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银河里遥望过 遥望古道圣贤人

遥望古道圣贤人

文/观鹅会意

大中华最早的古人,则是距今一百七十多万年前的元谋人。遥望古道上威武地站立的第一人,定然是出生就会说话,自幼聪明睿智,文武皇皇,平炎帝,杀蚩尤,种五谷,惠民生,天赐鼎,祭神灵,炎黄子孙之祖黄帝也。

自黄帝祭祀鬼神山川伊始,经颛顼帝高阳,至喾帝高辛,到尧帝放勋,再到尧帝禅让帝位与舜,在尧天舜日中,占卜记事产生了甲骨文文字。禹帝为了歌颂舜帝的功德,还创制出了《九招》乐曲,随着乐曲声的奏鸣,招来了瑞鸟凤凰飞舞盘旋在苍穹,从此拉开了中华文明发展史的序幕。随着文化先河上千万年的流淌,肥沃的文字土壤,孕育出了许许多多贤人杰士,他们为华夏后人留下了古籍、古典、古训、古诗、古方、古画、古曲、古谚、古玩、古迹、古琴 等等优秀灿烂的文化瑰宝。

看先秦的古道上站立着两位高大魁梧的圣人,一位是老子贤辈,一位是孔子贤辈。他们虽是同时代的人,但老子李耳年长孔子约二十岁。两人同是思想家,两人同是世界文化伟人,他们的思想都给全世界带来了重要深远的影响。老子和孔子分别是道家派和儒学派的创始人,一位主张以正治国,一位主张以德治国,一位提倡追求上善若水,一位提倡追求克己复礼。数千年来,他们两人的思想观念并不是格格不入,都深刻地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的树立,对中华民族文化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育家杨叔子院士,要求他带的研究生:“要戴博士帽,必须背诵整本《老子》和半部《论语》。”他认为高级人才的博士生,应该了解这两本书,了解以后对他们的人性、理想大有好处。

老子贤辈的《道德经》一书,充满了辩证的哲学思想,阐述的是无为、恬淡、不争、抱朴、守拙、大智若愚、低调做人、戒骄戒躁,不自我卖弄学识,不自以为是,不自我夸耀,不自我骄傲,才能有进步。倡导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知足知止,大器晚成的不争思想。当年,孔子恭敬地去向老子问礼,老子城府甚深地对孔子讲了他那韬光养晦的哲学,“深藏若虚,容貌若愚”的处世之道,孔子对他的学生赞誉老子说:“其犹龙也”。( 文章阅读网:www.www.AihuAu.com.net )

一个人在银河里遥望过 遥望古道圣贤人

现代人延用《道德经》文中的成语有听之不闻、自知者明、出生入死、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以德报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盈若冲、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直若屈、大成若缺、天长地久、上善若水、无为之治、大巧若拙、金玉满堂、功成身退、宠辱若惊、视而不见等,《道德经》五千言字字珠玑,读后使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

《论语》一书是由孔圣人的弟子们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散文的体裁对话的写作方式,轻松自然地描写了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孔圣人和弟子们探讨儒学理论的一部经典著作,后人评价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他教导他的学生做人要正直磊落,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道理,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文意是只有一个人心里正直才能光明磊落,只有心中坦荡,做事才没有后顾之忧。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学问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他教导学生仁德的五项标准为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论语》一书对仁、礼、中庸,学与问,智与愚,善与恶,孝与亲,罔与殆,利与弊,贵与贱,祸与福,真与伪,仕与民,忠与恕,儒与睿,孝与亲,虚与实,成与败,雅与颂,诗与乐等等,均作了深入全面细致的阐述。细细品读《论语》,浮现在看客面前的是孔圣人和弟子们席地而坐,看到他那和蔼可亲的容貌,笑容可掬洋洋洒洒地对弟子们讲着他的“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和“温故而知新”的学说,看到了他因人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教育家的圣人气度。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础,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倡导人们在修养、仁爱、诚信、宽容、律己、睿智方面多修炼,所以说中庸是做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智慧的渊源。他的作品传世有《春秋》《尚书》,孔圣人的杰出贡献是他晚年编撰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句语言优美,韵律和谐,赋、比、兴或唱或吟,钟嵘前辈对“赋、比、兴”论述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孔圣人是中国人追求真、善、美想当然的启蒙奠基人。

在他两身后的古道上还站立着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墨子、屈原等贤人。笔者喜读庄周贤辈和荀子贤辈的作品,一个是道家学派老子思想继承和发展者的代表,一个是儒家学派孔子思想继承和发展者的代表,他们两人不仅是宏儒硕学学问渊博,都为后世留下了恢宏、博大的文学作品和高尚的精神。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庄子》典集为三十三篇,分内、外、杂三个部分,笔者甚喜他以寓言为文章主干的文篇。文篇不会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以虚拟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把要讲的道理蕴涵在里面,让看客自己从荒诞奇特、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中,身临其境的去感悟、体味、领略其中通俗易懂的哲理。他奇崛的想象力,致使他的大手笔超脱了大自然时空的局限;致使他的大手笔道尽了万物之博物洽闻;致使他的大手笔超然了人与自然的心灵自由,构成了瑰玮恣肆的写作风格。读他的美文尤若是在看一部科幻片,一会儿让你看到有人钓鱼用五十头牛做的大钓饵,钓到的大鱼挣扎时海浪滔天;一会儿让你看到北冥之鲲鱼有几千里大,化而为鹏鸟,飞起来的翅膀就像乌云一样遮天蔽日,扶摇直上九万里;一会儿让你看到作者在梦中化为了栩栩然蝴蝶不知周也;一会儿让你看到河伯站在波涛汹涌的东海,洗耳恭听着北海若的说理;一会儿他用马的天性来阐释对人的束缚和羁绊;一会儿让你看到他不卑不亢器宇轩昂地站立在大殿上,对赵王阐述着他的天子之剑,诸侯之剑,百姓之剑,使赵王面露愧色诚服了他的雄才大略;一会儿让你看到影子和微阴耐人寻味回味无穷的精辟对话。

笔者喜读《庄子・外篇・秋水》一文,贤辈之文首先用河伯与海若对话作为了开篇,讲了人不可以自我夸耀骄傲自满,然后从对井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对夏虫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大道理。接着比喻梯米在大仓里的渺小,小石小木在大山上的微小,从而让你认识到了孤陋寡闻的危害性。然后让你认识感悟到具有大智的人,观察事物从不局限于一隅,因而体积小却不看作就是少,体积大却不看作就是多,这是因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穷尽的。能体察大道的人不求闻达于世,修养高尚的人不会计较得失,清虚宁寂的人能够忘却自己,这才是高尚人的大境界。看客,当你在行文作篇时,用到鹏程万里、扶摇直上、越俎代庖、每况愈下、大而无当、大相径庭、心如死灰、目无全牛、捉襟见肘、游刃有余、踌躇满志、螳臂当车、相濡以沫、唇亡齿寒、朝三暮四、得鱼忘筌、老死不相往来、夏虫不可以语冰、鼓盆而歌、呆若木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亦步亦趋、井底之蛙、跳梁小丑、失之交臂、白驹过隙、蜗角之争、庄周梦蝶、望洋兴叹、涸辙之鲋、沉鱼落雁、对牛弹琴、不知天高地厚、化腐朽为神奇等等成语典故,都是出自《庄子》文集的典故。杨士奇前辈誉之为“一等战国文学,为习气所使,纵横跌宕,奇气逼人。”鲁迅先生评说庄周贤辈作品:“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概莫能先也。”总体来说,庄子贤辈的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大中华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使得后辈炎黄子孙无数文人学士竞折腰。

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推进,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孙卿贤辈的《荀子》典集不可不读。典集分为三十二篇,全集文章喻理紧密,结构严谨,笔力浑厚,我喜读文集里面的前四篇,“劝学第一,修身第二,不苟第三,荣辱第四”,甚喜首篇《劝学篇》。《劝学篇》是全集之首篇,系统论述了后天学习的可塑性,一个人只有不停止地学习,在学知不足中才能把学问修养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劝学》之文篇共分十五段,首段就一句话:“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精辟地点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是不可以让它停止而半途而废的。孔圣人在论学识与修养时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孟子也曰:“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第二段落笔就用了一个倒装句,设问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为什么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呢?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呢?借物喻理讲了一个人经过学习接受知识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也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胜过前人。作者又紧锣密鼓地接着说道:“木直中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80103/79883.html

更多阅读

竹林七贤为什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为什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李恒昌不是隐士,不是神浑然坐忘与山林间如一块突出的石头——王家新《山水人物》他们是一个非常特立独行的群体,为历代所罕见。用现代说法,他们建立

阴天,傍晚,车窗外,未来有一个人在等待 阴天傍晚车窗外

想象中那个人是,在拥挤的人群中蓦然回头,撞见对方目光的一瞬间,会有怦然心跳的感觉。想象中那个人是,看到他时心底会涌起一阵莫名的喜悦。想象中那个人是,不见他时,心底会无端弥漫出一股寂寞和怅然。想象中那个人是,告别回家后会在脑海里回

一个人在雨中 一个人在雨中说说

一个人在雨中下午五点多,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的儿子走出来,对我说,"妈妈我好像发烧了."我用手一摸,果然是发烧了.我在家里装常用药的抽屉里翻了半天,才找出几粒藿香正气软胶囊,给他服下,我知道他是胃肠感冒,应该是对症的.但我想到,这

田耳:一个人在小城思考宇宙

     2011年,田耳花四百多块钱买了一副天文望远镜,架在自家三层楼的房顶,调了几晚上。找不到星星,只能看最亮的几颗,镜头外是凤凰这座南方小城清冽湿冷的夜雾。2013年秋天,田耳在《收获》杂志发表长篇小说《天体悬浮》,小说里也有一个

声明:《一个人在银河里遥望过 遥望古道圣贤人》为网友愿为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