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书院建于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一向颇负盛名,历史上有许多著名学者在此主讲,许多成名学者曾在此就读,蜚誉各地。但书院建筑已毁,仅存残迹。龙山书院位于山势峻拔、风光如画的龙山龙山之阳。它历经元、明、清三代,可谓桃李满天下,人才遍域中。龙山风光秀丽,春秋佳日,登山巅南眺,清河似练,汶水如带,戴坝如东平龙,汶城塔影,隐约可见。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书院原为封建时代名儒学者召集青年讲学的地方,以研究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为主,有时也兼论时政,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至明清时,多数书院沦为准备科举的场所。
达一中_龙山书院 -龙山书院概述
建于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一向颇负盛名,历史上有许多著名学者在此主讲,许多成名学者曾在此就读,蜚誉各地。但书院建筑已毁,仅存残迹。
龙山风光秀丽,春秋佳日,登山巅南眺,清河似练,汶水如带,戴坝如东平龙,汶城塔影,隐约可见。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龙山书院位于山势峻拔、风光如画的龙山龙山之阳。它历经元、明、清三代,可谓桃李满天下,人才遍域中。
书院原为封建时代名儒学者召集青年讲学的地方,以研究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为主,有时也兼论时政,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至明清时,多数书院沦为准备科举的场所。
达一中_龙山书院 -章程及院规
书院章程规定:“书院为作育人才之所,而山(院)长即为人才模范。书院山(院)长由地方官绅自行延访品学兼优之人充任,无论何人不得徇情压荐。如山(院)长不实心教诲,即当辞谢,另请名师,一切情面嘱托亦不允从。”书院教习(教师)由山(院)长延请当地学行素着之员生、举人、进士充任。下设监学一人,负责生员管理;首士一人,负责办理生员生活事务;学长一人(在众生员中选举产生),负责办理生徒有关学习事宜。 书院不仅有朝廷颁发的《书院章程》,还有各自的院规。咸丰九年(1859年),进士蒋作锦(州城西南大渔营人)撰写东平龙山书院条规16条,规定了院长、主讲、教习授课和生徒学习、生活制度及奖惩条例,以及书院经费管理和使用范围、手续等。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如关于生徒学习、考试及生活方面的规定:“诸生必须服从院规。对违犯院规、不敬师长、荒废学业者,进行严格管教,乃至鞭笞和除名。”“诸生住院,饮酒、赌博者,查出重责不怠,院中并禁闲人游戏。”对书院教习亦有明确规定:“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处处做诸生模范。在教学上,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夫子之言为左右铭。”书院经费,主要来源于书院学田收入。
达一中_龙山书院 -组织架构
东平龙山书院由州训导署领导,设书院董事会。董事会成员由本州德高望众的知识分子组成,公推书院负责人一人,元、明两代代称山长,清代称院长。
为东平古八景之一。这里有龙山圣井,十里杏花,幽深奇邃的窟洞,古老别致的建筑群。有诗赞曰:“有史以来不记年,万代第一是龙山。诸君舍弃皇宫院,却奔深山住茅庵。龙山圣井甘泉水,天王殿侧建书院。藤萝乌桕遮天日,松柏长青伴春天。”的确是读书讲学的好地方,现院址遗迹仍清晰可见。
达一中_龙山书院 -著名人物
解缙东平龙山书院一向颇有名龙山东平气。元代“世称三王”的文学家王构、王旭和曾任东平学正的王磐,都担任过龙山书院的主讲;元代农学家、东平人王桢谢职旌德县尹归里后,于元仁宗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