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鉴别诊断 鼻息肉 鼻息肉-概述,鼻息肉-自我诊断

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疾病,是鼻腔内的赘生的良性组织,严重时可堵塞鼻腔。它是由于鼻粘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鼻息肉多来源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高度水肿的鼻粘膜由中鼻道、窦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发病年龄以中年人居多,男性略高于女性。鼻息肉的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但早期单发性鼻息肉症状较轻者,药物治疗有时可获得控制。鼻息肉双侧多发,单侧较少。常见的症状为持续性鼻塞随息肉体积长大而加重。鼻腔分泌物增多,时伴有喷嚏,分泌物可为浆液性、黏液性,如并发鼻窦感染,分泌物可为脓性。多有嗅觉障碍。鼻塞重者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打鼾。息肉蒂长者可感到鼻腔内有物随呼吸移动。

鼻息肉_鼻息肉 -概述

鼻息肉为鼻部常见病,是由于极度水肿的鼻腔鼻窦粘膜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而形成。多数认为慢性感染和变态反应是致病的可能原因。近年发现与阿期匹林耐受不良,内源性哮喘等全身性疾病有密切联系。鼻息肉为鼻部常见病,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粘膜上突起的肿块,好发于鼻腔的外侧壁及鼻顶部。鼻息肉并非真性肿瘤,往往是变态反应和鼻窦慢性发炎引起的鼻粘膜水肿的结果。鼻息肉常常严重的患者会有蛙鼻的现象,鼻腔严重堵塞或者是变形,无论是对于人体的本身还是外观,都是一大损害。
.

简介

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疾病,也与某些全身疾病有关。它是由于鼻粘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鼻息肉多来源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高度水肿的鼻粘膜由中鼻道、窦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由于病因的多元性和明显的术后复发倾向,故在鼻科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发病率据我国50~60年代统计资料,鼻息肉患者占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3%。最近国外有人统计在鼻炎患者中鼻息肉占8.5%(Settipane,1987)。儿童罹患此病者少见。发病年龄以中年人居多,男性略高于女性。发病机理

鼻息肉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免疫缺陷、纤毛功能障碍、Young综合征、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等,因此可认为许多原因都可能致病或者多种因素联合致病。鼻息肉生长早期可发现一些特殊的长管状腺体,这些腺体与正常的浆液粘液性腺体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构、形状及大小。尽管关于鼻息肉病的发病机理存在数种假说,但无一种假说能圆满地解释此种长管状腺体的组织学起源。

鼻息肉_鼻息肉 -自我诊断

1、出现持续性鼻塞,鼻塞是因为鼻腔内毛细血管流通不畅,导致毛细血管膨胀而引起,使用血管收缩剂滴鼻无明显疗效,患者因鼻塞还会引发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久之可继发慢性咽炎。
2、早期,患者的鼻内似有擤不出的鼻涕,多为浆液性,若并发感染可有脓性分泌物。患者很少打喷嚏,但若鼻粘膜有变态反应性炎症,也会打喷嚏。
3、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病情,鼻息肉会继续增长,使鼻塞明显加重,可引起头痛或头昏,嗅觉减退以致缺失。息肉若阻塞后鼻孔,甚至突入鼻咽部,可引起听力下降,还可致鼻背增宽,形成“蛙鼻”。

鼻息肉_鼻息肉 -疾病分类

耳鼻咽喉科疾病

1显微镜下检查可见鼻息肉的组织结构不完全相同,可分为三型:

1.1过敏性息肉:常为双侧多发性,如不能除去过敏原因,息肉切除后常驻复发。病变除水肿明显外,有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粘膜上皮下基底膜有明显增厚(玻璃样变化),上皮可有化生。

1.2炎症性息肉:单侧或单个息肉形成,多由局部感染引起,切除后不易复发。水肿轻微,渗出的炎症性细胞主要为嗜中性白细胞及单核细胞。上皮化生及基底膜增厚较少见,可与过敏性息肉相区别。

1.3鼻后孔息肉:称这是临床命名,因息肉有一长蒂从鼻腔经后孔伸入鼻咽部。其实激或变态反应性鼻粘膜水肿长期不愈,病变以炎症水肿和炎性浸润为主,无间质变性增生现象,故鼻息肉属于炎症性病变。但由于鼻息肉形成肿块,故常称为“瘤样病变”,其实一般不会发生恶变。

鼻息肉有时体积很大,甚至达数厘米大小充塞鼻腔而造成鼻塞、呼吸不通畅,或呈活瓣样启闭。鼻息肉还常伴有嗅觉障碍、头痛、说话时鼻音过重等症状。鼻塞致使分泌物滞贸,可诱发鼻窦炎,此时分泌物多而呈脓性。巨大鼻息肉可将鼻腔完全填满,甚至将鼻骨向外推出,改变鼻的外形。

鼻息肉_鼻息肉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 2.可有流涕,头痛,耳鸣、耳闷和听力减退。 3.粘液性息肉,颇似剥皮葡萄状或鲜荔枝肉状,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红色,有细带多来自中鼻道,触之柔软活动。 4.出血性息肉(较少)表面光滑,充血,触之软而易出血。 5.纤维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触之较实不易出血。 6.多发性息肉常来自筛窦,单个息肉多从上颌窦内长出,坠入后鼻孔称“后鼻孔息肉。” 7.鼻息肉增多变大,长期不予治疗,可致鼻背增宽形成“蛙鼻”。

患者就诊时多有较长时间的鼻病病史。起初感觉鼻内似有擤不出的鼻涕,系鼻腔上半部被息肉堵塞所致。夜晚可出现明显鼻塞而致张口呼吸,久而久之可继发慢性咽炎。鼻塞多为持续性,血管收缩剂滴鼻无明显疗效,这是因为鼻肉很少有血管分布的缘故。又由于息肉无神经分布,故患者很少很喷嚏。但若鼻粘膜有变态反应性炎症时,也可出现喷嚏、清涕等症状。鼻息肉病时的分泌物多为浆粘液性,若并发感染可有脓性分泌物。继续生长变大的息肉不仅使鼻塞明显加重,且可引起头昏或头痛,可能为鼻窦受累的缘故。鼻窦受累可有两种情况:一是源于鼻息肉的同一病变,一是息肉阻碍鼻窦引流的继发性病变。前者是鼻窦粘膜增生性不肿肥厚,即所谓增生性鼻窦炎,鼻息肉并发鼻窦炎多属此种。抗生素对此类鼻窦炎无效,皮质类固醇制剂则可对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后者继发感染可并发化脓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多有嗅觉减退以至缺失。巨大息肉若阻塞后鼻孔甚至突入鼻咽部,尚可引起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系耳咽管咽口受压所致。

少数巨大息肉尚可引起侵袭性并发症。生长较快、体积巨大的息肉,可借助其机械性挤压破坏鼻窦窦壁或鼻腔顶壁,继之侵犯眼眶、额窦、前颅窝、蝶窦和中颅窝等。如Kaufman等(1989)报告一例鼻息肉充满鼻腔,并通过蝶窦进入颅内脑下垂体窝和脑底池,也侵犯眼眶,同时压迫海绵窦。患者表现为眼肌麻痹、眼球突出和视野损失。

由于鼻粘膜是整个呼吸道粘膜的一部分,而且鼻与气道之间存在鼻肺反射,故鼻粘膜病变可借助某种机制与呼吸道其他疾病相关联。

1.支气管哮喘 大量临床资料统计发现,鼻息肉患者有较高哮喘发病率。Moleney等(1977)综合文献发病率为2.9%~72%,而哮喘患者有鼻息肉者为23%~42%。最近J?ntt-Alanko(1989)在85名鼻息肉患者中发现34人患哮喘(40%)。最早注意到鼻息肉与哮喘有关的是Voltolini(1871),以后Vander Veer(1920)报告鼻息肉手术可加重哮喘状态,随即引起人们对二者关系的重视,但确切机制不清。Robison(1962)在研究中发现,用气囊压迫上颌窦粘膜可诱发哮喘发作,故认为鼻肺反射参与这一机制。二者组织学改变类似,均为粘膜水肿和嗜酸细胞浸润。

2.阿斯匹林耐受不良和Widal三联症

3.呼吸道粘膜先天性异常 这类疾病包括囊性纤维化和不动纤毛综合征。其中囊性纤维化患者并发鼻息肉者较多。儿童患者息肉发生率为7%~28%(Schwachman,1962;Schramm,1980),有报告成人患者可达48%(di Santagnese等,1979)。囊性纤维化为遗传病,主要发生在白种人,北美与欧洲人较多见,亚洲人极少。该病主要累及腺体粘液分泌细胞,可使其分泌旺盛,分泌物粘稠,因而病人呼吸道常被大量粘稠的分泌物阻塞而导致反复感染、肺炎、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等。儿童患者汗液内钠、氯含量高于正常3~4倍是其特点,成人则可发现十二指肠液缺乏胰蛋白酶。这种呼吸上皮的先天性异常导致的反复感染可能与息肉形成有关。

4.高血压病 Granstrom(1990)调查了224名鼻息肉患者,发现其中78名(34.7%)患有高血压,这类患者鼻息肉病史均在10年以上。该氏认为,就像睡眠呼吸困难综合征一样,鼻息肉引起的长期息塞可促发高血压。

鼻息肉_鼻息肉 -诊断

诊 断依据

1.常见于变态反应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患者。 2.有以上症状和体征。 3.X线摄片可发现鼻腔软组织影,鼻窦内密度增高、粘膜增厚。无骨质破坏及颅底缺损。 如病史长,息肉体积大,可引起鼻外形改变。鼻梁增宽扁平,两侧鼻背隆起,即所谓“蛙形鼻”。息肉若突出前鼻孔,因受空气、尘埃刺激,前鼻孔处的鼻肉表面呈淡红色。在鼻腔内可见息肉为圆形、表面光滑、质软、灰白色囊性肿物,其蒂部在中鼻道内。Johansen等(1993)提出描述息肉大小的记分方法:息肉体积小,仅引起轻度鼻塞,未达到下鼻甲上缘者记1分;引起较明显鼻塞,息肉大小位于下鼻甲上下缘之间记2分;引起鼻腔完全阻塞,息肉前端已达下鼻甲下缘以下者记3分。

诊断

鼻息肉多为双侧,如发现单侧有息肉样肿物,应注意下述疾病:
1.上颌窦后息孔息肉多见于青少年,前鼻镜或鼻纤维内窥镜检查可见灰白色光滑茎蒂自中鼻道前端向后伸展至后鼻孔,后鼻镜可见息肉位于后鼻孔,大者可突入鼻咽腔甚至口咽部。
2.鼻中隔出血性息肉多见于青年人,肿物多发生于中隔,暗红色,单发且体积不大,触之易出血,患者常有鼻衄史,一般认为是胚胎过程中造血细胞残留所致。
3.内翻性乳头状瘤常有鼻衄或血涕史,肿瘤呈红色或灰红色,表面不光滑,体积小者酷似息肉,但息肉摘除时出血较多,触查时也易出血,最后诊断须行病理检查。
4.鼻内恶性肿瘤肿物暗红,触之易出血,表面不平,鼻气息臭味明显,病人多在中年以上。
5.鼻内脑膜脑膨出肿块多位于鼻腔顶部,表面光滑,呈粉红色,鼻塞不甚明显,病史长且进展慢,多见于少年儿童。
6.其他少见的颅内肿物突入鼻腔如脊索瘤,神经母细胞瘤,脑垂体瘤等。
此外,老年患者如有多次鼻息肉手术史,应注意有否恶性变的可能,尤其术中出血较多者。
鼻息肉患者的X线片多显示筛窦呈均匀一致的云雾样混浊,上颌窦粘膜增厚且有时可见小半圆形阴影,提示窦腔有粘膜息肉,X线片上述特点是增生性鼻窦炎的表现,如继发感染,则显示为化脓性鼻窦炎的征象。

鼻息肉_鼻息肉 -鉴别


鼻息肉鼻息肉多为双侧,如发现单侧有息肉样肿物,应注意下述疾病:

1.上颌窦后息孔息肉 多见于青少年。前鼻镜或鼻纤维内窥镜检查可见灰白色光滑茎蒂自中鼻道前端向后伸展至后鼻孔。后鼻镜可见息肉位于后鼻孔,大者可突入鼻咽腔甚至口咽部。

2.鼻中隔出血性息肉 多见于青年人。肿物多发生于中隔,暗红色,单发且体积不大,触之易出血,患者常有鼻衄史。一般认为是胚胎过程中造血细胞残留所致。

3.内翻性乳头状瘤 常有鼻衄或血涕史。肿瘤呈红色或灰红色,表面不光滑。体积小者酷似息肉,但息肉摘除时出血较多。触查时也易出血。最后诊断须行病理检查。

4.鼻内恶性肿瘤 肿物暗红,触之易出血,表面不平,鼻气息臭味明显,病人多在中年以上。

5.鼻内脑膜脑膨出 肿块多位于鼻腔顶部,表面光滑,呈粉红色。鼻塞不甚明显,病史长且进展慢。多见于少年儿童。

6.其他少见的颅内肿物突入鼻腔 如脊索瘤、神经母细胞瘤、脑垂体瘤等。

此外,老年患者如有多次鼻息肉手术史,应注意有否恶性变的可能,尤其术中出血较多者。

鼻息肉患者的X线片多显示筛窦呈均匀一致的云雾样混浊。上颌窦粘膜增厚且有时可见小半圆形阴影,提示窦腔有粘膜息肉。X线片上述特点是增生性鼻窦炎的表现,如继发感染,则显示为化脓性鼻窦炎的征象。

鼻息肉_鼻息肉 -治疗及用药

治疗原则

1.小息肉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 2.药物治疗无效者行功能性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 3.多发性或复发性息肉行常规手术治疗。

鼻息肉_鼻息肉 -用药原则

1.未经治疗的小息肉,如无禁忌症可用激素治疗。 2.息肉摘除术后予抗炎及抗过敏治疗预防息肉复发。
辅助检查
1.一般病例检查专案以框限“A”为主。 2.需鼻腔鼻窦肿瘤或脑膜脑膨出进行鉴别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框查框限“A”及“B”。

鼻息肉_鼻息肉 -疗效评价

1.治愈:息肉摘除,创面愈合,症状消失。 2.好转:息肉变小,症状改善。

治疗原则应是解除鼻塞,防止复发,视具体情况可采取如下治疗措施:

一.内科疗法 由于鼻息肉是鼻呼吸粘膜长期炎性反应的结果,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皮质激素不仅可使息肉体积变小甚至消失,而且手术后应用还可延迟或防止息肉复发。皮质激素的应用有全身和鼻内两种给药途径。如果无皮质激素应用禁忌症,全身应用适合下列情况:①息肉体积较大,手术时器械引入鼻腔较为不便;②初诊病例,患者愿意接受内科治疗。方法是每日口服强的松30mg,连服7天,以后每日递减5mg,整个疗程不超过两周。这种短期突击疗法在临床上不会引起明显全身性副作用。一般经上法治疗,息肉体积均可明显缩小。有的在口服几天后鼻塞便有减轻,且嗅觉改善也明显。此时可手术摘除或改为鼻内局部应用。

鼻内局部应用皮质激素的优点是既可避免皮质激素全身副作用,又可保持药物在局部的有效浓度。局部应用适用于:①初诊时息肉体积较小,未超越中鼻甲下缘者;②口服强的松后反应较好,患者愿意继续内科治疗者;③手术摘除后为防复发者。肾上腺皮质激素鼻内应用的剂型以气雾剂最普遍,因使用方便,患者无须取一定的体位。此外还有滴鼻剂,使用时要求患者采取正确滴鼻体位,但药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是其优点。鼻内应用的皮质激素主要为二丙酸氯地米松、flunisolide和budesonide。这类皮质激素的特点是不易被鼻粘膜吸收入血而产生全身副作用。近年来Johansen(1993)对budesonide的气雾剂和滴鼻剂治疗鼻息肉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种剂型疗效相同。作者等(1995)应用0.1%醋酸曲安缩松滴鼻剂也取得较好疗效。下述情况可显著影响鼻内用药的疗效:①鼻息肉过大,药液无法进入鼻内,此时应先行手术治疗,然后再行鼻内给药以预防复发。②同时存在鼻和鼻窦的混合感染,此时应行抗生素治疗或鼻窦清理术。③息肉本身处于活跃阶段,生长过快,此时可以行皮质类固醇的突击性全身应用疗法。

二.手术治疗 对鼻腔大部或完全被堵塞,严重影响生理功能者,应先行手术治疗。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全身检查,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哮喘发作期等,应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手术方式主要有单纯鼻息肉切除术和鼻内筛窦切除术两种。

1.单纯鼻息肉切除术 用于根蒂清除,以前无鼻息肉切除术史者。在局麻下,以鼻息肉圈套器套住息肉要蒂部,勒紧后自鼻内向外用力急速拉出,使息肉连同根蒂一并摘除。如有根蒂残留,可将其钳取干净。拉出息肉有时可使筛窦开放,此时若筛内粘膜已息肉样变,应同时行鼻内筛窦切除术。

2.鼻内筛窦切除术 主要适用于筛窦粘膜已为息肉组织所替代,有多次鼻息肉切除术史者。术中充分开放筛房,将窦内息肉完全摘除。手术彻底可明显降低息肉复发率。近年来开展的鼻内窥镜鼻窦外科手术,为筛窦切除术提供了一种精细、准确和有效的方法,使鼻息肉术后的复发率明显降低。文献报告可使复发率降到20%以下。

总之,鼻息肉的治疗应参照下述原则:

1.对初诊患者,如息肉较大,严重影响鼻功能,应先行外科治疗;息肉较小,鼻塞症状较轻者,可行内科治疗,1个月后疗效不佳者再行手术治疗。

2.对伴有鼻窦感染者,宜先抗感染,或行鼻息肉摘除,以利开放鼻窦引流。

3.对复发性鼻息肉,应行筛窦切除术,术后鼻内应用皮质类固醇1~2年。

鼻息肉_鼻息肉 -治疗方案

1中药疗法:中药治疗常用、中草药配方:苍耳子30克、柴胡20克、薄荷35克、蔓荆子40克、川芎30克、枳壳25克、龙骨粉10克,手工工序,精心选药、晾晒、研磨,内服,一日三次,不仅对鼻息肉有效果,对其他鼻炎效果均佳。
2类固醇激素疗法该疗法适用于
3手术摘除:对于明显引起鼻塞或对鼻周造成侵袭性损害的大息肉,在以类固醇激素控制2周后可手术摘除鼻腔及鼻窦内的息肉组织,在鼻内窥镜下行筛窦开放彻底清除窦内病变粘膜,对防止息肉复发十分重要。
4手术治疗
微波激光手术: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使组织内的水分子做高速的运动,产生热量,使组织凝固,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治疗的过程中对周围的组织无明显损伤,治疗方法简单,对部分疾病可以替代传统的手术治疗等,已成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重要治疗方法。激光也是利用激光器凝聚产生的热量直接烧灼于病变部位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耳鼻咽喉科常用的激光有CO2激光,YAG激光等。但是手术盲目性大,大面积的伤商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恢复时间久,恢复间免疫力弱。

鼻息肉_鼻息肉 -病因


鼻息肉

引起本病的病因仍不清楚。现多认为上呼吸道慢性感染、变态反应,是引起鼻息肉的主要原因。
一.慢性感染Woakes(1885)最早提出筛窦反复感染使粘膜发生坏死性炎症,最终导致筛窦息肉,至今仍有许多人同意这一观点。因为在感染性炎症过程中释放出的细菌毒素和炎性介质,可使粘膜内淋巴引流不畅,静脉瘀血,小血管扩张,渗出增加,粘膜水肿,现时毒素也引起支配血管的神经末梢受损而使血管进一步扩张,加重渗出。长期存在水肿的粘膜,屏障作用减弱,又可产生反复感染性炎性反应,粘膜水肿又进一步加重,最后促使息肉形成。Stierna(1991)最近证实,封闭动物上颌窦窦口,然后向窦内引起致病菌,结果发现窦内粘膜有息肉生成。此外,在某些先天性呼吸粘膜异常(如囊性纤维化、不动纤毛综合征)所致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人中,也常有鼻息肉的发生。在这类鼻息肉组织中可见较多嗜中性粒细胞,但临床观察应用抗生素治疗鼻息肉收效甚微。尽管X线平片显示鼻息肉病人多有鼻窦粘膜增厚的“鼻窦炎”征象,但鼻窦灌洗液中很少见有脓细胞和细菌(Dawes等1989)。因此认为感染可能促进息肉生长,但不是息肉发生的必备条件。目前最常用的是外用中药姜氏鼻炎膏,每天2次,治疗彻底。
二.变态反应Kern和SCHENCK(1933)基于临床统计资料分析认为,鼻息肉是变态反应的结果。因为他们发现在哮喘、枯草热(季节性鼻炎)等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鼻息肉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则极少见。后来的许多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主要根据是:
①鼻息肉组织含有高水平组胺(Bumsted,1979;董震1983);
②鼻息肉组织内有大量嗜酸细胞浸润和脱颗粒肥大细胞(Friedman,1989;Drake-Lee等,1984、1987);
③鼻肉组织中有IgE生成细胞,息肉液体中IgE水平高于血清(Drakee-Lee,1984);
④以特异性变应原激发鼻息肉组织,可使其释放与IgE介导的变态反应相同的化学介质(Kaliner等,1973);
⑤与鼻粘膜相比,鼻息肉组织中花生四烯酸代谢明显增高,使产生大量白细胞三烯、炎性细胞趋化因子等(Jung,1987)。上述事实提示,鼻粘膜局部发生IgE介导的变态反应,释放大量的组织胺、白细胞三烯和炎性细胞趋化因子,这些化学介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渗出增加、组织水肿、腺体增生、嗜酸细胞浸润,嗜酸细胞又可释放主要碱性蛋白(MBP)等细胞毒物质,使小血管壁神经末梢破坏,更有利于小血管扩张,渗出增加。这种发生于局部的变态反应,很难用常规变应原皮肤试验或血清学试验查出来,因为特异性IgE主要存在于息肉囊液内(Jones等,1987;Frenkiel等,1985)。
董震(1983)曾发现部分鼻息肉患者血清中IgG免疫复合物水平与息肉液体IgG含量呈正相关,但此类患者息肉液体IgG含量相对较低。小川(1986)和Small(1986)发现息肉液体中有高水平IgE免疫复合物。据此推测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可能是鼻息肉的形成机制之一,但Jankowski(1989)通过免疫荧光法并未发现息肉组织中小血管周围和上皮内有免疫复合物沉着。
另有一些学者根据大样本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分析,对鼻息肉形成过程中变态反应的作用持有异义。Caplin等(1971)的3000名特异性个体中,鼻息肉发生率为0.5%。Settipane等(1977)在6037名哮喘和鼻炎患者中发现,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者,鼻息肉发病率为5%,而皮试阴性者发病率为12%。Drake-lee(1984)调查剑桥Addenbrooke医院近两年连续入院的200名鼻息肉患者,结果未发现患者的病史特点、变应原皮试及血清IgE检查等方面与变态反应有关。此外,易患变态反应疾病的儿童患者,极少有鼻息肉的发生。Jan-Kowski等(1989)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虽发现息肉组织中有大量嗜酸细胞浸润,却未能证实与变态反应有何关系,息肉组织内IgE生成细胞极少。因此他认为,只有开清嗜酸细胞在息肉组织中的浸润机制,才能了解鼻息肉形成的原因。
赵秀杰等(1995)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鼻息肉组织内发现大量雌二醇受体阳性细胞,且与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相关,但与性别无关。已知雌二醇可增强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的能力,故雌二醇受体阳性细胞的存在,提示了雌二醇对息肉的形成可能有一定作用。
Petruson等(1988)发现鼻息肉组织内含有高浓度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I)。据此推测在封闭的鼻窦内,由于窦粘膜感染性或变态反应性炎性反应的刺激,使粘膜内的巨噬细胞释放IGF-I并积蓄在粘膜内,可长时间刺激粘膜增殖。当增殖的粘膜充满窦腔时,便从窦口突入鼻腔。这种长期存在的生长性刺激与局部炎性反应是导致息肉形成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鼻息肉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可因条件而异,但都引起局部粘膜的炎性反应。嗜酸细胞浸润和脱颗粒肥大细胞、组织极度水肿,构成了鼻息肉的病理学基础。

鼻息肉_鼻息肉 -鼻息肉的危害

1、嗅觉减退,以致缺失:鼻息肉病人多有嗅觉减退以至缺失。
2、引起听力下降:巨大息肉若阻塞后鼻孔甚至突入鼻咽部,尚可引起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
3、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当息肉体积增大或并发鼻窦炎时,通过对咽鼓管咽口压迫或炎性刺激,可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发生分泌性中耳炎。
4、鼻息肉可引发诸多并发症:如咽喉炎、中耳炎及心、肺等脏据功能损害,有的甚至会发生恶变,少数巨大息肉可引起侵袭性并发症。那些生长较快、体积巨大的息肉,会挤压破坏鼻窦壁或鼻腔顶壁:继之侵犯眼眶、额窦、前颅窝、蝶窦和中颅窝等部位。5、炎症刺激所致的鼻息肉,多是由于慢性鼻窦炎的炎性分泌物长期刺激中鼻道等鼻窦开口处黏膜,使之发生炎性改变逐渐形成息肉。息肉体积增大会妨碍鼻窦通气引流,致使鼻窦分泌物引流不畅,加重鼻窦炎,如此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6、鼻息肉若治疗方法不当或治疗不彻底极易复发,尤其是筛窦源性鼻息肉。预防鼻息肉发生和复发的根本措施是彻底治疗鼻炎、鼻窦炎,去除鼻窦开口附近的阻塞性病变。

鼻息肉_鼻息肉 -饮食调理

1、在饮食预防方面,应多吃些能治疗上述疾病的食物,不宜食用油腻食物,避免过食生冷、鱼虾等腥荤之物,戒除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食物。

2、可以吃些治疗鼻息肉的饮食如,

(1)鱼腥草煲猪肺:鲜鱼腥草60克,猪肺约200克,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肺。

(2)米醋煮海带:海带(干)60克,加米醋适量煮吃。注意: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者忌用。

(3)辛夷花煲鸡蛋:辛夷花0.12克,鸡蛋2只,加清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时,饮汤吃蛋。

3、得了鼻息肉还应积极防治各种慢性鼻病,以预防变生息肉。(1)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抗病力,预防伤风感冒,以免症状加重。(2)注意饮食起居有节,戒烟酒,忌辛辣厚味,预防术后息肉复发。(3)不养成抠鼻子不良习惯,鼻塞严重是不可强行擤鼻涕,以免导致鼻窦炎、中耳炎等。 (4)及时治疗鼻、咽部及周围器官疾病,以免感染蔓延和反复发作。

4、在饮食预防方面,应多吃些能治疗上述疾病的食物,少吃油(油食品)腻肥厚之物,避免过食生冷、鱼虾等腥荤之物,戒除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蔬菜食品)、水果(水果食品)、动物肝脏等食物。

鼻息肉_鼻息肉 -盐水洗鼻法治疗鼻息肉

在我们所熟悉的鼻炎中,有很多的种类及区别,其中一些单纯性鼻炎一部分为发生器质性病变。
鼻炎症状有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或者鼻息肉,这类就属于有器质性病变的情况,在存在这三种病症的情况下到底是不是用盐水洗鼻来消除症状,具体要看情况而定:如果病变情况比较严重,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手术,只有手术才能解决偏曲的鼻中隔或者是切除已经肥大的增生组织。

手术后就需要盐水洗鼻了,做过手术的朋友就知道,医生都会这么告诉你的。一个是用盐水洗鼻尽快帮助恢复鼻腔功能,二就是可以防止复发。虽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但用就有可能,不用就永远不可能。

如果还没严重到需要手术的程度,或者因为某些情况不能做手术,那么盐水洗鼻是可以用一用的,但期望值别太高,盐水洗鼻是不能将已经偏曲的鼻中隔或者已经长出增生部位的鼻甲,鼻息肉完全洗掉。能缓解就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总比长期用药强,这种情况长期用药也仅仅是缓解而已,而长期用药一个是肝脏肾脏受累,同时也容易引起药物性鼻炎。

最好的洗鼻方法就是配合专业的洗鼻工具进行洗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电动洗鼻器中的电动喷雾洗鼻器。三岁以上儿童及孕妇均可放心使用,选择时注意看是否有医疗器械批号。

鼻息肉术后一定要好好护理,否则极其容易复发。

鼻息肉_鼻息肉 -鼻息肉疾病术后

1、手术后要定期复诊,定期到医生处了解术腔情况,必要时应进行术腔的清理,将新生的肉芽或者囊泡去除,以保证手术效果,这种复诊时间有的甚至要持续半年时间。

2、需要坚持局部用药,局部使用激素类药物可以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复发率。深圳福田武警医院专家指出,有一部分患者,即使采用上述方法,仍有复发的可能。如一些称做为鼻息肉病的患者。因此完全保证不复发是不现实的,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鼻息肉手术的复发是基本可以控制的。

鼻息肉_鼻息肉 -鼻息肉预防

1、积极防治伤风感冒,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提倡冷水洗脸,冷水浴,日光浴。

3、戒烟酒,防御有毒气体及污染,粉尘对鼻、咽部长期刺激。

4、避免长期应用血管收缩剂,如鼻眼净等,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5、不养成抠鼻子不良习惯,鼻塞严重是不可强行擤鼻涕,以免导致鼻窦炎、中耳炎等。

6、多了解有关鼻息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定期的到医院进行检查。

7.多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冒着凉。

8.定期到医院检查鼻腔。多注意鼻腔的卫生。


鼻息肉预防

鼻息肉_鼻息肉 -并发症

1、鼻息肉可引发诸多并发症,如咽喉炎、中耳炎及心、肺等脏据功能损害,有的甚至会发生恶变;少数巨大息肉可引起侵袭性并发症。那些生长较快、体积巨大的息肉,会挤压破坏鼻窦壁或鼻腔顶壁:继之侵犯眼眶、额窦、前颅窝、蝶窦和中颅窝等部位阿斯匹林耐受不良和Widal三联症。

2、分泌性中耳炎:当息肉体积增大或并发鼻窦炎时,就会使咽鼓管咽口受到压迫或炎性刺激,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发生分泌性中耳炎。

3、咽炎,支气管哮喘:生长较快、体积巨大的鼻息肉,会造成咽部粘膜受压,引起反复水肿,引发慢性咽喉炎,同时,造成下呼吸道病变发生,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通常鼻息肉伴发哮喘者约有20%~30%。

4、鼻窦炎:中鼻道与鼻窦粘膜因窦口被息肉阻塞,易发生鼻窦炎,窦粘膜由此水肿增厚,如继发感染,可有化脓性炎症。生长快、体积大的鼻息肉,会挤压破坏鼻窦壁或鼻腔顶壁,继之侵犯眼眶、额窦、前颅窝、蝶窦和中颅窝等部位,甚至会发生恶变。

5、心脑肺疾患:鼻息肉还可因血氧供应不足,引起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损害,尤其是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还有的患者会伴有休克的症状。另外,鼻息肉还会导致大脑缺氧,造成患者记忆力下降,脑神经受损,中老年人有可能诱发老年性痴呆症。

6、鼻腔恶性肿瘤:原发鼻腔恶性肿瘤比较少见,多为继发性鼻窦恶 性肿瘤侵犯鼻腔导致。早期肿瘤部分侵占鼻腔时,可发生一侧间歇性鼻塞和单侧少量鼻衄或涕血。肿瘤坏死溃烂时常出现血性恶臭脓涕。肿瘤增大的可引起持续性鼻塞。检查可见鼻腔肿物,表面呈粉红或灰红色,粗糙不平或伴有溃烂,质地较脆,触之易出血。有时肿瘤亦可呈乳头状、桑椹状或不规则块状。

6.1鼻腔恶性肿瘤还可在眼部、颈部、头部有各种表现,也可发生远处转移。当肿瘤侵犯眼 眶时可出现眼球异位、突眼、复视、泪溢等症状。检查可见两眼不对称,患眼突出移位,眶内侧饱满隆起。肿瘤转移至颈部时,出现 同侧颈部肿块,质地较硬,推之不动。患者经常有神经性头痛及头胀,晚期肿瘤侵入颅底,产生脑神经麻痹的相应症状。随症情发展,常见肺肝等脏器的远处转移。

6.2与鼻腔恶性肿瘤相比,鼻息肉的主要症状是鼻塞呈持续性,无鼻衄和涕血,无恶臭分泌物等。鼻腔肿物多表面光滑,灰色或淡红色半透明物,触之柔软,不痛可移位,活组织检查无癌细胞。且无眼部、颈部、头部的异常表现,如无复视无突眼;无颈部肿块及淋巴结肿大;无面部麻木,剧烈偏头痛及远端转移病灶。

鼻息肉鉴别诊断 鼻息肉 鼻息肉-概述,鼻息肉-自我诊断

7.内翻性乳头状瘤:常有鼻衄或血涕史。肿瘤呈红色或灰红色,表 面不光滑。体积小者酷似息肉,但息肉摘除时出血较多。触查时也易出血。最后诊断须行病理检查。

8.鼻中隔出血性息肉:一般多见于青年人。肿物多发生于中隔,暗红色,单发且体积不大,触之易出血,患者常有鼻衄史。一般认为是胚胎过程中造血细胞残留所致。

9.鼻内脑膜脑膨出:肿块多位于鼻腔顶部,表面光滑,呈粉红色。鼻塞不甚明显,病史长且进展慢。

10.上颌窦后息孔息肉:一般多见于青少年。前鼻镜或鼻纤维内窥镜检查可见灰白色光滑茎蒂自中鼻道前端向后伸展至后鼻孔。后鼻镜可见息肉位于后鼻孔,大者可突入鼻咽腔甚至口咽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00103/84409.html

更多阅读

呼吸困难诊断及鉴别诊断 呼吸困难的诊断

 呼吸困难是指病人感到空气不足或呼吸急促,并出现呼吸用力,呼吸肌与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通气增加,呼吸频率、节律与深度都发生变化。  一、诊断  (一)、病史询问要点   1、年龄与性别:儿童要考虑呼吸道异物、支气管哮喘和先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鉴别, 小儿腹痛的鉴别诊断

诊断我国9省市心肌炎协作组于1978年提出的临床和病毒学依据,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其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1.病原学诊断(1)自患儿心包穿刺液,心包,心肌或心内膜分离到病毒,或特异性荧光抗体检查阳性。(2)自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分离出病毒,且在

小儿皮疹,鉴别有招 皮疹的鉴别诊断

小儿皮疹,鉴别有招退休医生桑标签:荨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手足口病、水痘一些小儿疾病常出现以皮疹为特点的症状,不少家长往往一见皮疹就惊慌失措,这不单是由于皮疹形态多样,常不同种疾病其皮疹也多有相似,而且同一种疾病的不同时间

贲门癌 贲门癌-病因,贲门癌-鉴别诊断

贲门癌(benmenai)是发生在胃贲门部,也就是食管胃交界线下约2cm范围内的腺癌。它是胃癌的特殊类型,应和食管下段癌区分。但是它又与其他部位的胃癌不同,具有自己的解剖学组织学特性和临床表现,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较差的外科治疗效果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嵌甲 嵌甲-症状,嵌甲-诊断

嵌甲,是指趾甲长到肉里。嵌甲是一种常见的足科病,其发生原因是由于趾甲边缘修剪的过深、过低,加上穿尖头的、瘦型鞋挤压脚趾所致。就是通常人们为了适应趾腹的形状,而将趾甲修剪成圆弧形,将趾甲两侧边缘修剪的太深太低。这时如果再穿一双

声明:《鼻息肉鉴别诊断 鼻息肉 鼻息肉-概述,鼻息肉-自我诊断》为网友峩的愛魢過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