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纪念馆参观须知 参观铁道兵纪念馆感想(3篇)

参观铁道兵纪念馆感想(篇1)

缅怀峥嵘岁月,不忘铁兵精神――二公司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参观铁道兵纪念馆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这是叶剑英元帅对铁道兵这只光荣队伍的最高评价,二十局集团二公司在铁道兵纪念馆开馆的第二天,就成为第一个“组团”去参观学习的公司。

铁道兵纪念馆和中国铁建展览馆以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实物及现代电子技术,全面展示铁道兵35年的辉煌历程和中国铁建30年的不烦业绩。纪念馆向我们再一次全景式的展现了铁道兵尽情燃烧的岁月,浮现出昔日铁道兵南征北战的场景,让我们来到纪念馆的人感受到了那光辉的岁月,体会到中国铁建的员工肩上的责任和担当。通过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展品,一个个故事,无不向我们诉说这那个年代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登高英雄”杨连第、“硬骨头战士”张春玉、“雷锋式的好干部”梁忠孟等等,他们向我们传递着铁道兵“听党指挥的大局观念,令行禁止的组织纪律,敢打必胜的顽强作风,以苦为荣的乐观态度,勇争一流的进取意识”的精神。

铁道兵纪念馆参观须知 参观铁道兵纪念馆感想(3篇)

当通过视频看到铁道兵纪念馆和中国铁建展览馆胜利开幕,听着激情昂意的《铁道兵志在四方》,感受着那篇心潮澎湃的《铁道兵赋》时,有人提议:“我们应该去看看,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传统,忘记我们的历史,应该去缅怀那些峥嵘岁月”。

>相比以往的纪念展览馆。铁道兵纪念馆让大家深受感同,置身于铁道兵纪念展览馆,眼前的一幕幕是那么的熟悉,我们仿佛看到我们曾经的影子,就如同脑海的回忆一样,亲身经历一般。二公司的职工在参观完后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的参观,让我们许多没有经历过的那些岁月的人,更加深刻了解了铁道兵,知道了他们曾经的辉煌,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铁道兵精神?铁道兵精神是我们独有的宝贵“资产”,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铁道兵的事业和精神在新时期的中国铁建中传承好,有信心、有能力把企业建设的更美好。

参观铁道兵纪念馆感想(篇2)

5月4日,水利水电分公司北京梧桐苑项目部为庆祝“五四”青年节,组织全体员工参观中国铁建铁道兵纪念馆,接受了一次思想上的教育。

全馆分为铁道兵时期展厅、中国铁建时期展厅,采用了雕塑壁画、珍贵历史实物、历史图片、大型声光电沙盘模型、真实场景复原及先进的声光影视系统等多种展览方式。铁道兵纪念馆和中国铁建展览馆以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实物及现代电子技术,全面展示了铁道兵的辉煌历程和中国铁建30年的不凡业绩。在纪念馆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解说和引领下,大家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仔细观看着一组组珍贵的照片、历史资料。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展品、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那个年代标榜史册的辉煌业绩。“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登高英雄”杨连第、“硬骨头战士”张春玉、“雷锋式的好干部”梁忠孟等等,一个一个英雄的名字在我们心中回荡,一份份敬仰之情在我们心中传递。

当大家参观到老铁道兵孟兴石一生守候去世战友的真实故事时,大家甚为感动,老人那慈爱的目光,那坚实有力的军礼传递着铁道兵敢打必胜的顽强作风,以苦为荣的乐观态度。孟兴石老人,浮漂隧道的精神守墓人,在开挖遂道时铁道兵一个排被塌方掩埋未能生还,作为唯一幸存者的孟兴石战友退伍后成了一名成昆线上的养路工,他在距离隧道百余米的山坡上盖了一简易住房,永远陪伴自己的战友。孟兴石每天经过并维护战友们用生命修建的隧道,他不愿离开这枯燥炎热交通不便的山区小站,他要为战友守陵陪伴他们一辈子,多真挚的战友生死情。

在“告别军旗”展区,在反映1984年铁道兵脱下军装、战士们 “最后的军礼”的屏幕前,大家神情严肃、久久站立,在场的年轻人也都被老铁道兵们的精神所深深感染。这不是老兵退役时的依恋,也不是游子远行前的别离,这是铁道兵退出军队序列,是几十万官兵含泪接受的事实。几十万铁道兵官兵,在祖国的四面八方,面对军旗,敬了一个长长的军礼之后,慢慢地卷起了血染的战旗,默默地摘下了心爱的帽徽、领章。一个兵种在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中就这样消失在和平年代,许多负伤不叫痛、流血不流泪的汉子,流下了惜别的泪,几十万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在历史的天空中缓缓地画上句号。但是留给后人的确是长长的省略号。一段传奇,一种精神从此流传后世。“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 铁道兵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断探索,前行。

在中国铁建时期展厅,青藏线、成昆线大型铁路沙盘,陇海线8号桥场景复原,京沪高铁及中钢大厦等模型,配合大量翔实生动的图片史料及实物,全面展示了现代铁建人30余年拼搏进取历程,展现了现代铁建人的丰功伟绩。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由我们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这标志着中国长江流域工程技术难度最大、地质条件最复杂、挑战风险最多的越江隧道成功攻克,取得了在特殊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施工技术水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身为铁建人,我们为企业的业绩和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铁建人时刻都以铁道兵精神来鞭策和鼓舞自己,使自己勇攀高峰,每干一项工程,都铸精品,创品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让人民满意,为社会贡献。

通过这次参观,让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那些岁月的人更加深刻了解了铁道兵,知道了他们曾经的辉煌,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铁道兵精神。铁军的风采,铁军的精神,铁军的境界,他们无怨无悔,用自己的身躯筑起铁的长城,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建设。

参观铁道兵纪念馆感想(篇3)

“喂,是铁道兵纪念馆么?你们的几部电话怎么都打不进来啊?”近日,纪念馆工作人员多次接起电话就受到这样的“质询”,原因是纪念馆预约和咨询电话较多,常常处于占线状态,其他预约、咨询电话打不进来。

经过三个月的运行,纪念馆在系统内外影响逐步扩大,加上天气渐渐转暖,北京市内外参观者激增,继3月初两天接待11个团体280人参观之后,再迎参观高潮。自4月14日至今已接待了包括中铁建设项目经理培训班、海淀区社保局(万寿路分中心)、十七局集团三公司机关、二十二局集团公司机关、巴西马洛科市代表团等15个团体520多人参观。

各界参观者在纪念馆各取所需,汲取丰富营养。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新中国在艰难中奋斗的强劲脉搏,听到了崇山峻岭中铁道兵用生命与汗水换来的汽笛声,看到了央企发展的蓬勃生机。铁道兵精神成为追忆历史、鼓舞斗志的良好武器,中国铁建发展史成为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生动教材。

据悉,五・一假期前参观日已有十四局集团公司机关、十八局集团二公司机关、江苏省老铁道兵、浙江省老铁道兵、甘肃省电视台及老铁道兵、第三届全军运动会三军仪仗队铁道兵女兵演出团等16个团体近500人预约参观。“五・四”期间,中国铁建各级团委纷纷对青年员工进行传统教育,他们把目光投向了铁道兵纪念馆。届时,纪念馆将会迎来更多参观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70103/75445.html

更多阅读

参观梅兰芳纪念馆游记 梅兰芳故居纪念馆

正月十三,晴空万里,阳光灿烂,虽然是立春的第三天,但北京的气温却一下升到了摄氏14度,应朋友的邀请,我到梅兰芳纪念馆(即梅兰芳故居)等处游览了一圈。随着电影《梅兰芳》的放映,到梅兰芳纪念馆参观的游客大幅度增加,来到这座花木扶疏、清幽典

北碚从这里起步-参观北碚卢作孚纪念馆 参观抗战纪念馆观后感

北碚从这里起步-参观北碚卢作孚纪念馆即北碚峡防局和嘉陵江乡村建设实验区署旧址2014.09.06在重庆主城区的各区中,没有哪一个区能像北碚那样,从策划,建设一直到发展壮大,都和一个人的一生付出息息相关。他,就是被称为北碚之父的,著名的爱

西安事变纪念馆参观散记 西安事变纪念馆游记

西安事变纪念馆参观散记文/春秋书生说到西安,最先让你想到的是什么?大雁塔?兵马俑?羊肉泡馍?我最先想到的是西安事变,因为我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题目就是西安事变,那个时候年龄还比较小,学完课文,也不知道西安在什么地方?但是从那个时候就

转载 浙江杭州章太炎纪念馆 参观章太炎纪念馆

原文地址:浙江杭州章太炎纪念馆作者:张小毛 最早知道章太炎,是基于先生的革命家身份。在历史书的近现代部分,有三个人的三部作品总是并列提起,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和陈天华的《警世钟》。 章太炎纪念馆于1988

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参观心得 参观党史纪念馆心得

今天,我很高兴参加一二一运动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让我了解到67年前的一二一运动的始末,也让我了解到联大在滇八年的办学历史。使我了解了先辈们以前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是多么的艰辛,多么的困难。让我们这些生活在新中国的幸福青年

声明:《铁道兵纪念馆参观须知 参观铁道兵纪念馆感想(3篇)》为网友烛影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