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基本简介,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皖南泾县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而修建,占地十五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_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基本简介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傍泾川,邻城区,环境优美,入口跨公路建有7米高石阙,形成壮观的入口空间。进入陵园,沿台阶行约30米,有一小型广场,正对面挡土墙上镶嵌叶飞题写“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从小广场右转,经50米长神道,拾级而上,通过两个石阙形成的神门,进入主碑纪念广场。广场由纪念碑、纪念廊、无名烈士墓等组成。从山顶俯视,纪念广场与外围的花圃组成一献给烈士的巨大花圈;从远处眺望,纪念廊和名人题字廊高低错落,形态各异,白色马头墙簇拥着巨大纪念碑身。碑高12.36米、宽27米,碑面镶邓小平“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题词。碑下方为一汉白玉雕刻的花环,环周白色纪念廊内,镌刻着新四军军歌及《皖南事变烈士纪念碑碑记》。碑后为无名烈士墓,墓室四壁钢筋水泥浇铸,中间为墓池,池中有洁白大理石石棺,池后是祭坛,坛上燃烧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征着先烈们革命精神永不熄灭。整个陵园庄严、肃穆、凝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_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陵园组成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有机组合而成,整座陵园以邓小平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主碑为中心,结合山形地势,将各纪念建筑组成一个完整有序、庄严肃穆的有机整体。陵园的入口利用两边的高岗形成了相对的两个“土阙”,成为陵园的天然门户。入口跨公路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阙,四座厂阙以数字寓意新四军的四,七米高隐喻皖南事迹悲壮惨烈的七天七夜,形成了纪念性空间的第一序列。进入陵园后,沿台阶向上约三十米,是一个不规则的小型广场。正对面的挡土墙上镶嵌着叶飞题写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点明陵园的主题,形成了纪念性空间的第二序列。从广场右转,是一条五十米长的神道,神道正对着由两个石阙形成的神门,神道的石阶宽度逐步缩小成梯形,加强了透视感,使人们在感受觉上延伸了神道的长度。神道有九十级台阶分成三个层次,喻意当年九千新四军将士成三路纵队东进抗日。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_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陵园建筑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图集

主碑纪念广场由纪念碑、纪念廊、凭吊广场和无名烈士墓组成。从山顶俯视,主碑纪念广场和外围的花圃组成一个献给烈士们的巨大花圈。从远处眺望,纪念廊和名人题字碑廊的一组 组高低错落,形态各异的马头墙簇拥着纪念碑巨大的碑身。马头墙是皖南村落中最常见的民居构件,用它来象征着皖南的山山水水,村村镇镇,寓意先烈们虽然壮烈殉国五十周年了,但他们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仍然活在皖南的千家万户,先烈胶的光辉业绩将永远成为皖南人民心底的丰碑。


缅怀先烈

纪念碑位于纪念广场和神道的中轴线上,高12.36米,宽27米,黑色磨光花岗石碑面,镶嵌着邓小平“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碑身弧形,舒展高耸,以简洁巨大的形体象征着先烈们磊落坦荡的胸怀,崇高伟大的献身精神。巨碑下方为一尊汉白玉雕刻的花环。四周白色纪念廊内,镌刻着《新四军军歌》、周恩来题词及碑记等历史文献。纪念廊里圈排列着九根具有皖南传统特色的圆形巨柱,其中只有两根是完整的,馀下的都是高低不同的半截残柱。寓意当年新四军九千健儿从云岭出发,东进抗日,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围歼,致使这批民族精英大部分遇难,巨柱摧折令人痛心泪下,而突围出来的两千健儿,在斗争中逐步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就好像这两根雄伟屹立的擎天柱和柱上的巨梁 ,七个单元的纪念廊和九根纪念柱,还象征着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不断壮大发展为七个师九万馀人的抗日队伍。

巨柱的里圈是斜置的花坛,上面种植苍翠的常青灌木,象征着当年烈士们血染的土地上,今天已开创了万古长青的社会主义事业,烈士们的遗愿已变成今天的现实。凭吊广场为一个五50米内径,四面有开口的纪念廊和主碑围合的圆形空间。数字五十寓意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主碑向阳,光洁向上的碑身,白色的环廊,围合的巨柱造就了广场肃穆的气氛。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_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建筑艺术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主碑 和无名烈士墓组合在一起,在透视上形成巨大向上的双曲抛物线型碑身,啬了纪念碑的感召力,同时利用碑身的巨大体量和建筑空间,形成了第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无名烈士墓的墓室四壁为钢筋混疑土浇注,中间是一个直径七米的圆形黑色磨光花岗石墓池,墓池中是洁白的大理石石棺,墓池后边是祭坛。祭台上燃烧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征着先烈们的生命之火永不熄灭。墓池上方为一个三米直径的圆孔,光线从上面洒下来,象征着先烈虽然壮烈殉国了,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却与日月同辉,光照千秋。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纪念碑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采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铭记皖南事变这一千古奇冤的悲壮事件。着重于一系列纪念性空间的渲染,丰富构思的内涵,提取皖南建筑文化中典型的、最有特色的“语言”。例如采用改造和简化了的马头墙,黑色和白色提炼净化后的柱础、柱身和雀替,用现代意识和简化了的皖南典型的建筑构件建构的石阙,来表现建筑的特定的地域环境。力求体现出陵园及纪念碑明确的地方性,又有所创新,体现出建筑的时代气息,突出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纪念碑鲜明的个性和纪念性,充分表达这一特定的历史主题。

陵园西侧为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室内有前主席江泽民和前总理李鹏为纪念皖南事变五十周年的题词:“青山埋忠骨,精神育后人”、“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皖南事变殉难烈士浩气长存”。

陵园自开发以来,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心脏国际友好人士、海外侨胞近百馀万人,近千名新四军老战士来陵园凭由殉难战友。陵园已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_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标记物

“皖南事变”主战场标记物,由纪念广场、立体字样和背墙等组成,占地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标记物主体工程为大理石砌铸而成的立体形“41.1.7”字样,苍然雄浑,壮严肃穆,表示“皖南事变”发生的时间。标记物后边是大理石砌成的由左向右逐渐增高的背墙,象征着一面红旗,墙体记载“皖南事变”的经过,整个纪念广场拾梯而上。广场背景是巍峨的东流群山、庄严的魁山飞雄塔和烈士墓。西侧是红七军团长寻淮州烈士纪念亭,远近景物交融,颇为壮观。

在茂林之东,巍然屹立的东流山,悬崖峭壁,山高林密,幽谷邃深,雄峻瑰丽,左右曲涧流泉,环绕田畴,景色秀丽。“皖南事变”中,新四军战士在这里浴血奋战了七天七夜,抗击国民党顽军。后人可在此观景,探寻革命先烈的遗迹由镇区东南前行二十五华里,有赤坑山、雪山狭谷,山势险危。“皖南事变”中,我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隐蔽于山上的蜜蜂洞中,伺机突围,后遭叛徒出卖被杀害。这里已成为后人凭吊先烈追忆往事的历史遗址。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_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概述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基本简介,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近二十年来,陵园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05年)、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先后获得泾县文明单位及标兵、宣城市文明单位、安徽省烈士陵园创优单位、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省民政系统文明窗口、省民政系统先进单位、宣城市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安徽省文明窗口等光荣称号。2004年,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的称号。自2000年开始,蝉联三至八届安徽省文明单位殊荣。2008年,被省、市文明委作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的推荐单位。2009年2月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12月,被省民政厅授予“安徽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称号,2010年荣获“全国红色旅游先进集体”称号,2011被民政部授予首批“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_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地理位置

地址:中国・安徽・宣城泾县水西东路24号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_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旅游指南

开放时间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皖南事变陈列馆全年免费开放参观,节假日、双休日照常对外开放(中午不闭馆)

夏季7:40――17:20 冬季 8:00――17:00

票务服务

一、 门票免费

二、 服务性收费(讲解费:单程40元/次全程50元/次花圈出租300-500元/次音响服务100元/次)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_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历史文化

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1940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共为顾全抗日大局,决定将皖南新四军移至长江以北。1941年1月4日,新四军9000馀人,奉命自军部泾县云岭出发,拟绕道苏南北移,6日行至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7个师8万多人包围袭击。新四军被迫自卫,激战七天七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突围隐蔽中遇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共代表周恩来曾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悲壮题词进行抗议。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_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烈士墓

新四军抗日殉国烈士墓位于泾县云岭乡新四军军部司令部旧址东2.5公里山岗上。山岗名黄龙岗,又名“半边月”。新四军军部在云岭期间,前方阵亡将士遗体葬此山上。皖南事变后,当地百姓自发组成“孤坟会”,为烈士守坟看墓。解放后,将坟归葬,修起一座高大的烈士墓。墓前有石碑,碑尾落款是柳松林等51位当地农民。墓周青松苍劲挺拔,显得庄严肃穆。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_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红色旅游区


缅怀先烈

陵园自1991年建成开放以来,共接待参观瞻仰者140馀万人次,成功完成了李瑞环、吴邦国、李贵鲜等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陵园视察的重大接待任务,还有千馀名新四军老战士及烈士家属、子女等来陵园追悼牺牲的战友和前辈。陵园曾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而今陵园又被列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成为社会各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十馀年来,陵园始终坚持“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办园宗旨,坚持以“培育爱国之情,激发报国之志”为己任,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的有组织的集体活动,给予免票参观,注重社会效益,立足教育后人,取得很明显的效果。陵园不仅成为社会各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更成为泾县乃至全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之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90103/81334.html

更多阅读

《西安事变》观后感 《毛泽东》观后感

一直不大看电视,一没时间,二没好电视。不过这次偶尔看到《西安事变》,竟有点欲罢不能了。开始看的时候,剧情已是中间什么。好在对于那段历史,略知一二;再说对于张杨2位将军,一直心怀敬意;胡兵这个帅哥,看着确真养眼,于是每晚的8点到10点半,我被

解读日本“支那事变从军记章” 支那事变画报

日本“支那事变从军记章”——是一部日本侵华史孔爱卿笔者收藏了许多日本侵华史料和侵犯实物,其中有一枚日本“支那事变从军记章”,记录了日本侵华的真实性。“支那从军记章”是日本政府于1939年7月27日发布496号帝国令,决定发行“

经历77事变的学生看今日缅甸 77事变简介

经历77事变的学生看今日缅甸7th July Student’sPerspective of BurmaBy Kanbawza WinJuly 3, 2013 2013年7月3日缅甸77事变纪念日再度来临再一次难忘伤心回忆7月7日发生的事件确切地说是半个世纪加一年前在1962年7月7日-缅军‘屠

7.7卢沟桥事变详细经过 卢沟桥事变图片

2008-07-07 11:16:48 来源: 新华网(北京)71年前,7.7卢沟桥事变爆发,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日战争阶段。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北京)卢沟桥附近向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也称七七事变。

安徽皖南古村落旅游 安徽皖南古村落呈坎

近些年来,以都市居民为主要市场的古村落旅游蓬勃发展,以江苏周庄、同里,安徽宏村、西递,浙江乌镇、西镇,上海朱家角,江西流坑,湖南张谷英村等为代表的古村落,已经成为江南最重要的古村落旅游目的地。皖南旅游区是安徽七大旅游区中

声明:《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基本简介,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为网友北海旧梦碎人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