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经历 作品是影子 许倬云 许倬云-人物经历,许倬云-个人作品

许倬云,江苏无锡人,1949年赴台,就读于台南二中,完成高三最后半年学业,进入台大历史系,后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人文学科博士学位。先后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南京大学讲座教授、夏威夷大学讲座教授、杜克大学讲座教授、匹兹堡大学史学系退休名誉教授等职,代表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西周史》、《万古江河》。

许倬云_许倬云 -人物经历

许倬云(Cho-yun Hsu),江苏无锡人,1930年7月生,求学于台湾和美国,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先后执教于台湾、美国和香港多所知名大学,2000年10月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授予名誉教授,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学贯中西,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研究领域主要在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代表着作包括《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西周史》、《万古江河》等。历史学家,是中国台湾历史学界的耆宿,有“台湾改革开放的幕后推手”之称。许先生还是台湾著名音乐人王力宏的舅公。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1956-1962)

副研究员(1962-1967)

研究员(1967-1971)

通信研究员(1981-1997)

研究员(1997-)

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1989, 1999-2000, 2003, 2004, 2006)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

副教授(1962-1964)

教授兼主任(1964-1970)

讲座教授(1984-1985)

特聘讲座教授(2006)

美国匹兹堡大学

历史系及社会系教授(1970-1982)

校聘讲座教授 (1982-1999)

荣休校聘讲座教授(1999-)

香港中文大学

历史系讲座教授、伟伦讲座教授(1991-1998)

中国研究荣誉教授(1998-2001)

夏威夷大学本斯讲座教授(1996)

SeniorVisiting Fellow, East-West Center,(1996,Spring)

杜克大学西孟讲座教授(1998-2000)

香港科技大学包玉刚讲座教授(2000)

南京大学余纪忠夫妇荣誉讲座教授(2005-)

东南大学荣誉教授(2005-)

随父迁台


许倬云

我的中学是在无锡的辅仁中学度过的。辅仁中学在无锡非常有名,跟

辅仁大学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取“以友辅仁”的意思。当时教我们的老师都是饱学之士,抱着服务乡里的理念在那里教书。他们教书跟其他的学校很不一样,都是启发式的。

当时那些关系非常好的同学,我们现在还保持着联系,前年和去年还进行聚会,不过老友凋落,不及一半,令人感慨。

1948年的年底,我还有半年就高中毕业,局势变得非常动荡。我的父亲一直在国民政府工作,当时虽然已经退休,但是在当地有一定的威望。父亲知道他绝对不可能留在无锡,恰好我有个姐姐在台北,父母就带着全家人去了台湾。

台湾本来只有360万人,突然增加了150万,所以刚过去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在台湾的前十年,基本上都是饿肚子。我的大学教育是在台湾大学完成的。最初读的是外语系,第二年转入历史系。


许倬云

我在台大的时候,一些从内地撤到台湾的北大、清华、中央大学的大教授集中在台大任教。当时台大的校长是傅斯年先生,我就是在他手下考入台大的。现在想起来,这是一种幸运的机缘:当时台大学生少,好的老师很多,这样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到不同的思想、不同

的学派,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题。这样的背景让我日后的历史研究跟同行不太一样:我关怀的范围很宽,不单单在历史一行之内,而是跨了几个门道―――比如说,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等。

我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跟台大那些老先生们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台大,考古学我是跟李济先生学的,跟李宗侗(玄伯)先生学了古代社会,董彦堂(作宾)先生教的是商周的甲骨文……当时我跟这些老师的联系相当密切,不单单可以在课堂上承教,还可以到他们的研究室随时请教。有些老先生不愿意出门的,就让我到他们家去讨论问题。

因为我走路不太方便,李宗侗先生就找个三轮让人把我推过去,他讲古代社会不是讲中国古代社会,而是把希腊罗马的古代社会和中国古代社会串通在一起讲,师生俩一起上课,更没有上下课的概念。

我跟董作宾先生读书,一对一,也没有上下课的概念,老先生不知道什么是下课时间,一讲一个下午,饿了,买几个包子,一人一半。到了他讲不来的课,他就找朋友来教我,这些大概都是现代的大学生很难碰到的吧。

转学历史归功

对于我一生学科选择影响很深的是傅斯年先生。

我的中学是在无锡读的,无锡的学术气氛很好。我所在的辅仁中学,规模不大,但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很融洽,除了上课,老师们经常会让我们看很多课外的东西,在那时我就对历史比较感兴趣。

到台大之后,本来考进的是外语系,不到两三周,傅斯年校长找我了,因为我的入学考卷给他的印象很深,数学是满分,国文卷子和历史卷子被阅卷老师直接推荐到傅校长那里。找到我之后傅校长直截了当地跟我说:“你应该读历史系。”

在台大上到二年级,我在全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傅先生又把我找过去,跟我说:“你好好读历史系,将来你到史语所来帮我。”

他老人家的样貌,直到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我学历史,要说受了谁的影响,那就是他老人家。惭愧的是我学历史博杂得很,不太专心,对什么都感觉很有趣。

对于研究历史,我是拿历史当材料看,拿别的学科当工具看,这样我就可以用各种工具处理材料。

后来到芝加哥大学去,芝加哥大学也是很奇怪的学府,不大在意你读什么系,学生的课程可以自己设计。在那里,我选课的范围也比较宽,包括经济学、中古史、考古学、宗教学、社会学等等。


许倬云

我都很难说在芝加哥大学读的什么系。比方说我读宗教学,但

是并不拿学分,而且选读宗教学的只有我一个学生,爬到三楼去听老师上课。

中间我因为身体的原因在医院里开刀,教授我埃及古代史的老教授到我的病床前去教我,带去书,一边讲,一边讨论。

芝加哥大学是韦伯理论的接受者和大本营,我到那里的时候,韦伯理论刚刚传到那里不太久。我在那里读社会学的时候就开始注意到中国的文官制度,因为这是韦伯理论大的系统中的一环,我的指导老师Blau先生所从事的就是中国文官制度的分析,那时候我就开始注意到韦伯谈到的官僚和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差别。

这些是我一生的幸运,因为开刀,因为走路不方便而受到老师们特别的照顾,得到别人不太容易碰到的机缘。

追忆王世杰


许倬云

1962年,我到了史语所工作。其实在这之前的1953年我就进了史

语所,但是因为台大开办了第一个研究所,我就辞去了史语所的工作,回学校读研究生了,我是台大的第一个研究生,一直读到1956年。还有一点就是读研究生有奖学金,奖学金比我在史语所做助理员的工资还要多50块钱。而且不用干什么活,只要好好念书就可以了。

那时台湾的研究生教育跟内地不太一样,内地是一个导师带一个学生,但是在台湾是由一个三到五人组成的学术指导委员会共同负责。这样就给我一个相当大的刺激,因为当时我的几个指导老师的治学思路都不一样,他们在那里各自讲各自的,逼得我不得不思考,寻找自己的路子。


许倬云

后来1962年正式到史语所,一直待到1970年,中间还在我的母校教书,两份聘书,一份工资。1964年我又开始担任台大历史系的系主任,这时候开始负责一些琐碎的杂事。当时校长是钱思亮,他老人家总是指派我做不同的事情,从来没有让我闲过。现在想起来,那几年忙得发

昏,但是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我的眼界从过去那种单纯的书斋生活中脱离出来,获得了更大的视野。

当时还有一个让我很忙的工作就是给中研院办“洋务”,人来客往,各种合作项目都是我“帮忙办”。当时中研院的院长是王雪艇(世杰)先生,胡适之先生故去之后,王先生本来就是院士,又有行政经验,被选为院长。我跟王先生的关系,不单是研究员和院长的关系,还辅助他做了很多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浪费了我很多时间,但是也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

王先生是个大学者,国际法的专家,三十岁上下的时候创办了武汉大学,一出手就是一流的大学。后来他在国民党政府工作,做过外交部长。

这期间我认识了我的太太,她本来是我的学生,她毕业后的第三年我们开始来往,后来很快就结婚了。

斥责李敖


王力宏和舅公在家族聚会上

被选为中央研究院的院士大概是在1980年,时间太久了,记不得了。这

前后李敖曾经着文攻击我。李敖在台大读书的时候就是个很自负的学生,他的老师姚从吾先生很纵容他。我做系主任的时候,他正在读研究生,李敖很聪明,但是他不守规矩,我对他也不假以辞色。

我跟李敖的第一次严重冲突是他在《文星》写文章,说老先生们不交“棒子”,其中涉及到我的老师们的一些事情完全出于他的编造。之后他跟《文星》的萧老板、还有余光中先生到我那里去,我就给他矫正,我跟他说:“我们学历史别的没有什么,但是基本的行规就是不许编造故事。”就这样我俩吵翻了。后来我很生气,跟他说:“你给我出去。”萧孟能就跟他走了。从那以后他就不断地攻击我,不过我也从来没有回应过。

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跟他见面了。

1970年我到了匹兹堡大学,本来是去做访问教授的,后来一些前辈老师就跟我说:“你不要回来。”就这样,我就呆在匹兹堡大学没有回去。

许倬云_许倬云 -个人作品

一、专书

⒈ 《心路历程》,台北:文星书店,1964;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69年。

⒉ 《历史学研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6年。

⒊ 《中国科学思想的因素》,台北:美国各大学中国语文联合演习所,1968年。

⒋ 《中国传统的性格与道德规范》,台北:美国各大学中国语文联合演习所,1968年。

⒌ 《传统与更新》,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义研究所,1980年。

⒍ 《关心集》,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2。

⒎ 《求古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10月。

⒏ 《西周史》,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 北京:三联书店,1994;修订三版,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增补本(海外学人丛书)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1月。

⒐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8;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6月。

⒑ 《挑战与更新:许倬云文集(政论之册)》,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8年。

⒒ 《刹那与永恒:许倬云文集(文化之册)》,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8年。

⒓ 《风雨江山:许倬云的天下事》,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1991年。

⒔ 《推动历史的因素》,台北:社会大学文教基金会,1990。

⒕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⒖ 《从历史看领导:松下幸之助的管理手札》,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1992年。

⒗ 《从历史看领导》,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1992;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

⒘ 《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

⒙ 《现代伦理寓言――东游记》,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1995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⒚ 《现代社会的职业伦理》,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1995年。

⒛ 《现代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台北: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会,1995年。

21 《寻路集》,River Edge,New Jersey:八方文化企业公司,1996年。

22 《从历史看组织》,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1997;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2011年5月第2版。

23 《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程农、张鸣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24 《历史分光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6月。

25 《九六文录:中国人文探索》,台北:台湾书店,1998年。

26 《从历史看时代转移》,台湾: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2000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27 《许倬云自选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28 《倚杖听江声》,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29 《江渚候潮汐》,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30 《江心现明月》,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31 《从历史看人物》,台湾: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2005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32 《从历史看管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香港:商务印书馆,2005年。

33 《汉代农业:中国农业经济的起源及特性》,王勇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34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邹水杰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35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香港:中华书局,2006年;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6月;台北:英文汉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36 《史海巡航:历史问学周记》,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37 许倬云主讲,《傅钟回响:许倬云先生台大讲学集》,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8年。

38 《江口望海潮》,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39 《许倬云问学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40 《许倬云观世变》,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41 《历史大脉络》,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42 《许倬云自选集》(汉学名家书系),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

43 《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44 《许倬云谈话录》,许倬云 口述,李怀宇 撰写,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45 《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年;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8月。

46 许倬云看历史系列(全四册):《从历史看时代转移》、《从历史看人物》、《从历史看领导》、《从历史看管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47 《知识分子:历史与未来》 许倬云讲演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48 《西周史》(增补二版),北京: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月。

49 《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程农、张鸣译,邓正来校),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

50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4月。

合着

⒈ 李方桂等编,《庆祝李济先生七十岁论文集》,台北:清华学报社,1965-1967年。

⒉ 《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1978年。

⒊ 颜元叔等着:《人文学概论》,台北:东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

⒋ 《中央研究院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历史考古组》,台北:中央研究院,1981-1982年。

⒌ 许倬云等着:《知识与民主》,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6年。

⒍ 许倬云等着:《劳贞一先生八秩荣庆论文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⒎ 许倬云等着:《中国历史论文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⒏ 钱穆、余英时、许倬云等着:《中国何处去?》,台北:《联合月刊》杂志社,1986年。

⒐ 严文郁等着:《蒋慰堂先生九秩荣庆论文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

⒑ 杨联升、全汉升、刘广京主编:《国史释论――陶希圣先生九秩荣庆论文集》,台北:食货出版社,1987-1988年。

⒒ 徐佳士等着:《中华民国文化发展之评估与展望》,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1990年。

⒓ 许倬云等着:《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李登辉先生政策理念之探析》,台北:正中书局,1990年。

⒔ 宋文熏主编:《考古与历史文化:庆祝高去寻先生八十寿论文集》,台北:正中书局,1991年。

⒕ 许倬云等着:《浩然基金会暑期研习会演讲讨论辑:世界宏观(第一册)》,台北:浩然基金会,1991年。

⒖ 许倬云等着:《浩然基金会暑期研习会演讲讨论辑:人文(第五册)》,台北:浩然基金会,1991年。

⒗ 余英时等着:《中国历史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2年。

⒘ 许倬云等着:《寻找九十年代的人生价值:智慧生活》,台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1994年。

⒙ 《中国历史上的分与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1995年。

⒚ 《史学:传承与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1998年。

⒛ 王永庆等着:《叫太阳起床的人》,台北:正中书局,1999年。

21 许倬云等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七十五周年纪念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4年。

编着或合编着

⒈ 许倬云主编:《中国上古史论文选辑》,台北:国风出版社,1965年;再版,台北:台联国风出版社,1966-1967年;三版,台北:台联国风出版社,1975年。

⒉ 台静农、许倬云主编:《台湾大学文史丛刊》第16期至第26期,1965-1968年。

⒊ 屈万里、许倬云主编:《台湾大学文史丛刊》第27期至第38期,1969-1972年。

⒋ 许倬云、毛汉光、刘翠溶主编:《第二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汉学研究资料及服务中心,1983年。

⒌ 许倬云、丘宏达主编:《抗战胜利的代价:抗战胜利四十周年学术论文集》,台北:联合报社,1986年。

⒍ 许倬云、张忠培主编:《中国考古学的跨世纪反思》,香港:商务印书馆,1999年。

⒎ 许倬云、张忠培主编:《中国考古学跨世纪跨世纪的回顾与前瞻:1999年西陵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

⒏ 许倬云、陈天机、关子尹主编:《系统视野与宇宙人生》,香港:商务印书馆,1999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⒐ 许倬云、张忠培主编:《新世纪的考古学:文化、区位、生态的多元互动》,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4月。

论文

〈周礼中的兵制〉,《大陆杂志》9 3 (1954)。

〈殷历谱气朔新证举例〉,《大陆杂志》10 3 (1955)。

〈中国古代民族的溶合〉,《主义与国策》44 (1955)。

〈先秦诸子对天的看法(上)(下)〉,《大陆杂志》15 2 (1957);15 3 (1957)。

〈试拟中国社会发展的几个论点〉,《思与言》1 2 (1963)。

〈春秋战国间的社会变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4 下(1963)。

〈西汉政权与社会势力的交互作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5 (1964)。

〈一位廿世纪的史学家──比兰〉,《思与言》3 1 (1965)。

〈战国的统治机构与治术〉,《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14 (1965)。

〈对于「商王庙号新考」一文的补充意见〉,《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 (1965)。

〈汉代家庭的大小〉,收入李方桂等编,《庆祝李济先生七十岁论文集》(台北:清华学报社,1967)。

〈三国吴地的地方势力〉,《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7 1 (1967)。

〈周人的兴起及周文化的基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38 (1968)。

〈两周农作技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42 4 (1971)。

〈十九世纪的宜兰〉,《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33 (1972)。

〈两周的物理天文与工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44 4 (1973)。

〈汉代的市场化农业经济〉,《思与言》12 4 (1974)。

〈周代的衣、食、住、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47 3 (1976)。

〈周代都市的发展与商业的发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48 2 (1977)。

〈社会史的研究〉,《史化》9 (1978)。

〈周东迁始末〉,《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1978)。

〈政权与政治的关系〉,《东海大学史学会刊》7 (1978)。

〈中华农业史──论集导言〉,《思与言》16 1 (1978)。

〈传统中国社会经济史若干特性〉,《食货月刊》11 5 (1981)。

〈步入文明:中国文化的发展〉,《故宫季刊》16 1 (1981)。

〈春秋战国时代农业的变动〉,《幼狮杂志》16 3 (1981)。

〈汉代农业史导论〉,《思与言》20 6 (1983)。

〈第二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讨会论文集序言〉,《汉学研究通讯》2 4 (1983 10)。

〈论雅斯培枢轴时代的背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5 1 (1984)。

作家经历 作品是影子 许倬云 许倬云-人物经历,许倬云-个人作品

〈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中原文献》18 8 (1986)。

〈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中原文献》18 9 (1986)。

〈李宗侗教授遗着目录〉,《汉学研究通讯》5 3 (1986)。

〈战前与战时的社会比较〉,收入许倬云、丘宏达主编,《抗战胜利的代价──抗战胜利四十周年学术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

〈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中国地方文献学会年刊》75 (1987)。

〈汉末至南北朝气候与民族移动的初步考察〉,收入严文郁等着,《蒋慰堂先生九秩荣庆论文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

〈寻索中国历史发展的轨〉,《九州岛学刊》2 3 (1988)。

〈社会学与史学〉,《自由青年》79 4 (1988)。

〈推动历史的因素〉,《自由青年》80 3 (1988)。

〈南朝奴役劳力的商品化〉,收入杨联升、全汉升、刘广京主编,《国史释论:陶希圣先生九秩荣庆祝寿论文集》(台北:食货出版社,1988),下册。

〈文化的历劫〉,《中原文献》21 2 (1989)。

〈中华文化发展过程及其在世界文化发展中之地位〉,《中华文化复兴月刊》22 10 (1989)。

〈中国考古遗址文化层的分布──人口与区位的初步考察〉,收入宋文熏等主编,《考古与历史文化──庆祝高去寻先生八十大寿论文集》(台北:正中书局,1991)。

〈试论网络〉,《新史学》2 1 (1991 5)。

〈中古早期的中国知识分子〉,收入余英时等着,《中国历史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2)。

〈中国文化演变周期概说〉,《哲学杂志》1 (1992)。

〈中国古代社会与国家之关系的变动〉,《国科会人文社会学刊》3 1 (1993)。

〈文化与社会崩解的比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4 1 (1993)。

〈古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410103/90175.html

更多阅读

作家经历 作品是影子 蔡恒 蔡恒-人物经历,蔡恒-作品

蔡恒,男,中国大陆男歌手,时尚主持,原创歌手、恒心时代心团队领导人,非主流舞台顶尖策划人,全方位艺人。凭借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感人的表现艺术,且有强烈的震撼力,在中国娱乐圈中被誉为“激情王子”。代表作品有《为你醉》、《你把我的爱一次带

作家经历 作品是影子 吕瑶 吕瑶-人物经历,吕瑶-个人作品

吕瑶,知名模特,1990年1月31日出生于中国上海。吕瑶是腾讯游戏在2009年选出的Showgirl,其以清纯面孔和纯美表情在众多美女中脱颖而出成为《QQ西游》的当家Showgirl,当年的chinajoy活动上,她被称为“小周慧敏”而成为媒体和玩家的关注焦点

作家经历 作品是影子 段红 段红-经历,段红-作品

段红是新绛农家女、著名蒲剧演员、歌坛新秀。由一个人人喜爱的戏曲演员,在戏曲事业渐入佳境的时候,选择歌唱事业,开辟新的艺术领域。曾获山西省农民歌手大奖赛一等奖,第四届中国电视戏曲“兰花奖”等奖项。段红_段红 -经历段红段红,出

作家经历 作品是影子 杜达雄 杜达雄-个人经历,杜达雄-主要作品

杜达雄,摄影师。杜达雄本不是专业的人体摄影师,最早与之结缘的,其实是唱片。而这一切又来自罗大佑,阿杜(杜达雄)的朋友与罗大佑相熟,因此结识了罗大佑。那时罗大佑还是台湾省高雄医学院的学生。刚为《闪亮的日子》作曲,这首歌虽然由刘文正演

声明:《作家经历 作品是影子 许倬云 许倬云-人物经历,许倬云-个人作品》为网友丨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