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与新疆、西藏接壤,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目前(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藏羚羊是该保护区的代表物种,同时雪豹,棕熊等珍稀食肉动物也有分布。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_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简介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青海省治多县和曲麻莱县境内,东经89°25′-94°05′,北纬34°19′-36°16′之间,总面积450万公顷。保护区北以昆仑山为界,西北至西以省界为界,南以格尔木市管辖的唐古拉乡界为界,东至青藏公路109国道。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最高6860米。1995年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

“可可西里(Hoh Xil)”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一说为“美丽的少女”,以发音不同而异)。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截至2014年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的禁区”。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_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地理

地貌

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最高峰为北缘昆仑山布喀达板峰(亦称新青峰或莫诺马哈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在豹子峡(昆仑山南鹿红水河横穿博卡雷克拐弯处)海拔4200米。区内地势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而东部低。可可西里山和冬布勒山横贯本区中部,山地间有两个宽谷湖盆带,地势较平坦。海拔5500米~6000米以上的山地,有现代冰川发育。如布喀达坂峰(6860)米,马兰山(6813)米,少数超过5600米的山峰也有小规模冰川分布,如东岗扎日(5882)米,冰川总面积达1700多平方公里。昆仑山为本区最高大山脉,几乎集中了海拔6000米以上的极高山和5500米以上的高山。有现代冰川发育,并发育有一定规模的冰帽冰川。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地势高亢,受地质地貌构造控制,区内山地、宽谷和盆地呈北西西-南东东方向有规律的带状排列: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北向南为:昆仑山东段博卡雷克塔格山和马兰山-大雪峰组成的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勒斜武担湖-可可西里湖-卓乃湖、库赛湖高海拔湖盆带;

可可西里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带;西金乌兰湖-楚玛尔河高海拔宽谷湖盆带;冬布勒山-乌兰乌拉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带。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中部较低缓,西部高而东部低,基本地貌类型除南北边缘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外,广大地区为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

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冰川作用地貌、冰缘作用地貌、流水作用地貌、湖泊作用地貌、风力作用地貌等。冰川作用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冰川仅在少数高山、极高山上分布,以大陆性冰川为主。冻胀作用、冰融作用、寒冻风化作用等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冰缘地貌。

水文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本区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为楚玛河为主的长江北源水系,主要为雨水、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河流往往是季节性河流。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外于羌塘高原内流湖区的东北部,湖泊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其中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为乌兰乌拉湖,湖水面积为544.5平方公里。

气候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特点是温度低、降水少、大风多、区域差异较大。境内年平均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在西金乌兰湖地区有一明显暖区,最暖区年均温为-4.10摄氏度,最冷为最西边的勒斜武担措,年均温为-10.00摄氏度(推算值),最低气温46.40摄氏度,其它地区均在两者之间。

可可西里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在173~495毫米之间。本区风大,是全国风速高值区之一,在风力较弱的季节。西金乌兰湖附近仍出现瞬时风速为24.0米/秒的大风(1990年7月9日16时47分),年平均风速分布由东向西增大。

土壤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大部分地区都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始终未受人为的干扰破坏,保存着完好的原始状态。可可西里由于气候严寒,地形起伏和缓,植被以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垫状植被为主,区内的土壤类型简单,多为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和高山寒漠土壤,其次为沼泽土,零星分布的有沼泽土、龟裂土、盐土、碱土和风沙土。土壤发育年轻。受冻融作用影响深刻。可可西里的沼泽土,零星分布有草甸土、龟裂土、盐土、碱土和风沙土等,土壤类型比较简单。

地震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上新世晚期,可可西里原始高原海拔约1000米,高原面在第四纪共抬升了4000米左右,是青藏高原地区上长速度最大的区域,也是中国西部现代构造最活跃地带和中强地震的主要发育场所之一。有布喀达板峰-库赛湖-昆仑山口全新世活动断裂带;勒斜武担湖-太阳湖活动断裂;西金乌兰湖-五道梁南断裂;乌兰乌拉湖-岗齐曲断裂等主要活动断裂。

据有关资料表明:1920年以来可可西里共发生过大于或等于6.0级的强地震9次,5.0至5.9级的中度地震15次,最大、最近的一次是2001年11月14日的8.1级地震,这次地震也是我国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地震,全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最大的地震。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_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物资源

植被分布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原(草甸)向高寒荒漠的过渡区,主要植被类型是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高山冰缘植被也有较大面积分布,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垫状植被和高寒荒漠植被有少量分布。

1、寒草原。主要建群种有紫花针茅、扇穗茅、青藏苔草、棘豆等。紫花针茅主要分布于东部青藏公路沿线;青藏苔草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北部和西部地区;扇穗茅主要分布在沱沱河以北的东部地区。这类草原种类组成较混杂,群落结构因土壤质地的变化而有较大差别,盖度一般较低,分布海拔4500~5000米。

2、高寒草甸。主要以高山蒿草和无味苔草为建群种。高山蒿草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五道梁一带山坡;无味苔草分布于中部和北部山地阴坡或冲积湖滨的冰冻洼地,与其它草原群落复合分布。其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都比较简单,群落的盖度一般较高,海拔4600~5200米。

3、高山冰缘植被。是可可西里分布面积仅次于高寒草原的类型,广泛分布于保护区西北部地区,下部带一般以鼠鼬雪兔子为优势的类型,盖度以北比较低;上部岩屑坡往往有个别零星高山植物生长。

4、垫状植被。在可可西里植物区系中,垫状植物特别丰富。全世界有垫状植物150种,可可西里地区有50种,占青藏高原二分之一,占全世界三分之一。

稀有植物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高等植物约202种,分属30科102属。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仅存在个别种类,如匍匐水柏枝、垫状山岭麻黄。200多种植物中,青藏高原特有种和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和东帕米尔分布的种在区系成分中占主导地位,并有一定数量的北极高山成分,而温带亚洲分布的种较少,温带和世界广布的种极其个别,仅出现在环境相对稳定的水域生境中,如海韭菜(Trigolochimaritima)和眼子(Polamogelon)。

据初步统计,该区青藏高原特有种有84种,约占该区全部植物的40%,其中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特有种和变种约有8个以上。青藏高原至中亚高山、西喜马拉雅、东帕米尔分布的种50个左右,占该区植物的35%。北极-高山成分约有5种,温带亚洲成分也仅10种左右。这些成分表明可可西里植物区系具有青藏高原快速隆起的典型特征,并与中亚高山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可西里木本垫状山岭麻黄

植物种类虽少,但是种群大、分布广。该地区由于特别高寒、干旱的严酷的自然环境限制了大多数植物的生存,该地区主要植物种,青藏高原特有种的种群十分庞大,分布也很普遍。如镰形棘豆(Oxyrropisjalcata),冰川棘豆(Oxytropisglacialis),唐古拉山点地梅,鼠鞠凤毛菊(Saussureagnaphalodes),匍匐水柏枝以及雪灵芝、镰叶韭,高山葶苈等。

具有垫状生长型的植物种类多,分布广,50种垫状植物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青海可可西里地区许多植物都以低矮、垫状的生长型出现,使该地区出现大面积垫状植被景观。在广阔的宽谷、湖盆地区,5种垫状的点地梅,5种垫状的雪灵芝,数种垫状的凤毛菊、黄芪、棘豆、红景天、水柏枝等在各地构成了世界上少有的大面积垫状植被景观。垫状植物大量出现,一方面表明青藏高原腹地高寒、干旱、强辐射、强风对植物生长的限制塑造,同时,垫状植物的存在发展对改造原始生态环境,尤其是土壤环境有着积极作用。

野生动物


藏狐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为我国少有的无人区,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和我国大型动物的重要分布地,同时也是珍稀、濒危、重要保护物种的集中分布区。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知哺乳类动物有30种,隶属于5目12科20属;鸟类有56种,隶属10目22科。此外,本区产2种裂腹鱼类及4种鳅类,几乎全为高原特有种。爬行动物仅青海沙蜥1种。由于本区地势高亢,气候干旱寒冷,植被类型简单,食物条件及隐蔽条件较差,动物组成简单。但是,除猛兽猛禽多单独营生外,有蹄类动物具结群活动或群聚栖居的习性,因而种群密度较大,数量较多,这是青藏高原东部及南部森林动物不能比拟的,被称为青藏高原动物基因库。

哺乳动物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按哺乳类区系成分可把本区哺乳类动物划分为青藏高原特有种、古北界种和广布种三种区系:

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种有藏羚、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藏狐、高原兔、喜马拉雅旱獭、拉达克鼠兔、黑唇鼠兔、松田鼠等;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

古北界种有雪豹、猞猁、兔狲、棕熊、石貂、香鼬、豺、盘羊、岩羊、长尾仓鼠、小毛足鼠等;

广布种仅狼1种。在这些哺乳类动物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即藏羚、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雪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种,即棕熊、猞猁、兔狲、石貂、豺、藏原羚、盘羊、岩羊。

藏羚羊(PantholoPshodgsoni):这一物种产于青藏高原,通常分布于海拔4000米的地方。总的分布范围大约60万平方公里。没有开展过对该物种的数量调查。过去大约有100万只藏羚羊。为获取价格高昂的羊毛而出现的严重的非法盗猎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使所有种群均剧烈下降至目前大约不到75,000只。这种动物外观接近羚羊,但其线粒体DNA的研究表明这一物种更接近羊亚科的羊和其他物种。

鸟类


藏雪鸡

可可西里鸟类区系组成特征:在鸟类组成中,全为古北界成分,其中青藏区种类的组成占很大比例,主要是适应青藏干旱气候的种类如藏雪鸡、西藏毛腿沙鸡、褐背拟地鸦、长嘴百灵、雪雀、高山岭雀等。

可可西里还有一些种类是青藏区与蒙新区都有分布的种类,如赤麻鸭、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10103/88811.html

更多阅读

印度 观虎好去处卡纳老虎自然保护区 老虎脑自然保护区

去年印度自然摄影之行中有一站是卡纳老虎自然保护区(Kanha TigerReserve)。这个保护区是观赏老虎的好去处,曾经有一个德国人一天看到9只老虎,令人羡慕不已。除此之外,这个保护区还可以看到一些比较难见到的野生动物,比如沼鹿、印度野狗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郴州特产有哪些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中国自然保护区邮票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邮票

中国是世界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类自然保护区264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73个。到2005年3月,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有:武夷山、鼎湖山、梵净山、卧龙、长白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知多少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1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2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3 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自然保护区4 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5 河北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6 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7 河北泥河湾自然保护区8 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9 河北雾灵山自然保护区

声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为网友十里平湖霜满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