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声母 声母 声母-普通话声母,声母-简介

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跟韵母一齐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其他汉藏语系语言也有类似的结构。一般由辅音充当,即首辅音。辅音的主要特点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要分别受到各种阻碍,因此可以说,声母发音的过程也就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声母通常响度较低、不可任意延长、而且不用于押韵。汉语各大方言的声母数量不一。一般说来,吴语和湘语比较好地继承了中古汉语的三十六声母。各地湘语和吴语的声母常达到29-35个。闽语系统的声母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地闽语的声母普遍都在15个左右波动。而以粤语和官话(包括普通话)为代表的晚期方言,声母数量一般在20个上下,普通话的声母即为21个。赣语和客家话的声母数量比粤语和官话略少。我们可以在今天的汉语方言中找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规律,一种汉语方言的声母越少,则韵母往往越多,声母和韵母的数目呈现出互补关系。比如汕头话的韵母接近90个,它的声母就只有15个。若干中部吴语如义乌话的声母在30个左右,韵母就减少为不到40个。而部分湘语如祁阳话的声母多达35个,韵母就相应地缩减到27个。这种有趣的现象,体现了一种整齐的深层次规律与一种惊人的和谐之美。引起了语言学家极大的关注。此外,在汉藏语系的其他各大语言如藏语之中,也存在与此相似规律。这一规律分布的广泛性,说明了汉藏语系内部高度的同源关系。声音表: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3个声母)

声母_声母 -普通话声母


普通话声母

概观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例如“包(bāo)”这个音节,辅音“b”就是它的声母。普通话共有22个辅音,其中有21个可以在音节中充当声母,称为辅音声母,另一个辅音ng不能充当声母,只作为韵母的构成部分出现在音节末尾。有些音节以元音开头,没有辅音声母,我们习惯上称这些音节的声母为“零声母”。普通话共有22个声母,由两部分组成,其中21个辅音声母,另一个就是零声母。平时我们所说的声母,一般多指辅音声母。

分类

辅音声母的主要发音特征是气流在通过咽头、口腔时会受到相关发音器官的阻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发音部位;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叫发音方法。声母的不同就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以下从两个方面对普通话声母进行分类。

按照不同的发音部位,普通话声母可分为如下七类:

(1)双唇音 b p m 是由上唇与下唇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2)唇齿音 f 是由上齿与下唇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3)舌尖前音z c s 又叫平舌音,是由舌尖与上齿背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4)舌尖中音 d t n l 是由舌尖与上齿龈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5)舌尖后音 zh ch sh r 又叫翘舌音,是由舌尖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6)舌面音 j q x 是由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7)舌根音 g k h 是由舌根与软腭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声母的发音方法包括构成阻碍与消除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颤动、送气不送气等三个方面,由此又可以将声母分为不同类型。

根据构成阻碍与消除阻碍方式的不同,声母可分为五类:

(1)塞音 b p d t g k 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构成阻碍,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塞音又叫“爆发音”或“破裂音”。

(2)擦音 f h x sh r s 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有一条窄缝,气流由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3)塞擦音 j q zh ch z c 发音时,发音部位先是完全闭塞,然后气流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再由窄缝中挤出,磨擦成声。可见这类声母兼有塞音与擦音的特点,前半部分像塞音,后半部分像擦音,前后发音过程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辅音。

(4)鼻音 m n 发音时,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声带振动,气流从鼻腔通过。

(5)边音 l 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声带振动,气流从舌头的两边通过。

,可以把声母分为两类:

(1)清音 b p f d t g k h j q x zh ch sh z c s发音时声带不颤动,又叫不带音。

(2)浊音 m n l r发音时声带颤动,又叫带音。

根据送气不送气,可以把声母中的塞音与塞擦音分为两类:

(1)送气音 p t k q ch c发音时口腔中呼出较强的气流。

(2)不送气音 b d g j zh z发音时口腔中呼出较弱的气流。

发音

以声母的发音部位为序,分别从声母的发音部位、送气不送气、声带是否颤动以及成阻与除阻的方式几个方面逐一分析普通话中21个辅音声母的具体发音情况。

双唇音

b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发音时,双唇紧闭,形成阻碍,较弱的气流冲破双唇阻碍,爆发成声,声带不颤动。例词:

颁布 bānbù辨别 biànbié宝贝 bǎobèi标本 biāoběn 把柄 bǎ bǐng 爸爸bǎ ba

p 双唇送气清塞音 发音情况与b基本相同,只是在除阻时口腔呼出的气流较强形成送气音。例词:

批判 pīpàn 品评 pǐnpíng匹配 pǐpèi 偏旁piānpáng 乒乓pīng pāng 批评pīpíng 澎湃péng pài 偏僻piān pì

m 双唇浊鼻音 发音时,双唇紧闭,形成阻碍,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由鼻腔通过,声带颤动。例词:

美妙 měimiào 牧民 mùmín磨灭 mómiè 密码 mìmǎ 埋 没mái mò 美 妙měi miào

唇齿音

f 唇齿清擦音 发音时,下唇接近上齿,形成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词:

方法 fāngfǎ 丰富fēngfù 非凡 fēifán 奋发 fènfā 仿佛fǎng fú 芬芳fēn fāng

舌尖前音

z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背,形成阻碍,较弱的气流将阻碍冲开一条窄缝,由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词:

在座 zàizuò 自尊 zìzūn总则 zǒngzé 藏族 zàngzú

c 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情况与z基本相同,只是在除阻时口腔呼出的气流较强,形成送气音。例词:

猜测 cāicè 从此 cóngcǐ 粗糙 cūcāo 苍翠 cāngcuì 草丛cǎo cóng 仓促cāng cù

s 舌尖清擦音 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形成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词:

思索 sīsuǒ 诉讼 sùsòng洒扫 sǎsǎo

舌尖中音

d 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碍,较弱的气流冲破阻碍,爆发成声,声带不颤动。例词:

到达 dàodá 顶端 dǐngduān电灯 diàndēng

t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发音情况与d基本相同,只是在除阻时口腔呼出的气流较强,形成送气音。例词:

探讨 tàntǎo 疼痛 téngtòng梯田 tītián

n 舌尖中浊鼻音 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碍,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由鼻腔通过,声带颤动。例词:

牛奶 niúnǎi 泥泞 nínìng农奴 nóngnú 男女 nánnǚ 农奴 nóng nú 能耐néng nài

l 舌尖中浊边音 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碍,气流从舌头两边或一边通过,声带颤动。例词:

理论 lǐlùn 玲珑 línglóng 拉练 lāliàn

舌尖后音

zh 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形成阻碍,较弱的气流将阻碍冲开一条窄缝,由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词:

珍珠 zhēnzhū 政治 zhèngzhì 周转 zhōuzhuǎn

c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情况与zh基本相同,只是在除阻时口腔呼出的气流较强,形成送气音。例词:

驰骋 chíchěng 抽查 chōuchá 出差 chūchāi

sh舌尖后清擦音 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形成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词:

山水 shānshuǐ 少数 shǎoshù 神圣 shénshèng 事实 shìshí 史诗shǐ shī 设施shè shī

r 舌尖后浊擦音 发音情况与sh基本相同,只是声带颤动,形成浊音。例词:

仍然 réngrán 柔软 róuruǎn 忍让 rěnràng 如若 rúruò 闰日rùn rì 容忍róng rěn

舌面音

j 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时,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形成阻碍,较弱的气流将阻碍冲开一条窄缝,由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词:

加剧 jiājù 结晶 jiéjīng 坚决 jiānjué 交际 jiāojì 季节jì jié 家具jiā jù

q 舌面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情况与j基本相同,只是在除阻时口腔呼出的气流较强,形成送气音。例词:

恰巧qiàqiǎo 亲切 qīnqiè 崎岖 qíqū

x 舌面清擦音 发音时,舌面前部接近硬腭前部,形成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词:

喜讯 xǐxùn 现象 xiànxiàng选修 xuǎnxiū 小学 xiǎoxué 细小xì xiǎo 相信xiāng xìn

舌根音

g 舌根不送气清塞音 发音时,舌根抵住软腭,形成阻碍,较弱的气流冲破阻碍,爆发成声,声带不颤动。例词:

改革gǎigé 巩固 gǒnggù 广告 guǎnggào

k 舌根送气清塞音 发音情况与g基本相同,只是在除阻时口腔呼出的气流较强,形成送气音。例词:

开垦 kāikěn 宽阔 kuānkuò 空旷 kōngkuàng 可口 kěkǒu 开垦kāi kěn 苛刻kē kè

h 舌根清擦音 发音时,舌根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例词:

航海hánghǎi 辉煌huīhuáng缓和huǎnhě

此外,在普通话里,存在相当数量没有辅音声母的音节,即“零声母音节”,它们的声母就是“零声母”。这些音节直接由韵母构成,因而发音时直接读韵母即可。按照韵母开头元音的不同,零声母音节可分为以下四类:

1、不是i u ü和i u ü开头的韵母,多为a o e开头,称“开口呼”韵母。例词: 偶尔ǒu'ěr 恩爱ēn'ài

2、i和i开头的韵母,称“齐齿呼”韵母。例词:压抑yā yì 营业yíngyè

3、u 和u开头的韵母,称“合口呼”韵母。例词: 威武 wēiwǔ 文物 wénwù

4、ü和ü开头的韵母,称“撮口呼”韵母。例词: 元月 yuányuè 孕育 yùnyù

声母_声母 -简介

汉语的声母组成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展现不同的面貌(时间上演变),同时正统的语音又影响不同的地域的方音的发展(空间上的差异),彼此间(不同时代的声母表,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方言声母表)有着系统性的变化和联系(即不同方音或历史语音间,有整齐的声母转换和替代关系)。

声母_声母 -瑶语声母


瑶语

声母发音的主要特征是气流受到一定的阻碍,由于阻碍的部位和阻碍的方法不同,因而就造成各种不同的声母。发音时,气流受到哪一部分发音器官的阻碍,语音学上称为发音部位。如:b,p,mb等。发音时,构成阻碍气流的方法和气流克服阻碍的方法,语音学上称为发音方法。如:b d g等。

按照发音部位瑶语的声母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双唇音,是指上下嘴唇接触构成阻碍后所发生的声音。如:b p mb m hm等。

2、 唇齿音,是指上齿和下唇接触构成阻碍后所发出的声音。如:f w 等。

3、 舌尖前音,是指舌尖和齿后接触构成阻碍后所发出的声音。如:z c nz s等。

4、舌尖中音,是指舌尖和上齿龈接触构成阻碍后所发出的声音。如:d t nd n hn l hl等。

5、舌面音,是指舌面和硬腭前部接触构成阻碍后发出的声音。如:j qnjny hny等。

6、舌根音,是指舌的后部与软腭接触构成阻碍后所发出的声音。如:gk nqnghng等。

7、喉音,是指舌根轻轻接触软腭,让气流通过时,摩擦而发出的声音。如:h等。

声母_声母 -古汉声母

时期

在我国传统音韵学中,声母又称作“声”、“纽”或“声纽”等,如“双声”、“古音十九纽”中的“声”、“纽”都表示声母的意思。在音韵学上,将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称为中古音。中古音可以分为中古前期和中古后期。前期以《切韵》音系(即《广韵》音系)为代表,后期以三十六字母为代表。

普通话声母 声母 声母-普通话声母,声母-简介

相关概念

五音:根据声母发音部位的分类,把声母按发音部位分为“唇、舌、牙、齿、喉”五类,即是“五音”;

七音:在五音的基础上,再分出“半舌”(来纽)和“半齿”(日纽),共是七类,就是“七音”。在我国古代的音韵学着作中,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归纳分析主要有“五音”、“七音”之说。“五音”最早见于《玉篇・五音声论》;“七音”是由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出的。所谓“五音”,是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成五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在五音的基础上再分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就成了“七音”。后来,古人又将唇音分为重唇、轻唇;舌音分为舌头、舌上;齿音分为齿头、正齿,这样,古代声母的发音部位就有了十类之别。

“清”“浊”:对于声母的发音方法,我国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清”“浊”的术语来作解释。唐代孙缅在《切韵序》中说:“切韵者,本呼四声,引字调音,各字有清浊。”由此可知,声母的清浊之辨由来已久。后来,古代学者根据韵图中三十六字母排列的位置及发音特点,又将清浊各一分为二,即:清--全清、次清;浊--全浊、次浊。

从现代语音学的观点看,传统的清浊之分实际上就是声带颤动与否的区别,凡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一类声母为清,凡声带颤动的一类为浊。至于全清、次清、全浊、次浊的进一步划分,则涉及到其他的发音方法问题。

古代全清、次清之间与全浊、次浊之间的区别特征是不一致的,次清的“次”是就清声母的送气而言,与发音方法的气流强弱相关;次浊的“次”则主要指非塞音、塞擦音、擦音类浊声母,与发音方法的阻碍方式相关。古代学者关于声母发音方法的分类虽然不如现代精密,但应该说是有其合理性的。

守温三十字母

“守温三十六字母”《玉海》“守温有三十六字母图一卷”。但已无所见。后来刘复(近代语言学家,1891--1934)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看见敦煌石室写本,里面有一个写的很坏,破碎的卷子,共分三截,有一截的第一行写“南梁汉比丘守温述”八个字。背面有“三十字母敲韵”六字。


三十六字母分类表

南梁汉比丘守温述

唇音不 芳 并 明

舌音端 透 定 泥是舌头音

知 彻 澄 日是舌上音

牙音君 溪 群 来 疑等字是也

齿音精 清 从是齿头音

审 穿 禅 照是正齿音

喉 心 斜 晓是喉中音清

匣 喻 影亦是喉中音浊

刘复《敦煌缀琐・守温韵学残卷》《守温三十六字母排列法研究》

罗常培《敦煌写本守温韵学残卷跋》考证守温是唐末沙门人,“南梁”非朝代名而是地名。唐兰考证南梁就是兴元,即今天的陕西南郑县,守温当是当时凉州西域一代的汉族僧人。

这个敲韵图受梵、藏发音影响较重。后来,唐宋时期的音韵学家根据当时的语音状况,增加了6个,形成中古时期的声母系统,习惯上仍然叫“守温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相传为唐朝僧人守温所创,故又称为“守温三十六字母”。根据现在的研究,“三十六字母”并不合于唐朝的声类,另外,守温的着述残卷也已经被发现,上面只记述了三十个字母,而且和“三十六字 母”有很多的不同。因此“守温三十六字母”当出于后人的伪托。至于“三十六字母”究竟何人所创,至今未有定论。

“三十六字母”如下:

帮滂并明 非敷奉微

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

精清从心邪 照穿床审禅

见溪群疑

晓匣影喻

日来

“三十六字母”的第一行“帮滂并明,非敷奉微”被称为是唇音。更细的划分是,“帮滂并明”是重唇音,“非敷奉微”是轻唇音。从现代语言学的说法来看,重唇音就是双唇音,轻唇音就是唇齿音。

第二行“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称为舌音。舌音也分为两类,“端透定泥”称为舌头音,“知彻澄娘”称为舌上音。实际上两者都是舌尖或舌面的塞音,不同之处是,前者是舌尖音,后者是舌面前音。

第三行“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称为齿音。齿音亦分为两类。“精清从心邪”称为齿头音,“照穿床审禅”称为正齿音。它们彼此间的关系类似于舌头音和舌上音,发音部位一个靠前,一个靠后。在现代语言学上,实际上舌音和齿音的发音部位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硬腭或齿龈和舌尖或舌面所发出的,不同的是,舌音都是塞音,而齿音都是塞擦音或擦音,将同一位置的塞音和塞擦音或擦音归为不同类也是古人的一贯做法。

第四行“见溪群疑”称为牙音,此名较为怪异,许多人搞不清楚牙音和齿音有何区别。其实这里牙指的时舌根处的大牙,就是臼齿。古人审音不细,将舌根音的发音部位误认为是臼齿,于是就有了这个不确切的名字。

第五行“影晓匣喻”称为喉音。但它们还需要具体分析。“晓匣”的发音位置其实与舌根音相同,但由于它们是擦音,故没有和是塞音的牙音放在一起。喻基本上是一个半元音,类似今天汉语的y声母。而影是声门擦音。

第六行“日来”分别被称作半齿音和半舌音。这两个称呼多少有些误会的成份。原本两者分别被放在齿音(日)和舌音(来)里,但由于某些原因,音韵学家将它们从各自的位置取出来,合成了一个新的音种,称为舌音齿。其实意思是从左边念是舌音,右边念是齿音。后人不明此理,以为两者和舌音齿音发音部位有所不同(不过确实也不同),便分别称之为半齿音和半舌音。不过将日来二母单独列出也是有其根据的。照现代语言学的观点,日来二母属于无擦通音,音色接近元音,而与其他声母的情况不同。

各组内部声母的排列也不是随意的。除齿音外,每种音都由四母组成。这四母的排列正好是按照全清,次清,全浊,次浊来排列的。齿音略有不同,因为齿音没有次浊,排列方式为全清,次清,全浊,全清,全浊。

广韵三十六声母

前代学者通过对《广韵》反切上字进行系联、分析、归纳而得出其声母系统,因为《广韵》一个音节只用一个反切,将全书的反切上字进行归纳分类就可以得到它的声母系统。研究《广韵》声母系统的学者们由于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不同,因而他们的结论也不一样。最早对《广韵》声母系统进行系联分析的清代学者陈澧归纳为四十类,近代学者黄侃、钱玄同分为四十一类,高本汉、白涤州分为四十七类,曾运干、陆志伟、周祖谟分为五十一类,方孝岳分为五十九类。


《广韵》声母表

反切上字的分类在音韵学上称作声类。声类并不等于声母,反切上字的选用受反切下字“等”的影响,不同的反切下字要求不同的反切上字和它相拼,以便反切上下字拼起来和谐。这就导致反切上字产生了随反切下字分类的趋势。通常是一、二、四等为一类,三等为一类,如见母反切上字分为“古”“居”两类,前者只出现于一、二、四等,后者只出现

于三等。考虑到这个问题,声母比反切上字分出来的类要少得多。如见母的反切上字分为两类,声母却只有一个。

王力认为《广韵》有三十五个声母,详见下表:《广韵》三十五声母与三十六字母相比,有以下几点变化:一、《广韵》唇音只有重唇音,没有轻唇音,三十六字母已经有了轻唇音“非”“敷”“奉”“微”;二、《广韵》“庄”“初”“崇”“生”和“章”“昌”“船”“书”“禅”九个声母在三十六字母合并为正齿音“照”“穿”“船”“审”“禅”;三、《广韵》 “匣”母“于”类字在三十六字母中与“喻”母合并;

“娘”母的有无

《广韵》没有“娘”母,三十六字母有“娘”母。

注:《广韵》里娘母是否从泥母中独立的问题存在争议。

无数学者都潜心研究过《切韵》(《广韵》)的声母系统,结论互有参差,但总的趋势还是比较接近的。多数学者认为中古的声母有36个,但与三十六字母有所不同,以三十六字母为基础来叙述则是这样:唇音非敷奉微4母并入帮滂并明4母之中,这样就减少4个;齿音照穿床审中分出庄初崇生4母,这就多出4个;喉音喻母分成喻三(也称于母、云母),喻四(也称以母、余母),但同时把喻三与匣母合并,认为喻三与匣母在当时是一个声母;三十六字母的其余字母不变。这样中古声母总数仍然是36个,但是与三十六字母有了很大不同。

另:李荣通过对《切韵》残卷的研究,发现一个俟母。俟母属于齿音庄组,与禅母相对。当今多数学者承认俟母,也有一些学者持有保留意见。李荣还认为中古不存在娘母,这个见解赞成的人少,反对的人多。总之,中古声母总数在35个(不承认俟母和娘母)到37个(承认俟母,不排除娘母)之间。(详见下表:)

邦滂并明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庄初崇山章昌船日书禅见溪群疑影喻晓匣俟

声母_声母 -上古声母

综述

上古,指先秦两汉时期。上古时期汉语共同语声母系统究竟是什么样的面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里介绍上古声母系统的一些主要特点。

相对上古韵母研究而言,声母研究的材料要少得多,可以用于上古声母研究的材料有谐声材料、古代注音材料、通假异文材料、声训材料、对音材料、方言材料和汉藏语系民族语言材料。根据这些材料,学者们研究出了上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几个主要特点。

古无轻唇音

由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首先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轻唇音”,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

”、“滂[p']”、“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奉[v]”、“微[w]”。唇齿音声母是从双唇音声母演变出来的。例如 “辈” 读 双唇音,说明 的 上面 的 声旁 “非” 在 古代 读 双唇音。汉语方言中还保留这些痕迹。例如,湖南衡山,“浮(起)”、“孵(鸡崽叽)”、“(黄)蜂” 的 声母 分别 读 “袍”、“抱”、“烹”。湖南 东安 的 “冯,逢,缝” 等 读 “彭”。

这个结论主要是根据上古典籍中大量的通假异文、注音、声训材料及谐声字现象提出来的,例如:

通假异文:

封域/邦域 附娄/部娄 扶服/匍匐 伏羲/庖羲 芜青/蔓青 汾水/盆水

古代注音:

《说文・女部》:“娓,读若媚。”

《说文・肉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90103/81118.html

更多阅读

湖南人如何说好普通话 袁隆平害了中国人

长沙、株州、湘潭、岳阳、衡阳属于湘江块。针对这些地区的人在说普通话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浅谈如下:1、声母“zh、ch、sh”和“z、c、s”的发音错误,以将翘舌音发成平舌音多见,所以“四”“是”不分。发音技巧:发平舌Z、C、S,舌尖要放在

001---声母表和发音练习

01、声母 b p m fb—ā→bā尾巴的巴 b—á→bá 拔草的拔b—ǎ→bǎ 打靶的靶 b—à→bà 爸爸的爸p—ā→pā 趴着的趴 p—á→pá爬树的爬 p—à→pà害怕的怕我们用直呼法认读王面的音节:bā bá bǎ bà pā pá bǎ pà现在学

声明:《普通话声母 声母 声母-普通话声母,声母-简介》为网友夜袭尼姑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