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预警系统 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预警措施,网络舆情-系统分析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中国着力于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海量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以快速汇总成舆情信息,从而代替人工阅读和分析网络舆情信息的繁复工作。网络舆情相关的关键性技术归结为:单体化技术与系统化技术两类。

互联网舆情_网络舆情 -预警措施

网络舆情预警和应对是指从危机事件的征兆出现到危机造成可感知的损失这段时间内,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及时妥善控制,从而达到有效化解网络舆论危机的目的。网络舆情预警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危机的苗头,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及早通知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制定处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加强监测力度,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加强监测力度,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第一时间的知情权监测预警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能否从每天海量的网络言论中敏锐地发现潜在的危机苗头,以及准确判断这种发现与危机可能爆发之间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越大,相关职能部门越有充裕的时间准备,为下一阶段危机的有效应对赢得宝贵的时间。

建立并完善公共危机的信息通报机制

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知情权。坚决制止在信息传递方面的欺上瞒下和报喜不报忧,提高政府在危机处理中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部门联动,分工协作

部门联动、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

(1)领导要关注网络舆情

(2)部门联动,分工协作

(3)各级互联网管理部门要落实专人适时监控网络舆情,给领导当好参谋。

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应对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内容,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认真做好这项工作,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互联网舆情_网络舆情 -系统分析

对于网络舆情的特点,社会管理者应当了然于心。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网络舆论,社会管理者应能做出及时反馈,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此,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

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需要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形成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引导。这样的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分析引擎

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技术在于舆情分析引擎,涉及的最主要的技术包括文本分类、聚类、观点倾向性识别、主题检测与跟踪、自动摘要等计算机文本信息内容识别技术。这些技术一向是国内外信息工作者关注的领域。文本检索会议(TREC)、情报检索专业组会议(SIGIR)、文本检测与跟踪会议(TDT)等都是展示此类技术最新研究成果的最主要的国际会议和论坛。其中基于关键词统计分析方法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在其有效性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舆情分析引擎主要功能包括:

1、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可以根据新闻出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利用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识别敏感话题。

2、倾向性分析,对于每个话题,对每个发信人发表的文章的观点、倾向性进行分析与统计。

3、主题跟踪,分析新发表文章、贴子的话题是否与已有主题相同。

4、自动摘要,对各类主题,各类倾向能够形成自动摘要。

5、趋势分析,分析某个主题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人们所关注的程度。

6、突发事件分析,对突发事件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综合分析,获知事件发生的全貌并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

7、报警系统,对突发事件、涉及内容安全的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并报警。

8、统计报告,根据舆情分析引擎处理后的结果库生成报告,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浏览,提供信息检索功能,根据指定条件对热点话题、倾向性进行查询,并浏览信息的具体内容,提供决策支持。

自动信息采集

其次是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现有的信息采集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从网上自动获取页面信息,并且随着链接不断向整个网络扩展。目前,一些搜索引擎使用这项技术对全球范围内的网页进行检索。舆情监控系统应能根据用户信息需求,设定主题目标,使用人工参预和自动信息采集结合的方法完成信息收集任务。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预处理,如格式转换、数据清理,数据统计。对于新闻评论,需要滤除无关信息,保存新闻的标题、出处、发布时间、内容、点击次数、评论人、评论内容、评论数量等。对于论坛BBS,需要记录帖子的标题、发言人、发布时间、内容、回帖内容、回帖数量等,最后形成格式化信息。条件允许时,可直接针对服务器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互联网舆情_网络舆情 -影响评价

互联网信息内容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作为一块正在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互联网以其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人们表达个人想法的渠道。由此网络舆情的爆发也以“内容威胁”的形式逐渐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威胁。

网络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在提供了下情上达的便捷方式的同时,也对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网上思想舆论阵地的争夺战日趋激烈。二是传统的政治斗争手段,在网上将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利用网络串联、造谣、煽动将比在现实中容易得多,也隐蔽得多。三是通过网络,西方的观念、生活方式可以便捷地渗透进来

针对如何控制、规范互联网信息问题,一些国家从法律约束和行政制度上已经提出过一些措施。1995年6月美国参议院于通过了《传播净化法案》;新加坡政府规定,新加坡的三家ISP(网络服务供应商)和拥有网址的政党,宗教团体和个人都必须在新加坡广播局注册并接受其管理,其管理的内容包括可能引起对政府痛恨或轻视的内容,或煽动对政府不满的内容,以及危害公共安全和国防的等等。

但是,从技术上来讲,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因此,在加强互联网信息监管的同时,组织力量开展信息汇集整理和分析,对于及时应对网络突发的公共事件和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很有意义。

互联网舆情_网络舆情 -科研机构

清华优讯舆情实验室

清华优讯舆情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6月,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优讯时代(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设立,其目的是结合清华大学的学术研究资源和优讯的市场经验,开展舆情监测领域的研究、教育和培训。实验室由董关鹏博士和蒋亚洪博士担任联合主任。

山东大学优讯舆情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优讯舆情研究中心由山东大学与优讯公司联合设立。中心的目标是融合山东大学的学科、学术、专家、人才等资源优势和优讯公司的技术能力及舆情服务经验,面向各级党政机关及社会团体、高校及科研单位、媒体及出版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开展新闻舆情、市场情报及商业资讯领域的全面服务。

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

2003年以来一直在为中央有关部门专供舆情报告。目前,已建立一支100多人的舆情分析队伍,拥有业内领先的舆情监测统计技术,积累了丰富的舆情分析研判经验。

为落实中央领导密切关注网上舆情、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指示,新华网推出了“舆情在线”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系列产品和服务,包括全国乃至全球网络舆情、电视舆情监测研判服务,危机公关和舆论引导服务等等。旨在依托新华网权威媒体平台和先进技术手段和阵容庞大的专家队伍,以网络舆情研判为基础,提供智库类综合信息服务,帮助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探索利用互联网倾听民意呼声,改进工作方式。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在互联网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舆情的监测、研究和引导,互联网业已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新平台之一。人民日报社所属的有关机构自2006年起就开始逐步探索网络舆情研究,并于2008年正式组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目前,舆情监测室有具备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数理统计学等专业背景的舆情分析研究人员50多名,在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的领导和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测理论体系、工作方法、作业流程和应用技术,可以对传统媒体网络版(含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市场化媒体、部分海外媒体)、网站新闻跟帖、网络社区/论坛/BBS、微博客、SNS社交网站、网络“意见领袖”个人博客、网站等网络舆情主要载体进行24小时监测,并进行专业的统计和分析,形成监测分析研究报告等成果。

暨南―红麦舆情研究实验室


网络舆情

暨南―红麦舆情研究实验室始创于2012年9月27日,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红麦聚信(北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是国内首例大学学术机构与舆情研发公司的合作形式,双方共同参与舆情培训班及相关讲座、共同研究社会舆情和发布社会舆情分析报告,致力于将暨南-红麦舆情研究实验室建设成国内一流的舆情学术研发、舆情培训中心。

天津市社科院舆情研究所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始建于1999年10月,其前身为“天津市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致力于舆情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大力发展舆情研究的学科建设。当前,舆情所完成并出版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国内相关领域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2003年8月,由王来华所长主编,所内全体同志参加撰写的《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一书出版。该书着重探讨了舆情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等,是国内第一部专门和系统探讨舆情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研究专着,填补了国内此项研究的空白。

新传媒网络舆情技术实验室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新传媒网络舆情技术实验室是由新传媒网、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新传媒产业联

盟联合建立的国内首个致力于网络舆情前沿技术与管理方法研究与推广的开放式实验室。实验室依托新传媒网对新媒体的深度认识和行业资源优势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舆情领域的研究基础,在国内率先推出专业化、集成化的“新传媒网络舆情管理全面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包括《网络舆情人才培养体系》、《网络舆情技术平台体系》、《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体系》、《网络舆情智囊顾问体系》为核心的四大体系,采用一站式、集成化的创新服务模式,解决从人才培养、舆情监测管理、网络危机管理到舆情管理智囊支持的舆情管理全面解决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中心是华中科技大学于2008年批准成立的校级研究中心,挂靠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建设,是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中科技大学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的重要研究机构和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直报点。

中心以舆情信息基础理论、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高校网络舆情、社会思潮等为研究方向,致力于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具有重要影响的舆情研究、咨询和培训基地平台,实现舆情信息工作的专业化、实践化和舆情信息研究的理论化、深度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由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发布的该报告称,当前社会实情与网络舆情之间的互动格局正在形成。大量案例研究显示:网民对重大社会事件网络舆情的贡献率为59%;在79%的重大新闻事件中,网民积极评论对媒体增加报道量具有推动作用。2009年发生的湖北巴东邓玉娇案、上海“钓鱼执法”事件都是网民和媒体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中科院软件中心

中科院软件中心是新闻舆情监测行业的领军者,为配合政府相关信息部门的工作。凭借其多年来在互联网信息搜索技术领域的不断探索创新,开发出“中科快讯新闻监测系统”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最便捷、最及时、最全面的新闻资讯采集、统计、分析和后期处理提供服务。

武汉大学沈阳

沈阳,1974-,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教授,出版科学硕士生导师,博士,美国PSU等校访问学者,ROST虚拟学习团队创始人,曾兼任两家软件公司技术总监,武汉大学新教师培训教师,内容挖掘、反剽窃、论文买卖领域知名学者。曾先后担任CSA2009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ICNC2009等国际会议及期刊审稿人。

北京大学李晓明

北大李晓明教授(2003)提出了一个利用计算机技术、针对某一特定主题,对互联网上海量信息进行采样收集与分析的模型。该模型包括样本空间的选取、主题特征的提取、目标参量的设置、网页收集、数据后处理几个模块。需要强调的是,模型在目标参量设置上提出“主题强度参量体系”,对样本空间的网页从宏观统计和变化过程,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总体信息和独立信息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最后,以2002年“十六大”网上舆情信息为例,进行模型验证。

南京大学秦州

舆情预警系统 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预警措施,网络舆情-系统分析

南京大学秦州副教授(2005)以这些年来网上重大矿难报道数量绘制出网络舆情环境下的“矿难舆情指数曲线”,探索了基于网络上特定主题WEB页面数绘制网络舆情指数体系的可行性。

中正舆情研究中心

北大中正舆情研究中心由北京大学与中正舆情机构联合创办,是一家专注于网络舆情与品牌战略的第三方智库机构。旗下拥有【中国舆情在线】与《舆情决策参考》两大通用平台,以及网络舆情监测平台、网络舆情应对平台(EPR)、网络舆情智库平台、网络舆情培训平台和微博服务平台(PRAC)五大职能平台,九项舆情专业服务产品。该中心先后与全球300多家网络媒体达成信息数据互动联盟,并与北京大学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求是》杂志《红旗文摘》杂志、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舆情研究所等多家机构战略合作整合,形成了集舆情重大课题研究、舆情高端培训、软件开发、即时监测、精准研判、趋势分析于一体的网络舆情一站式服务体系。

互联网舆情_网络舆情 -热点问题

当前网络舆情的热点问题有:

1、个别政府官员的违法乱纪行为

2、涉及司法系统法制建设等

3、涉及部分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城管队伍等

4、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衣食住行等系列民生问题

5、涉及社会收入分配等

6、涉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民族自豪感

7、重要或敏感国家地区的突发性事件

8、影响力较大的热点明星的火爆事件

9、企业舆情热点事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00103/84845.html

更多阅读

在线巡更系统 网络巡更系统

一、系统概述现代化的企业需要有一个安全、高效的办公环境。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怎样更好地加强公司内部安全管理,已成为困扰每个企业管理者的问题。非接触式感应卡在线巡更管理系统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结合计算机技术、

N21-网络21成功系统 网络21成功系统

网络21成功系统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用26种语言出版和发行教育和培训用的磁带/CD/VCD和各种书籍资料,并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和领导力论坛。网络21通过一个“持续教育计划”(ContinuingEducationProgram,简称CEP

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 从病虫害预警到精准农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10多天,在奥运场馆周边突然有大量飞虫在夜间降落,经过专家们的鉴定,这些飞虫名为草地螟,对人体无害,但却扰乱着奥运场馆井然的秩序——场馆周边的草地一夜就被飞虫吃黄了,场馆内外的灯管也被虫子密密麻麻地包

声明:《舆情预警系统 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预警措施,网络舆情-系统分析》为网友男心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