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起源和历史概述 中国瓷器史 中国瓷器史-概述,中国瓷器史-起源

中国瓷器史在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瓷器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原始陶器不仅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它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无比辉煌的一章。

中国瓷器_中国瓷器史 -概述


中国瓷器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不论是有色还是白色,统称为陶器。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相对来说,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所以,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分类除考虑技术上的硬性指标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历来传统的习惯分类方法,结合古今科技认识上的变化,才能更为有效地得出归类结论。

中国瓷器_中国瓷器史 -起源


中国瓷器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问题的。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龙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这一时期已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于大地湾一期文化,其纹饰也略为复杂,以几何纹样为主。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庙底沟文化,彩陶花纹则更加富于变化,以弧线和动感强烈的斜线体现变形的动物形象。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鱼、鸟、猪以及人类自身都被作为装饰纹样。这些纹饰的描绘手法都很生动,布局合理,是原始绘画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可靠形象资料。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的马家窑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发展的古羌集团的一个分支。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是龙山文化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期。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瓷,表面都经过打磨外理,器表光滑匀称,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装饰图案以满见长,在钵、盘、碗一类的敞口器物内侧,也都绘有图案。在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完善成熟。图案形象直观性


中国瓷器史

强,在当时具有标志性、装饰性等性能,所以对彩陶图案的研究也会给古文字研究提供佐证。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原始时期,氏族部落更为繁杂,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需求的文化特征,它们各自有着代表氏族文化的标志性形象,也产生着不可低估的精神凝聚力量。而随着氏族文化盛衰变化,陶器装饰也出现了不同的内容的形式。

纵观中国彩陶的技术与艺术,历时四千八年。其实它的上限年代还是个难以考据的迷,随考古发掘工八的不断进行,可能还会出现不同的新认识。就目前现有的资料而言,可以说原始陶器不仅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它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无比辉煌的一章。

中国瓷器_中国瓷器史 -技术发展


中国瓷器

一般认为,所谓瓷器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瓷器只能用瓷土即高岭土作胎;胎的表面必须施用玻璃质釉;瓷器烧成温度至少要在1200℃左右。烧成的器皿质地坚硬,敲之能发出金石声,成品的吸水率很低。如果按照这样的要求,我国商代出现的刻纹白陶和薄壳白陶,由于原料质量的处理很不精细,胎和釉结合不牢,容易剥落,而温度控制和火候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只能视为原始瓷器的出现。虽然不合瓷器的要求,即为瓷器的发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了东汉末年,可以认为已经发明了瓷器。这一个时期的瓷器多属青瓷,胎质细腻坚硬,通体施用浓绿色的厚釉。这种釉已经不同于早期原始青瓷施釉薄、颜色淡绿的阶段。青釉即石灰釉,它是中国传统的瓷釉,沿用了几千年,形成我国瓷釉的独特风格。

中国白釉瓷萌芽于南北朝,发展于隋朝。到了唐代,河北内丘县刑窑的白瓷,已经发展为青、白两大瓷系的主流。当时著名的瓷窑除刑窑之外,还有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窑。1958年在江西景德镇梅亭出土的唐代白碗,据研究,白瓷胎含氧化钙较多,烧成温度已经达到1200℃,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工艺方面又有新的提高,是中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烧瓷技术在室的成熟时期。在工艺技术上,对于选土、粉碎、淘洗、炼泥、配料、制胎、施釉、管火等都有明确的分工。这种生产的分工,既标志着瓷业的新发展,也促进了专门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宋代制瓷技术中,在河南禹县钧窑发现了窑变现象。釉中所含各种呈色元素铁、铜等,在窑中烧制时,由于火焰的性质和温度的高低的不同,所成的釉就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五光十色,光彩夺目,突破了以往青、白瓷的单纯色调。

明代的烧瓷技术,较之前代又有较大的进步。其突出表现是精制白釉的烧制成功。这种白釉由于所含氧化铅和二氧化硅的成分特别高,并适量增加了氧化钾的含量,所以瓷釉透亮明快,纯白如奶。白釉质量的提高,为单色釉和彩釉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烧瓷条件的另一个成就是彩瓷的出现。彩瓷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在胎坏上先画好花纹图案再上彩,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做釉下彩;在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上再加以彩绘,又要炉火烘烧而成的瓷叫做釉上彩。

中国瓷器_中国瓷器史 -不同时期

商代时期


商代时期

中国原始瓷器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南、河北、山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商代中期遗址和墓葬中都有出土,其创制时间,远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原始瓷器的胎硬质比较坚硬,颜色多呈灰白色和灰褐色,并有少量胎质为纯白稍黄。器表釉色以青色最多,并有一些豆绿色、深绿色和黄绿色。装饰以印纹为主要方法。器表的釉下除少数为素面外,多饰有方格纹、篮纹、叶脉纹、锯齿纹、弦纹、席纹和S形纹,并有一些圆圈纹与绳纹。

商代后期的原始瓷器,基本上是承袭商代中期发展而来的。但在形制和品种上却较商代中期有所增加,在烧制和使用范围上有了扩大,质量也有了提高。胎质颜色仍以灰白色为主,并有少量青黄色、淡黄色和灰色。器表釉色多为青色和豆绿色,也有少量酱色、淡黄色、绛紫色。器表釉下拍印的几何形图案纹饰有方格纹、锯齿纹、水波纹、云雷纹、叶脉纹、8形纹、网纹、翼形纹、圆点纹、划纹、弦纹和附加堆纹等。

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原始瓷器的烧制工艺,在商代后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胎色仍以灰白色为多。釉色主要是青绿色和豆绿色,并有少量黄绿色与灰青色,其表除素面外,其釉下纹饰为几何形图案,有方格纹、篮纹、云雷纹、席纹、叶脉纹、齿状纹、划纹、弦纹、S形纹、乳钉纹、圆圈纹和曲折纹等。

春秋时期


中国瓷器

春秋时期的原始瓷器和西周原始瓷器相比,质量又有提高。特别是春秋晚期,江、浙一带的原始瓷器成型工艺,从泥条盘筑法,改为轮制,因而器型规整,胎壁减薄,厚薄均匀。器型有敛口、深腹圆鼓、平底罐,敛口,扁圆腹、平底瓿,敛口、浅腹圆鼓、平底盂,大敞口平底碗和器盖等。釉质多呈灰白色,并有一些黄白色和紫褐色。釉分青绿色、黄绿色和灰绿色。器表的釉下纹饰主要是大方格纹和编织物纹。而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春秋时的原始瓷器则很少发现,所见的也只有釉下饰印方格纹的敛口、深腹圆鼓平底罐。

西晋时期

西晋青瓷的造型有蒜头壶、谷仓、牛头罐等等,纹饰明显增多,有捏塑、贴塑、刻划、压印各种人物、动物、佛像、羽人骑兽、辅首、凤凰、辟邪、网纹、连珠纹、菱形纹等。东晋的造型有:鸡头盘口壶、羊头壶等纹饰简朴,有弦纹、水波纹、羽翼纹,褐色点彩等。南北朝的造型有莲花尊、贴花罐等,纹饰由于佛教盛行,出现了大量刻划,模印各种莲花瓣纹等。隋朝的青釉、白釉瓷器施釉至腹部不到底,下半载无釉露胎、平底、纹饰有印刻扇形花瓣组成的团花,叶纹等。

回族起源和历史概述 中国瓷器史 中国瓷器史-概述,中国瓷器史-起源

唐代时期

唐代早期的青、白瓷器物腹部丰满,平底无釉。唐代中、晚期出现了少量的圈足器及满釉支烧的器物,造形有玉璧底器,四、五出口碗、鱼形瓶、海棠式杯、贴花壶、三彩器、绞胎釉等,纹饰有印、刻动物纹,龙凤纹、人物、花草、菱形、几何形、山形纹及点彩、条彩。最能体现唐代青瓷技术的当称越窑。胎细腻致密,气孔少,釉层匀净,内外满釉支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90103/80907.html

更多阅读

世界管线钢发展历史概述 回族起源和历史概述

早期的管道管径小、压力低以及冶金技术的限制,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管道用钢一直采用C、Mn、Si型的普通碳素钢,其中包括1926ianAPI(AmericanPetroleumInstitute)发布的API5L标准的三种碳素钢(屈服强度分别为173MPa、206MPa、235MPa)。一般

回族起源和历史概述 交口 交口-概述,交口-历史起源

交口,是一个娱乐圈流行的新词,每当一部电影出来,领了观影费或被导演托付了伟大友谊的达人们,就开始在报刊、博客和微博上交口称赞,简称交口。交口县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吕梁市南端,东接孝义、灵石、南连隰县、汾西,西靠石楼,北界中阳。县人民

回族起源和历史概述 银票 银票-概述,银票-起源

银票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北宋的“银票”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银票。银票北

回族起源和历史概述 浮潜 浮潜-概述,浮潜-起源技能

浮潜,不仅是漂浮于水面的流览,更融合了多项技巧与知识的开发,浮潜不仅是漂浮在水面的活动,它包含了漂浮、下潜、上升、排水、换气、呼吸、自救与器材选择使用等等的技巧串连,除了个人的运动神经的协调外,更需要一个教练和一系列课程的教育

声明:《回族起源和历史概述 中国瓷器史 中国瓷器史-概述,中国瓷器史-起源》为网友铭记这段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