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重点学科 贵州工业大学 贵州工业大学-学科设置,贵州工业大学-办学条件

贵州工业大学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贵州省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贵州工学院,1996年5月20日,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更名为贵州工业大学。2000年3月,贵州工业大学、贵州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新的贵州工业大学。学校占地面积约74.6万平方米,分为四个校区,是一所以工为主,兼有文、理、经、管、法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2004年8月,贵州工业大学与贵州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贵州大学,同年12月,成为贵州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

贵州工业大学_贵州工业大学 -学科设置

贵州大学重点学科 贵州工业大学 贵州工业大学-学科设置,贵州工业大学-办学条件

经过几代师生员工45年的共同努力。学校现有13个学院,4个系,4个教学部以及一批科研院(所)和研究中心,涵盖了工、管、文、理、法、经济等6个学科门类,拥有50个本科专业和包括MBA、工程硕士在内的3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采矿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结构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省级重点学科和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喀斯特环境及地质灾害防治、网络化制造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3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博士后工作站。

贵州工业大学_贵州工业大学 -办学条件

2002年共有在校学生20340人,2003年预计将达到22000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5000余人, 研究生11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114人,专任教师1137人,其中教授112人,副教授及相当职称326人,讲师38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20人,9位省管专家、6位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3位享受国家和省级有突出贡献津贴专家。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在办学规模适度扩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的地位,教学改革稳步推进,"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得到初步体现,教学评估全面展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得到稳定。除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组织实施教学外,学校举办了大学生艺术节、科技文化节、建模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飞利浦足球联赛南部赛区的赛事等各项大中型文体活动和赛事。这些校园大型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师生的文娱生活,使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校园文化氛围和品位得到提升。

贵州工业大学_贵州工业大学 -学校特色


贵州工业大学

学科建设是推动学校全面发展的龙头,学校牢固树立立足贵州,服务贵州的思想,确立了“以服务求支持,以特色创优势,以作为谋地位”的学科建设方针。2002年全面启动了该校重点学科建设计划,按照国家“211工程”学科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制定了该校重点学科建设管理条例,建立了重点学科项目负责人制度,聘请了各重点学科领域国内知名专家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进行了严格论证,完成了立项审批工作,采取“有限目标、集中建设、滚动发展”的方式,强化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完善了资金使用的审批监督程序,学科建设正逐步驶入发展的快车

道。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学校拥有较为完整的工学学科硕士点布局,2002年该校首届MBA班和工程硕士班如期正式开学,从而掀开了该校(也是贵州省)自己开展MBA和工程硕士两个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的历史。(目前,全国仅有62所大学有MBA授予资格。123所大学具有工程硕士授予资格)。学校与浙江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培养博士生。2003年研究生规模将达1100人,这使该校研究生培养规模持续保持在全省高校之首。该校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的MPA(公共管理硕士)和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合作培养MPM(项目管理硕士)已招收了第一届学员并完成了第一学期的学位课程教学任务,开创了贵州培养高层次公共管理和项目管理人才的路子。2002年底国家学位办正式行文批准该校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合作培养MPM,国家承认学历,这使该校成为贵州省第一家获国家学位办正式批准的与国外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学校。

贵州工业大学_贵州工业大学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促进该校科研发展的途径之一。贵州工业大学与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学术交流,包括邀请专家讲学,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人员,主办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近年该校主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其中包括,“第七届国际寒武系再划分野外现场会议-学术报告会”(2001年)、“企业信息化高级论坛暨全国第12届CAD/CG学术年会”(2002年)、“全国网络化制造高级研讨会”(2002年)、“电子商务国际研讨会”(2003年)等。该校还邀请了国内外著名学者陈省身教授、杨乐院士、吴澄院士、陈希孺院士、陈肇元院士、赵国藩院士、刘业翔院士等来该校讲学,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学术交流活动。此外,学校与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和学术交流关系并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 科研机构在联合培养博士生、MBA教育、工学硕士及合作办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

贵州工业大学_贵州工业大学 -取得成就

加强科研工作,学校积极支持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基础研究瞄准学科前沿,应用学科立足贵州地方经济建设, 取得了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项目、FAST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和省(部)级等重大课题和项目。其中,2002年该校共获科研立项8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FAST项目1项),合同金额达738万元。出版专着14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杂志发表论文350余篇。

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在为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服务之中体现学科特色和优势,该校与首都钢铁总公司、水城钢铁公司、贵州茅台酒集团、平果铝业公司、贵州铝厂、盘江矿务局、贵州振华集团、贵州电力公司、乌江水电开发公总司、黎阳公司、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科学院等省内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提高了学科建设水平,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和企业的发展后劲。

贵州工业大学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

贵州工业大学_贵州工业大学 -发展前景

历经四十二载的峥嵘岁月,贵州工业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四万多名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建设人才,其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电力、机械、冶金、地矿、化工等各行各业,分布在贵州的各条战线,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其中不乏国家超大型企业的董事长、省部级领导等精英,他们为全国、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加快学校发展,努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水平,把贵州工业大学建成一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学科优化,特色突出,适应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 一批重点学科进入或接近全国水平,地方高校一流水平,以工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为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以上数据信息有效性,截止于2004年。]

贵州工业大学_贵州工业大学 -历史变迁

1958年贵州工学院创建。

1960年贵阳工业专科学校并入贵州工学院。

1961年贵州机械学院、贵州水利电力学院(部分)、贵州交通学院(大专部)、贵州地质学院(部分)、贵阳铁道学院并入贵州工学院。

1992年贵州建筑专科学校并入贵州工学院。

1996年贵州工学院更名为贵州工业大学。

1997年贵州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贵州省工业管理学校并入贵州工业大学。

2000年贵阳煤炭工业学校并入贵州工业大学。

2002年贵州省城乡建设学校并入贵州工业大学。

2004年8月,贵州工业大学与贵州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贵州大学,校址成为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

2009年底开始,蔡家关校区师生及教学设备陆续整体搬迁至贵州大学新校区(除职业技术学院以外)。

2004年8月,贵州省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茶店校址,贵州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学院基础上筹建明德学院。

2012年3月,贵州省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蔡家关校址,贵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筹建贵州理工学院。

2013年4月,贵州理工学院正式建立,它是省委、省政府应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实用型人才之需而创办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

2013年9月,明德学院和泰豪集团正式签署协议,由泰豪集团资助明德学院创办新区。除茶店校区外,新的明德学院还将坐落于贵安新区,并将于2015年正式启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10103/88221.html

更多阅读

贵州工业大学历史前沿历任校长 河北工业大学历任校长

贵州工业大学历史前沿 1958年贵州工学院创建。1960年贵阳工业专科学校并入贵州工学院。1961年贵州机械学院、贵州水利电力学院(部分)、贵州交通学院(大专部)、贵州地质学院(部分)、贵阳铁道学院并入贵州工学院。1992年贵州建筑专科

中国著名大学的优势学科之湖南大学 武汉大学优势学科

(2010-06-09 20:39:22)建筑学湖南大学建筑学是国内最早的几所建筑系之一,著名建筑家刘敦桢、柳士英先后在此执教。目前,湖大建筑拥有院士一名,实力可在前十之列。土木工程湖南大学土木可上溯至1903年的湖南省垣实业学堂的矿、路科。湖

声明:《贵州大学重点学科 贵州工业大学 贵州工业大学-学科设置,贵州工业大学-办学条件》为网友别皱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