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归来专业影评 归来影评

归来影评

归来的剧情简介

上世纪70年代初,与家人音讯全无隔绝多年的劳改犯陆焉识(陈道明 饰)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这对怀抱芭蕾舞梦想的女儿丹丹(张慧雯 饰)带来了巨大压力,她阻止母亲冯婉瑜(巩俐 饰)与父亲的相见。因此夫妻二人近在咫尺却又相隔天涯。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但是他却发现女儿早已放弃了芭蕾的梦想成了一名工厂女工,而深爱的妻子因为患病已经不认识自己。深厚的感情、生活的变故,迫使陆焉识做出了对他来说最荒唐却又最合理的人生选择……

本片是张艺谋导演加盟乐视影业后的第一部作品,被编剧邹静之誉为苦心之作。

【归来影评】思想与情感的交响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诗经》中伟大的爱情诗句,因为被世俗化的广泛运用,变得让人生疑。在最初看张艺谋的新片《归来》时,我找不到比这两句诗更好的概括,只是生活在记忆中的冯婉瑜与生活在现实中的陆焉识,他们就像是两条并行的铁轨,相伴前行,却终生不再相识。

终生,这是个漫长的时间概念,我们曾经讴歌过的完美爱情,有几桩经得住这个词汇的检验?

但是在看完《归来》之后,我发现这部以爱情为载体的电影,后面隐藏着丰富的历史反思,有着对个人苦难以及民族命运的深度思考。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作为个人的爱情,也许没有什么比这种错位更让人惋惜。陆焉识终究在冯婉瑜的守候中“归来”,但经历了人生的浩劫之后,包括你我,谁还能回到以往生活既定的轨道?山河依旧,物是人非,归来的人们将怎样面对不幸的往昔?曾经的苦难又怎样以个人记忆的方式进入寻常人的当下生活,并长久地影响他们的未来?《归来》试图提示我们,这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

故事的表层,与《诗经》中的那两句诗相比,我更喜欢拉金的诗句:“在所有的脸中,我只怀念你的脸”。这青橄榄一样的诗句,平实,朴素,却以排除法的方式,将一份铭心刻骨的怀念凸显出来。精神与肉体受到双重打击的冯婉瑜选择了向后眺望,她逆时而行,生活在过去,在人群中一次次引颈寻觅着她的陆犯焉识。在她充满期盼的目光背后,不难看到在时间的深处,在她的青春时光中,有着她最为珍视的一段感情。她不认识现实中的陆焉识,却能死死记住他年轻时的脸,那张脸是她留恋的过去,是她生活的勇气,是她的命和她的一切。

相对于冯氏婉瑜大脑的一片混沌,作为知识分子象征的陆焉识的清醒则意味着他得独自承受所有的苦难,这是清醒者的宿命。在旧时代, 鲁迅先生就曾说自己是黑屋里的先醒者,如果没有希望打破黑屋,还不如让他们在睡梦中死去。但是在《归来》中,陆焉识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面对漫漫长路,他像冯婉瑜一样,选择了等待,他不离不弃,以百般的呵护、关心,耐心地等待一个人能够从黑暗的记忆深入归来。

一个人在精神深处期待着陆焉识能够回到她的过去;另外一个人在现实里守候冯婉瑜能够回到他的当下和未来。彼此的坚持恰恰让两人无法在清醒的现实中重逢,这是两条铁轨相互守望的爱情,感人却又无望。然而正是向后的怀旧,以及前行中的期冀,这两种背行的力量让《归来》这部影片具有了极强的内在张力。我揪心期待了一百分钟,看到的只是男女主人公人生故事的冰山一角。没有山盟海誓,没有玫瑰花,也没有卿卿我我的境头,删繁就简的情感呈现是那样的含蓄内敛,中国式的爱情以及思想的中国式表达,让简约的剧情分泌出巨大的能量,直到演职人员的名字出现在黑色的银幕上,我依旧被摁牢在座位上,被故事的余味所控制。

原来,这部影片不仅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看过之后,思想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相对于冯婉瑜与陆焉实无法回到他们彼此相识的过去,张艺谋到是借助这部影片完成了自己导演生涯的重要回归,重返他的巅峰状态。20多年前,他用《红高梁》告诉大家,电影可以那样讲述,中国电影从此有了全新的叙事选择;10年前,他又用《英雄》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并在今天成为让我们渐感厌倦的商业喧嚣;当我们都预感到大场景、大制作支撑的宏大叙事以及搞笑、无厘头营造的浅薄逗乐终将沉寂,为此期待中国电影艺术上的回归会在什么时候到来,由谁开始时,没想到还是他:张艺谋。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在三万里河山演绎王朝的兴衰变更,与在方寸之间呈现一个民族的情感与苦难,究竟那一个更为困难?《归来》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史上一次颇具难度的叙事,张艺谋在如此逼仄的空间里,借助极为有限的场景和人物,将故事讲述得如此让人难以割舍。与那些满场飞奔且背景不断变化的舞蹈相比,张艺谋就只站在一个情感的圆点,不挪动,就完成了一次出色的演出。他的表现让人联想起《天龙八部》里那个扫地的老僧,无招无式,却武功奇高内功精湛,也许是年岁的增长,也许是对电影多年的浸染,张艺谋在拍摄《归来》时采用的是最传统的中国叙事,简约、简洁、简练,让有限的空间,隐藏着无限的思想意味。包括扮演冯婉瑜的巩俐和扮演陆焉识的陈道明,他们的表演自然、克制,堪称完美地演绎了中国人情感和情绪的表达,我以为,这是返朴归真后的必然选择。本份和老实的讲述态度,略带忧伤的旧色调,让《归来》成为了一次情感与思想的窖藏,不喧哗、不张扬,所有的深情与刻骨的伤痛都隐藏在平静的叙述里,导演的手法看上去毫不炫技,然而正是这种表达的节制与不动声色,将一坛好酒的芬芳与内劲,完全密封在一个感人的故事里。

《归来》:张艺谋"留白"的拍摄手法(影评)

严歌苓觉得张艺谋切入的角度很巧,他选取小说《陆犯焉识》最后30页的内容,改编成电影《归来》。这是她根据自己祖父母的故事创作的小说,也是自己“非常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当年张艺谋看完《陆犯焉识》的初稿后就对她说:“这个小说我想拍”。严歌苓的反应是大吃一惊,心里暗想:他会怎么改?后来她看到最终基本成型的那一稿剧本时,觉得张艺谋切入的角度“很巧”,“他选取的这一部分非常好地浓缩了我的整部小说,包括焉识这两个字的意义”。5月16日,这部由张艺谋执导,巩俐、陈道明、张慧雯主演,郭涛、刘佩琦、祖峰、闫妮、辛柏青、张嘉译等加盟的《归来》即将登陆全国院线。5月11日,片方在北京举办“雁・北归”《归来》华北区发布会,张艺谋携严歌苓、张慧雯亮相。

就凭一场戏你就可以想象他们有多相爱

严歌苓凭借着家人给她讲的关于祖父的故事,“一些记忆的碎片”,创作出了小说《陆犯焉识》。相比之下,她觉得《归来》达到了一个更加形而上的层面,比小说更加抽象一点,“是从一滴水里见到太阳”。当她知道张艺谋选了陈道明来演陆焉识时,她觉得“这两个人真像”,“从我祖父留下的老照片能看出,他身上有一种高贵的知识分子气质”。巩俐跟她书中虚构的祖母形象原本是不像的,原著中的上海女人,因为整个故事被搬到了北方,人物的气质变了。但看了影片后,严歌苓觉得这就是冯婉喻,“巩俐的表演实在是太令人佩服了”。

陈道明和巩俐,是张艺谋的不二人选,“只想到了他们俩,没有其他人”。张艺谋称两位演员在影片中贡献了教材级的表演,跟他们的合作也使自己受益匪浅。“他们对于剧本,对于很多小的细节都有非常有益的意见,所以他们对影片的贡献不仅仅是两个角色,而是一个整体的贡献。”

张艺谋给《归来》的定义是通过“陆焉识回家”讲述一个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这也是他创作心态的“归来”,这一次他只想“安安静静拍一部电影”。原著小说给了他很多东西,“爱情上是简单的不离不弃,但整部作品是浩瀚历史的沉淀,很厚重很深沉”。这部内容丰富的小说,在他看来是至少可以拍3部电影的量。之所以选择最后一段故事来拍,也是他跟编剧策划探讨很长时间的结果。“用删繁就简的方式,去反映这样一个大时代和这部有丰富历史沉淀的小说,我喜欢这样的挑战。”他说,“在我所有的电影作品中,对于原著小说这样的使用,和这种冰山一角的拍摄手法是第一次。”

原著的故事横跨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电影删繁就简后,对前面几十年的故事进行了大量留白。张艺谋说,这是二度创作的一个艺术规律。对于两个主人公的爱情,在电影中的表现,可能有一场戏就够了。“在开场时,巩俐有句台词:‘20年没联系了’。火车站那场戏,他们俩眼看能见一面,可最后还是被生生分开了。就凭这些你就可以去想这两个人多么相爱。”在他看来,这足够了,不需要再把之前20年的故事再拍个二三十分钟。“所谓留白的拍法,留什么很要紧。”他说,“留的某一句话、某一个形象、某一个处理,足以去弥补那个‘白’。”他笑称,如果观众看完还是不满足,可以买来严歌苓的小说再看一遍。

不能低估今天的年轻观众

在影片上映前的宣传期,张艺谋去了五六个城市做宣传,每到一个城市都会举办一场他跟当地年轻人的对话活动。他会问这些“80后”、“90后”两个问题:“你喜不喜欢这部电影?为什么喜欢?”他特别惊讶,这些年轻人谈得特别好。“我们不能低估今天的年轻人。”他说,“不能因为今天这样的娱乐至上、票房至上的产业风气,就低估年轻人的价值判断,他们对很多东西的领悟都非常好、非常精准。”他的感触是,其实人心都是相通的,“再过10年后,我们也不用操心‘00后’观众,真挚的情感永远都能打动人”。

影片结尾,陆焉识举着写着“陆焉识”的牌子,陪着失忆的妻子冯婉喻在火车站等自己。因为举办了几轮的超前点映,好多观众已经提前看到了这部影片。于是在各地出现了有女生拿着写有“陆焉识”的牌子到地标性建筑前拍照的现象。张艺谋觉得这很有意思,他也没想到年轻观众会用这样的方式回应这部影片。“她们实际上把影片最后的画面放大了、延展了,这样做的观众,我觉得她们读懂了电影的真谛。歌苓写的这一代知识分子是凭这些感性的瞬间留在人心里的,你会记住这一瞬间。年轻人这么做很有趣,这样的形式代表的其实就是一种等待。”

培养新人是很复杂和费劲的工作

19岁的张慧雯,是最新一任“谋女郎”,在影片中饰演陆焉识和冯婉喻的女儿丹丹。张艺谋选中她,是因为“她一双眼睛又大又亮,有一种锐气铿锵的红卫兵小将的神气”,这正是他所需要的。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他要求她的目光中有恍惚和忧郁,“这对一个新人来说很难,但她做到了”。发布会现场,张慧雯一身鲜亮的红裙亮相,言行中还透着青涩。有媒体记者问她:“张导有没有教你怎么应对各种媒体?”她的回答很得体:“导演不会教这个,我相信大家都想看到最真实的人,第一次亮相肯定会有一些紧张,但这就是真实的我。”

用新人,不仅是电影的需要,也是角色的需要。张艺谋解释,比如《归来》里丹丹这个角色,如果是找一个大家都认识的演员,感觉好像就会差一点。“选择新人,引领她们走上这条路,激发她们的潜能,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也很费劲的工作。”他说,“我的工作就是把她们发掘出来,让她们证实自己。这其实也是一个年轻人挑战自己的过程。”

悲喜皆为爱

我本来已经躺下了,但好像胸口被谁拍了一记重掌,一口鲜血,不吐不快。又担心一觉之后会遗忘了哪点微小的感动,也就顾不上困了,起来打字。

生于86年,我大概错过了张艺谋最艺术家的那几年,第一次在电影院看他,已经是《英雄》。从这个时候开始看他电影的人,大体对这位“国师”没什么好感,无非是个开染坊的老流氓,银幕上挥毫泼墨,银幕下乱搞超生。

如果不是靠发达的DL产业,我约摸也会错过外婆桥红灯笼活着打官司等种种。上述NB闪闪的作品,一直激励我持续不断地、拿真金白银捧张先生的场,从黄金甲到十三钗,每次走出电影院都忍不住大骂脏话,而且一年比一年骂得难听。

大叔们那些年靠看张艺谋装B,骚年们这些年靠骂张艺谋装B。如此分析,那么在看《归来》之前,我还是骚年。

当然,我还错过了那混沌但“有序”的10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那是课本上的一句带过,是禁片的必备桥段,是长辈们话到嘴边又戛然而止的往事不如烟。

如果说“WG”是那一代人心中的伏地魔,那这一次,《归来》的张艺谋大概就是敢直呼其名的哈利・波特,哪怕额头的疤还会隐隐作痛,他也不甘心只把回忆打包封存。

我印象里,《归来》应该是中国大银幕历史上,第一次直面那10年的作品。光凭这一点,就值得几代人起立鼓掌。

《归来》的前30分钟,以一家三口的戏剧冲突为小切口,带观众回到那个神秘的年代。

――――――――第一道分割线,含剧透――――――――――――

打成右派发配远方的父亲,留守持家独立思考的母亲,洗脑长大一心向太阳的女儿。

这是一场在《1984》里就被预言过的人伦悲剧,女儿为了“GM事业”举报父母的密会,一举瓦解了一家三口仅存的一点点,精神层面的亲情纽带。

―――――――――――第一轮剧透结束――――――――――――

短短30分钟,电影大师的功力就可见一斑。张艺谋并没有像冯小刚在《1942》里那样,使劲浑身解数来描绘各种"惨不忍睹",而是集中火力在家庭矛盾上,用父女、母女、父母三组细腻的冲突,揭示了特殊年代造成的悲哀。

在一个信奉儒家的民族,竟然有一种力量可以凌驾于亲情之上,这应该是100年前100年后的人,都不太能想象的事情。

三组矛盾集中爆发,引来了全片第一轮泪点。这时我看了看手机,距离开映整好30分钟。

这30分钟里,有两个人不得不提。

一个是巩俐,这30分钟几乎是她的独角戏,她用精确到背影、手指、下巴、腮帮子的演技,只几场戏便酝酿出排山倒海的情绪,绝对是世界级的表演。

一个是张艺谋,仅仅用30分钟和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便把那10年的哀与怒倾诉完毕。细腻、隐忍、考究、精确,举重若轻。

如果在更远的未来,WG之于中国,可以像二战之于欧洲一样,成为一个独立的电影类型,那么《归来》的前30分钟无疑就是这个类型的鼻祖。

有看过原著《陆犯焉识》的朋友说,电影版删减了太多对WG时代的描绘。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有点小家子气了。抛开我们国家尚存的电影审查制度不说,这终究不是一部满足好奇心的纪录片,而是一部真正意义上,在探讨爱情的电影。

前30分钟澎湃收场,本以为电影会进入泪点一浪接一浪的节奏――即使这样也值回票价了。可我万万没想到在《归来》的后80分钟里,张艺谋再也没有用力去浓烈。

――――――――――第二道分割线,含剧透――――――――――

WG结束,父亲平反归来,母亲因病失忆,女儿成人有了人性。

这80分钟里,女儿不再是家庭矛盾的核心,转为父母关系的催化剂,不予讨论。

父爱母,母爱父却不记得父。这个爱情故事简而化之,就是严肃版的《初恋50次》+中年版的《爱》+活人版的《人鬼情未了》。

他爱她,她爱他。她不记得他,他不能拥有她。

她等他,每个月的5号都去车站街他,一接就是几十年,也没想过离开他。

他等她,每天守候在最近的地方,想方设法唤起她的记忆,等她认出来他的那一天。

―――――――――――第二轮剧透结束――――――――――――

相对传统意义上的爱情电影,这应该是冗长而难熬的80分钟,没有大喜大悲,也没有小情小调。

琐碎绵延的叙事,一轮接一轮,几度准备好情绪眼泪几乎打转了,就戛然而止重头来过。

一层一层剥开洋葱,却发现手里拿的是颗无公害且不催泪的包菜。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观影感觉。

但回想起来,这实在是太温柔的80分钟。我从不记得在任何一部华人电影里,像《归来》这样,用如此尊重、崇拜甚至信仰的方式,描述过爱情。

之所以强调“华人电影”,是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并没有给爱情留下太多余地。

在这个尊孝悌、敬权贵、逐福禄、求康寿的国度,爱情通常是被妥协的对象。我们有太久没有大张旗鼓、郑重其事地,去歌颂爱情。

关于这一观点,我不想花太大篇幅去论证,就在电影里举一个我最感动的例子:

―――――――――――第三道分割线,含剧透―――――――――

片面失忆后的母亲,决定再不原谅女儿,把她赶出家门,视若路人。

在很多人看来,这都是绝对无法理喻的结局,所谓“虎毒不食子”,母性应该是女人与生俱来的美德,无论再爱谁,女儿终归应该是女儿。况且母亲并未改嫁,尚在等父亲归来。

分两个层面来分析母亲的这个决定。

1,片面失忆后,母亲已经不具备理性思维能力,也就是社会属性相当弱。因此处理问题时极端感性,在她的心里,对人妻身份的自我认知远远超过了对人母身份的认知,因此在两个身份发生冲突时,她仅凭潜意识就决定遵从作为“人妻”的自己。

2,母亲内心深处并没有遗忘“人母”的责任,因此只凭丈夫的简单几句建议,便兴高采烈地邀请女儿回家住。可见她对女儿的责备,源于自己并不确定丈夫是否能够原谅女儿的所作所为――其实她自己早就原谅了――甚至可以理解成是“身为人妻的自己“对“身为人母的自己”的责备。

在这个小片段里,爱情成为了高于自己、甚至高于子女第一价值观。至少在我的认知里,这已经是华人曾给予过爱情的最高地位。

――――――――――第三轮剧透结束―――――――――――――

在这80分钟里,巩俐受到角色的局限,展现演技的机会不多。这时陈道明挺身而出,越来越有戏,在渐进的剧情中,将表演的层次感拿捏得无比精确,尤其是弹钢琴那场戏之后,就好像一座随时准备爆发的活火山,并一直提着那股劲儿撑到了最后一分钟。

哦,顺便提一句新一任的谋女郎张慧雯吧。长得挺漂亮,舞跳得也好,没演砸。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轮番出场的知名龙套中,最喜欢的是丁嘉丽的表演,容嬷嬷之后,好像再也没见过谁把北方泼妇演绎得如此传神,点个小小的赞。

从单纯观影体验的角度来看,《归来》也是相当考究的年代戏。时代感强烈的背景音乐贯穿始终,甚至连每首歌的音质、音量都有精心雕琢。服装、道具等细节之处也能感受到张艺谋对那个年代深沉的怀念。

这种怀念,并不是像有些电影那样给英雄墨水或者大白兔奶糖几个大大的特写,而是让瓷杯、脸盆、闹钟、自行车、收音机、大字报、革命标语这些元素,安安静静地躺在它们应该在的地方,绝不刻意打扰镜头。

无数微小的、不动声色的怀旧,相反更让人融入剧情中,而不会一惊一乍地联想到“哎呀我家原来也有个跟这一模一样的床单”。说白了,也是老谋子大师气度的一种体现。

――――――――――第四道分割线,含剧透――――――――――

《归来》的结局,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其实看到接近尾声的时候,很忐忑的,不知道自己更想看到哪一种结局。

电影归来专业影评 归来影评

要么,男女主角中有谁没熬过时间流逝,先走一步,让这场伟大的爱情最终以无声的遗憾落幕。

要么,在男主角经年的努力之下,女主角的记忆突然被唤醒,皆大欢喜。

但好像,不管以什么方式收尾,都少了那么一点味道。

终于,经过一幕突兀的“许多年后”,男女主角化成了有点让我无力吐槽的老年妆,迎来了最后一个镜头。

那是在5号的清晨,还是那个车站。

她还在等,他也还在等。

开放式的结尾,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

在爱面前,谈悲喜,太肤浅。

无论悲喜,皆为爱情。

――――――――――第四轮剧透结束―――――――――――――

多年后提起《归来》,我应该送给片中那个特殊年代一句“呵呵”,然后告诉年轻的朋友,这是我28岁那年看到首映的,一部伟大的爱情电影。

二刷归来+对话老谋子

5月8日老谋子来武汉宣传,与媒体、学生做了长达2小时的对话,几乎所有的聊天内容,都直接和电影本身相关。

5月11日母亲节,“二刷”《归来》,作为母亲节的礼物。老母、小姨和老母的闺蜜都有泪洒现场,感慨良多。强烈建议每一个70后、80后、90后,都带着自己的父母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同样一张影票,用在他们身上的性价比绝对更高,无论是感动、回忆还是日后吹牛逼,都是很好的选择。

以下文字是和老谋子聊天之后得到的一些花絮+内幕,希望能达到辅助观影的作用。

(前提是你必须已经看过这片儿,因为从下一段开始,满满都是剧透了。)

1、巩俐和陈道明,是张艺谋看完原著后便确定的不二人选男女主角,因为两位演技大神都是北方人,导演干脆放弃了原著的上海背景,直接把故事搬到了北方某小城。

2,铁路戏取景唐山火车站,没有动用一辆道具火车,影片里出现的每一辆火车,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奔跑的存在,它们或许还不知道自己上了大银幕。

3,30分钟那场撕心裂肺的告别戏(“焉识,快跑!”那段),确实和全片娓娓道来的气质有所出入,澎湃了一些,也浓烈了一些。按张艺谋的计划,应该也是淡淡的一眼相见,最后呈现的戏码,是来自巩俐和陈道明两位演员的坚持,没有台词,只有两个人相互喊对方名字。也是张艺谋影片中难得一见的,“演员主导”戏。

4,张慧雯(片中女儿)在雨里停车摔倒,引发停车棚自行车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的那场戏,是真摔。NG了很多遍之后,女演员体力不支,才有了这神来之笔。

5,陈道明曾经要求,自己要和方师傅面对面有一场戏,最后因为无法确定两人见面后故事该怎么办,而作罢。丁嘉丽骂街那场戏老谋子本人也很喜欢,发布会现场绘声绘色地演绎,他认为那显然是骂给左邻右舍听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很多事情无法界定谁对谁错。(BTW,原著中是冯琬瑜主动被方师傅潜了,才让陆焉识免遭枪毙。)

6,结尾的画面,是整部电影从最初就确定的部分。

7,在之前的超前点映场,最后一个part里,有张慧雯独自骑车跟在父母背后去火车站的镜头,但有眼尖的影迷在这组画面里发现了有穿越年代的道具bug,老谋子也承认了。到我“二刷”时这组镜头已经完全被剪掉。

8,对于新一任谋女郎张慧雯,老谋子最欣赏她在WG期间那30分钟戏里的表现,有那个年代的精气神。

9,有个BUG是我老妈发现的,她说1970年以后,已经不流行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了。

10,既然有朋友问起,就解释下为什么给《归来》打92分。

有3分扣在张慧雯的演技,WG之后的戏用力过猛,很多地方的表现又丝毫不像一个经历过起伏的国企女工;

有3分扣在画面上,有些地方确实太暗了一些,哪怕质朴留白,看张艺谋的片子还是希望每一帧都可以截图当屏保用的;

还有2分扣在第三part时候两位主演的妆容上,虽然请来了好莱坞的团队,但显然在老化陈道明和巩俐时,还是有手下留情。整个妆容一上来就让人大出戏,尤其是特写时,有一种“老奶奶肉毒是不是打太多”的即视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390103/8192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李米的猜想》电影故事、影评 类似李米的猜想的电影

原文地址:《李米的猜想》电影故事、影评作者:黄石编导高考培训导演、编剧:曹保平摄影:杨述主演:周迅 邓超张涵予 王宝强出品:华谊兄弟 骄阳电影有限公司故事梗概:《李米的猜想》讲述了一个女的士司机李米(周迅饰演)寻找男友的一段故事。某一

电影归来专业影评 归来影评

归来影评归来的剧情简介上世纪70年代初,与家人音讯全无隔绝多年的劳改犯陆焉识(陈道明 饰)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这对怀抱芭蕾舞梦想的女儿丹丹(张慧雯 饰)带来了巨大压力,她阻止母亲冯婉瑜(巩俐 饰)与父亲的相见。因此夫妻二人近

电影红高粱专业影评 红高粱影评

红高粱影评红高粱电影影评(一)《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

影评范文精选1500字 专业影评范文

专业影评范文(一)――《一级恐惧》范文怀着对法律的崇敬,总认为法庭是一个发掘真相还世间正义的地方,而影片开头,就赤裸裸地告诉观影者:“想讨回公道就去妓院,想受人凌辱就去法庭。”在这部影片中,一场以正义为名的审判,所谓正义与邪恶的交

声明:《电影归来专业影评 归来影评》为网友画扇描眉染尽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