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天文台台长 李春来[国家天文台副台长] 李春来[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个人简介,

李春来,1965年1月出生,湖南省会同县人,中共党员,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天文台副台长、月球与深空探测研究部主任;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副总设计师;探月工程一期、二期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兼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专业委员会委员,多种学术杂志编委等职。

李春来_李春来[国家天文台副台长] -个人简介

国家天文台台长 李春来[国家天文台副台长] 李春来[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个人简介,

李春来1985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系;

1985.8~1988.8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岩矿室任助理工程师,从事金矿和岩石矿物研究;

1988.8~2001.12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攻读天体化学研究生,并留所工作;

1993.10~1995.10任副研究员;

1995.10~2001.12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和研究室主任并兼任地化所和贵州省国土整治与灾害预测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和遥感中心主任;

2002年1月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担任现职。

2013年6任国家天文台副台长。

2015年12月17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研究员获得正式批准,成为在该委员会任职的中国科学家。

2016年1月4日,国防科工局和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对外发布了嫦娥三号着陆区包括“广寒宫”在内的4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结果,在这一命名过程中,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邀请中国科学家李春来作为国际月球地名命名委员会的委员,李春来也因此成了该组织的首位中国成员。

李春来_李春来[国家天文台副台长] -研究方向

多年来一直从事地球化学和天体化学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了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中科院重点基金、创新工程重点项目和开放实验室基金课题,在我国黄土地层中首次发现并系统研究了澳亚群微玻璃陨石,并在地外撞击事件的古气候效应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开展了亳县陨石中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和球粒的氧同位素研究,参加了我国南极陨石分类研研究。开展了空间碎片研究,分析了南极冰中宇宙尘、EURECA绝热层和哈勃望远镜太阳能电池板上的空间碎片,提出了空间碎片的化学分类体系。对月球探测的科学和应用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科学目标、有效载荷需求与配置、地面应用与研究技术等。现主要从事月球探测、陨石学、空间碎片、撞击事件、行星遥感等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撰写和合写专著4部。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十余名。

李春来_李春来[国家天文台副台长] -获得荣誉

1993、1995、1998年分别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科技成果一等奖各一项;1996年获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六届侯德封奖;1998年获中共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李春来_李春来[国家天文台副台长] -其他信息

李春来研究员是我国天体化学领域优秀的青年科学工作者,他多年来一直从事地球化学和天体化学研究,自1991年以来,先后主持和参与了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重点基金和开放实验室基金课题。作为主持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课题1项和国家"921"工程科研项目1项。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微)玻璃陨石、撞击事件研究及其对古气候的影响、宇宙尘和近地空间碎片、极地和沙漠中陨石等国际前沿的研究领域,尤其在(微)玻璃陨石、撞击事件及其对古气候的影响等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富有创造性的科研成果。首次在黄土地层中发现了澳亚群微玻璃陨石和陨石消融型微玻璃球,确定了其赋存层位和沉降年龄;详细研究了黄土中微玻璃陨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成因类型,扩展了微玻璃陨石的分布范围,把澳亚玻璃陨石撒布区向北纬推移了15°(从以前认为的云南-广西-海南一带,北推到陕北黄土高原),这对研究澳亚区玻璃陨石的分布范围、成因、源坑及源区特征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黄土中微玻璃陨石的发现和研究,揭开了在黄土和其他新生代陆相沉积物中开展撞击事件和撞击事件对全球古气候的影响研究的序幕。
他还以黄土中微玻璃陨石的发现和研究为契机,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撞击事件对全球古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在微玻璃陨石赋存层位发现了磁化率、粒度分布、古气候指标和稳定碳同位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异常,证实了撞击事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及其影响强度和延续时间,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使巨大撞击事件与全球古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从理论阶段上升到在地质体中进行实际检测的阶段。他的研究成果,在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受到了天体化学和环境科学界的极大重视,认为开拓了天体化学和环境科学新的研究领域。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领域,近两年来,与课题组成员一道,建立起了贵州省地理信息系统和资源环境数据库的框架,以为贵州省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李春来业务基础扎实,工作勤奋,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富有开拓性与创造性,具有优秀的科研素质,他在国内外高级别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合著专著三本,其科研成果多次获所科技成果一等奖,并荣获第六届侯德封奖和1996年度贵州省青年科学家奖。他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一名政治和业务上都较优秀的青年科学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80103/77611.html

更多阅读

立春时节咬春来京都春饼 春饼的做法和小窍门

每年立春时节,汉族人家几乎都有吃春饼的习俗,称为“咬春”,寓意春天的到来,寓意幸福生活的延续。各地春饼配料各有不同,本次介绍老北京春饼,讲究饼薄而韧,菜码丰富,蘸酱味足,颇有京城性格。立春时节咬春来京都春饼——工具/原料面饼用料: 高

尤春来教学《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反思

说明:经作者授权,《导体和绝缘体》教学实录将在《江苏教育研究》专题版“课堂围观”栏目发表,欢迎各位博友积极围观,畅所欲言,栏目编辑将择优录用其中深入、精彩、独到的评论。作者可以跟帖留言,也可以到江苏教育研究网(http://www.educato

转载 王林与李春亭祖茂林 李春亭

由于王林的经历丰富,所以他认识的那些人的事迹,使他更富于传奇。原文地址:王林与李春亭(祖茂林)作者:天津杨福增忆李春亭(祖茂林)烈士王林李春亭遗像及王林手书的

甘家口8号院李春平的故事 甘家口有哪些医院

人物简介:李春平1949年,李春平出生于一个革命干部家庭,老红军的后代,当过兵,后退伍到北影厂工作。28岁那年,因为爱情决斗,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被送到农场,成为劳教分子。迫于社会压力,李春平搬出家门,住进甘家口8号院,过起了穷困潦倒的生活,同时

声明:《国家天文台台长 李春来[国家天文台副台长] 李春来[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个人简介,》为网友苏景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