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经典语录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六月初,偶然听到同事在谈论一部电视剧――《天道》,经同事绘声绘色的介绍,觉得这部电视剧颇具观赏性,遂借来观赏一番,方才得知是根据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而成。对于豆豆的这部小说,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有机会读到它,既然改编成了电视剧,想必原著一定可读,遂买来小说与之亲密接触了几遍,感受颇深。

八月初,拜访石鹏飞老师的时候,除了送去从尼泊尔带来的“欢喜佛”以外,还一并向他推荐了豆豆的小说和电视剧《天道》,后来在同石鹏飞老师的电话聊天里,也多次提到了这部作品,他耐心地对我的观点和读书感想进行了一一点拨。

这篇札记,与笔者数月前写的《<沧浪之水>札记》的结构相似,由若干小篇幅的观点评述组成,窃以为这样看起来,似乎条理会更清晰一些,文字中的观点代表着成文之前的一些粗浅的想法,权当是工作之余“练练笔”罢了。

1.女人看到了爱情,商人参透了商战,不同的人各有所得。

遥远的救世主经典语录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关于《遥远的救世主》,有人称它是傲然独尊、特立独行和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也有行家评论说,女人看到的是小说里的爱情,商人看到的是里面的商战,不同的人可以从中找出自己不同的东西,可以获取不同的感悟。

看“爱情”和看“商战”都不是我的强项,其一,我不是女人,缺乏女人细腻的特质,看不出里面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爱情;再者,我不是商人,在缺乏商人阴险狡诈的运作手法以外,更缺少商人精明的头脑,所以也无法参透其中的商战玄机。

读小说,认识了一个原来从未接触过的词语“文化属性”,而且小说里多次提到了“强势文化”、“弱势文化”等看似生僻的专属名词。以笔者的观点来看,小说从头到尾都在努力地诠释“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特质,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是弱势文化,以及谁的文化属于强势和谁的文化又是弱势。的确,这些概念化的描述几乎等同于说教,但即便是说教,如果是第一次接触或不经常接触这样的词语,“说教”也就变得不再是“说教”了;仔细品读,不难发现豆豆把“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看成了“文化属性”两个支撑点,这样的划分是否正确或是否够专业,暂不争辩,通篇都在描述两大属性的对比,对比的结果不说也明白,以强胜弱,天经地义。

2.洋葱是分层次的,而且分出许多个层次,文化也如同洋葱一样,应该有强烈的层次感。

在电影《怪物史莱克》里面,史莱克有这样一句名言,他对可爱的小驴子说:“人和洋葱一样,是分层次的,你们驴子永远不懂。”其实,文化和洋葱一样,也应该具有洋葱一样的层次感。

近些年,我们除了提出“先进生产力”以外,还提出了“先进文化”,为什么会提出“先进文化”,就是因为有与之相反的“落后文化”的存在,而且提出的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潜台词就是“落后文化”依然存在,而且它还具有一种牵制事物发展运动方向的力量。先进、强势是相对于落后、弱势而存在的,所以“俄罗斯是个伟大的民族,历史上没有什么人能战胜他们,但是在世界两大阵营50多年的意识形态对抗里,他们却输在了他们还没有完全读懂的文化里,而美国尊重客观规律的文化最终使他们得到了靠飞机大炮不能得到的胜利,以至于联合国都成了一个失宠的王妃。”相对于俄罗斯,我们和许多国家都处于弱势,相对于美国,俄罗斯也就成了相对的弱势。于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文化,无疑就成为了强势文化最重要的标志,“尊重客观规律”就是伟大革命导师提出的“实事求是”,由此说来,做到了“实事求是”便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就能成就强势文化,可见做到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文化是立体的,具有强烈的层次感,有的文化在前面跑,有的文化就会跟在屁股后面跑,有的文化先到达一个制高点,有的文化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仍然在谷底徘徊。所以,文化不光有平面的扩展,还要有立体空间和纵向时间的延伸,如果只讲单元文化或多元文化,而不讲先后、不讲层次的话,那么文化就是一张大饼,只是切成一块吃还是切成多块吃的区别。

大家都吃过火锅或者烧烤,烧烤与火锅相比,烧烤就属于弱势文化,火锅就属于强势文化,因为烧烤是最原始的吃法,仅比生吃资源(火源产生的热量)未得到充分利用,浪费程度高,但与生吃相比,烧烤则具有本质的先进性;同样是火锅,大火锅与小火锅相比,大火锅就是弱势文化,因为它不如小火锅卫生;火锅与对烹饪技巧要求苛刻的粤菜相比,粤菜就属于强势文化,因为它讲求做工考究、用料精美、味道细腻,所以精细文化优于粗糙文化。同样是酒文化,红酒文化就优于白酒文化,因为我们需要健康,同样是茶文化,环保型的古树茶就优于化肥农药兼施的台地茶,因为我们提倡绿色生态,所以,强与弱是相互依存和相对而生的。

3.强势因子与弱势因子。

首都机场南楼住宅区的“路联通市场”,市场墙壁上写着一行一米多高的四个大字“童叟无欺”,不知道是期望还是现状。如果是现状,顾客会面对墙壁上的四个大字三鞠躬,并竖起大拇指,连声叫绝;如果不是“现状”,说明四个大字只是诱人的口号,可以将它改为“暂时还做不到童叟无欺”,“现状”是什么意思,市场里的每一户商家都能兑现承诺:无冒牌货,无低质货、无过期货,不卖含有三聚氰胺的奶制品,不搞价格欺骗等等,如果做不到,就可以从理论上定性为“童叟皆欺”或“失信”。如果我们做每一笔交易都能像和自动售货机打交道一样地享受到公平和诚实,市场秩序问题就不存在了,公平和诚信就是强势文化最基本的要素。

强势文化中包含了若干基本因子,如尊重客观、守时、诚信、严谨、高效、核心稳定讲协作、节约、谦虚、自信、积极主动、按原则办事、公开公正、开放、良好的个人修养等等。弱势文化的则有相反的基本因子,例如强调主观、缺乏时间观念、失信、无所谓、低效、表面和谐窝里斗、浪费、自大、自封、自满、消极被动、凭人情义气做事、暗箱操作、糟糕的个人修养。

“因此我认为,中国应该多一个由你注册的强势文化传播公司,你应该整合你的社会关系资源,埋头学几年、干几年,吸纳、整合零散能量,从你的第一本书、第一个剧本、第一部电视剧做起,用小说的形象思维和影视艺术的语言去揭示文化属性与命运的因果关系,去传播强势文化的逻辑、道德、价值观。”看到这段文字,与其说这是丁元英对强势文化的理解,倒不如说是豆豆对目前弱势文化的深入剖析和对强势文化的高度认同。

4. 日本文化除了变态因子外,还有强势的一面。

日本文化是变态文化,但同时日本文化更是强势文化,这里不是讲变态文化是强势文化的一种,而是讲日本民族文化里面有较大比重的强势因子。日本经历了两次大的文化革命,第一是明治维新,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清廷的“洋务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日本并不是单纯地发展近代工业,而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教育上进行的一次彻底的变革。“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加强了文化教育,扶植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日本在亚洲得以迅速崛起。第二次是二战失败以后,日本又开始向美国学习,上个50年代,日本派出大批青年赴美留学,多数学生学成后回国,从当今的日本生活方式可以看出,他们已将东方和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善于兼容并包,勇于变革创新,虚心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不仅仅是硬件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软件和骨子里的学习与改造,他们不会唱我有一颗“日本心”,而是谁强势、谁优秀就挖谁的心,对本民族文化进行了彻底改革,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使日本最终确立了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

川大毕业的一位同事向我推荐了《菊花与刀》(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我还没有来得及看,或许在这本书中能发现更多有说服力的东西,因为本书的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1944年应美国政府之邀,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以便为制定对日政策提供帮助和科学依据,三年后,作者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书出版,便是这本《菊花与刀》。

5. “文化属性”背后一定有更为客观的“自然属性”。

每个民族身上、每个人身上都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强势属性和弱势属性,面相学里有一副著名的对联写得很好,即“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这其中的“性格”和“气度”就是每个民族或每一个人的文化属性,具有强势特征的“性格”和“气度”就会托起你的命运和拓展你的格局,反之,具有弱势特征的“性格”和“气度”,只会表现为懦弱,阻碍你的命运,压制你的格局。

有句话叫做命中注定,其实说成“文化属性注定”更为恰当,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为什么南方多智、多柔情、多文人,而北方多仁、多铁骨、多帝王呢,或许背后有更为客观的自然属性作为铺垫吧;推而广之,中华民族都是一种文化属性,无论走到哪里都抹不去你身上独特的中国文化元素,南怀瑾大师在他的《老子他说》里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6. 由小说里的文化属性联想到了企业文化的强势与弱势。

由小说里的文化想到了企业的文化,为什么有的企业强悍,而有的企业只能在夹缝里分一杯残羹?有尊严的强悍,腰杆儿就硬,说起话来也有威慑力和行业领袖的风范,这就是强势文化的表现,夹缝里的生活只能说明弱势文化只能挨打。所以,企业文化也存在强势和弱势之分、先进和落后的差别。强势企业文化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外在的强势与企业尊严,弱势的企业文化都在做表面文章,旨在通过表面的渲染向外界宣称自己有核心优势。其实,企业的强势与弱势不是表面能够演示得住的,所以,作秀的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缺乏诚信的弱势表现,欺人者,开端和结尾都是在欺骗自己。

7.道家、儒家、法家

相对于孔孟儒道来讲,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属于强势文化,而道家的“无为”所倡导的更是一种弱势文化的思想。所以,老子的徒孙就是鲁迅笔下的阿Q们,而孔孟的继承者就阎真小说《沧浪之水》里转型后的池大为,法家思想才能培养出诸如汉武帝这样开疆拓土、雄心勃勃的风云人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了中国两千年,如果法家的思想多发展一点,或许现在会是另外一番天地。

难怪《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丁元英对儒家文化有骨子里的成见,因为儒家文化在骨子里就与这位饱受西方文化洗礼的丁元英这样的强势“怪胎”格格不入,所以他选择了与世无争的“古城”,两年之后,因为无法摆脱大环境的束缚,于是,他又选择了离开。

8.读书人的“知识分子”矛盾情结。

书是为读书人写的,因为只有读书人才读书,非读书人大多数都是在实践书上的道理,所以每一部小说,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知识分子情结,当然,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也不例外,而且它蕴含的是一个矛盾的知识分子情结。

在第九章的饭桌上,主人公填了一首名为《自嘲》的词,词的平仄、韵脚、对仗都很工整:“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读书人有偶然的机会登上了大雅之堂,便自我陶醉地卖弄一点点皮自以为是的皮毛学问,犹如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样,谈论着内心的“海阔天空”,志向远大到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好像一下子达到了彻底超脱的至高境界,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斗量着人生的福祸,这是一种何等的超脱!但摸一摸自己的口袋,发现银子远比别人少的时候,就开始谩骂世道的不公平。活生生给自己画出了一幅酸臭书生的心态图,意境很高,充满着矛盾的自我讽刺、嘲弄和剖析。

9. 从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到电视剧《天道》

小说的对白经典且微妙,所以改编后的电视剧《天道》里的台词和旁白几乎照搬小说的内容,可见豆豆在文字运用深厚功力和作品主题的睿智与简约。当然,如果完全照搬小说里的对白,电视剧《天道》肯定是无法通过审核的,电视剧拍了数年之后才得以公映,也是有理由的。七年前拍摄的电视剧能够在与观众见面,说明文化的包容程度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只要有“避嫌”这个词的用武之地,就表明“文化的包容度”还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

10. 遥远的救世主,为什么说“遥远”。

强势文化是救世主文化,但不再身边,所以说成是遥远的救世主,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是讲“城府”的文化,同样中国文化也是早衰的文化,是爷爷文化、是祖宗文化,老子总比儿子强,爷爷总比老子强,所以拍电视剧就擅长拍摄历史剧,因为历史是辉煌的。美国文化是孙子文化,总是相信老子比爷爷强,儿子比老子强,所以拍戏就要拍科幻片拍摄未来世界,因为相信明天会更好。所以,中国文化是城府很深的中年人文化,而美国文化是天真的大孩子文化(汪小金老师说美国人就像个不会撒谎的大孩子,从美国回来的一些朋友也这么认为)。国人最喜欢读两本书,其一是《三国演义》,再者是《水浒传》,三国讲的是计谋,拼的是城府,比的是运筹帷幄和尔虞我诈;水浒里讲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强盗文化,比起水浒的行为黑暗,三国的心理阴暗就更胜一筹了。所以,有人笑谈这两古典名著是不纯洁的“禁书”。

11.带有趣味性的“故弄玄虚”成分

小说的任何一个文字都不会无缘无故存在的,只要它存在就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当然“噱头”和“故弄玄虚”也是理由之一。道法自然如来 五台山拜佛等等,都是为了故弄玄虚或为了凑题材,或者是障眼法,因为这篇文章的主题很深刻、尖锐,同时埋藏得也很深,所以重点不在“道法自然”的故弄玄虚,而在于揭示文化弱肉强食的道理。

诚然,豆豆设计的用来拼凑主题的文字里,也有不少妙趣横生的对白,如小说中的主人翁丁元英自己填的一首词《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再如书中写道“丁元英和韩楚风两人出了茗香阁,穿过一道拱形门来到一禅寺的后院,后院也是依山势而建,院中几棵环抱粗的古银杏树掩隐着几间禅房,飘了一地的落叶,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钟声,更加衬托出这千年古寺的清静幽谧。”韩楚风掏出烟给丁元英一支,问:“佛门净地能抽烟吗?”丁元英笑笑说:“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

窃以为,这些都是豆豆围绕主题而设计的玄虚,玄而又玄的文字,让喜欢故弄玄虚的人所津津乐道。但教科书般故弄玄虚的文字,也不乏诙谐、幽默和思维挑逗般的婉转,精彩。

《遥远的救世主》的读书笔记

爱情

两本书中的爱情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不矫揉造作,相互坦诚直白。这里没有寻常爱情电影中那样浪漫和拉拉扯扯,全部都是用行动在证明着这一切,而这其中最关键的词汇就是尊重和包容。但这两本书的爱还是有些区别的。

在《背叛》中,感觉爱情就像是一副沉重的枷锁,将两个人互相压制。夏英杰在只是在几面之后,和自己了解的那一星半点就疯狂的痴迷宋一坤,这个太让你摸不到头脑了,太突兀了。这并不是寻常的一见钟情,如果这是一种气质上的吸引她是做不到用刀刺向自己的身体,将宋一坤强行绑在自己人生中的。不要非常佩服她这种勇气和果断,虽然这里有胁迫的意思,但效果明显。而这个胁迫就奠定了整本书中的爱情观念――为对方牺牲。一旦用爱的名义去做了违背意愿的事情,那么爱就成了沉重的枷锁,无法让你再开心。

而《遥远的救世主》中的爱情却非常的舒服,尊重、包容、理解这些词汇都可以用在这段感情上。有时候会让你十分怀疑这种爱情是否存在,相互中的对话也是充满智慧,富含深意。一般的情侣应该是不会进行这样的对话的,显得太过理性,所以我也说这并不浪漫。但婚姻的主要内容都是平淡的,如果还要想婚前那样要求估计是不会持久的。

书中的男人

宋一坤和丁元英都是聪明的人,如果说精明降低了他们的身份,如果说智慧他们两人还谈不上。他们会比别人看的更远更通透,对眼前的琐事不屑一顾,往往给人感觉冷漠、不近人情。他们不喜欢也不会在意台前的风光,只是蛰伏隐忍。无论事情发展到什么地步,他们都不会丢失那份优雅从容,像海明威的味道。《背叛》宋一坤劫贫,弄的许多人家破人亡,所有的主角也都死的不那么光彩。而《遥远的救世主》是劫富,总感觉是在还上一部留下的感情债。两者都背负道德的指责,但明显第二种更讨好人心,只是逼死一个傲慢自负的商人,就解决了一村人的生活状况,但这种生活在血水中的幸福不是一种滋味。不知道还罢,如果知道今天的幸福来自另外一个人的死亡,那是否能心安理得?中国是否靠这些手段才能救的了?这两人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他们的基础是打在了投机上。都是运用政策法律上的漏洞,才完成自己的计划。

宋一坤为夏英杰布下一个局,丁元英也为芮小丹设计了一个局。一半为女人,一半因为自己不安于寂寞的心,半推半就的去达成自己的计划。有时候会想这两个女人也许只是引子,因为作者一再说这两个男人是压不住的,只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借口而已。《背叛》中孰是孰非看到很清楚,所有的人肯定会同情被欺骗的百姓。而在《遥远的救世主》中就很有混淆性,因为主观的目的就是让贫苦的山村摆脱贫困,但手段同样的是投机。这个争议估计要探讨好久。

佛法

在《遥远的救世主》中有许多对话都充满禅机,也有许多佛理在里面。丁元英在制定这个计划前也专门前去拜佛求心安,这说明他早就知道这个事情的结果,也知道自己的手段是不合适的,否则还用为心安专门前去么。每个人拜佛的目的不同,求官、求财、求子、求平安,种种这些都说明了这是一种交换罢了,我付你香火钱,你帮我完成心愿,明显的一种商业交易。里面有两句话说的好,佛教的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新找个不苦的理由;另一句是,佛度辛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说是说了,但做起来确实很难,我也一直以为佛教和佛法并不是同一个东西。佛法是一种智慧,需要你去感悟,需要你聆听自己的声音,顺从自然规律,将自己置于天地间。这又和道教老子的天人合一没有分别。而佛教、道教就是我们现在看见的形式了,寺庙等都是成了交易的场所。

生与死的意义

夏英杰和芮小丹一个是殉情,一个是殉职。你没有办法对两个人的自杀发表什么看法,毕竟是属于个人选择。但是就单独死而言,还是有许多话要说。如果是我自己,我的生意味着许多人都要付出过多,带来的灾难多过我可以带来的幸福,那么我也不会选择生。但如果是像夏小姐一样,生只是自己负担过重,承担了过多的情感压力,我还是要生,因为自己已经不想活了,那就把生命交给社会,算是为别人而活。哪怕她只是跑到偏僻的山庄去教书带来的意义也不同。更何况她能写作,可以改变社会观念,那么死实在是太可惜了。

读《遥远的救世主》有感

一部电视剧、一本书都会不经意的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或是行为,但我从未被如此震撼过!

让我想到“震撼”一词的这部电视剧叫《天道》,这本书叫《遥远的救世主》。

年前,好友推荐我看电视剧《天道》。起初,用常规的视觉去看,总觉得少了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浪漫多情的场景,以为又是一出换了几个角、倒腾了几下剧情的商业剧。好在长假七天闲来无聊,才捂在被子里慢慢看入了味。漫不经心中被剧中人于一盏功夫茶、一曲清平乐中娓娓道来的人生哲学(其实,不仅仅是人生哲学这四个字就可以涵盖。),深深折服!为了读懂剧中人台词里的深意,我不得已反复播放,如此痴迷,连自己也感慨不已。可以说,对这部电视剧从开始的淡味到后来的痴迷,是以几何速度发展的!

好友听我说起看剧的辛苦,告诉我书店有这本书,名字叫做《遥远的救世主》。

一直以为,小说是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反映自己对人性、生活等的理解的一种方式。小说中客观的行为和语言,可以代表作者一定的思想和境界。在书店遍寻终得此书时,让我惊讶的是封皮上的落落签名――豆豆。首先,名字应该是属于一个女孩或是男孩,反正不是女人或是男人;其次,名字更近乎是一个随意而起的签名,甚或是一个qq昵称,反正不是一个能写出如此严肃的作品的人名,太不够严肃了!然而,我喜欢,这不正是书中那份“道法如来”的自然延续吗?一切就绪,就差一个签名,信手拈来“豆豆”二字,也许仅是因为晚餐里的一盘清炒豌豆,或是照见镜子中额头那一粒红亮的痘痘,反正不经意间,如来便是了!

我是很少看书的人,尤其是拍成剧的小说,我基本不会再看小说。因为,剧比较直观,活色生香都能体会。所以,看四十六万字这种规模的小说对我而言,是稀罕的!

本来,对这部作品,我羞于作任何评价!对爸爸说,这部小说令我觉得任何评价都显得苍白和多余。对好友说,我只想点六个点点,隐去了那些我根本无法措辞的评价。只是现在,就着那股子未泯的激情,我实在有点不吐不快,只得搜罗满肚子满肠的好词,沉淀满脑子满心的思绪,借用作品中几段击打我灵魂的情节,胡诌几句,以求为这部把我的灵魂震出一地鸡皮疙瘩的作品给我自己留下点记忆。

【贪嗔痴】

借用两段作品中的释义:

“肖亚文说:‘所以,他不会让自己绊倒两次。而你,求之不得,就得受相思之苦。相思有多苦,古今的诗词都说尽了。你是女人,有女人的天性,一旦陷进去就很难自拔。丁元英这种人对女人没有意义,是女人就有贪嗔痴,没有贪嗔痴的女人是天国的女人。’”

......

“芮小丹说:‘那么,参禅悟道至天人合一的那种境界,就是天国。道法自然,不具美丑善恶的属性,有美丑善恶分别的是人,不是天。天国之女是觉悟到天国境界的女人,是没有人的贪嗔痴的女人。天国之恋,是唯有觉悟到天国境界的人才可能演绎出的爱情。’”

【局】

人生是一出戏,而对于丁元英来说,更是一个局。从王庙村的神话一步步走向现实、走向杀富济贫、走向摇摇欲坠、走向股东们的近乎崩溃,几个发烧友股东的临阵脱逃以及后来整个局势的大逆转......无不尽在丁元英的掌握中,而他判断所依据抛开一切市场因素、经济环境、竞争手段、炒作方式,对人而言,寥寥四个字――文化属性。整部作品中,最震撼我的,不是对乐圣公司那场惨烈的杀富济贫,而是他给原发烧友股东中最有可能对公司发展带来不利的刘彬布下的那个局。书中没有对丁元英布这个局的原因作任何交待,却也实在没有必要交待什么。那个封了蜡的文件袋其实就是丁给刘的文化属性的一个定性。撕开了,便是卑劣,收获的只有那一袋空空如也,一切卑鄙盘算都化为乌有,只有灭亡能给刘彬自己交待。若刘彬像丁元英所说的那样,仅仅以此作为将来留在公司安生养命的一道灵符,那倒也平凡了,安生了!丁元英的这道局是君子无碍,小人遭殃啊!高!实在是高!

【完美】

芮小丹,作品对她的描述,近乎完美,却给了她一个英雄式惨烈的结局。然而,我觉得这个结局符合她的文化属性。她有着很好的家庭条件,父亲是知名导演,母亲旅居德国,父母很早就离异了,相互间颇有间隙,却一致希望她能报考电影学院,当一名演员,她是这块料。然而,她却选择了报考公安大学,成为一名女刑警。她如此选择的理由是:演员当得再好,也有爸爸的影子,当刑警,是自己的意愿,可以做自己。小丹爸爸说:演员演坏了可以重来,当刑警错了一遍就回不来了!是的,随着自己对着心脏扣动扳机时那一声枪响,小丹――这个对世俗杂事几乎没了“贪嗔痴”的天国女儿,去了!正如丁元英获悉小丹死讯时自语的那段话:“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哪!”对于小丹在面对悍匪时的如此选择,丁元英是懂得且尊重的,因此,接到小丹迎敌前告别的电话时,没有阻止,没有挽留,甚至没有一声可以代表任何情绪的不平的呼吸。如此的天国的女儿,当得起这样的死法!完美!

......

震我心肺的,何止这些,实在是很多!只是写着写着就觉得词穷,寒碜的慌!

评论说:这是一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女人看爱情,商人看商战的好戏,不同的人可以从中找出自己不同的东西,可以领受到不同的感悟。

言多了怕对作品本身不够尊重,且让我留几分敬仰之心,多读几遍,多品几回,少摆弄我这本就少得可怜的感悟吧!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让灵魂有个归宿,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文化属性。关键词:人、价值、取舍行为。也就是说:只要是个人,就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就逃不出“文化属性”的范畴。

正是这个“文化属性”让丁元英从欲望沉浮的名利场来到古城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他是一个现实得不能再现实、却又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矛盾体。他意识到私募基金不是打仗,是屠杀;中国的股市是一台取款机,谁破译了文化密码谁就能开箱取钱。尽管愚昧是智者的一种社会资源,可是利用这种资源掠取的好处越多,心里就越不是个滋味,巧取豪夺日进斗金的时候,丁元英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急流勇退,把他的股东们晾在了一边,他是不会为别人而活的,更不会理会别人的脸色。

作品开篇,通过肖雅文与芮小丹的谈话已经定义了丁元英的基本属性: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这里雅文所说的“人”,是指凡夫俗子平庸的人,而鬼和魔是有法术和道行的;“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对丁元英的与众不同作了进一步的渲染;“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重要。”如何解读雅文这个精英白领的话,恐怕要看我们自身水平了。“和他做朋友?不可能。认识、熟人、够得上说话,这就已经不错了。”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不是人的人”,原来竟是一种高度褒扬,甚至是高山仰止般的崇拜,凡人是戴不起这顶桂冠的,非丁元英莫属。至此,丁元英的规格已经摆在了那里,我不得不欣赏雅文的自知之明了。

作品中,无论是关于私募、音响、音乐、王庙村的神话,还是他与芮小丹的爱情、以及参禅悟道、圣经神学,等等,统统是对“文化属性”这个提法的铺陈,一切都是围绕“文化属性”这个核心主题而展开的。

丁元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有一种自卑感,老是格格不入,就想找个地儿一个人呆着,没有主义,也没观念冲突,相互之间谁都不妨碍。

丁元英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它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它与客观规律的距离远近。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

以“不可思议”为例:不可思议一词不是众生道里的对神秘事物的描述,而是如是、本来、就是如此,容不得你思议。也是一种告戒、提示,是告诉你不可以思议,由不得你思议。从数学逻辑上说,一加一等于二,容得了你思议吗?不容,这就告诉你了,一加一等于二是规律,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认识、遵循,不可思议。”

丁元英在古城安顿下来,“不该作为的不作为就是作为,能活个明白就不错了。”他不停地在思索的圈子里晃悠----有文化和有什么样的文化是两个概念。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归根到底一句话: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什么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它是活的。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又是弱势文化?丁元英认为:“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以上对于文化属性的深刻解读,必定具备广阔的社会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亦非丁元英莫属。

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于是,王庙村的扶贫大戏拉开了大幕。

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救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说,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格律诗的扶贫是不治之治,说扶说救都是虚妄,赖着痞性胡说,充其量也是个现代版的灰姑娘,跟乐圣化点缘而已。丁元英不过是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天是什么?天是神,是上帝,是创造万物者,是全能全知者,是遍在不可见者……一句话,天是道,是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

翻开历史看看,哪一行哪一页能找到救世主救世的记录?没有,从来就没有,从来都是救人的被救了,被救的救了人。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具体到王庙村,就是认准市场,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做别人做不到的成本和质量。这个,就是王庙村的救世主。扶贫的本质在一个扶字,如果你根本就没打算自己站起来,老天爷来了都没用。扶贫扶什么?扶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观念!它既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也不是简单的授人以渔(鱼),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

一招杀富济贫引出了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丁元英,疼的却是传统观念。这就是丁元英拉扯“扶贫”大旗的高妙之处。当有识之士骂他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和韩楚风谒拜的智玄大师给了他们四个字:大爱不爱。又言:“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

丁元英对于佛教佛法有独树一帜的认识: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丁元英是个明白人”韩楚风如是评价“元英不是个执著出人头地的人,有口饭吃就知足,喜欢清静,习惯一个人呆着”并借用了尼采的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在我看来,是把丁元英做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归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10103/89511.html

更多阅读

麦提爽的部分经典语录_Kong 麦提爽商场必杀技

麦提爽的部分经典语录1. 钱不是问题,反正没有。2. 哇,大哥,你来夜店这种地方玩,我要告诉你老婆听! 啊呀,大嫂你也来了,我要告诉你老公听! 啊呀,你们夫妻俩都来了,我要告诉你们老爸听!3.这间房间风景最好,真是所谓东邪西毒的混合体,你知道是

现实社会经典语录 2014年最现实的社会经典语录

《2013年最现实的社会经典语录》经典语录1. 世上没有未完的事,只有未死的心。2. 看别人不顺眼,只是自己的修养不够。3. 俗话说的好,男人不花心,除非来月经,女人不够骚,档次不够高。4. 当今这个社会,男人,总是笑容满面,两眼放电,不是犯病

挪威的森林日语名句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经典语录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整理的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经典语录,欢迎阅读。“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当周围一团漆黑的时候,只能静等眼睛习惯黑暗。我俩就像

声明:《遥远的救世主经典语录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为网友一身傲气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