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星子县 星子县-历史沿革,星子县-行政区划

星子县是江西省九江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江西省北部,背倚庐山,面临鄱阳湖,东与都昌县隔水为邻,西与九江县、德安县、共青城市接壤,北与庐山管理局山体相连,南与永修县湖洲相接。全县人口28.08万人(多为汉族江右民系)。其中农业人口18.01万人,区域面积894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和一场、一处,72个行政村。星子县是江西旅游强县、中国休闲旅游名县、中国生态旅游大县、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区)。

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星子县 星子县-历史沿革,星子县-行政区划

江西星子县_星子县 -历史沿革

星子县背倚庐山,面临鄱阳湖,东与都昌县隔水为邻,西与九江县、德安县接壤,北与庐山管理局山体相连,南与永修县湖洲相接。全县人口23.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01万人,区域面积894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和一场(东牯山林场)一处(鄱阳湖沙湖山湿地生态保护区管理处),72个行政村。

星子县位于赣北。背庐山,面鄱阳湖,相传“有星坠湖”。东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南止永修县,西邻九江、德安两县,北接庐山区。县域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2公里,地跨东经115°48′~116°10′、北纬29°8′~29°36′,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8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867公顷,国土结构为“三山四水分半田,分半道路和庄园”。辖7镇、3乡、1个国营林场、1个湿地管理处,人口24万,有满、回、壮等多个少数民族。

星子县建县千余载。自古为“南国咽喉,西江锁钥,江右之门户”。商周为扬州之域,战国属楚,秦汉归九江郡辖。五代十国吴杨溥大和年间(公元929-835年)设星子镇,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升镇为县。后历设南康军、南康路、南康府,辖星子、都昌、建昌、安义诸县,府、军均治于星子。民国初废南康府,属浔阳道。建国后属九江市。


星子县

星子县处匡山蠡水之间,生态环境优良。大气质量常年保持在Ⅱ级以上,森林覆盖率达30.7%。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为1437毫米,年平均气温15-18℃,年平均日照数1932小时。沿湖沙山为全省风洞,是江西第一个风力发电实验区。辖区内庐山群峰竞秀,千米以上高峰达17座,拥有庐山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涧水系发达,庐山诸多峡谷,数十条港涧,总长200多公里,地表水年径流量达5.2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1.6万千瓦。中部玉京山、东牯山、华林山、黄龙山、沙山等,绵延数十公里,蕴藏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石、青石、钾长石、石灰石、高岭土等,其中花岗石储量达15亿m3,青石储量达1.1亿m3。有鄱阳湖220公里湖岸线,捕捞水面58.2万亩,盛产珍珠、甲鱼、鳜鱼、银鱼、螃蟹、虾等淡水珍品。

钟灵毓秀,星子县拥有卓绝的自然景观。国务院确定的382平方公里的庐山风景名胜区,有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在星子境内,一大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李白瀑布)、两大峡谷(桃花源、栖贤两大峡谷分别长12公里和6公里)、三大国宝(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鹿洞书院、观音桥、秀峰摩岩石刻)、四大名泉(温泉、天下第一泉谷帘泉、天下第六泉招隐泉、聪明泉)、五大丛林(秀峰寺、归宗寺、栖贤寺、万杉寺、海会寺),闻名遐迩。庐山富氡温泉,与陕西华清池、西班牙比里牛斯温泉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泉,水温常年保持在68-72℃,含有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鄱阳湖丰水季节浩浩荡荡,横无际涯。34平方公里的沙山,绵亘12公里的沙滩岸线,颇具塞北风光。湖区内8万亩湖洲湿地,涨水为湖,冬涸为洲,为举世闻名鄱阳湖湿地,每年数十万只候鸟在此越冬,有鸟类150多种,世界珍禽10多种。

“真儒过化”之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古往今来,踏访田园诗人陶渊明故里的名人雅士,诸如李白、苏轼、朱熹、黄庭坚、米芾、王阳明、李时珍、董奉、徐霞客等,或吟诗、或讲学、或游历;达官显要冠盖如云,历代帝王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00103/86753.html

更多阅读

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三门县 三门县-历史沿革,三门县-行政区划

三门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西枕天台山,东濒三门湾,北接宁海县,南毗临海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地,东部为滨海平原,河道纵横,土壤肥沃,盛产青蟹。三门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近年来,三门县充

声明:《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星子县 星子县-历史沿革,星子县-行政区划》为网友无休无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