黢的读育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读后感

《父亲的病》读后感

宁海中学分校 初二(10)班 林洋

提起鲁迅先生,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总是那个“早”字。年少时的他,因为父亲的病而

迟到后,便在学桌上刻下了“早”字来激励自己,警示自己从此不再迟到。读了《父亲

的病》后我觉得,鲁迅刻下的“早”不仅是惜时的早,更是提示国人:事事都要早,思

想、技术、科技、国力,都应该争先于他人,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富强。也许医治

鲁迅父亲的病在当今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在那个时候,却让鲁迅东奔西走四处求医,最

终鲁父还难逃一死。表面上看,是当时医生水平的低下,但实质上应归咎于医学的落后

,导致鲁父病程拖延,最终撒手人寰,留下鲁迅“父亲!!!”“父亲!!!”一声声

悲哀的呼唤。不禁叫人潸然泪下。

从这篇文章中,我懂得要相信科学,不要迷信。

文中,鲁迅的父亲因为过于迷信中医,相信那些根本好不了的偏方,而不相信科学

,让西医诊治,虽然现在中医是我们得以大国粹,但前提是它是由科学可依,就算没科

学所依,至少不像文中那些“名医”所说的那么神。

同时由此让我联想到当时中国的落后,不仅仅是医学技术的低人一等,在思想观念上、

综合国力上又何尝不是是固步自封呢?在欧洲人经过工业革命进入了机械的时代,中国

却盛行女人“裹足”、“巫医不分”,延续了千年的封建思想、迷信意识,使中国人难

以走出落后的泥沼。再追溯到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我

们中国人都扮演着被侵略的角色,“东亚病夫”在中国人的心里留下了沉痛的烙印。但

中国人不甘落后。于是,便有了”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

旧世界旧思想宣战;之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指引了光明的道路;进

过不懈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鲁迅前辈,真的是一个很难得的人。对于他的文学功底,不是我最钦佩的;而他那大无

畏的精神和满怀为国的火红的心,是令我崇敬的。鲁迅前辈也是人,然而他不甘做一个

平常的人,他不愿在沉默中死去,而愿意在沉默中爆发。他像一道雷鸣闪电,炸醒了沉

睡的人们,震惊了后人的我们。

标题: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读后感
网址:http://u.www.AihuAu.com.net/subject/1553191.html
沙发回目录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读后感

歌德 | 2013-08-14 08:15

重新翻开《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寻着之前读到的文章内容,在一张精致的书签停留的地方,开始了今天要读的这篇文章:《父亲的卜》。这篇文章确实先生杂文中的典型代表,读过这篇文章,便能更好的理解先生当初为何选择弃医从文,能感觉到先生那种以笔作枪的犀利!

文章着实具有鲁迅先生的特点。文章的开头先从各路“神医”说起,那些神医的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给先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但是这些回忆总归和先生自己关系不大的,但是先生的父亲得了胀气病后,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这便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了。先生以其父亲的病穿线其中,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的过程,从他们的治病救人的态度,以及那些故弄玄虚的药引。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文中便讲述了鲁迅先生在年轻时,父亲患了水肿,长年无法康复,于是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的“神医”来诊断。开了不少方,甚至提出许多令人无法想象的药引,如:一对原配的蚂蚱、经霜3年的甘蔗等。有了这些本该出奇效的药引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轿子,生活得很滋润。

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刻画了当时那个年代庸医的无能以及社会的黑暗。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骗取他人金钱。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另大家满怀希望却有毫无作用。给人医病只为钱财而不顾医德。

其实鲁迅先生批判的又何止是那些庸医,先生更加深刻批判的是当时的畸形社会!那时的社会就如同先生的父亲一样病得很重。先生对于庸医的批判其实就是对当时封建、腐-败的社会的批判。

通过这篇文章,或许我更能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了,比起生病,严重的就更是精神上的疾病。

板凳回目录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读后感

黢的读育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读后感

歌德 | 2013-08-14 08:15

今天偶然中又看到一个博客的文章,写的是本身的儿子学习如何的好,琴弹的如何的棒。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无疑是当今社会众多家长的心声,当然也包括我。名著读后感范文 诚然,这没有错。父亲的病读后感但是,请大家不要过多的去宣传和炫耀。云云,孩子会以为我学习好了,琴弹好了就什么都好了,因为家长只看重我这些,另外都微不敷道。长此以往,岂不是把孩子生生的给耽误了吗?

将心比心,同时身为儿子又身为父亲,如果你得病后你的儿子也是如许的对待你,你会怎么想呢?

看重德育教诲说起来难,其实做起来很容易。父母只要在潜移默化中就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位品德冠军。只需用心,统统都有可能。 父亲的病读后感

今天偶然中又看到一个博客的文章,写的是本身的儿子学习如何的好,琴弹的如何的棒。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无疑是当今社会众多家长的心声,当然也包括我。稻草人读后感100字 诚然,这没有错。但是,请大家不要过多的去宣传和炫耀。云云,孩子会以为我学习好了,琴弹好了就什么都好了,因为家长只看重我这些,另外都微不敷道。长此以往,岂不是把孩子生生的给耽误了吗?

小学初中的语文教材,每本都有鲁迅的文章,大概多数都选自这个好听的名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10103/88564.html

更多阅读

《朝花夕拾》的主人公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关于朝花夕拾主要内容,朝花夕拾是鲁迅的重要作品集,是鲁迅的唯一散文集。这部作品集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这部作品集为什么值得大家一读?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朝花夕拾主要内容,供大家参考。《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本散文集。作者说,这

读朝花夕拾有感 读《朝花夕拾》有感_3000字

读《朝花夕拾》有感_3000字暑假来临,我读了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不像在读一本名着,而是在和一个朋友聊天,想必这就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于是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

读朝花夕拾有感 读《朝花夕拾》有感_650字

读《朝花夕拾》有感_650字手捧着脍炙人口的巨作----《朝花夕拾》,擦拭上面久矣的尘埃,轻轻翻阅起来。这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中写下的。老了,累了,倦了,品味起年少的童真,想必也不再是年轻的滋味了吧?鲁迅先生的童年也并不乏味,他

读《西游记》有感600字 读《朝花夕拾》有感600字

读《朝花夕拾》有感600字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走进他与众不同的生活,品味他真实而又丰富的情感,在一阵风过后留下的是满心的芬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录下了鲁迅的童年生活,那份天然质朴的童真童趣不经意间流露在字里行

水浒传读1000字读后感 读《朝花夕拾》有感1000字

读《朝花夕拾》有感1000字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

声明:《黢的读育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读后感》为网友东京逝去巴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