡抚张之万幕府。
1863年(同治二年)二十六岁。
4月 会试,中贡生。
5月殿试,列一等一名;廷式对策,列一甲第三(探花),赐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
1865年(同治四年) 二十八岁。
5月 散馆考试,列一等第一名。
1866年(同治五年)二十九岁。
5月 翰林大考,列二等第三十二名。
1867年(同治六年) 三十岁。
7月 充浙江副考官。
9月简放湖北学政。
1868年(同治七年)三十一岁。在湖北学政任内。
1869年(同治八年)三十二岁。在武昌创建经心书院。
1870年(同治九年)三十三岁。
2月 娶唐夫人。编刻《江汉炳灵集》。
11月 任满交卸入京,在北京与藩祖荫、王懿荣、吴大澄、陈宝箴等清流名彦结交。
1871年(同治十年)三十四岁。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
1872年(同治十一年)三十五岁。
10月 加侍读衔。
11月 编纂《平定粤匪方略》、《剿平捻匪方略》。
1873年(同治十二年)三十六岁。
7月 充四川乡试副考官,又简放四川学政。
1874年(同治十三年)三十七岁。整顿四川科举积弊,创建尊经书院。
1875年(光绪元年)三十八岁。
2月 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60103/73329.html

更多阅读

历代地理沿革表 桃源 桃源-地理位置,桃源-历史沿革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历来被誉为“世外仙境”。桃源县人文景观极为独特,桃花源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人间仙境,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桃源域内生活着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土家族、满族、侗族、壮族、瑶族等13个民族。自

历代地理沿革表 武宣县 武宣县-建制沿革,武宣县-地理环境

武宣县(壮文:Vujsenh Yen),又称仙城,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位于自治区中部,东邻桂平市,南靠贵港市,西接来宾市兴宾区,北连柳州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武宣县历史悠久,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始置中留县,武宣县名建制始于宣德六年(1431年)。

历代地理沿革表 铜山区 铜山区-建制沿革,铜山区-地理环境

铜山区,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环抱徐州市区,北部与山东省微山县、枣庄市为邻,南部与西南部接安徽宿州市、灵璧县,东部与邳州市、睢宁县交界,西北部与丰县、沛县毗邻。铜山区因境内微山湖中铜山岛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徐州东北八十里曾产铜,岩石

历代地理沿革表 蓝山县 蓝山县-建制沿革,蓝山县-地理环境

蓝山县,湖南省永州市辖县,位于湖南省南部边陲,南岭山脉中段北侧,有“楚尾粤头”之称,是湘西南通往广东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蓝山地处九嶷山东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山、丘、岗、平区相互交错,以山地为主,是典型的山区县。蓝山县东与临

声明:《历代地理沿革表 南皮 南皮-地理位置,南皮-历史沿革》为网友场面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