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曾 方大曾 方大曾-人物简介,方大曾-简历

方大曾 方大曾 方大曾-人物简介,方大曾-简历

方大曾,原名方德曾,笔名小方,1912年7月13日,生于北平,中法大学毕业,战地记者,他是全面展现绥远抗战、“卢沟桥事变”报道第一人,1937年失踪,被称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他留下了很多反映抗日题材的摄影作品,除了837张黑白底片,还有散见于国内外各大报刊上的通讯、摄影作品。如《日军炮火下的宛平》《抗战图存》《为国捐躯》、《奋勇杀敌的二十九军》等。

方大曾_方大曾 -人物简介


方大曾方大曾,原名方德曾,笔名小方,1912年7月13日,生于北平,中法大学毕业。战地记者,全面展现绥远抗战、“卢沟桥事变”报道第一人,1937年失踪,被称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他曾是抗战初期最活跃的战地记者之一,与范长江、徐盈同负盛名,为《申报》《良友画报》《大公报》以及美国《时代》周刊、英国《伦敦图画新闻》等供稿。他被知名记者唐师曾称为“最欣赏的两位摄影记者之一”。但是,他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熟悉。
方大曾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摄影记者。有人称,他是“抗战时期第一个为国捐躯的记者”,但他的名字却极少出现在英雄的名册上。有人说,他牺牲在前线,但几十年来他的家人却宁愿相信他只是失踪。

方大曾_方大曾 -简历

1912年7月13日,生于北平。
方大曾
1929年8月,发起组织青少年报影组织,创立“少年影社”,举行过公开展览。
1930年,考入中法大学经济系。
1934年,中法大学毕业。在北平基督教青年会任干事。
1935年,到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工作,与吴寄寒、周勉之等人成立“中外新闻学社”、受聘北平基督教青年会少年部干事,“一二・九”运动后,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是年采访绥东战场。
1936年,邀高尚红(北平青年会负责人)看斯诺访问陕北延安革命根据地拍摄的照片。夏天到天津《大公报》求职,与著名记者范长江相识。
11月8日,在北平写成《宛平之行》采访记。
11月23-28日,到河北唐山、昌黎等地采访冀东伪政府辖区,写成《冀东一瞥》。
12月4日,离开北平到绥远前线进行了长达43天的抗战初期著名的“绥远抗战”采访,拍摄了数百张照片,写成《绥东前视察记》等战地通讯。
1937年7月10日,离家前往卢沟桥采访“七・七”事变。7月23日由北平寄出《卢沟桥抗战记》。
1937年7月28日,在保定与范长江、陆诒、宋致泉相遇,始担任上海《大公报》战地特派员。
1937年8月,由平汉线转至山西在同浦铁路沿线进行采访。
1937年9月30日,从河北蠡县寄出《平汉北段的变化》一文,为方大曾最后消息。

方大曾_方大曾 -报道爱国救亡运动


1912年7月13日,方大曾生于北平。父亲方振东,“译学馆”毕业,分配到外交部工作。在妹妹方澄敏眼里,哥哥身材高大,脸色红润,眼睛明亮,好像天天都是乐呵呵的,精力充沛,不知疲倦。他童心未失,禀性活泼,喜欢同孩子们在一起。当朋辈们看到他一个大个子出现在欢蹦乱跳的小人群中时,就情不自禁地唤他“小方”。

“方者,刚正不阿也;小则含有谦逊之意,正是为人处世之道,我就是要做一个正直的、于国于民有用的人。”方大曾如是说。
1929年8月,就读北平市立第一中学的方大曾,发起并组织了中国北方第一个少年摄影社团,即“少年影社”,并举行公开展览。当时,他的一位同学李续刚因进行革命活动被反动学校当局挂牌开除,方大曾为了抗议,也为了留下历史见证,把那张布告拍下了。自此,方大曾逐渐懂事起来。
那时,有不少摄影沙龙,弥漫着类似改良国画或时装照的风格,方大曾自觉难以融入。他更愿意将相机镜头对准船夫、纤夫、矿工。方家门口不远处是个人力车集散地,洋车都停在那儿,但方大曾从来不坐洋车,却会给车夫拍照。
1930年,方大曾考入北平中法大学经济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他加入“反帝大同盟”,并参与编写“反帝大同盟”的机关报《反帝新闻》。
1932年,从天津南开中学来了另一名“反帝”的成员,名叫常钟元(即著名诗人方殷)。方大曾和他共同主编《少年先锋》周刊,从编稿、写稿、印刷、校对到发行,都由两人包办。方家也成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学生们的接头地点。
1933年8月,方大曾从报上读到一条19人被捕的消息,其中有方殷。他急坏了,到处探听方殷的住地,打听到之后,立即跑去把全部革命书刊以及抗日救亡的文件、传单等等予以清理,以致后来警宪去搜查时,一无所获。
1934年,方大曾大学毕业,先后在京津两市开展救亡工作活动。1935年,他与吴寄寒、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周勉之等进步青年知识分子成立“中外新闻学社”。他本人担任摄影记者,活动“版图”也从天津延伸到唐山、北戴河、秦皇岛一带。
1935年“一二・九”运动,因为身材高大、头发微黄,方大曾一度被警察误为是外国记者,还冲他喊“你别跟他们一块搅和”。可是,凡是学生运动,方大曾每每参加。他跟着学生游行队伍,跑前跑后地拍照。

方大曾_方大曾 -以相机和笔为武器


1936年11月,绥远抗战的炮声打响后,方大曾即到前线采访。这次长达43天的行程,他全面报道绥远抗战,用相机和笔为武器,将前线的消息及时传递到后方,写出《兴和之行》、《从集宁到陶林》、《绥东前线视察记》等稿件。同时,他的图片和报道,引起当时新闻业界范长江、陆诒等人的重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方大曾于7月10日离家前往卢沟桥,顺利完成采访后回到北平,写出《卢沟桥抗战记》。
28日下午3点,日军两架飞机从长辛店上空投掷炸弹。当时,方大曾正在那里采访,同行的《实报》记者宋致泉回忆:“炮声震耳欲聋……小方跑在最前边拍摄平汉路上的将士。”
在《忆小方》里,著名记者范长江写道:“他的工作情绪愈来愈高涨,身体也愈来愈结实。北方的夏季,他穿着短裤衬衣,自己带着他的小箱子行李,在平汉路前线不断地突击。他那诚挚、天真、勇敢、温和的性格,博得各方面的好感。平津陷落之后,我回到了上海,后来接到他从北方来信说:‘我的家在北平陷落了!我还有许多摄影材料工具不能带出来,我现在成为无家可归的人了!我想找一家报馆做战地记者,请你为我代找一岗位。’那时上海《大公报》正需要人,就请他担任平汉线工作……他于是开始为上海《大公报》写通讯。”
8月8日,日军在北平举行“入城式”。有家不能回的方大曾,迂回在长辛店、良乡、保定一带,行踪和报道随着战事而动。在保定,风闻八路军挺进热河,他急急地赶去采访,因消息不准才作罢。
“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要命了……瘦得像‘鬼’一样,烈日把脸晒出焦黑的油光,那件衣领……已经特别的肥大了,大得足足能伸入一只手去……兵士们见到这样一个人,猛然间是认不得他是谁了。‘噢,这是军长’……”小方在《血战居庸关・“铁汉”之泪》中这样描写十三军军长汤恩伯,他的稿子仿佛能把读者带到抗日前线,闻得到战火里的硝烟味。
9月12日,方大曾折回平汉线北段采访。18日,涿州沦陷。当时,保定吃紧,方大曾被迫退到保定东南的蠡县,并于18日当天寄出通讯《平汉线北段的变化》,同时寄信给邯郸的亲属,表示要继续北上采访。《平汉线北段的变化》于30日在上海《大公报》刊出后,报社、家人和好友就再也没有小方的消息。
同年11月8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在上海山西路南京饭店成立。范长江说,如果小方在,他一定会来的。

方大曾_方大曾 -神秘消失

1937年9月30日,是能找到小方最后消息的日期。他在这一天从河北寄出《平汉北段的变化》一文,此后就再无音讯。有人曾说在同年12月9日的纪念活动上看到过他,但是这条线索没能给小方的家人带来真正的宽慰。

1935年冬天在绥远战场采访时,小方出人意料地给母亲寄回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他,身着军装,英武帅气。他在照片上写道:“母亲大人存念”。方澄敏回忆说,小方采访时极少拍摄自己的照片,更难得寄回家。这张照片是不是表明,他已抱定必死的决心,奔赴前线?


方大曾

几十年时间悄然逝去,方大曾的传奇故事,终于引起关注。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了《寻找方大曾》一书,中央电视台为他拍摄了纪录片。台湾摄影家阮义忠在台北出版的《摄影家》杂志中用整整一期的篇幅介绍了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00103/87042.html

更多阅读

200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 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

2006感动中国今晚8点颁奖 霍英东季羡林等当选2007-02-26 10:23:06南方网综合  相关新闻:·审计署长李金华“一只眼睛审计”感动中国2006-06-30·“豫剧皇后”常香玉艺术人生感动中国2004-06-04·“感动中国2003年十大年度人物”揭

中国健美界九大悲剧式人物 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

中国健美界九大悲剧式人物1.王力劲。王老师在中国健美界属于殿堂级人物,被誉为中国健美第一人,获得无数的冠军。而他163厘米的身高,臂围却能达到惊人的52厘米,这也是一个传奇,王老师二头隆起的弧度到目前为止国内都很少有人可以出其右。

中国十大黑社会人物 世界十大杀手排行榜

中国十大黑社会人物中国第1大黑社会当数原东北的乔4了(又称为Q4)他在高速公路上超当时中国人大委员长李瑞环的车。东北曾经的黑社会--NB---乔四爷,乔四爷当初在哈尔滨号称“夜夜作新郎”,当时在哈尔滨可谓横行一时乔四爷在91年即被立即

河南十大年度扶贫人物 2010年度十大网络人物

年度十大网络“人物”1奶茶MM 45%得票率南京的“奶茶MM”以45%的得票率,荣登冠军宝座。兴于猫扑,火爆网络,被无数宅男偷偷把照片存在手机里的,就是她——奶茶MM!无论是外形,还是气质,或者笑容,都令网民神魂颠倒,大赞“此人只应天上有,人

声明:《方大曾 方大曾 方大曾-人物简介,方大曾-简历》为网友單身不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